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 度 辯 經 學 院 ﹕學 僧 喇 嘛 的 搖 籃
原 載 臺 灣 《 十 方 》
第 十 七 卷 、 第 九 期 1999 、 6 出 刊 。
劉 毓 珠 著
以 四 十 年 先 學 顯 學 達 蘭 薩 拉 , 是 達 賴 喇 嘛 在 印 度 流 亡 政 府 所 在 地 , 那 兒 素 有 小 西 藏 之 稱 。 喇 嘛 儼 然 西 藏 的 代 號 , 因 此 , 達 蘭 薩 拉 隨 處 可 見 喇 嘛 的 身 影 。
辯 經 學 院 是 達 蘭 薩 拉 訓 練 學 僧 的 養 成 所 , 喇 嘛 在 北 印 度 的 大 本 營 。 它 堪 稱 舉 世 最 重 視 透 過 辯 經 方 式 強 化 佛 教 教 理 學 習 的 佛 學 院 。
筆 者 最 近 訪 問 了 達 蘭 薩 拉 , 發 現 藏 傳 佛 教 培 養 學 僧 的 制 度 , 頗 具 研 習 價 值 , 其 中 辯 經 的 傳 承 , 更 是 世 間 獨 一 無 二 者 , 其 內 涵 和 學 習 方 式 , 台 灣 教 界 似 乎 也 並 非 完 全 熟 悉 , 願 籍 此 提 供 所 見 所 聞 , 與 大 家 分 享 , 並 提 供 訊 息 , 使 有 心 前 進 達 蘭 薩 拉 取 經 聞 法 者 , 有 個 敲 門 磚 。
達 蘭 薩 拉 辯 經 學 院 的 成 立 , 緣 於 一 九 七 三 年 几 位 就 讀 印 度 Uttar 省 Mussoorie 地 區 的 喇 嘛 們 , 徒 邁 在 几 所 不 同 的 印 度 大 學 接 收 教 育 , 擁 有 良 好 的 背 景 , 在 即 將 離 開 學 校 之 際 , 他 們 向 流 亡 政 府 表 達 了 期 望 繼 續 研 究 各 項 現 代 學 科 , 同 時 追 求 殊 勝 深 奧 佛 法 的 心 願 , 辯 經 學 院 在 他 們 的 殷 切 祈 請 下 於 焉 誕 生 。
一 九 七 三 年 七 月 六 日 在 達 賴 喇 嘛 率 領 下 , 辯 經 學 院 舉 行 了 簡 單 莊 嚴 的 閉 幕 儀 式 , 正 式 成 立 。 學 院 座 落 在 一 座 山 丘 上 , 俯 瞰 整 個 達 蘭 薩 拉 及 康 谷 , 其 後 倚 於 印 度 北 邊 喜 馬 拉 雅 恰 省 壯 麗 綿 延 的 達 拉 達 山 脈 。
學 院 剛 成 立 時 , 包 括 前 校 長 絡 桑 嘉 措 格 西 等 共 卅 三 人 。
辯 經 正 確 的 說 法 稱 為 『 應 成 』 。 在 佛 陀 時 代 即 有 世 尊 與 外 道 辯 論 的 事 實 , 只 是 當 時 並 未 建 立 制 度 , 直 到 陳 那 菩 薩 造 《 釋 量 集 論 》 、 法 稱 菩 薩 造 《 釋 量 論 》 , 方 始 建 立 完 整 的 『應 成 』 基 礎 。
藏 系 佛 法 的 『 辯 經 制 度 』 係 從 印 度 那 蘭 陀 寺 傳 來 , 是 今 日 佛 法 法 脈 中 僅 存 保 有 此 制 度 的 最 圓 滿 的 一 支 , 這 也 說 明 了 佛 教 教 法 中 藏 係 教 理 非 常 通 達 的 原 因 。
