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3/20 09:00:48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3/20 08:58:33   編輯部 報導

慧明法師開示錄·第二座戒定慧   慧明法師講 弟子陳耀智記

諸同學!上次講過信願行,今天講的是戒定慧。信願行戒定慧,這六字是學佛人最要緊的基礎,而且是不能分開的。因為要有真信願行,方能談到戒定慧;亦要能持戒習定生慧,方能有真信願行。

禪宗以心即是佛為根本,一切都要在心上用功。心以無相為相,今天便講無相戒定慧。但既名無相,何以又有戒定慧!此即六祖所謂隨方解縛之意。蓋眾生業識甚重,若無方便,何能深入。故學佛人,要先從持戒做起;能持戒,方能習定生慧。

云何為戒?心地無非自性戒。戒有有相與無相之分,有相名曰身戒,無相名曰心戒。習心地法門者,應嚴持心戒。大家現在打坐,即是做心戒的工夫。何以故?因上座後,一心持咒,藉咒力鎖住一切妄念。久之妄念不生,便是心地無非的境界。不但上座如此,下座後還是如此。一切時、一切處,皆不起分別,不生煩惱,自然動靜一如,方算完成心地無非之戒。心戒境界,雖然太高,只要真能發心,具有真信願行,又何難之有!不過業力未消,定力不夠,容易見境生心,心隨境轉。故不如兼守有相戒,比較有益。望大家參照以前所訂的透關八條(附後),仔細體會,何者屬於事相,何者屬於心相。事相是有相戒,心相是無相戒。由事相而戒到心相,就是從有相戒,達到無相戒。須知守戒為佛法最要緊之事,無論何宗何派,皆重戒律。儒家亦有君子之三戒,顏子之四勿。而佛法包世出世法,更非持戒不能入門。中國佛法,近來不能盛行,因學人未能於身戒心戒實行遵守,故引人疑謗。我等亟應以身作則,努力在戒字上用功。以心地無非為戒本,以利他無我為正行,以透關八條為策進,戒身不妄作,戒心不妄動,久之定水澄清,心珠自現。

云何為定?心地無念自性定。學佛以得三昧為主,三昧者,正定之意。如何方能正定?就要一念不生。經雲: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即是如如不動,不動即是定。苟一念微動,則無明煩惱,隨之而起,心便不定。所以說心地無念即是定。惟其無念,即名正念。而萬德具足,一切智慧,自然現前。諸同學!不但學佛人要有定力,方不被魔擾,不為境遷。即世法上的一切,亦非具有定力,不能成功。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即是定力所致。定力是由修養得來的。古來所有功在天下,名垂萬世者,未有不致力於修養。如諸葛武侯,一生功業,皆成就於寧靜致遠四字。所謂寧靜,即由修養得來的定,致遠即由寧靜得來的慧。

云何為慧?心地無我自性慧。吾人的自心佛,妙用無量,不可思議。只緣迷人不知四大本幻,把假我看得太真,將本來般若勝智之真我,遮障住了。學佛人第一要破我相,因為有我相,便有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若無我相,即無一切相,則當體空寂,一切智慧,自然現前,便能度一切苦厄。所以說心地無我自性慧。試看古德,及世法上聖賢豪傑,哪一個不是從無我得來的?即如烈士捐軀,節婦殉夫,皆因一念無此假我,便能殺身成仁,捨身取義,名垂千古。學佛人若欲珠光顯露,起大智慧,即應先破我執。偈曰:
萬法唯一心權且立虛名
有我非覺體無相乃真成

諸同學!佛法法門雖多,總不離戒定慧三學。不過在三乘之中,三學境界,各有不同。如六祖告志誠雲:汝師戒定慧,接小根智人。吾戒定慧,接大根智人。蓋戒定慧之體同,而用不同,故境界不同。三學之道,不獨佛法為然,儒家亦然,克己復禮,天下歸仁,即是戒定慧三學之漸次。因為克己乃去物欲,即是戒。複禮乃恢復本然之性,本性不動,不動即是定。天下歸仁,乃妙用無窮,即是慧。可見世出世法,理無二致,一切唯心故。複次,戒定慧三學,戒中有定,定中有慧,慧中有戒。所謂一而三,三而一,皆不出自心。學人果能明白自心,自然悟得無相戒定慧矣!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