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勒日巴
|
| | |
|
尊貴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
| | |
第26屆大祈願法會
大寶法王自選重譯《密勒日巴傳記》開示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藏譯中:乘宗法師
〔密勒日巴故事〕
密勒日巴歷經造塔等瑪律巴大師的種種嚴苛考驗,仍未獲大師同意傳法,自感罪業深重,想去自殺。瑪律巴大師深自歎息後說:“大力我兒,能在種種嚴苛考驗中,對三寶、上師不生邪見,是具足大信心的真法器。須知上師示現憤怒相,是上師利眾事業的示現,是為淨除弟子罪障,切不可以世俗之見觀之。本來大力(即密勒日巴)在歷經九次大苦行之後,即可罪障清淨、不受後有,現在如有殘餘的罪障未淨,皆是師母達媚瑪女人心軟之故。”即予口傳、灌頂,並作種種授記。
【唱頌道歌】
敬禮譯師瑪律巴前,遠離言說祈加持﹔
為有上師加持力,此心不受動搖害。
恒修慈愛與悲憫,遂忘自他之執著。
頂載上師恒修觀,遂忘威勢之官府。
不離本尊而修觀,遂忘卑小蘊、界、處。
思維耳傳之口訣,遂忘文字與經典。
守護本來平常心,遂忘無明之誤謬。
自身觀作佛三身,遂忘希冀與畏怖。
此生來生平等觀,遂忘死生之恐懼。
護持證解獨自居,遂忘親朋之照顧。
一心定慧之進益,遂忘宗派之異同。
思維生滅皆無實,遂忘教義宗派見。
思維現象皆法身,遂忘著相之修觀。
無整寬坦而安住,遂忘世間禮儀行。
身語歸住於下位,遂忘富貴之驕淫。
以此幻身作我廟,遂忘各自宗派寺。
言語道斷為作證,遂忘詮表解說義。
言詮義語君能說,請君勿為法所執!
【法王開示】
以上講完了尊者獲得灌頂和法教的故事。
最初,瑪律巴大師給予密勒日巴的,只有苦痛的折磨,有好長的一段時間,完全不願意給尊者任何的灌頂和法教,在這段備受折磨的期間,尊者心中卻完全沒有退失對於上師的信心,然而一些細微的沮喪心情還是有的。
今天,在這兒的都是過去祖師大德們行持的追隨修行者。因此,我想何不利用今天在這兒舉行噶舉大祈願法會的因緣,在這座法中說一些關於上師和弟子的內容。
無分別教派多瑪,象徵超越宗派的平等性
以法會的現場為例子,這次的第二十六屆噶舉祈願法會增添了許多新的元素,如「祈願大門」等許多地方。我想應該和大家介紹一下無分別教派多瑪所要表達的涵義。這些作為莊嚴的多瑪和食子,供奉在右邊的是瑪律巴、密勒日巴、岡波巴的多瑪,在左邊的是舊譯寧瑪和具德薩迦派、山居格魯派等智者祖師大德的法相多瑪。
這樣的擺設是什麼用意呢?是為了表示,我們藏傳佛教本身,教派傳承之間互相都是有關連的,互相有很深的因緣和影響。
最初,因為祖孫三王,讓佛陀的法教開始在西藏興盛了之後,首先出現了舊譯甯瑪巴這個傳承的名字。總之,寧瑪的傳承是最早出現的;之後,王位輪替,朗達瑪王時代開始滅佛,之後藏地歷史上再掀起一段佛法的高潮,這也是法教「後弘期」的開始。
密乘有舊譯和新譯的差別,接著噶當巴口耳相傳的法教傳承,由阿底峽尊者傳下,之後依序的出現了具德薩迦派、噶舉派、格當派等傳承。
這一切傳承的法教次第和源頭都是一樣的;除了上師和法脈部分有所不同之外,從根本上來說,各教派之間沒有一個不是互相關連著。
總而言之,我們藏傳佛教的各個教派之間,有著交互的傳承,在法教和誓言上也有著關連。
但是,各個教派卻又各自展現著不同的佛行事業,強調著不同的重點,這些不同的小細節,對於一個不太瞭解佛法修持的人來說,會產生許多困惑,因此而造成許多小小的紛爭。
雪域所有法脈,都是佛陀法教
就如同今天開示的《密勒日巴大師傳》裡,瑪律巴大師說的,他給了密勒日巴超乎負荷的無盡痛苦。一般的人會覺得瑪律巴上師根本沒有絲毫悲心,但是實際上,這是上師的一種示現,是為了清淨密勒日巴尊者的罪障,上師才示現了這樣的行為,很明顯的,瑪律巴大師這麼做不是為了自己,也不是毫無目的的。