所 謂 的 辯 經 , 它 是 一 種 抉 擇 , 透 過 『 應 成 』 的 理 論 能 夠 逐 一 排 遣 矛 盾 、 去 除 疑 惑 , 且 能 越 趣 深 入 , 得 到 最 嚴 密 和 正 確 的 抉 擇 , 此 抉 擇 慧 即 是 思 所 成 慧 。
文 殊 師 利 菩 薩 讚 云 ﹕ 『 《 釋 量 集 論 》 是 未 來 眾 生 的 眼 睛 。 』 應 成 理 論 的 重 要 , 由 此 可 見 。 了 解 應 成 理 論 重 要 性 者 進 而 指 出 , 學 佛 者 若 不 知 依 據 應 成 理 論 建 立 抉 擇 慧 , 所 學 佛 法 容 易 在 名 相 上 打 轉 , 如 同 說 中 浮 萍 沒 有 根 基 。
達 蘭 薩 拉 辯 經 學 院 的 課 程 , 五 部 大 論 是 重 心 , 學 生 被 要 求 得 背 熟 這 五 部 論 。 其 中 《 釋 量 論 》 要 上 兩 年 , 《 現 觀 莊 嚴 論 》 上 六 年 , 中 觀 上 三 年 , 俱 舍 和 戒 論 都 是 一 年 。 之 後 , 彌 勒 菩 薩 所 造 的 《 實 性 論 》 及 其 他 教 派 的 論 集 , 都 按 排 在 學 程 中 。
整 體 而 言 , 學 院 對 學 生 的 學 習 , 是 對 學 生 與 事 物 有 了 基 本 存 在 的 解 析 基 礎 后 , 再 安 排 學 生 接 受 另 一 階 段 有 關 內 心 探 索 的 課 程 ; 內 心 課 程 分 兩 種 、 三 種 , 甚 至 有 廣 及 七 種 者 。 基 本 上 是 以 將 部 為 注 意 學 習 課 程 , 同 時 也 教 授 唯 識 、 自 續 、 應 成 各 派 心 的 不 同 主 張 。
可 以 說 其 課 程 含 蓋 了 ﹕
(一) 辯 經 基 礎 , 以 經 部 為 基 礎 , 有 攝 類 學 ( 因 明 學 ) 、 心 類 學 、 邏 輯 學 。
(二) 簡 介 內 外 道 對 因 、 道 、 果 在 教 理 上 不 同 見 解 。
(三) 由 《 現 觀 莊 嚴 論 》 , 並 進 而 體 吾 大 乘 大 般 若 經 的 究 竟 智 慧 。
(四) 一 高 階 的 佛 法 邏 輯 認 識 論 、 語 言 的 哲 學 模 式 、 及 對 內 心 的 深 層 的 思 維 發 展 以 生 起 定 解 , 從 而 證 得 涅 槃 及 一 切 種 智 。
(五) 以 人 中 論 及 印 度 、 西 藏 相 關 論 集 為 基 礎 , 修 習 中 觀 。
最 后 , 還 包 括 了 四 年 制 的 Karmapa 格 西 課 程 。 第 一 年 主 要 以 世 親 菩 薩 所 著 的 《 俱 舍 論 》 及 其 《 俱 舍 自 釋 論 》 或 第 一 世 達 賴 喇 嘛 所 造 的 《 明 解 脫 道 俱 舍 論 釋 》 為 主 。 《 俱 舍 論 》 涵 蓋 所 有 佛 教 理 論 及 修 行 , 它 講 聲 聞 、 獨 覺 乘 之 法 , 並 闡 述 大 乘 之 道 。
