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2/21 22:31:14
新聞單位 :

學習次第 : 進階

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95/碩士/陳思樺 指導教授:林美容

 電子全文電子全文 

 

 

喇嘛網 日期:2010/02/21 22:26:03   編輯部 報導

我憂鬱,因為我卡陰-憂鬱症患者接受台灣民俗宗教醫療的療癒經驗
 

民俗宗教醫療帶給人類的療癒效果,排除科學無法驗證的靈驗性,其蘊含的意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文化價值。我們可說民俗宗教醫療帶給人們的無非就是其心理性的療癒、精神價值的療癒,它修復病人在社會中失序的部份,更調節了病人情緒的障礙。

  本研究以六位憂鬱症患者接受民俗宗教醫療之療癒後,得至顯著性的療癒效果為研究對象,並從他們的療癒經驗及相關文獻探討去分析此六位個案,何以經過民俗宗教醫療之療癒後得到顯著性的療癒效果,且迄今均有半年以上,不再有憂鬱病症的出現。研究結果發現,民俗宗教醫療之所以對本研究之六位個案產生療癒性的效果,就以往文獻當中與筆者綜和他們療癒經驗脈絡來分析,筆者欲以他們因進入了「共同訊息場」而產生療癒性的現象來說明。

所謂「共同訊息場」的建立與程序為,(一)、個案所處的背景條件因素達成後;

(二)、與民俗宗教醫療者的民俗宗教觀同步;

(三)、加上親友陪伴;

(四)、透過儀式的轉化。筆者將這六位個案和民俗宗教醫療者一同進入某種時空交織下的同步氛圍裡,稱之為「共同訊息場」,在這狀態下,這六位個案即得到了療癒效果。其中親友的陪伴,筆者以為更是建立共同訊息場的關鍵因素,主因筆者在田野觀察時發現到,有親友陪伴的病人比沒有親友陪伴的病人,能得到民俗宗教醫療化解的案例來得多。

  筆者採訪研究對象後,深覺憂鬱症患者的無助痛苦。筆者以為對於憂鬱症患者,實質幫助他們身體上的健康是當務之急,因沒有健康的身體,怎有體力與精神去面對心理上的情緒障礙。對於預後的防治,筆者以為,鍛鍊健康的身體,培養自身心性的正念,修習自身脾氣更為重要。筆者預期未來憂鬱症患者不會有減少的趨勢,面對精神官能症患者的需求,醫療取而代之的應是三重性的診治,身、心、靈的整合醫療,藉此才能真正為患者的疾病帶來完善的治療。