我們從這段歷史故事可以知道,雪域西藏的佛教不分教派的流傳到了今天,在這麼長遠的歷史裡面,有些上師示現了不同的作為和行持,這許多不同的示現,在凡夫眾生和不瞭解佛法的人眼中,都有可能會被誤解、退失信心,或心中生起顛倒的妄念;但是,卻無法說這樣的事業行為示現,本質是不如法或違背佛法的。
因此,如果我們問:今天在這兒放了這麼多所有法脈的根本和傳承上師的法相,所要表現的涵義是什麼呢?是為了表示藏地雪域所有的法脈完全都是佛陀的法教,全都是一樣的。例如:有所謂的聲聞十八部,聲聞乘的十八個宗派同樣都是佛陀的法教,在古時候一位國王在夢中所得到的授記,有一個授記中說明了,這些宗派完全都是佛陀的法教所形成的。就像這樣,我們自身能懂得這樣的思維、也能夠這樣的去思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這樣思維,我們才有辦法讓自己和根本上師、傳承上師之間的誓言相融,不相違背並且不會令誓言衰損。所以重要的是,這些相關的思維我們需要在心中生起。
不要眼裡只有「自己的」上師
同樣的,所謂的上師和弟子的關係,也不是狹隘、目光如豆的。
如果我們只管親近各自的上師,對其他上師就不聞不問,這樣是不行的。所謂「上師」,包括了根本上師、傳承上師、各種不同類別的上師,因此對於「上師」這個詞,應該要更廣義的去做思維。否則,如果只承認自己今生所見到、所認識的上師,對其他的上師就裝作一付視而不見的樣子,這樣是不可以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想一想:為什麼就算只是一部小小的儀軌,起頭我們都要念誦傳承祈請文,從金剛總持到自己的根本上師,順序的念誦每一位上師的名號。
我們這些傳承當中,因為有許多無分別教派的大師,他們依序的安住在我們傳承頂嚴摩尼寶的行列當中,我們不只是觀想皈依境的時候,需要這樣去觀想,我們平常實際的在做一些利益佛教和眾生的事情的時候,心中如果沒辦法這樣去憶念,那麼再怎麼觀想皈依境都是沒有意義的。
觀想皈依境的時候,我們總是將皈依境裡的傳承上師,觀想得非常的光耀生動;而在平時,做著利益佛教和眾生的佛行事業時,也應該在心中去憶念根本上師和傳承上師們的恩德、學習他們的行持,否則,如果只是想著:“我只要不違背自己寺院的上師和住持的開示和想法,大概就可以了吧!”這樣的話,我們也許就會變成一個不顧整體佛教,只是一心想著衣食的人。
放大心量看大局,只顧私利會毀了佛法
如果我們沒有一個開闊的心量,如法的思維整體教法和眾生的利益,只是執著自己的寺院上師,認為他是給予衣食、有著養育恩德的人而偏私袒護的話,本來完整堅固的佛教,慢慢的就會破碎瓦解,到最後沒有人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佛教,只剩下無盡的指責和誤解。因此,我們在提起根本和傳承上師的名詞的時候,應該要跟嘴巴上說得一樣,去瞭解這裡面的意義,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對根本上師和傳承的所有上師,都生起虔敬、信心,以這個為基礎,當我們在做任何講說、實修佛法的事情,都會是和法教相合的,也是個合格的弟子。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會非常的辛苦。在這兒許多的食子(多瑪),上面有祖師的法相,但這並不是為了好看或是為了向人炫耀,而是為了能在心中憶念起根本上師以及傳承上師們對於佛法的恩德,所以才製作了這些上師法相的食子。見到這些法相的同時,也憶念起這些清淨的傳承、根本上師們的恩德,如果沒有這些大師的話,今天,我們不可能進入佛陀珍貴法教之門,也不可能獲得能夠利樂一切眾生的機會。所以,在心中這樣的去思維,是非常重要的。
感動,就要馬上去做!
我們在學習了剛才我念的那一段瑪律巴大師和密勒日巴尊者的傳記之後,不能光只是在嘴巴上念一念瑪律巴和密勒日巴尊者的傳記,應該進一步去思維裡面的涵義,追隨過去曾經出現的祖師大德們的傳記去做修持,趁現在還是感覺熱乎乎的時候就去實踐,是非常重要的,否則的話,我們就不需要在這邊讀《密勒日巴傳》了,去讀很多大部頭的經典或是修心的口訣,不是更好嗎?