第 二年 的 格 西 課 程 , 上 戒 論 , 主 要 教 本 為 功 德 光 所 著 之 Vinatrya , 簡 介 釋 迦 牟 尼 的 戒 行 及 紀 律 ; 此 課 程 中 還 研 讀 福 稱 的 註 釋 別 解 脫 戒 , 對 佛 教 信 眾 、 比 丘 、 比 丘 尼 的 八 大 戒 律 有 極 為 詳 細 的 介 紹 。
第 三 年 研 習 彌 勒 菩 薩 所 造 的 《 實 性 論 》 , 這 是 大 乘 佛 教 中 對 佛 性----如 來 藏 教 授 最 重 要 的 點 藉 ; 這 一 年 的 課 程 還 安 排 研 讀 紅 教 祖 師 大 德 所 著 的 典 籍 ﹕ 密 解 炬 論 、 入 善 巧 門 、 如 意 藏 等 等 。
藏 系 傳 統 花 教 及 白 教 的 典 籍 , 像 花 教 中 的 佛 陀 真 義 、 月 光 論 ; 白 教 桀 出 大 師 的 著 作 , 如 Karmapa 所 造 的 解 脫 品 , 及 八 宗 論 的 注 釋 , 和 密 勒 日 巴 有 關 的 補 述 , 則 規 劃 雜 升 格 西 學 位 的 第 四 年 研 讀 。
以 學 習 辯 經 及 邏 輯 為 入 門 , 進 而 研 究 藏 系 佛 教 四 大 宗 派 更 深 層 哲 理 的 、 德 性 的 、 教 義 上 的 種 種 論 集 , 是 達 蘭 薩 拉 辯 經 學 院 課 程 的 安 排 。 通 常 整 個 課 程 修 學 完 成 后 , 學 僧 將 能 深 入 經 藏 , 成 為 一 位 非 常 稱 職 的 佛 法 老 師 , 可 任 教 佛 學 院 和 寺 院 ; 也 可 選 擇 進 入 密 教 學 院 , 學 習 密 教 經 典 或 閉 關 禪 思 體 驗 較 深 層 的 覺 悟 。
事 實 上 , 在 辯 論 學 院 苦 學 , 上 述 所 有 的 論 集 , 並 部 涉 及 密 教 的 修 習 , 光 是 顯 教 課 程 的 學 習 訓 練 , 就 得 花 上 十 四 年 。 因 為 密 教 的 修 習 , 必 須 圓 滿 所 有 功 課 , 只 要 在 不 違 越 校 方 的 規 定 下 , 學 生 可 以 隨 喜 和 學 習 , 而 學 校 也 鼓 勵 學 生 能 更 深 更 廣 地 探 索 佛 陀 的 圓 滿 教 法 。
擊 掌 跺 腳 為 破 無 明 達 蘭 薩 拉 辯 經 學 院 的 學 生 , 入 學 第 一 年 即 開 始 接 收 嚴 格 的 西 藏 傳 統 辯 證 教 育 , 以 及 練 習 正 確 的 辯 論 模 式 , 這 是 根 據 十 二 世 紀 西 藏 極 富 盛 名 的 攝 類 學 權 威 祖 師 Chapachoje 所 著 的 攝 類 學 為 後 世 修 學 主 要 , 它 有 一 套 特 別 的 模 式 能 訓 練 思 維 能 力 , 這 種 透 過 辯 經 方 式 學 佛 的 訓 練 , 是 藏 傳 佛 教 的 一 大 特 色 , 它 也 是 舉 世 絕 無 僅 有 的 。
