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3/26 05:41:01
學習次第 : 進階
日期:2010/03/26 05:39:09 喇嘛網 編輯部 報導
空性的體悟
堪布卡塔仁波切
常念無常.精進求出離
學佛精進的人常會念及生命的短幻,因為我們從不知道未來將如何, 或何時我們會過去。禪觀死亡的種種及它何時將到來,會讓我們學習 並瞭解生命的無常,進而生起出離心,並減少對塵俗的一切執著。就像我們計畫由這個地區搬到另外一個地區一樣,聰明的人心裏會先 有個譜,嫺熟的在心裏計畫,事先把瑣碎的事處理好。這樣,新房子 準備妥當,就只等搬入:人一旦到達,馬上就能全心安頓下來,不必再去操心剛搬離的舊房子。
同樣的,瞭解生命的短暫和無常,可以讓我們投入更多的精神去修行,這是一件比耽於物質享樂更有意義的工作,因為財富一件都帶不走 的大限,隨時會到!那時我們連自己的一縷頭髮都帶不走。 現在朋友會很樂意幫助我們,但自己不修不行,將來即使朋友會幫忙或任何財富,都使不上一點力了。我們是佛法的修行者,這種因緣是 稀有難得的,因為很多有名有錢的人,不見得就擁有像我們這樣的學 佛機緣。
三寶人天寶.佛法從恭敬來
由於我們的生命有限,因此,應把佛法和精神導師視為非常、非常珍 貴的。
精神導師和弟子之間的關係,是永遠無法述說清楚的。過去的諸佛菩 薩,開始時也是以凡夫之身接近佛法的,他們經過了正確的指導,完全吸收法教之後,才證悟成佛,他們獲得了永不變異的偏知能力及永 恒的喜樂。此等發心及利他的能力,唯有在與上師維持純淨的關係後 才能產生。以虔誠和真心來敬待上師是最基本的,因為他引導我們,使我們對修行和體悟有了正確的認知。修行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圓滿,不可能在一兩天內,或幾年內就有結果的。
心即是法.法即是心 當下無心,便是本法
心性可以就以下三點來加以說明:
我們的覺受、我們對這些覺受的想法或看法、以現象的本體(法性) 。覺受、心靈的投射及現象,這也是心的組成要素。沒有心,就沒有 感受,也不會知道外界發生了什么。我們之能看到各種東西的形狀,甚至夢魘,都是有這顆心;若沒有心,一切便都沒有形體了。盲眼的 人看不見,對他來說,根本就沒有顏色的存在。當我們的眼識起作用 時,才能感受到顏色的存在,我們以這種識來分別,並為不同的顏色貼上不同的標籤。以究竟的實相來說,顏色與我們的心,或我們為顏 色所按上的名稱,與我們的心之間並無不同,是一體的。
同樣地,聲音並非與聽到它的這個心是獨立分開的兩個個體,耳識所 反應心和聲是一體的。同樣的道理,五根(眼耳鼻舌身)的特質也是由五識才具體顯現出來的色、聲、香、味、觸。在究竟的實相上,感 覺與經由它所名的東西,事實上是一體不分的,但我們未能接受這個 概念,才把自己所感覺及被感覺的,歸類為兩種不同的東西。
萬法乃心之投射
假設我們能體認到沒有心,便無法感受到任何東西的存在,便會瞭解 一切現象,都是依於心而運作的。被感覺的標或物(包括人)本身並 非獨立存在的,也沒有恆常不變的,被貼上的標示與名字,也只不過是我們想出來支持自己的想法或覺受的一個參考點,譬如:好壞、悲 喜、長短,冷熱等的標籤都是由心所造,其本身並無一絲具體的真實 性。由於一切都是心運作的結果,因此,萬法(現象)並非事物本身,而是即心即是,及心對它的反應。
體認萬法只不過是心靈的投射,會讓我們產生更大的出離心,因為並 沒有道理,要對一個表面上看似「如此」,其實並非「如此」的情況產生執著。更進一步的說,我們可以實際看入自己的心並檢視它。它 之無法捉摸,就像我們知道有一個能知的東西,但卻無法指出它在那 裏,或給它一個名稱說明它的特性。我們的神識無法為它找出一個固定的形狀或顏色,因為心性本身就是虛幻不實的。那個能指認、可以 反應投射,並替種種事物貼上標籤或名稱的東西本身,並不是一個固 定的實體。這個漸進的方法──檢視覺受者與被覺受物之間的關係, 可以幫助我們了悟萬法與生命虛幻不實的特性。這樣我們才能朝揭開一切事物的本質,也就是朝空性的里程走去。