為什麼一定要在這邊念誦《密勒日巴傳》呢?因為他是人,他在一生中實際的去實踐了佛法,他真實的生活在人間,就和我們雙手摸得到的人一樣;也有其他不可思議的傳記,比如有諸佛菩薩不可思議的傳記,但這些不可思議的傳記,就比較無法讓凡夫眾生理解和接受,因而就不會去修持了。我們看到密勒日巴尊者他本身是個凡夫,一開始的時候累積了非常大的罪業,後來才從內心深處,一心一意的開始修持佛法,對於這樣的一個從凡夫開始,最後修持成就的故事,我想會比較容易進入到我們的心中,也能夠令我們感動。
第26屆大祈願法會—大寶法王自選重譯《密勒日巴傳記》開示二
符合上師傳記的行誼與功德,一刻都不能忘......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開示
藏譯中/堪布丹傑
【密勒日巴大師傳】
密勒日巴在接受瑪律巴大師口傳、灌頂,並授與法名「密勒金剛幢」之後,依上師囑咐閉關修行,期間精勤修定,以一盞酥油燈置於頭頂,安住甚深禪定,寂靜不動地修了十一個月。法王說,據傳直到今天,那盞見證尊者甚深禪定的石制酥油燈座,仍在密勒日巴當年的閉關山洞。
尊者閉關第十一個月,師母達媚瑪依瑪律巴大師囑,迎請尊者出關,尊者出關之後,向瑪律巴大師報告種種覺受,其後夢見綠色空行授記,要他求取「奪舍法」,尊者向大師報告此夢,這也直接促成瑪律巴大師不顧眾人勸阻,以老邁之身第二次赴印度,向那洛巴大師求取「奪舍法」。
那洛巴大師聽到瑪律巴大師報告求法緣起,是有位弟子名叫「聞喜」所請求,那洛巴大師觀緣起,讚歎這是一個「如太陽照耀雪山的殊勝弟子」,隨即向北方(西藏在印度的北方)頂禮,當地的樹木也同時彎身向北,呈頂禮狀,據說直到今日,當地的樹仍彎向北方。
那洛巴大師隨即授與瑪律巴大師「奪舍法」及空行母在尊者夢中所說諸法,並對尊者作種種授記。隨後密勒日巴即到那洛巴大師授記的「銅崖洞」中閉關修持。
【唱頌道歌】
敬禮大恩上師前,加持教法令增長;神眾歡喜齊集會,聽我密勒說妙法。
十方虛空齊佈滿,俗世凡夫不能見;五通不具何能見,我觀萬眾如在掌。
口傳上師大悲力,大眾齊見稀有兆;虛空佈滿五色虹,天花馥鬱如雨降;
異香芬芳天樂鳴,與會聽法之大眾,皆生淨信歡喜心;此乃上師慈悲力;
悲憫中持而示現。依此無盡大悲力,汝應諦聽我此歌。前生多造罪業故,
今世即愛造惡業;于諸善事全不喜,雖老猶不思善行;此輩必受異熟果。
若問罪業如何懺,恒念善業罪清淨;世上知惡作惡輩,忘淨羞恥與利益。
自身不知何處去,而欲教導他人者;不但害己亦害彼。己若不願受苦惱,
何可損害及他人?上師佛陀諸尊前,懺除過去所作罪;以後永遠不復作;
罪業即可速清淨,有罪之人我聰明,全無定性喜散亂;心中若不常念法,
是為罪業未淨相!此應精勤求懺悔,努力懺罪並集資;如是一心精進修,
非僅可見佛菩薩,一切佛中最勝佛,自身如來亦得見。若見自心法身佛,
十方上下一切世,輪回涅盤如遊戲;一目了然若觀劇,更無修行可為矣。
【法王開示】
聞思修的重要與次第
《佛本生經》說:“聞法之後要專注于實修,無艱難地從輪回堡壘中解脫。”
《律典》中釋迦牟尼佛親口說:“出家眾有兩種行持:諷頌的聞思與斷棄的禪定。”
岡波巴大師說:“初學者應努力聞思佛法,聞法後應努力修持。”
首先,我們應該如理地聽聞與思維教法,接著要實修這些聞思的內容,這是維繫佛教的基本方法。具恩的佛陀一再地告誡弟子們透過實修而持有、守護與弘揚佛陀證法的重要性。
傳記,是修傳派最好的聞思修口訣
