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與淨土的概念   陳敏齡

  極樂世界,其梵文Sukhavati,直譯是樂有。在漢譯經典中,康僧鎧所譯《無量壽經》稱為安養、安樂,「極樂」一語,則以鳩摩羅什譯的《阿彌陀經》為濫觴,而啄良耶舍的《觀無量壽經》亦承此說,多採用極樂之稱。

  至於「淨土」一語,並無對應的梵文術語,但這並不意味著淨土的概念不存於印度。有關淨土的概念大抵有兩種用法,一是指清淨的國土,當作名詞,如:pari`suddha k.setra; k.setraj vi'suddham, etc. 有時亦稱為「佛土」(buddhak.setra);一是指淨化國土,當作動詞,如:buddhak.setra-pari`suddhi。在初期的大乘佛典,例如《般若經》、《法華經》、《華嚴經》等,淨佛國土的思想幾乎隨處可見。《無量壽經》的梵本,也提及「佛國土的莊嚴和嚴飾」(buddhak.setragu.navyuuhaalajkaara)、法藏比丘的誓願和「佛國土的清淨」(buddhak.setrapari'suddhi)的達成……等。而龍樹《大智度論》卷92,則指出阿彌陀佛的佛土莊嚴即是淨佛國土。換言之,所謂淨土,亦即「淨佛國土」思想的濃縮。一方面是大乘菩薩的自利利他的淨化國土之行,他方面則是藉由自他的實踐所開展出來的清淨國土,因此,淨土可說是大乘菩薩道精神的具體展現。

  淨土是大乘佛教獨特的產物,它和西方宗教的天國說並不相同,西方宗教的天國是神的世界,且是唯一無二的;但大乘佛教則有各種的淨土,也就是十方淨土說。而在中國,每亦單指極樂世界為「淨土」。首先提倡淨土為淨佛國土的觀念,出於鳩摩羅什的《維摩經》,但羅什所云的淨土,係泛稱諸佛的世界,並不單指彌陀淨土。羅什以後,以極樂為淨土的說法,逐漸流行,北魏曇鸞的《淨土論註》,更明白地以淨土一語表示極樂世界的清淨性,到了唐代,極樂和淨土合稱為「極樂淨土」,故以淨土一語專指極樂世界,乃成為一種定說。

 

 


上一篇(淨土七經) 回目錄 下一篇(淨土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