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語功德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摘自《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二)

  有關佛語功德,《陀羅尼自在王請問經》中言一百一十二種;《秘密不可思議經》中言六十四種支分;《大乘莊嚴經論》中言六十種妙音支分,此處又如何釋之?

  一、一時回答一切所問:

  所謂語功德,即十方世界所有有情,同一時刻,各提一不同問題請問佛陀,佛能由一刹那心相應慧,悉皆攝持,以一音聲,答一切問,彼等提問眾生皆能隨各自所屬音類而通達。應當思惟此語功德稀有之相。

  如同《寶積經·諦者品》所說: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有情,同于一時,發出眾多有根據之定語請問佛陀,佛陀以刹那心無餘周遍了知,由一音聲同時答覆各各異問。由此當知,殊勝導師在世間宣說梵音,以此梵音能善轉正*輪,斷除人天等眾生苦厄。

  此佛陀圓音功德,如《華嚴經》所說:一音中具演,一切諸言音,眾生語言法,隨類皆能作。即於一音聲中演說一切種類語言音聲,漢人聞之為漢語,藏人聞之為藏語,英國人聞為英語,各類有情皆能聞到自己的語言,而且小乘人聞見小乘法,大乘人聞見大乘法。《華嚴經》又雲:菩薩以一音,一切皆能演,決定分別說,一切諸佛法。清涼國師在《華嚴疏鈔演義》中說:一音之中具一切音,名曰圓音。一切音聲即是一音,亦名一音。一多無礙總曰圓音。經中亦雲:佛以一妙音,周聞十方國,眾音悉具足,法爾皆充遍,一切言辭海,一切隨類音,一切國土中,恒轉無上輪。佛以一妙音,周遍十方國土,且一音中具足一切音,佛之圓音法爾周遍一切言辭海,流現一切隨類音,在一切國土之中恒時轉無上*輪。

  《寶性論》說:猶如一切穀響聲,依於他緣而得起,無有分別無造作,不住外亦不住內。如是如來聲亦然,依於他心而生起,無有分別無造作,不住外亦不住內。猶如山谷迴響,隨不同呼聲而于聞者前顯現種種迴響,若有萬人同時發聲,山谷能隨之同時顯現不同迴響,然山谷無分別,亦無對此人說此語、對彼人說彼語之勤作,聲音自體非住穀外,非住穀內,如是佛音,亦僅相應所化意樂,於所化各自心中生起而顯現,實際上,佛無分別,亦無對此人說此語、對彼人說彼語之勤作,佛音自體非在身外,亦非身內,無內外遠近之偏袒。

  以上宣說如來圓音之意義。以下再以《寶積經》公案說明佛陀梵音聲相:

  佛在靈鷲山說法時,尊者目犍連欲試如來音響所達遠近。時目犍連於座上倏爾消失,至須彌頂上測聽如來音聲,見如來音聲如在目前。其又以神通力遍遊三千大千世界,越過一切鐵圍山,站在最邊際的鐵圍山頂上,聽聞如來音聲,佛之音聲依然如在近前。時佛思忖:目犍連欲測如來清淨音場,我現可顯發其神通。如是在佛力加持下,目犍連以神足力往西方遠行,次第經過九十九倍恒河沙數佛土,至一名為光明幡之佛刹,其土有佛,名為光明王如來,正在說法。目犍連到達此佛刹,再次測聽釋迦佛音聲,仍如臨佛前,聆聽教法。

  光明幡佛刹有大光明,光明王如來身量高達四十裏,菩薩身量高達二十裏,所用缽器有一裏高,如摩天大廈,目犍連走在缽器邊緣上,時諸菩薩問佛:大聖!此小蟲來自何處?穿沙門衣,走在缽邊。佛說:爾等莫發心輕慢此尊者,其為長老大目犍連,為釋迦牟尼佛聲聞眾中大弟子,神足第一。

  眾菩薩又問佛:大目犍連為何來此世界?

  佛說:為測釋迦牟尼佛音聲所達範圍,故來我等世界。時光明王如來告知目犍連:仁者!汝不應測如來音聲,佛音無限,無有遠近,豈能測其邊際?汝實大錯。若汝以神足經恒河沙劫,不斷西行,亦不能知如來音聲所及範圍。諸佛世尊,音聲曠遠無限,巍巍無量,不可比喻。

  此公案說明佛語六十種妙音支分中的一相——一切眷眾普聞音,於佛前聽聞佛語極為清晰,大小適中,而于遠處他方世界中所化眾生,亦如臨佛前,清晰聽受。其餘五十九妙音功德,學人當參閱全知麥彭仁波切所著《大乘莊嚴經論釋·勝乘甘露喜筵》,具體了知佛語功德。


  二、一切佛語均契合所化,能對治煩惱:


  論雲:又如《百五十頌》雲:觀尊面可愛,從彼聞此等,極和美言音,如月注甘露。

  又如馬鳴菩薩《一百五十頌》所說:觀見世尊面輪極為可愛,於世尊前聽聞此等極為和美之言音,猶如皎潔月輪傾注甘露一般。

  論雲:尊語能靜息,貪塵如雨雲;拔除嗔毒蛇,等同妙翅鳥;摧壞極無知,翳障如日光;由摧我慢山,故亦等金剛。

  此二頌描述佛語能對治煩惱之功德。

  世尊語言能靜息貪欲塵垢,猶如雲雨;能拔除嗔恚毒蛇,猶如大鵬金翅鳥;能摧壞無知愚癡之翳障,猶如破暗之日光;能摧毀我慢高山,猶如摧破一切之金剛。


  三、佛語具善說之功德:

  論雲:見義故無欺,無過故隨順,善綴故易解,尊語具善說。

  此頌從三方面宣說佛語具善說之功德:一、無欺,二、隨順,三、易解。

  以如實照見取捨之義之故,佛語無有欺誑;以遠離不成立等過失之故,佛語能隨順眾生而成辦義利;以語言善巧組織之故,極易理解;以遠離欺誑、隨順利他、極為易解之故,世尊具善說之功德。

  見義即如實照見取捨之義;無欺即無任何欺誑之處;見義故無欺即因佛智如實照見一切取捨之義,故從智慧中流現之語無誤顯示一切染淨差別,無任何欺誑、錯亂;無過即佛語無任何不成立之過失;隨順即能隨順眾生根機而成辦彼等利益;善綴即語言善於組織;易解即極易理解。

  《金剛經》雲: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四、聞思修佛語之利益:

  論雲:且初聞尊語,能奪聞者意,次若正思惟,亦除諸貪癡。

  此頌宣說聞思修佛語之利益。

  最初聽聞世尊語言,能奪走聞者心意,次若對佛語如理思惟而修行,亦能斷除貪嗔癡等煩惱現行及其種子。

  《辨中邊論》說:此增長善界,入義及事成。有情最初聽聞佛語,能增長自己善根界,令心意有所轉變。進而如理思惟佛語,便能深入法義。其後串習,成辦所求義利。《大乘莊嚴經論》說:此法隨時善,生信喜覺因。佛語初中後皆能令我等得益,最初聽聞時,是產生清淨信解之因;中間思惟時,是產生歡喜之因;其後修習時,是產生真實智慧之因。故佛語為初中後三時唯一善妙之自性。

  五、佛語應機而轉之功德:

  論雲:慶慰諸匱乏,亦放逸者歸,令樂者厭離,尊語相稱轉。

  此頌顯示佛語應機而轉之功德。

  佛語能令痛苦而貧乏者獲得安慰,能令身心放逸者從中回歸自心本源,能令樂著生死者產生厭離,故佛語契合眾生根機意樂相稱而隨轉。

  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佛陀相應眾生根機意樂而說法,於貧乏者,宣說能得滿足、安樂之教法;于放逸者,宣說攝心不放逸之教法;于樂著生死者,宣說苦、空、無常、無我之教法。或者,于貪心重者宣說不淨觀;于嗔心重者宣說慈悲觀;于癡心重者宣說緣起觀,諸如此類,皆為佛語相稱而轉之功德。

  《寶性論》說:如是廣闊慈悲雲,普降八支聖道雨,由合眾生分類處,遂成種種異解味。從佛陀廣闊的慈悲雲聚中,普降具有八支聖道之妙雨,因契合眾生的界、根機、意樂等差別,故成三乘等不同教法。

  六、佛語普利眾生之功德:

  論雲:能生智者喜,能增中者慧,能摧下者翳,此語利眾生。

  此頌顯示佛語普利眾生之功德。

  佛所說正法,能令通達佛法的上根智者生起歡喜,能令通達少分佛法的中根者增上智慧,能令下根者未達、邪解、疑惑之翳障得以摧毀,故佛語能普遍利益上中下三種不同根性之眾生,猶如一雨遍潤草木,小草小利,大樹大利。

  如《寶性論》說:譬如種種諸草木,依止大地得生起,大地無有分別心,亦令增固及成就。如是眾生諸善根,依止佛地得生起,佛陀無有分別心,亦令增固及成就。

  《無量壽經》說:爾時世尊,說此經法,無量眾生皆發無上正覺之心,萬二千那由他人得清淨法眼,二十二億諸天人民得阿那含果,八十萬比丘漏盡意解。四十億菩薩得不退轉。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當成正覺。此教證亦能說明,佛語能普遍利益各種根性之眾生,令彼等獲得不同層次之利益。

  《寶性論》說:總之宣說盡世間,天及地住安樂因,此等無餘皆依靠,普世遍現佛圓音。總之,一切世間,包括上界天人與地居人類等一切有情安樂之因,皆依靠普遍顯現一切世間界的如來圓音。即眾生前顯現的任何佛語,皆具有令眾生離苦得樂之功能。對具如此殊勝語功德之佛陀,應當至心歸依。

  論雲:應如是念。

  應如是思惟佛語功德。


上一篇(佛意功德) 回目錄 下一篇(佛身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