在瑪律巴、密勒日巴尊者的傳記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師的修持典範。可不是像我們一樣的過著安逸舒適的日子,而是精勤不懈地全副身心投入于修持。雖然「修傳派」的名稱是為了強調修持而安立的,但是,並不代表我們就不需要聽聞和思維佛法,無法去研讀大經大論或許可以,但至少有好好聽聞和思維上師的口訣。不然,是不會知道該如何禪修的。因此,禪修開始之前,我們要先認識該如何禪修,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什麼都不懂就去進行禪修,會有成為癡修或癡法的危險。如果一開始沒有好好聽聞與思維修持的意義,怎麼可能起修呢?不知修持的結果與方法,只是口頭說:“我在修持,我在禪修” 很可能會成為一頭「無二獅子」,意思是世間上不存在,佛法上也不存在的一個東西,名稱聽起來好像很雄壯威武,但其實什麼都不是。
修傳派的祖師們雖然沒有深研很多大經大論,但是透過赤裸裸、直截了當如長者指導或者以象徵性的方式,將自己的證悟經驗引薦給弟子。一位有體悟的人,由於自身有著實際的修持經驗,一個微細的表情或手勢,都顯得不凡。身為修傳派的弟子,要知道這麼一種將經驗透過象徵來引導弟子的特殊方式的確存在,並且也被稱為「證悟意義的傳承」。噶舉歷代祖師大都經過廣博的學習之後,成為了智者才起修。然而,有些祖師卻不見得有在聞思上下過很大的功夫。
無論如何,就算沒有具備廣博的學問,這些證悟的經驗,還是可以藉由祖師們赤裸或直接引薦的方式而特別得到。因此,「修傳派」是指行者了悟由歷代祖師漸次傳遞下來、並由根本上師親自指引的覺受見地,進而精進實修的一個派別,這也即是此教派能夠長久不衰和廣大利益眾生的原因。
密勒日巴傳,看了令人落淚
為什麼這麼說呢?例如密勒日巴尊者,如實了悟了上師瑪律巴各種象徵的心性指引之後,專一心志地深入實修;無論是薩迦、格魯、噶舉或寧瑪的各教派人士,只要聽聞尊者修行的傳記,都會深受感動而流下虔誠的眼淚,這是因為尊者心口如一的行持,感動了大家,使大家不由自主的產生了敬愛。反之則很難感動他人。尊者之所以受到各教派的尊崇,並不是因為他學過很多大經大論,而是他的精進實修,尊者曾說:“我沒有任何財物可以供養,但是,我會用我一生的修持來供養上師和師母的。”
尊者了悟上師瑪律巴所給予的心性指引後,完全投入于閉關實修。尊者這樣的大善知識,無論觀看、聽聞、憶念或者接觸他,都會得到很大的利益。甚至只要聽聞到尊者的名號,我們就會生起不同的感覺,曾經有一位寧瑪的上師說:“當我們心煩意亂的時候,其他大經大論沒什麼幫助,但是閱讀《入菩薩行論》與《密勒日巴尊者傳》卻能得到一些幫助。”
眾所周知的《密勒日巴尊者傳》的作者,有著和尊者一樣行持作風的瑜伽士-乳必堅贊或稱臧弩嘿汝嘎(日喀則的瘋行者),他非常善於寫作,他的著作文詞優美,感動人心,尤其容易被初學者所接受,實在是非常的好。總而言之,僅只是聽聞大成就者密勒日巴的傳記,就能夠帶給我們觀看、聽聞、憶念與接觸的殊勝利益。
正確的見修行
要能正確的行持修傳派的修持,需要有正確的見解為基礎。這裡的見解是指境的空性見確立;另外,前行和結行的修持方面,前行可以是一般的前行法,結行也大致相同,但是正行的修持與其他派別略有差別,教典中提到有:自性的不同,目標的不同,修持方式的不同,修持方式力量的不同等差別。
另外,正行的修持也可分為「得到證悟的助緣的不同」和「道用的不同」兩個。前者在達波噶舉當中,是指依靠上師現證真諦的加持和弟子的虔誠相結合,而現證見道位的真諦。
(噶舉派當中)道用的修持方式,不是以比量(邏輯分析),而是現證(實際經驗)空性。一般在境的空性上來說,例如著重境的空性的大乘顯乘行者們,會藉由各種法性(空性)的邏輯,如邏輯之王──「緣起」的邏輯論式而了悟;同樣在修道與後得時,也是透過比量的方式而了悟。我們要知道,祖師們是為了引導不同身心情況的弟子而開示這些法門,法門本身並沒有任何矛盾。
使自已符合上師傳記的行誼,才不丟臉