過 去 筆 者 旅 行 西 藏 時 發 現 , 同 樣 是 格 魯 派 黃 教 , 前 藏 三 大 寺 的 辯 經 方 式 , 是 一 站 一 座 ; 后 藏 扎 什 倫 布 寺 的 喇 嘛 , 他 們 在 辯 經 時 , 無 論 問 者 或 答 者 , 兩 人 是 對 立 站 著 。
達 蘭 薩 拉 辯 經 學 院 採 取 的 辯 經 方 式 , 屬 于 前 藏 系 統-----質 詢 者 站 著 , 答 辯 者 盤 腿 而 坐 。 辯 經 時 無 論 一 旁 是 否 有 其 他 的 師 長 和 同 學 觀 看 , 都 以 這 種 方 式 進 行 。
辯 經 時 有 一 套 標 誌 動 作 和 方 式 , 初 學 者 還 得 不 斷 地 重 復 練 習 , 否 則 拍 掌 、 跺 腳 的 方 式 不 易 掌 握 。
被 點 到 出 場 辯 經 的 人 , 必 須 高 聲 說 ﹕ 『 吉 大 窪 新 度 卻 結 』, 同 時 以 雙 手 手 心 相 對 的 方 式 擊 掌 。
『 第 』 這 個 字 音 , 在 傳 統 佛 法 的 觀 想 中 , 是 引 發 文 殊 菩 薩 形 象 的 種 子 字 。 顯 教 公 認 文 殊 菩 薩 聚 集 了 諸 佛 之 智 , 在 密 教 里 他 被 稱 為 代 表 神 聲 智 慧 的 菩 薩 。
『吉 大 窪 新 度 卻 結 』 這 句 話 有 雙 重 意 義 。 一 是 指 在 辯 論 時 的 內 容 , 必 須 嚴 格 的 忠 於 佛 陀 的 經 教 ; 再 者 , 在 討 論 的 整 個 過 程 中 , 自 己 身 口 意 的 行 持 , 都 應 該 正 確 無 誤 地 遵 守 佛 陀 的 教 誠 。
那 是 指 在 辯 經 意 樂 心 態 上 , 不 應 該 為 了 取 得 自 己 的 勝 利 而 打 敗 對 方 ; 在 言 語 上 , 要 避 免 誹 謗 和 惡 口 ; 行 為 舉 止 上 , 則 必 須 防 止 瞋 怒 或 輕 蔑 的 表 情。
展 開 辯 經 時 , 無 論 質 詢 或 答 辯 者 , 都 只 能 針 對 提 出 的 問 題 問 或 答 ﹕ 是 ? 否 ? 或 一 定 、 不 一 定 ; 除 非 質 問 者 要 答 辯 者 深 入 解 釋 說 理 , 這 時 答 辯 者 才 能 陳 述 一 大 串 , 否 則 辯 論 將 流 於 各 說 其 道 。
舉 例 來 說 。 『 皈 依 』 是 皈 依 投 靠 佛 陀 的 意 思 。 它 具 有 『 畏 懼 』 墯 入 三 惡 道 的 內 涵 , 以 及 『 相 信 』 三 寶 具 救 獲 之 力 的 信 心 ; 因 此 , 有 了 皈 依 才 算 佛 教 徒 。
在 先 有 『 畏 懼 』 和 『 相 信 』 做 為 皈 依 的 前 提 下 , 那 麼 佛 陀 算 不 算 佛 教 徒 ? 回 答 若 是 ﹕ 『 是 』 , 那 麼 , 佛 陀 也 要 皈 依 了 ? 他 有 沒 有 皈 依 ?
此 外 , 佛 陀 也 有 畏 懼 心 嗎 ? 他 若 沒 有 畏 懼 心 , 如 何 產 生 皈 依 ?