期刊論文-
丁念慈
1997 〈民間神壇辦事服務的社會與文化意涵-以北投永明宮為例〉,國立清
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心發
1996 〈薩滿信仰與民俗醫療〉,《歷史月刊》96:60-64。
文榮光
1982 〈要神也要人-精神疾病與民俗醫療〉,見台灣省政府民政廳與東海
大學(編):《民間信仰與社會研討會論文集》,頁102-115,台
中:東海大學。
文榮光、林淑鈴、陳宇平
1993 〈靈魂附身、精神疾病與心理社會文化因素〉,《本土心理學研究》
2:2-35。
文榮光、林淑鈴、陳正宗、周文君、黃曉玲
1994 〈靈魂附身現象 台灣本土的壓力因應行為〉,《中央研究院民族研
究所集刊》73:1-32。
文榮光、李昱、林博彥、謝穎慧、李俊毅、邱念睦
2004 〈門診重鬱症患者與非憂鬱症輕型精神疾患之生病行為〉,《臺灣精
神醫學》18(2):96-107。
文榮光、李昱、張明永
1997 〈從民俗觀點探討慢性疲勞患者的生病行為〉,《心身醫學》 8(1):
19-28
王貞月
2001 〈台灣薩滿信仰現狀及其民俗醫療作用-以問卷調查結果為中心〉,《輔仁國文學報》17:281-235。
王愛慈
2001 〈一位採信民俗療法的精神病患之護理經驗〉,《高雄護理雜誌》18:92-104。
王秋桂、魏捷茲
2000 〈中國魂魄信仰及相關儀式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
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執行單位:國立清華大學人類所。
李亦園
1983 〈社會變遷與宗教皈依-一個象徵人類學理論模型的建立〉,《中央研
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56:1-28。
李豐楙
2000 〈收驚:一個從「異常」返「常」的法術醫療現象〉,海峽兩岸「世
紀之交的宗教與人類文明」學術研討會發表,2000年8月1-3日。
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主辦,北京。
1999 〈煞:一個非常的宇宙現象〉,《歷史月刊》132:36-41。
吳忠勇
2005 〈一個憂鬱症個案接受催眠治療生命轉變之探討〉,南華大學生死學研
究所碩士。
宋 和
1977 〈土著醫療人員:童乩是否可以成功的醫治他的病人〉,《人類與文化》
9:68-89。
杜正勝
1991 〈形體、精氣與魂魄-中國傳統對人認識的形成〉,《新史學》2(3):
1-65。
余德慧、彭榮邦��
2003 〈從巫現象考察牽亡的社會情懷〉,《情、欲與文化論文集》,頁109-150,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出版。
余德慧、劉美妤
2003 〈從俗智的啟蒙到心性與倫理的建構─以一個慈惠堂虔信徒網絡療癒
為例〉,《新世紀宗教研究》2(4):73-117。
林本炫
2003 〈改信過程中的信念轉換媒介與自我說服〉,《出自信仰、儀式與社
會─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頁547-581。
林美容
1997 〈台灣民俗宗教文化的社會圖像〉,《何謂台灣--台灣近代美術與文化
認同》,頁56-68,台北:雄獅美術月刊社。
林淑蓉
2002 〈精神疾病、藥物與身體經驗〉,發表於「醫療與文化」學術研討會,
2002年10月24-25日,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與台灣史研究所
主辦。
林淑鈴
1994 〈關於臺灣本土靈魂附身現象的修正性看法〉,《臺灣史料研究》,頁
136-150。
1996 〈解讀靈魂附身精神病人的疾病行為:兼論台灣民間信仰的潛在醫理〉,
發表於「台灣民間信仰科際研究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
研究所行為研究組主辦。
林淑鈴、梁秀青
1996〈精神病人靈魂附身現象之個案研究〉,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11:
101-173。
林秀霞、李淑宜、范碧玉、葉英堃
1993〈精神疾病患者就醫行為研究〉,《公共衛生》20(1):83-97。
周雪惠
1989 《台灣民間信仰的宗教儀式行為之探討》,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
許木柱
1992〈民俗醫療與醫護因應〉,《榮總護理》9(2):117-125。
許木柱、鄭泰安
1991〈社會文化因素與輕型精神症狀-泰雅和阿美兩族的比較研究〉,《中央
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71:133-160。
許麗玲
2003 〈疾病與厄運的轉移:台灣北部紅頭法師大補運儀式分析〉,林美容主
編,《信仰、儀式與社會: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頁339-365。
台北南港:中研院。
1999 〈台灣民間信仰中的補春運儀式:以北部正一派道士所行的法事儀式
為例〉,《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13:3-19。
張育銓
1995 《神明單的醫療人類學分析---以新竹市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恭啟
1986 〈多重宇宙觀的分辨與運用:竹北某乩童問乩過程的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61:81-103。
張家銘、周希諴、賴德仁
2004 〈精神醫學倫理在本土上的應用〉,《臺灣醫學人文學刊》5:97-108。
張 珣
1981 《社會變遷中仰止鄉之醫療行為-一項醫藥人類學之探討》,國立台灣
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3 (台灣漢人的醫療體系與醫療行為-一個台灣北部農村的醫學人類學
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56:29-58。
1993 〈台灣人收驚儀式與魂魄觀〉,黃應貴編,《人觀、意義與社會》,頁
207-232,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1996 〈民俗醫療與文化症候群」〉,《歷史月刊》96:50-54。
1996 〈道教與民間醫療文化-以著驚症候群為例〉,李豐楙主編,《儀式、
廟會與社區-道教、民間信仰與民間文化》,頁427-457,台北:中
研院文哲所籌備處出版。
2000 〈信仰與文化:李亦園先生與台灣人類學漢人宗教研究〉,《中央研
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88:1-34。
張珣譯 Kleinman, Arthur著
1999 〈文化建構病痛、經驗與行為:中國文化內的情感與症狀〉,《思與
言》37(1):241-272。
張嘉玲
2003 《憂鬱症病友求醫經驗分析》,國立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
黃有興、簡俊耀譯 西林振聲著
1986 〈西螺地方有關疾病的迷信〉,《台灣文獻》37(2):102-107。
曾炆煋
1971 〈社會文化與精神醫學〉,《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2:
279-286。
范麗娟
2004 〈深度訪談〉,謝臥龍主編《質性研究》,頁83-126,台北:心理。
劉枝萬
1981 〈台灣的靈媒:童乩〉,《台灣風物》31(1):104-115,收入張炎憲
編《歷史文化與台灣》,頁99-108,台北:台灣風物雜誌社。
郭文般
1987 〈台灣民間信仰的天空〉,《中國論壇》281:26-33。
董芳苑
1996 〈「鬼附身」與巫術醫療〉,《臺灣神學論刊》18:9-33。
陳祥水
1999 〈祖先另類特性的個案研究:淺論被公媽「問」到的民俗信仰〉,《中
央研究院族研究所集刊》88:259-273。
陳欽銘
2004 〈憂鬱症的診斷、機轉、鑑別及中西醫療法〉,《中醫藥研究論叢》
7(1):235-265,台北:中醫師公會。
陳雅莉
2003 《走出藍色風暴─探討宜蘭憂鬱病人求醫問題》,國立台灣大學新聞
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怡佳
2005 〈精神分析、宗教療癒與文化:以Sudhir Kakar對印度教之民間宗教
的考察為例〉,《台灣宗教研究期刊》5(1):39-61。
《靈感的研究(修訂版)》。未出版。
盧世敏
1997 〈從心身症談到民俗醫療〉,《弘光醫專學報》29:357-363。
鍾邦友
2005 〈「怪力亂神」不語?--從「附身」之個案談解離症的民俗(宗教)療
效〉,《輔導季刊》41(4):63-69 。
鍾智龍
2003 《宗教對憂鬱症患者影響之研究》,玄奘人文學院宗教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
鄭志明
1996 〈民間的養生術與民俗療法〉,《歷史月刊》96:60-64。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