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8/29 08:14:39
學習次第 : 進階
聞法時必須斷除傲慢
《前行廣釋·第五節課》 索達吉堪布
《俱舍論》、《大乘阿毗達磨》中都說過,在貪嗔癡等所有煩惱中,傲慢和嫉妒這二者最難認識。
如果你生起嗔心,別人會看出你發脾氣了,自己也能明顯感到心裏不舒服;如果生起貪心,你能察覺到“我對某某人生起極大貪愛,對某某事物生起貪戀之心”,別人從你的言行舉止中也看得出來;如果生起極為嚴重的癡心,你的行為上會表現出打瞌睡、昏沉等,別人一看就知道你有點迷糊。可是嫉妒和傲慢並非那麼容易被發現的,別人看不出來,自己也感覺不到,但它會一直不斷地產生。
因此,大家應當詳細審視自相續。有些人比較無知,覺得自己所作所為都正確,高高在上,傲氣十足,根本沒意識到內心的煩惱。藏地有句俗語說:“傲慢的山頂上,留不住功德的水。”或者說:“傲慢的鐵球上,生不出功德的苗芽。”只要相續中有了傲慢,認為自己比法師更勝一籌,那就如同身上披了件雨衣,雨水無法進來一樣,所有功德從此與自己無緣。為什麼呢?因為有了傲慢,便會認為上師講的這個我懂、那個我也懂,心外就像有個防衛兵,任何功德一來,馬上就被擋了出去。
有傲慢的話,法師明明講得不錯,自己也會挑三揀四,找出一些毛病。最近我發現外面個別知識份子,對佛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們常常咬文嚼字,以世間知識去衡量佛法,認為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對,有些指責非常可笑。其實,這只是他自己沒有懂那些內容而已。因為以前對佛教沒有深入研究過,再加上對藏傳佛教因明的推理方法一竅不通,總認為上師說的一句話,必須要遠離不遍、過遍、不容有三大過失[i][1],其實這是不現實的。即便是一個大學教授,所說的話也不可能句句如此。
以前我們在成都編字典時,沒有學過因明的有些大學教授,對每個名詞的解釋特別苦惱,他覺得:“這個名詞這樣解釋的話,就會遍於另一個名詞上。”其實,名詞解釋並不需要遣除過遍等過失,只要從本體上描述它的概念就可以了,因明和邏輯學的要求也是這樣。但現在有些人,一知半解就指指點點,半杯水就開始嘩嘩響,這是極不明智的行為。
學習佛法的時候,傲慢的人最可憐,法師有什麼功德、講得怎樣如法,他始終看不到,唯一看到的就是法師講錯了。當然,如果法師真的講不出什麼,那就另當別論了,但若法師具足法相,在傳法的過程中,你理當恭敬諦聽。有些人沒有任何修證,也沒系統完整地學過經論,只知道成天挑法師的毛病,可真正讓他講的話,他又一句也講不來,這種傲慢者在如今比比皆是。所以,大家務必要觀察自相續,尤其在聞法過程中,一旦有傲慢的心態,立即要把它改過來,不然的話,佛法再怎麼殊勝,自己也得不到利益。
古往今來許多高僧大德非常謙虛,我看過無垢光尊者和麥彭仁波切的傳記,他們依止上師時,絕不會挑上師的毛病。大家也清楚,麥彭仁波切是文殊菩薩的真實化身,他的智慧無人能及,若想挑上師的錯誤,肯定能挑得出來。但他從來也沒有,由於他對佛法和上師的尊重,上師所講的法對他利益非常大。
前段時間,據說學院有個別道友,聽法師讀錯了一個字,就在下面開始駁斥。後來我對那人嚴厲地批評了,說:“如果這樣,你不要呆在學院。也許法師讀錯了一兩個字,但這不是很關鍵,在態度上,你對法師反抗,是對聞法規律一竅不通的表現,這樣的話,法師所講之法對你肯定不利!”有些人稍微受過高等教育,就始終看不起別人,但真正讓他來講,又文不對題、詞不達意,非常可憐。所以,每個人一定要摧毀自己的傲慢。