辯 論 時 , 即 透 過 這 當 中 的 矛 盾 , 去 找 破 淀 。 同 樣 一 句 經 文 , 透 過 問 與 答 、 議 論 的 方 式 , 一 層 層 的 深 入 剖 析 , 加 深 你 對 教 理 的 認 識 。
在 辯 經 的 過 程 中 , 如 果 答 辯 者 被 迫 撤 回 他 所 立 的 一 些 較 次 要 的 『 宗 』 , 質 詢 者 就 會 一 面 以 右 手 猛 力 拍 左 掌 , 一 面 跺 左 腳 說 ﹕ 『 哦 ! 喳 ! 』 , 並 用 佛 珠 在 你 頭 上 繞 一 圈 。 意 思 是 , 你 已 經 輸 了 一 個 計 分 點 。
如 果 所 撤 回 的 是 一 個 主 要 的 宗 , 所 有 在 場 的 喇 嘛 , 有 時 會 跟 著 質 詢 者 一 起 叫 起 來 ﹕ 『 咂 威 擋 迦 碴 ! 』 那 表 示 答 辯 者 已 經 完 全 輸 了 這 場 辯 經 。
在 辯 經 學 院 就 讀 的 蔣 楊 仁 欽 喇 嘛 , 為 筆 者 解 釋 辯 經 的 特 質 時 指 出 ﹕ 當 質 詢 者 無 法 再 問 下 去 時 , 代 表 他 找 不 到 答 辯 者 的 破 淀 ; 質 詢 者 透 過 找 破 淀 來 問 對 方 , 答 辯 者 均 能 如 理 回 答 時 , 問 者 要 接 收 這 個 答 案 。
同 一 位 質 詢 者 , 一 旦 改 做 答 辯 者 , 碰 上 智 慧 比 他 高 的 質 詢 者 時 , 對 方 會 在 問 題 中 找 破 淀 。
找 破 淀 的 方 式 有 多 種 。 有 一 針 見 血 , 理 路 像 刀 一 樣 犀 利 者 ; 也 有 找 出 前 後 矛 盾 者 ; 或 是 否 與 經 文 相 違 背 ? 當 答 案 辯 者 以 上 述 任 何 一 種 型 態 被 問 倒 的 話 , 自 然 會 再 進 一 步 地 深 入 思 維 其 中 有 沒 有 矛 盾 之 處 。
所 以 嚴 格 來 說 , 藏 式 的 辯 經 制 度 類 似 科 學 家 的 實 驗 , 只 是 前 者 用 的 是 理 路 , 后 者 採 行 儀 器 , 兩 者 都 是 為 了 求 證 , 追 求 真 相 。 因 此 , 佛 學 也 就 不 只 是 單 純 的 宗 教 , 而 存 有 哲 學 的 成 份 了 。
G 經 學 院 的 師 長 明 確 的 告 訴 學 生 們 , 辯 經 時 的 擊 掌 跺 腳 , 並 不 是 存 心 要 侮 辱 敗 方 的 聰 明 才 智 , 答 辯 雙 方 相 互 地 駁 斥 彼 此 的 陳 述 , 目 的 是 要 破 除 兩 位 辯 經 者 心 中 的 無 明 。
它 的 意 趣 , 並 不 是 為 了 要 贏 得 一 場 爭 論 , 或 增 長 自 己 的 名 望 而 擊 敗 對 方 。 如 果 在 辯 論 的 過 程 中 產 生 負 面 的 念 頭 , 必 須 馬 上 制 止 它 , 尤 其 是 人 身 攻 擊 , 絕 對 不 允 許 。
有 些 年 紀 較 輕 , 或 資 淺 的 出 家 人 , 在 開 始 接 觸 辨 經 時 , 難 免 會 緊 張 的 發 抖 和 口 吃 結 巴 , 也 有 人 在 站 起 來 后 , 因 為 不 能 提 出 問 題 , 而 會 遭 糾 察 師 喝 斥 ; 有 時 辯 經 過 程 中 , 有 人 問 錯 了 問 題 , 或 聽 到 錯 誤 的 答 案 時 , 也 會 引 起 哄 堂 大 笑 。