空性並非一種真空或虛無的狀態。證悟的瑜伽士與我們看到同樣一件 東西,但他們接受了一切皆幻且不實和易變的特性,他們瞭解了心的覺受和投射並不會傷害自身和造成問題。而我們卻錯把自己的心理投 射當成是真實的,相信這些就是支撐我們的東西全是真的。而蒙住了 自己所感受到認為是真的東西,並對它起了攀執,這就使我們陷入了自己心靈的投射中去了。
如能超越知性上的理解,進入任運無飾的空性體驗,便能了悟自心即 是法身,它的化現偏滿虛空。當行者的心融入法身之後,他雖然和以前一樣的生活,但他能了悟萬法之無常。他知道心是虛幻不實、不是 任何物質所組成的。
大樂之心如實觀世間
我們用來透視萬法、感受而不執著的心稱為「大樂之心」。這個時候 ,雖然我們不去作意分別,或把注意專注在任何固定的事上,但所看 到的一切,卻是十分了然分明的出現在意識中,不相互錯亂,這就是「明性」。倘若我們看得夠清楚,就能毫不費力地把心維持在一種喜 悅的狀態中,這在我們的傳承裏就稱為「大手印證悟的生起」。當此 明覺初現時,心的本身會顯示出它是無生、非有的實體。
迷悟在一念間
倘若我們繼續執持一個固定不變的實體,把萬法認為是,與我們分開 的另外存在的一個個體,這樣就會給自己造成迷惑。因此,無可避免 地,我們會渴望某些事,而拒絕其他的,這就是一種迷惑。悟者與凡夫之間的區別,不在於所見的東西,因為悟者與凡夫看的,雖是同樣 的東西,卻因所見的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的結果。從一個證悟之心的 觀點來看,一切都是佛性、都是空性、都是虛幻不實的。了悟了這一點,放開、舍離就是覺醒。我們這些陷於迷惑的人,就是死握著一個 分別與對立的觀念,才把自己局限起來。
例如:當大人看到天空出現彩虹時,他們知道那是因緣的組和,也瞭 解它是虛幻不實的;但小孩第一次看到彩虹時,便想抓住它,占為己有。這就是悟者與凡夫之間的差別。已悟的眾生看到任何事,他們瞭 解那都是心理的一種投射,對它既不討厭,也不生歡喜;凡夫卻認為 他們所看到的,都是真實的、是永恆的,任自己的感受氾濫,好的就忍不住想佔有它,不好的就想拒絕,無明就是這樣堆積起來的。最高 的體驗,即是了悟實相並非永恆不變的。
執夢為真凡夫境 借假修真悟者境
夢也是如此。悟者的夢與我們的夢一樣,但我們陷在自己習氣的框框 裏,有些夢使我們感到害怕,有些則讓我們高興。不過,對瑜伽行者 來說,夢的體驗是不同的。他能夠認出是夢境,認出夢並沒有一個具體不變的特性, 也知道這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能體驗到一種自在 、流動的開放和寬闊,不會生恐懼或激動。因此,他們可以抓住夢, 跟它玩幾手,隨便要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像我們。
生活就像一場夢。循著同樣的習氣,每天醒來就像夢醒一樣,一切事 情看起來都那么完整又真實,有些讓我們喜,有些讓我們愛。不過,悟者已放開一切,認為萬法都是虛幻不實,因此沒人會受到傷害,也 沒有什么事會引人狂喜,更沒有什么原因會讓人生懼。
中陰的體驗也是一樣的。通常在中陰階段時,我們無法看得很清楚, 因為我們的習氣積弊已深,心靈的投射似乎是如此的具體存在。彷佛玩一個分別對立的遊戲,包括自己與他人的矛盾和衝突,這種遊戲就 像我們跟中陰的經驗過意不去,使事情讓我們畏懼和迷惘。但對一個 已徹見萬法空性的悟者而言,甚至在中陰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的情況下,他們仍享有空間、開放及自在。
了悟空性湧慈悲
空性的體驗是開悟的精髓,也是利益一切眾生的發心──菩提心的根 本。心智清明與不清明的分別,在於是否了悟一切皆幻,也就是萬法之空性的本質。心性清明的人,對不清明的人所承受的痛苦,會感到 同情,他會這樣想:「我希望他會變得更好。」這樣菩提心也跟著增 長。同樣的,悟者看仍未認知空性的人,緊抓著一些死念頭不放,知道這樣將會帶來痛苦,就希望能盡自己所能去協助對方。了悟空性的 人,知道空性的體驗所帶給他們的意義,也知道它同樣對別人意義很 重要。
