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10/31 09:12:40
尊貴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學習次第 : 進階

 龍樹親友書 第五堂課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獅吼音•開示集

國際弟子課程《龍樹親友書》第五堂課(圓滿日)

 

禪修「無我」,就能自然利他

當我們禪修「無我」,對眾生不知無我真相,想追求快樂,反而造作苦業,由衷生起不忍之心,這時「無我」空性就充滿利他的力量。

時間:2009年12月22日上午9:00

法王禮佛三拜

梵文三皈依

藏文獻曼達

這是《龍樹親友書》課程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前面講了16偈,都是比較詳細的解說;但因為時間不充裕,會大部分用念的講解過去,就像口傳。

以下幾個偈文,是幫助我們消除身口意過患的偈文:

第17偈

如于水土石,人心盡彼同,
起煩惱前勝,愛法者如後。

白話:

心,好比在水面、土面、石頭之上繪圖,
水上繪圖,馬上便消失;
土上繪圖,可以稍微持久一些;
在石頭上繪圖,可以保留百年、千年的時間。
我們的煩惱要像在水面上畫圖,至於修持慈悲,
要像在石頭上繪圖,讓慈悲心穩固堅實。

這一偈將心比喻為水、土、石。如果在水上畫圖,圖案馬上就會消失;如在土上畫圖,可以稍微持久一點,但也會消失;如果畫在石頭上,就能很堅固持久。要讓煩惱像在水上畫圖,馬上消失;但反過來,修持慈悲時,要像畫在石頭上,要讓它穩固堅實,至少也要像畫在土上,不要馬上消失。

第18偈

佛說三種語,人美實虛言,
猶如蜜花糞,棄後可行前。

白話:

佛陀說我們的語言分為三種:
一種是美麗的語言,像蜂蜜一樣,滋味甜美,
令人心生歡喜;
一種是真實的語言,像花一樣,人見人愛;
一種是虛妄的語言,像糞一樣,
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我們應該捨棄後者,多說前兩者。

佛說有三種語言,一種是「愛語」、甜蜜的話,像蜜一樣;一種是「真實語」、這是真正美麗的語言,像花一樣,這兩種聽了都令人心生歡喜,要多說這兩種語言;第三種虛假之言,就像糞便一樣,我們應捨棄。

第19偈

今明後亦明,今暗後還暗,
或今明後暗,或今暗後明,
如是四種人,王當依第一。

白話:

現在光明,以後也繼續朝向光明;
現在黑暗,以後也繼續沉淪黑暗;
現在光明,以後卻退墮到黑暗;
現在雖黑暗,以後卻能轉為光明──
(讓自己的心依止善或惡、追尋光明或黑暗,)
有這樣四種人,
樂行國王啊,您應當依止第一種。

接下來這一偈,在講如何止息無明惡習,增進光明善念,讓自己的心進入善的迴圈。我們都想止息輪回痛苦,解脫成佛,但如果因為粗重煩惱的牽纏,害他的惡念惡業就會形成;如果具善心善行,就能前往光明的地方。如果現在在光明善道,接著前往的,還是光明美好的地方。就像《入行論》第七品〈精進品〉說:

故應除疲厭,馭駕覺心駒,
從樂趨勝樂,智者甯退怯?

白話:

一位菩薩如果有菩提心,
就像騎著一匹駿馬,
從光明善地,前往光明善地,
不會退墮到黑暗的地方。

這裡提到人心的四種狀況:

一、現在光明,以後也繼續朝向光明;
二、現在黑暗,以後也繼續沉淪黑暗;
三、現在光明,以後卻退墮到黑暗;
四、現在雖黑暗,以後卻能轉為光明。

這的確與我們心的情況很一致。有時現在的心是善的,接著卻退墮成不善;有時現在是不善的,接下來卻能行善、轉向光明;最好的是,現在的心,是一念光明善念,未來的每一念心,也持續朝著光明善念前進。龍樹菩薩勉勵他的朋友樂行國王,要做「第一種人」,就是「從善向善」、「從光明到光明」。但我們首先要能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如法取捨,才能真正舍惡向善,進一步從善向善,從光明到光明。

(接下來是討論我們與朋友之間的關係以及情況,因時間關係,第20偈至28偈,法王以口傳方式,快念一次。)

第29偈

利無利苦樂,稱無稱毀譏,
了俗世八法,齊心離斯境。

白話:

有利益,沒利益,痛苦,快樂,
背後稱頌,背後批評,當面讚美,當面譏罵,
要了知這八種,就是「世間八法」,
要讓你的心平穩,離開這「世間八法」。

第29偈是講應該離開「世間八法」(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當我們談到「世間八法」,並不是馬上全部捨棄不要,如稱譽利樂,有時我們還是要用來鼓勵別人。這裡「斷除」的意思是不要太受它影響:一被稱譽,就得意忘形;一被詆毀,就沮喪嗔恨,重要的是要在各種狀況中,禪修平等性。

有句話說,知足能常樂,如果心能平靜、常安住在平等性中,就會常常覺得很快樂;反過來,如果容易受外境影響,別人一句話,你就心如波浪,高下起伏,這樣的心就會失去自主性,喜樂痛苦都由別人、由外境決定。

什麼是「輪回」?有人給了一個定義,說是「不完美」、「不圓滿」,我覺得說得很好。的確,人生總是苦樂參半、毀譽參半,不要太在意,否則只是和自己過不去。就像熱水本來就會把你燙傷,冰水本來就會把你凍傷,當你碰熱水被燙到、碰冰水被凍到,還覺得嚇一跳,這不是很奇怪嗎?它們的本質本來就是這樣啊。

人生也一樣,本質都是苦樂參半,當你經歷它,只要去感受,沒什麼好驚訝。人的一生本來就會經歷很多事,苦樂好壞都會經驗到,心只要打開,去經驗一切、包容一切,這樣無論外在如何變化,你的心都不會被動搖、受打擾。

禪定,不要「身在,心不在」

我們一生中,「禪定」的力量是很重要的。禪定,是「五遍行」心所之一,它的本意是「專注力」,就是心的一種清晰、穩固、專一的狀態。如果沒有這種專注力,人生會很辛苦。譬如有些時候我非常忙,每天都要接見很多人,說很多話,這樣一天不停的忙下來,如果沒有禪定力,到了晚上,會覺得怎麼時間一下過去,事情都消逝了,但自己這一天到底過得有沒有意義?會有種空虛感。

所以做事要有定力,要把心放在所做的每件事上,隨時保持覺性、覺照力,這樣每天晚上回想,你這一天才過得有意義,在生活裡培養這種專注而有覺性的「禪定力」,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人會這樣的想法,覺得:「我真虛度人生,浪費了這一生」;但要想一想:「是誰浪費你這一生?」,其實除了我們自己,並沒有別人浪費我們的人生。譬如每天都要吃飯、刷牙,有人覺得浪費時間;上班塞車,有人覺得浪費時間;看病排隊,也有人覺得很浪費時間──其實,只要你的心放在「現在正在做的這件事」上面,就不算浪費生命。

譬如刷牙、洗臉這樣簡單的事,只要你把心放在上面,就是有意義的。但我們的「心」和「正在做的事」經常是分離的,身在,心不在,人生就會沒意義,那才是真正的「浪費」。外在只是助緣,要人生有意義,要從內心去尋找。

再仔細講下去,實在沒時間講完了,西藏有種傳統,如果真的沒時間講完,把經書放在頭頂,就算得到灌頂或口傳,或者我手一揮,大家就算都得到了(開玩笑的)!(大眾給予熱烈的掌聲)

我看接下來還是口傳吧。(法王口傳第30至58偈)

第58偈

如是無常亦非久,無歸無救無家室,
生死勝人須厭背,並若芭蕉體無實。

白話:

像這樣的「無常」,也並非恒常,
所以不需要太恐懼。
(不過要瞭解這就是生命真相,一旦無常來臨,)
一切有情都是無依無靠、沒有救護、沒有家室的,也沒有人能讓我們長生不死
(這就是無常的本質),
身為人上人的國王您,
也要厭離這樣的無常法,
要了悟世間一切都像芭蕉一樣沒有實質。

接下來談到「無常」,有些人一聽到「無常」,就會覺得恐懼、害怕;但其實所謂「無常」,不是什麼都結束了,黑暗一片,並不是這樣。至於為何大家一聽到「無常」就會恐懼?大概因為我們一生就死這一次,會和親友永久離別,而且死後的經歷什麼也不知道,所以會恐懼。

其實每天當中,我們已經經歷無數的「死亡」了。一般定義人的一生,是指從出生到死亡,仔細體會一天當天,會有無數個生滅。從一天的生滅,可以體會一生的生滅,體會身邊細微的無常生滅,更可以幫助我們把握每個當下。每個生滅的當下,組成了所謂的一生,所以珍惜每個當下,對這一生多麼重要,把握每分每秒的平靜快樂,累積成快樂的大海,這樣一生才不浪費。

(法王口傳第59偈至123偈圓滿)

【問答時間】

問:是不是有佛化身成女性,或如度母化身般的女性仁波切?