整 體 而 言 , 辯 經 院 的 多 數 喇 嘛 都 認 為 , 能 參 加 在 法 上 砌 磋 的 辯 經 課 程 , 是 一 種 快 樂 。 事 實 上 , 它 也 是 不 能 少 、 逃 不 掉 的 訓 練 , 否 則 也 無 需 要 進 入 辯 經 學 院 , 接 受 成 為 一 名 學 僧 的 栽 培 了 。
台 藉 喇 嘛 在 印 度 漢 傳 佛 法 目 前 在 台 灣 是 史 無 前 例 的 興 盛 , 來 自 印 度 、 尼 泊 爾 的 喇 嘛 , 也 帶 來 了 藏 傳 佛 法 中 的 密 法 修 持 , 密 宗 儼 然 成 了 藏 系 佛 法 的 代 名 詞 ; 舉 世 獨 一 無 二 的 辯 經 制 度 卻 未 傳 入 台 灣 , 這 點 十 分 可 惜 。 對 經 論 的 詮 釋 在 缺 乏 因 明 學 認 知 下 , 容 易 產 生 分 歧 , 學 者 往 往 依 文 作 釋 , 失 之 千 里 , 或 者 不 知 疑 惑 或 囫 圇 接 受 , 或 有 疑 惑 但 無 從 抉 擇 , 這 些 都 頗 為 可 惜 , 甚 至 是 一 種 缺 憾 、 不 圓 滿 。
達 蘭 薩 拉 辯 經 學 院 現 任 院 長 壇 确 格 西 十 分 支 持 將 辯 論 制 度 導 入 漢 傳 佛 法 中 , 依 此 制 度 建 立 學 佛 堅 固 的 聞 思 修 基 石 , 因 此 力 促 將 藏 傳 佛 法 透 過 辯 經 學 院 在 台 灣 成 立 分 校 , 培 育 具 足 三 藏 基 礎 的 僧 侶 。 如 果 因 緣 具 足 , 也 願 意 協 助 其 它 宗 派 團 體 成 立 此 制 度 。
達 蘭 薩 拉 的 辯 經 學 院 , 不 僅 栽 培 藏 藉 出 家 眾 , 也 接 受 尼 泊 爾 、 不 丹 以 及 西 方 國 家 的 僧 尼 , 台 灣 也 有 七 八 位 出 金 僧 侶 在 那 里 成 了 就 學 的 喇 嘛 ; 近 年 來 研 習 藏 系 佛 法 之 風 襲 捲 西 方 世 界 , 因 此 在 達 蘭 薩 拉 見 到 黃 髮 碧 眼 的 歐 美 喇 嘛 , 也 就 不 稀 奇 了 。
在 達 蘭 薩 拉 辯 經 學 院 就 讀 的 台 灣 僧 侶 中 , 以 目 前 擔 任 達 賴 喇 嘛 中 文 翻 譯 的 蔣 楊 和 昂 旺 兩 位 喇 嘛 最 資 深 。 九 年 前 透 過 日 常 法 師 的 介 紹 , 當 時 甫 田 小 學 畢 業 , 卻 一 心 一 意 想 出 家 的 兩 位 台 灣 孩 子 , 成 了 第 一 批 進 入 辯 經 學 院 的 跳 舞 小 沙 彌 。
早 年 日 常 法 師 先 修 淨 土 再 參 禪 , 出 國 赴 美 , 在 美 國 接 觸 到 藏 係 佛 法 后 , 深 知 藏 傳 佛 教 有 值 得 漢 系 學 佛 者 師 法 學 習 之 處 , 乃 獨 自 摸 索 , 前 往 印 度 北 部 的 喜 瑪 恰 省 , 達 賴 喇 嘛 駐 錫 的 達 蘭 薩 拉 取 經 求 法 。
當 時 已 五 十 餘 歲 的 日 常 法 師 , 由 辯 經 學 院 創 校 的 絡 桑 校 長 以 英 語 為 其 講 授 宗 喀 巴 的 《 菩 提 道 次 第 廣 論 》 。 不 懂 藏 語 , 在 當 年 漢 藏 情 結 高 漲 的 環 境 下 , 想 在 達 蘭 薩 拉 深 造 , 確 實 難 為 。