包括我們選一些法師(堪布或堪姆)時,最主要是先看他傲慢心重不重,如果重的話,一旦他當上法師,就會把所有人都不放在眼裏,那就算他有多麼高的佛教水準和世間水準,我們也不敢用,因為看不到別人功德的人,是絕不會有利他心的。所以,我們還是儘量選一些比較謙虛、比較老實的,即使他學問不是特別高,但人品非常好、戒律很清淨,對眾生也是有利的。這對長期聞思修行、弘揚佛法非常有必要。法王如意寶的原則也是如此,每一次評選堪布,在探討的過程中,經常聽上師說:“這人看起來傲慢心挺重的,還是暫時算了吧……”
一般而言,一個人的學問越大,對別人的尊重和恭敬越強。所以,有智慧的人沒有必要傲慢,沒有智慧的人傲慢更會自取其辱。麥彭仁波切也說過:“大士傲慢何必要?若無我慢更莊嚴。劣者傲慢有何用?若有我慢更受辱。”故我們應像寂天菩薩所言:“今當去慢心,甘為眾生僕。”遣除一切傲慢之心,心甘情願當眾生的僕人。
如果自己因在世間或出世間某些方面有少許功德,比如世間方面,曾讀過大學,有超群的才華、豐厚的財產;出世間方面,聞思修行了很長時間、在學院得過密法,便認為“我現在很了不起,跟其他人截然不同”,這樣一來,勢必見不到別人的功德,也發現不了自己的過失,任何功德都無法融入相續。
因此,每個人要觀察自己有沒有傲慢。傲慢有時不容易察覺,倘若旁邊的道友發現了,也可以好心提醒一下:“你認為自己很不錯,但別人說你傲慢心挺重,你應該注意平時的說話、心態!”否則,有些人始終看不到自己的傲慢。原來我寺院裏有個出家人,別人都說他很傲慢,具體傲不傲慢我也不知道,但每一次開法會時,他就穿上比較漂亮的衣服,坐在那裏不可一世的樣子,很多人看不慣他那種姿態,可他自己並不發覺。所以,傲慢真的很難以察覺,哪怕你穿一件漂亮衣服,覺得在所有的人中最好看,這也屬於一種傲慢。當然,《親友書》中驕和慢有不同解釋,但這裏並沒有詳細地分開。
尤其是聽受佛法時,在任何法師面前不要有傲慢,不然,法師給你講了多少課,你的相續也不會有改變。大家不妨想一想,宗喀巴大師、麥彭仁波切及漢地著名的高僧大德,他們都曾在別人面前聽過法,估計他們的上師也肯定有種種情況,但他們對上師依然十分恭敬,如此才對自相續有利。
我本人也依止過好幾位上師,在此過程中,有些上師非常了不起,出口成章,特別有智慧;有些上師顯現上不是這樣。以前有位堪布嘎巴,他跟法王如意寶一起去石渠求過學,他有一次給我們傳《三戒論》,頌詞放在上面,講義放在下面,讀一遍頌詞就接著念講義。剛開始我覺得自己看一遍都可以隨便講,根本不需要這樣,但是轉念又想:“我怎麼能對上師如此不敬?上師聞思這麼多年了,這樣講也是一種示現。”然後就以很虔誠、很恭敬的心態來聽,依此遣除了自己的傲慢。
不僅僅是那次,後來我也聽了很多法。別人可能覺得我傲慢心很重,但我自己認為,在聽法的過程中,有些上師講的雖然超不出我的理解,可我一直對上師恭恭敬敬,因為接受傳承、聽聞佛法有不可思議的加持。不像有些人那樣,聽了一次課,覺得法師跟自己差不多,講不出什麼道理來,下一次就不去聽了。我依止上師的時候,也許很多緣起比較成功吧,後來不管依止哪一個上師,都對他有無比的恭敬心。
佛法對我們來講相當難得,任何上師若以悲心來傳授,態度上要恭敬才是。否則,再過幾年上師老了,顯現上會糊裏糊塗的,此時你每天對上師挑三揀四,攻擊他、批評他,這肯定是不應理的。我們對佛法和上師要有一種長期的恭敬心,儘量遣除自相續中的傲慢,只有這樣,才會自然而然獲得法利。
[1] 1)不遍:如“這個動物是黃牛,它有花白的垂胡之故”。因為花白的垂胡,對花白的黃牛來講非常正確,但對黑色的黃牛來講,用花白的垂胡來推斷就不成立。2)過遍:如“這個動物是黃牛,它有頭之故”。因為不僅黃牛有頭,其他動物也有這個特點。3)不容有:如“這個動物是黃牛,它是人之故”。因為人的法相在黃牛身上不成立。若欲詳細瞭解,請參考《量理寶藏論講記》第三冊中“不遍過遍不容有,即是法相之總過”一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