雖然我們口口聲聲說自己是修傳派的弟子,其實是在丟修傳派的臉,我懷疑是否真的有透過實「修」而「傳」承這個法脈?不閱讀噶舉祖師的傳記也不行,閱讀了自己又會不好意思,看到祖師們的行誼,再看看自己是什麼德性時,會覺得:“唉!還說自己是修傳派的弟子呢,自己這副德性,甭說是弟子了,沒成敗家子就不錯了。” 搞不好會變成“尊貴上師如是而修行,弟子我等如是而敗壞” 了。因此,當我們閱讀上師的傳記時,要好好反省自己,有沒有符合祖師們的行誼,徒有虛名沒有任何的好處。
頂戴上師、憶念祖師功德,加持必來到
實修的人,像是瑪律巴等大師們,歷經艱辛地前往印度求法,親近諸多具德的印度班智達,圓滿求得灌頂和口訣。之後將這些教法迎請到黑暗之地的藏地,翻譯成藏文,並且傾囊相授給具有見、修、行的弟子們;在現在這個劫濁的混亂時代裡,祖師們的教法,給予了深陷於生、老、病、死的我們一個解脫的機會和希望。因此,我們一定要生起感恩的心。
就像我們可以在每一位格魯派的僧眾房間裡,看到宗喀巴三祖師像,這就是感念祖師身、語、意恩德的典範。反觀我們噶舉派自己,好像都快要把瑪律巴、密勒日巴和岡波巴給忘了,很多人甚至以為密勒日巴大師的道歌集,也就是我們現在唱頌的這些內容,是遠從奧明淨土前來的某尊佛陀的話語,而忘記了其實尊者和我們一樣是一個人。這真的是糟蹋了祖師們為了利益眾生、示現凡夫相、勇猛精進修持而得到解脫的苦心。總而言之,就算沒有修行,也不能忘了祖師的恩德。
感恩四大、有情眾生
更廣泛的來說,我們所居住的世界當中的樹木、森林等四大所成的萬物,滋養生命,提供氧氣,給予我們大自然安樂的生存條件,各個方面來說都有著極大的恩德。因此,我們應該帶著感恩的心,保護環境,停止濫墾濫伐,不再任意糟蹋。同樣的,我們也要感恩住在這個世界的有情眾生,因為我們生活中的一切物資,例如食物、衣服、住宅等等,都是依靠許多人的辛苦才能得到;舒適的房子、保暖的衣服和好吃的食物,沒有一樣是天然生成的。
因此,每一件賴以維生的物品,都清楚的告訴我們「眾生相依相存,息息相關」的道理,甚至只是早上我們手中的這一碗熱茶,也得來不易。當中的酥油從動物或植物中提煉,光有動植物還不夠,還需要很多人提煉酥油,還要有人來販賣酥油等等。因此,喝這麼一小碗茶之前,我們如果帶著感恩的心唱頌供養文,不是很好嗎?
大乘佛法的根本:菩提心與報恩行
很多人輕忽急躁地拿了茶就喝,我懷疑這樣的行為是否算是大乘的行者?大乘的根本,就是菩提心,透過知母、念恩、報恩的次第修持,培養出知恩、感恩的心,這就是整個大乘佛法的發心和行持的精髓,不是嗎?總而言之,我們不只是感念眾生恩,也要感念這個利益滋養我們的山河大地的恩德。
尤其今年噶舉祈願法會的主題是「憶念恩德」,去年則是「環境保護」。今年也有貼出標語,因此憶念恩德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在這裡,我們要將過去修傳派祖師們,為了利益後世弟子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銘記在心,並且不斷地祈請。事實上,佛法殊勝的口訣,是要全心地投入實修,才能達成的;但這還說的太遠,首先,能夠生起百分之五十的感恩心就算不錯了。
一個人若能將「感恩」隨時放在心上,就能夠真正持有、守護和弘揚「修傳派」的教法,要不然,把佛法當做一種外在的裝飾,法也不是法,教言也不是教言,外表佯裝成修行人的樣子,欺騙善信。我們修持佛法的目的,是為了出離三界輪回的痛苦,如果反倒愈陷愈深,也就是說修行摻雜著世間八法、信仰非理的戒法或者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最好的話,就會有深陷輪回的危險。這樣本末倒置的情況,完全是不如法的作為,這是我們應該放在心上的。
噶舉大祈願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