達 賴 喇 嘛 在 日 常 發 師 離 印 返 台 前 夕 建 議 他 ﹕ 找 兩 個 年 輕 的 孩 子 送 來 吧 , 小 孩 的 記 憶 力 好 , 學 習 潛 力 強 、 可 塑 性 大 。
此 外 , 佛 光 山 等 台 灣 寺 院 , 曾 陸 續 送 過 法 師 到 辯 經 院 就 學 。 達 賴 喇 嘛 於 民 國 八 十 六 年 訪 台 時 , 擔 任 翻 譯 之 一 的 是 梵 音 法 師 ( 另 一 位 即 蔣 楊 喇 嘛 ) , 在 陪 同 尊 者 來 台 后 , 未 幾 已 束 裝 返 國 , 在 台 灣 南 部 弘 法 。
筆 者 在 達 蘭 薩 拉 見 到 另 一 位 台 藉 喇 嘛 , 是 藏 名 旦 增 朗 桑 的 禪 聞 法 師 , 他 到 印 度 已 經 四 年 了 。 禪 聞 法 師 交 大 研 究 所 畢 業 前 , 參 加 《 菩 提 道 次 第 廣 論 》 的 研 究 多 年 , 離 開 校 門 , 一 服 完 兵 役 , 隨 即 在 新 竹 湖 口 凰 山 寺 , 日 常 法 師 座 下 剃 度 出 家 。 出 家 一 年 多 之 後 , 禪 聞 法 師 被 選 派 送 往 達 拉 薩 拉 習 法 。
據 了 解 , 台 灣 法 師 在 印 度 , 因 護 照 居 留 問 題 , 每 年 必 須 離 境 , 因 此 。 他 們 總 有 返 鄉 探 親 的 機 會 。 目 前 在 達 蘭 薩 拉 辯 經 學 院 求 學 的 台 灣 法 師 , 除 了 兩 位 小 學 畢 業 赴 印 度 入 學 的 資 深 者 , 其 余 的 台 藉 喇 嘛 入 學 時 間 , 從 兩 年 到 六 年 不 等 。
拜 科 技 進 步 、 交 通 便 利 之 賜 , 如 今 赴 印 度 朝 聖 求 法 , 已 不 像 千 年 前 玄 奘 、 法 顯 、 義 淨 等 高 僧 赴 天 竺 西 天 取 經 那 般 艱 辛 , 能 順 利 待 在 佛 教 發 源 地 學 法 取 經 的 當 代 學 人 也 越 來 越 多 。 不 過 , 有 因 緣 進 入 辯 經 學 院 的 就 讀 的 佛 子 , 畢 竟 仍 屬 凰 毛 麟 角 。
多 年 來 , 辯 經 學 院 的 台 灣 喇 嘛 , 或 因 藏 語 、 藏 文 的 學 習 已 成 熟 , 足 夠 擔 任 譯 經 任 務 , 或 因 兵 役 問 題 等 等 諸 多 不 同 因 素 , 前 後 有 幾 位 , 在 尚 未 獲 得 辯 經 學 院 最 后 認 證 階 段 的 考 試 前 , 即 選 擇 了 打 道 回 府 。
相關文章:
◎1027~四川峨嵋金頂.大足石刻 編輯部 緣氣:(4192) ◎1025~普巴金剛 普巴金剛 緣氣:(8718) ◎1023~獻曼達法 寧瑪巴法教法洲佛學會 緣氣:(4819) ◎1089~助學--幫助孩子跨越貧窮 editor 緣氣:(3691) ◎1088~福智鳳山寺大雄寶殿 editor 緣氣:(3878) ◎1087~至尊 宗喀巴大師師徒三尊 editor 緣氣:(4473) ◎1085~釋尊法座 編輯部 緣氣:(3772) ◎1081~護持北投奇岩路章嘉活佛舍利塔 編輯部 緣氣:(3862) ◎1080~尊貴楊丹仁波切 編輯部 緣氣:(3713) ◎1081~普巴金剛Vajrakilaya 編輯部 緣氣:(7513)
上一篇(○1093~精選利美弘法) 回目錄 下一篇(○達文西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