答:的確有佛的化身成為女眾,也有如度母般以女身成就的,只要具備願力就可以。但這不是要讓你和男眾去競爭,比賽誰才能證悟,這種世間的男女競爭是沒有意義的。不管是男眾或女眾,只要有慈悲、願力,就一定能成就,不一定是仁波切才行,而是你們每一位都有可能。

問:這次來參加課程,有很多比丘尼,但都是西方或漢傳的比丘尼(注:藏傳絕大多數是沙彌尼),請問何時才可恢復藏傳的比丘尼制?

答:這在前幾天的戒律會議中,也做了很多討論。藏傳的比丘尼制,是來自「根本說一切有部」傳承,現在這個比丘尼戒傳統已斷,我們正在討論如何恢復。我以熱忱和努力在做,請大家有耐性,但我一定會做到。

問:尼眾如果不能常住在僧團,必須在醫院等地服務、工作,應注意什麼?

答:如果依律儀,嚴格來講,的確有很多必須要注意的事;但最重要的是,不要違犯「四根本墮」;其他會招致社會批評、令人指責僧伽的言行,也不可做。

問:如何觀修「無我」?修「無我」就能利他嗎?

答:我先不按經典的形容講解,我依自己的感受來說。我們一說「我」,就有「我在這兒、你在那兒」的分別感覺,好象自己可以「獨立自主」靠自己生存。平時總覺得「有我,才有別人」;其實沒有別人,你也無法存活。我們所執著的這個「我」,其實都是依靠別人而來,我們讀的書、吃的食物,乃至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需要依靠其他很多事物來成全,真的沒有一個可以「獨立存在」的自我。有了「無我」的想法,才會尊重別人。仔細思維這點你會發現,自己需要的,別人也需要;對自己好的,對眾生也好。人我的連結感,會很親近、很緊密,這時利他就會很自然。

無我,真是利益他人、實踐慈悲的好方法,說太多空性、大手印,有時連因果都會不顧了。當我們禪修「無我」,發現太多眾生沒有看到「無我」的真相,盲目執著有個「我」,本來希望追求快樂,結果做的事卻常令自己痛苦,這是多麼無明啊,我們因此對他們生起慈悲心,希望幫助他們、讓他們從我執的無明中解脫出來,這時「無我」的空性,對利他就充滿力量。

結語

在這兩天半的課程中,我們在一起討論了《龍樹親友書》,結下了殊勝的法緣,沒有在座各位,這一切也無法完成,所以要感謝各位。

這本書,是在幾千年前,龍樹菩薩對他親近的朋友樂行國王,表達關愛的一封信;幾千年後,我們聚在一起,讀這本書,這是第二次關愛之情的傳遞。

就像第55偈中所說:

第55偈

壽命多災厄,如風吹水泡,
若得瞬息停,臥起成稀有。

白話:

我們的壽命,
受到災厄無常的影響,
好象風吹拂過水上的泡沫,
瞬間就可能破滅,
人命在呼吸間,一旦一口氣停了,
晚上躺上床睡覺,
早上想再起床都難了。

我們此生到今天為止,每天呼吸了多少次,想想這些呼吸有多少次是有意義的?其實多數都沒有意義,甚至帶來了痛苦。但是最近我們來到菩提迦耶,在聖地聽聞佛正法,每次的呼吸都是和平、清淨,都帶來大歡喜、大利益,就樣就是有意義了。

大家遠道而來,能在聖地相聚聞法,都是各位往昔的願力和福德成熟。我祈願我們未來還能再相聚,千言萬語還在心中,但我還是這樣打住吧。

【大眾念誦 菩賢菩薩行願品】

(主辦單位、法王姊姊阿尼恩竺貝宗、今年祈願法會功德主香港創古中心代表喇嘛達華,暨八國譯師代表喇嘛確吉森格,上臺對法王作身語意、八吉祥獻供)

【大眾唱誦 法王長壽祈請文】

不毀無邊清淨法身尊,

遊戲示現幻身gmb,

三密永久堅定金剛性,

祈願無邊事業任運成。

(三遍)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