只要了悟了空性就能利益他人,因為海闊天空之感無時不在。我們不 再局限只做這么一點或那么一點,因為一切都是無可限量的,而能力與發心是無限大的。當真實的本性沒有了堅實的障礙物時,空性的體 驗便變得非常純淨無瑕。如果沒有一丁點初步的空性體驗,要談真正 的慈悲是不可能的!我們只會在自己所鍾愛的人有麻煩時,才會真正地去關心他,這只是一種佔有的慈悲,因為它是有限制和有分別的, 這並不是菩薩的慈悲。菩薩所生出來的菩提心,是平等的去對待一切 眾生,只有以這種無分別的發心,才能真正的去利益他人。由於已超越了一個固定的實體,克服了一切阻礙,因此,善巧的觸角便能無處 不到,不論何種狀況或什么人,我們都有能力去幫忙。
慈悲透過實踐
學習慈悲是很重要的,但必須真正地去實修,才能了解法教的奧妙, 並將它融入生活中。我們不是在談幾個月或幾年的修行,而是不斷地 、持續地修行,直到獲得大了悟為止。這點很重要,因為空性的體悟愈大,一切便愈能自然開展。
了悟了空性之後,修行就變得容易多了。如同天空多雲時,會遮蔽了 陽光,當雲層移開時,陽光便又出現了。同樣的,拋開「我執」愈多,在環境中創造的空間也愈大。有人相信證入空性的人都是超凡絕俗 的,這並非全是真實;因為有了空性的體悟,我們反而更能親近、尊 敬他人,並能熱心的去幫助他人。希望每一位都能開悟的心在增長,讓我們感覺更接近眾生。空性的體驗越深刻,對一切眾生的關愛也越 大。
大瑜伽行者卓越不凡的特質,是超出我們的信念之外的。在西藏有一 位偉大的瑜伽行者,有一天他正在修一種大法,一位強盜手拿刀子,爬到他背後,趁瑜伽行者正在搖手鼓和其他法器時,一刀割掉了他的 頭,頭顱滾到地上。瑜伽行者毫不在乎地,把他的頭撿起來,裝回去 ,並且繼續修法。強盜一語不發的瞪著他,直到瑜伽行者把法修完,他才說:「噢!我真想殺你,很想幹掉你!」瑜伽行者答:「我死會 讓你稱快嗎﹖如果是,我馬上就死在這裏;而我唯一的願望是將來有一天,我能砍掉你那個「我執」的頸子。」說完他馬上倒地而死,這 就是一個完全放下的例子。
那位瑜伽行者的一舉一動,毫不造作,自然而發,臨死前還替自己和 強盜之間的將來結了一個緣。在後來的一世中,強盜成了他的弟子,借著這個因緣,及強盜自己的祈求,他引導那位強盜走向了解脫之路 。
大部份的人,都曾在夢中有過不自覺的舉動。舉例來說,當我們夢到 火,要等到跳進去了,才瞭解到這只是一個夢,我們並未被燒傷;或一隻大野獸正沖向我們,結果什么也沒發生。悟者就像夢一樣,被攻 擊的事就像做一場夢。同樣的,你夢到發現一件稀世之寶時,你的第 一個直覺是:哇!我得到了一件珠寶!但繼之一想,就知道那只是自己的夢境罷了,你拿在手中把玩一下,就把它放掉,精進用功的修行 者都能像前面的夢一樣。
學習認知空性是很重要的,這樣我們才能瞭解,一切感受、覺受都是 與自心相對之後,被取名貼上標籤的東西的本體,萬法的本性(或在實相上,一切事物的本性),都是虛幻不實的。我們無法在沒有到達 一個或一點,就能說出心要往這個方向走,或心在這裏、或它從那邊 來。就這一點而論,我們也無法說出它有什么特定的顏色或形體。瞭解了這點,我們便能除掉自己的迷惑,證悟佛果。
佛認為他人也可以了悟空性,因此也願他們都可以成佛。證入空性的 人,以自然生起的慈悲來為正在受苦的眾生的解脫而努力。
建房子時,我們先要清掉地上物,而非把整座建物擱在地上。挖地基 是建築程式的一部分,同樣的,清淨煩惱障是開悟過程的一部分,也是我們在達到究竟的空性了悟上所必需的。幫助你認知自己的自心本 性,老師並不是把一個新的心放進你身體裏面,而是幫助你認出它的 本來面目。這是噶舉傳承的一個深奧的教法,它是一條無間斷的法道,因為這也是過去成就的大師們所遵循的同一道路,而我並沒有把這 個教法以精巧的包裝、誇張虛飾的方式來介紹給你們;因此你們要知 道,單單來聽講還是不夠的,而觀想本尊、持咒等修法,都提供了清淨累劫惱障的技巧,它們可以產生功德以斬除業障,佛法的修行,是 我們要衝破並進入了悟空性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