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09/12/07 01:20:07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09/12/07 01:17:37   編輯部 

開展佛性的道路

化育資訊網    台北縣板橋市信義路83號7樓        

 

──尊貴 創古仁波切開示「自生」與「對生」觀想

日期:20071227日 地點:菩提迦耶 翻譯/校稿:堪布丹傑 請法/文稿整理:噶瑪露買嘉母

一、前言

尊貴的 創古仁波切於二00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在菩提迦耶接見來自台灣的弟子與法友們,時值藥師佛法會之圓滿日。 仁波切為大眾作了精要的開示後,更慈悲的針對法友們的提問,一一解惑,全程並由堪布丹傑進行中文翻譯。

帶著無比的虔敬,把手舉得高高,終有機會向 仁波切請法。請法的內容是有關於藥師佛儀軌中,自生與對生的觀想。對於佛法小班生的我而言,由於 仁波切仔細而具條理的教導,釐清與建立了許多重要的觀念。今將文稿整理如下,期盼將這份法喜,傳遞開來。

二、開示內容

提問:尊敬的仁波切,我們這三天進行了非常殊勝的藥師佛法會,在儀軌當中有提到所謂的「自生」與「對生」。請教 仁波切,什麼是「自生」與「對生」的觀想?如何在片刻之間就完成這個觀想?謝謝。

仁波切:

(一)、觀想的方法

在進行自生觀想或對生觀想時,可以將兩者同時觀想,也就是自生、對生一起出現。或者不同時做觀想,而先觀想自己是本尊。自生觀想清楚之後,再進行前方的對生觀想,觀想前方也有一個藥師佛,這樣也是可以的。因此,觀想的方法有這樣次第的不同。

(二)、觀想的原因與目的

1、自生觀想

為什麼要做自生觀想?意即為什麼要觀想自己就是本尊呢?它的原因是:首先,我們現在都在學習與修持佛法,以佛法的見解來說,透過修持,我們最終都能夠得到佛的果位。為什麼我們能夠得到佛的果位呢?原因就是由於我們每一個人的本質、本性就是佛性,都具有如來藏,只是受到一些暫時的煩惱與染污所包覆,使得最好的佛性沒有辦法展現出來。要讓這個佛性展現出來,就必須知道自己本來是清淨的,是具備佛性的;而且需要時常想著、提醒自己:你是清淨的;方法就是透過自生觀想,讓自己知道自己是清淨的。就像在藥師佛的修持當中,觀想自己是藥師佛的時候,即在培養與明白自己的心與藥師佛的心是無二無別的,是一樣的,這就叫「自生觀想」。透過這個觀想,可以幫助我們本所具有的這個清淨的功德展現出來。

自生觀想就是觀想自己是本尊,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我們本來具有的那個佛性,能夠開展、顯露出來。

2、對生觀想

接下來,為什麼要做對生觀想,也就是在前方亦觀想有佛菩薩呢?這是因為我們為了要認識自己的佛性,讓自己的佛性開展,就需要具備幾個條件。第一個是要有福德資糧,要積聚福德資糧;而且你要真正對三寶有信心,才可能這樣開展自己的佛性。因此,我們就要觀想在前方有藥師佛,並對藥師佛做供養、讚嘆,以及升起信心。觀想時,包含藥師佛的顏色、形象、手中拿的法器等,都很清楚的觀想於前方。以上是為什麼要做對生觀想的原因。

雖然我們現在用凡夫的肉眼,沒有辦法看到佛菩薩好像真的在我們前面,但是事實上,因為佛菩薩大悲的加持,祂隨時都在看顧著眾生。佛菩薩看著眾生,就好像在祂手掌中一樣,是那麼的清晰。所以,當我們觀想前方有佛菩薩時,最重要的是相信佛菩薩就在我們前方出現,並且在這樣的情形下來修持。

(三)、觀想的細節

在做藥師佛的觀想時,要觀想自己現在就在藥師佛的壇城,整個宮殿也要觀想出來。這個宮殿有東、南、西、北四個門,我們要觀想自己就在宮殿的東方之門,同時也有蓮花座等等,觀想自己坐在東方之門的蓮花座上。然後,整個壇城的中間坐的就是藥師如來。中間是主尊的藥師佛,四周有八瓣蓮花,每一個花瓣上,分別坐的是七尊的藥師佛,總共是八大藥師如來,中間是主尊,周圍的八個花瓣坐的是其他七尊藥師佛。那麼還剩一個花瓣,這個花瓣上面放的是藥師佛的經典,經典的方位是朝東方之門的位置。這樣觀想之後,接著,我們再向八大藥師如來等等來做讚頌,因為這樣而積聚資糧,向藥師佛發願。

三、結語

在整理文稿的過程中, 仁波切所開示的要義與條理亦漸漸明朗。因此,本文將試以下表廓清眉目,並為之作結:

 

觀想的方法

同時

自生、對生之觀想同時出現

先後

先做自生觀想,再做對生觀想

 

 

觀想的意義、原因與目的

 

自生觀想

意義

觀想自己是本尊

目的

開展佛性

原因

眾生本具佛性

 

對生觀想

意義

觀想前方也有佛菩薩

目的

向佛菩薩做供養

原因

開展佛性需要具備福德資糧並升起信心

 

觀想的細節

方位

觀想己身處於東方之門的蓮花座上

中央

主尊之藥師佛

周圍

八瓣蓮花上有七尊藥師佛及經典

「觀想」對於儀軌的修持,實是一個根本而重要的功課,但對於初學者而言,它也存在一些難度。透過 仁波切極具次第的解說,讓我們明白了「自生觀想」與「對生觀想」的意義、目的、原因和方法。相信在 仁波切智慧法語的引領下,聽聞者不僅能得受傳承法教之加持,修持者亦能基於理解觀想的深層含意,增上實修之行願。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