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3/20 09:11:52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3/20 09:09:31   編輯部 報導

 

慧明法師開示錄· 第四座心地法門  慧明法師講弟子陳耀智記

諸同學!心地法門四字,吾人在表面上,每每忽略看過。不知這四字的意義,最為緊要,最為廣大,如能細心領會,便可悟道,何在多求。這四字分開來講,便是佛,喻心量,者正也,者路也。就是說,此心若能如地,即入正覺之路也。


吾人自心,本來無量遍滿,能生萬法,亦如地具有博大深厚之德,能生萬物,故以為喻。地之所以能生萬物者,以其能任運隨時,行所無事,渾然無知,寂然不動。而眾生迷真逐妄,見境生心,遇物即動,於是自蔽靈明,轉增障礙。學佛人以妄修真,即當取法乎地。然山河大地,皆因妄生,有成有壞,吾人何必以妄為法,須知地雖是妄,他的功德,卻是無量。地能生一切物,能載一切物,能容一切物。而且生一切物,是來養育眾生,而不自私自利;載一切物,是大小兼收,淨穢一體,而無取捨分別之見;容一切物,聽人污穢毀鑿,寂然不動,而無厭拒嗔恚之念,所以稱為大地。假使吾人的心量,能夠與地同其大,能夠同地一樣利他,無取捨嗔恚的我執,一切不動,便不難與真如本心相契,還有不成就的麽?我等學的是心地法門,日日說心地無非,利他無我,到底我等的心,能不能像地一樣的大,能不能養育眾生,能不能兼收並容、聽人汙毀而不動?不要說不能任人汙毀,恐怕一句空話都不能容。不要說養育眾生,恐怕對自己親屬,尚不免自私自利。如此還說什麽心地無非!學心地法門的人,時時刻刻都要將自心與地比一比,看究竟比不比得上。據我看來,不要說像大地那樣大,甚至連一畝地那樣小,都比不上。何以故?一畝地,一年四季,還能生許許多多的東西,來養育眾生,也有犯而不校的容量。試問我等心量,比這一畝他的生育容量如何?大家若不在這個上面去思索、去用功,無論如何,得不著受用。


地能大能生、能載能容,與天合其德,所以古人稱天地之德曰大德。凡屬心量功德,同大地一般大,即為大德。學佛人已有成就,亦稱大德。儒家雲: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學佛而成大德者,對於位祿名壽,已如夢幻泡影,惟初發心不明佛法者,多有為求位祿名壽而來。但是要得位祿名壽,必須到大德的地位才行。若想成為大德,則心量與功德,必須同大地一般才行。


諸同學!何謂登地答薩?因其心量功德,儼然同大地一般大。至於二地三地的菩薩,其心量功德,就同兩地三地一般大。乃至遠超十地,方稱等覺妙覺。大家思量思量,我等心量功德,有一個地大沒有?須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等自心佛,本來具足無量功德,比十地還大,只緣妄心不息,時時執著外境,遮障真如自性。亦如日月光明,本可普照,只因雲霧遮蔽,遂不顯現。一旦雲霧消散,光明頓複。修行人一念真心,頓超十地,亦複如是。故廣額菩薩,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大家要明白,地所以能夠成就如此大量功德,就好在渾然無知,寂然不動。我等其所以不能夠的,就壞在知見多、容易動。須知知見多、容易動,皆緣妄心不息所致。妄心就是火,吾人妄心一動,就如火在心內燃燒,遂生煩惱。故煩惱亦名熱惱,即是造業受苦之根本。


三界唯心,亦名火宅。火宅中本有法王,學佛人是要在火宅中覓法王,才算真有受用。而凡夫認幻為真,舍真逐幻。所謂一翳在眼,空花亂墜,只見空花,不見法王。殊不知三界一心,轉識即智,懺妄即真,真即法王,不覓自見。凡夫不悟此理,自心中常被無明烈火燒著,不但不見法王,且被此火燒絕本具之功德。所謂一念嗔心起,燒盡功德林。我等學大乘法門,應知諸法如幻,諸法亦真。凡事不動無明,不生煩惱,認定壞就是好,好就是壞,一切一切,不取不舍,不但火不能燒,而且這個火,也就轉成智慧光,徹照無邊,與諸佛同體。吾人自心,原能自主,但因定力不夠,常被業境所轉。然業無自性,只要我等能把得失心、是非心、嗔恨心、分別心,乃至一百六十種相續心,八萬四千塵勞心,一概空去,妙明真心,自然現前,便可與天地同德。


心地法門,以禪密兼修,而頓超直入,即凡成聖,亦是登地菩薩所修。大家能修此無上法門,即是大家因緣成熟,慧明不過指路而已。希望大家,難行要行,難忍要忍,難舍要舍,難成要成,努力在心地上用功。如果遇而不遇,見同未見,錯過勝緣,豈不可惜。當知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我等學佛是來解決生死問題的,若別有作用,不惟不得真實受用,且恐轉增業障。我等且不說解決生死問題,當這種末法劫難之際,何等煩惱,若無安心立命之道,易生厭世之心。但能依心地法門,切實修心,學地之量,法地之德,不僅清涼自在,且能轉動一切,又有何劫難之可虞。佛法目的,原是濟世利生,簡言之,就是要挽救人心。學佛人欲挽救人心,應該先救自心。欲救自心,應當在心念上用功,懺除一切惡念,增長一切善念。更要時時檢查自心正不正,大不大,能不能同地一樣不動,有沒有與地一樣功德,如此方是真修心地法門。我

再給大家四句偈,仔細參思,自然有益:
學佛在心不外求心地慈悲德具足
貪嗔癡愛疑妄盡不動無明是活佛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