摘錄 法尊法師佛學論文集

釋法尊 撰

呂鐵鋼 胡和平 編



這裡說的六部論,就是﹕《中觀論》、《精研論》、《回諍論》、《七十空性論》、《六十正理論》、《寶 論》。龍樹菩薩造論方面本來很廣泛;有世間性的,如《般若百論》等,廣說人世間立身處世的道理與說明菩薩處世利生的方便。如《方便百論》等,則闡述醫理、明菩薩濟世治病的方法。這都是五明中的共同學處;有贊頌性的,如《出世贊》、《法界贊》、《三身贊》、《般若波羅蜜多贊》等,廣述三寶的微妙功德,令眾生界未信者信,信者增長;有屬密法的,如集密的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等。在顯教方面﹕又有解釋大乘經文的,如《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稻稈經釋》等。有解釋大乘經義的,這里又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博引各種大乘經中相應文句來成立甚深中道了義的,即《集經論》,其中廣引《十萬頌般若經》、《菩薩藏經》、《三摩地王經》等無量大乘經文,用以成立緣起性空甚深中道,是為如來一代時教中的究竟了義;另一種是用種種破立道理,成立緣起性空甚深了義的,即現在所要說的六部理論。

  這六部類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宣說遠離有無二邊之緣起真實義為主的,有四部論;一類是以宣說要用不墮有無二邊之中道方能解脫生死為主的,有二部論。現在僅就六部論簡介如下,先談四部論﹕

  《中觀論》。正破人法自性。被破的對象是計諸法有自性者所立人法有自性的宗旨。中觀論是廣破他們所立宗義,以闡顯人法無自性成立自己的宗旨。人法無自性,即是緣起上空義。故中觀論的主要宗旨是﹕廣明緣起性空甚深了義,附帶闡明在解脫生死或成大菩提方面,都須首先要通達此甚深了義,然後才能達到解脫、菩提的目的。

  《精研論》。它是廣破異計立量、所量等十六句義。這十六句義,是印度當時最流行的一種異學用以成立自己主張的能立方法論。用十六句義成立人法皆有自性,是當時在學術界方面很有影響的一派。龍樹菩薩造中觀論是廣破異學所立宗義的。指出他們提出在論理方法上來堅持自己的宗義說﹕諸辨論者,都共許此十六句義,既有此能立方法,則亦必有其所立的人法自性。龍樹菩薩因之更造此《精研論》,針對異學的十六句義,一一抉擇破其自性,指出十六句義,也唯是從分別假立的東西,沒有一種是實有自性的。能立的十六句義既都無自性,更可能成立人法為有自性。故此論專是從破人法自性的能立方法論方面作為中心的。

  《回諍論》,它是《中觀論》初品的余論。《中觀論》揭出“如諸法自性,不在諸緣中”的論點而廣破諸法有自性時,異學提出了僅難雲﹕“若謂一切法,都無有自性,汝語亦無性,不能遮自性”。龍樹菩薩為解答異學的這種功難。故又造了《回諍論》,說明語言也是緣起法,也是自性空。並指出語言雖是空無自性,然有能立、所立、能破、所破的作用。龍樹菩薩在成立一切法皆無自性的宗派里(即龍樹自宗),它的能量、所量等的破立作用,皆極合理,皆能成立;唯在計諸法有自性的宗派里,它的能量、所量等一切作用,皆說不通,皆不得成立。

  《中觀論》中也曾在總的方面說﹕“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若無空義者,一切則不成。”這正是說明無自性中的一切作用皆得成立的道理,但還沒有詳細地指出能立能破作用皆應道理的理由。因之,被人誤解為﹕中觀自宗都無所立。本論特別說明了語言雖無自性,而有能立、能破的作用,對這點作出極為應理的說法後,指出異學的異執更沒有立足的余地了。

  《七十空性論》,是《中觀論》第七品的余論。《中觀論》第七品說﹕“如幻亦如夢,如干達婆城,所說生住滅,其相亦如是”。此偈是指有為法之三有為相;如幻如夢,皆無自性。異學對此難雲﹕若破生住滅有自性者,則佛經說“有生住滅三有為相”,不應道理。龍樹菩薩為解答異學的這種攻難,故又造這部“七十空性論”來說明佛說有生住滅等種種諸法,都是依著世間名言而說的,並不是因為它的本身別有自性而說它為有的。因此論說﹕“生住滅有無,以及劣等勝,佛依世間說,非是依真實”。這說明,佛不但對三有為相,並且有時說“有”說“無”,有時說“劣”、說“等”說“勝”等等種種差別,也都是依著世間名言而說的,不是依著它別有真實有自性而說的。這就解答了異學的“佛既說有生住滅,則生住滅應有自性;倘生住滅沒有自性,則佛不應說有生住滅”的攻難。

  又此論在廣破生住滅等自性之後,又雲﹕“此法一切法,皆是自性空,故佛說諸法,皆從因緣起,勝義唯如是。然佛薄伽梵,依世間名言,施設一切法”。這就說明,諸法的真理勝義,就是緣起性空。至于生、住、滅、有、無、劣、等、勝等等一切差別相,皆是依著世間名言假立的,並不是因為它有那麼一種自性,才說它是某相的。

  
相關文章:
737~龍樹菩薩《致親友書》&天法黑財神 大方廣佛學講修苑 緣氣:(3912)
457~龍樹菩薩Nagarjuna Himalayanart 緣氣:(3929)
八宗共祖 龍樹菩薩 緣氣:(3857)
龍樹菩薩論頌彙編 緣氣:(5872)
龍樹菩薩《親友書》寫道:“佛說三種語之意 緣氣:(4317)
龍樹菩薩:欲望就像鹽水,越喝越渴 慈誠羅珠堪布 緣氣:(3096)

上一篇(該重視僧伽健康) 回目錄 下一篇(西藏佛教的薩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