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4/08 23:22:59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2/04/08 23:22:46   編輯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無上正等正覺是指佛教修行上的最高覺悟、最高感受境界,此詞句可見於各佛經,如《金剛經》。

 

「無上正等正覺」一詞已是依據原意進行漢譯後的稱詞,若依據梵語的諧音直譯則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或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anuttara-samyak-sambodhi),即「至高無上的平等覺悟之心」,也就是「成佛」,其中「阿」即「無、沒有、無盡、無量」的意思,而「耨多羅」則為「更高、更上」的意思,「三」為「遍、普遍、正確」的意思,「藐」則為「等位、階段」,即「平等」之意。「菩提」則是「覺知、感覺、感受、道統、智慧」。舊譯是「無上正遍知」或「無上正道」。所謂「無上」就是「沒有更高、更上」的意思,即是指「最高」。

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經是境界的智慧,佛家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表示成佛。《心經》云:「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云:「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巴利文arahato samasam buddhasa 的中文相聲譯。arahato 既是阿羅漢聖人。samasam 是完美。 buddhasa 是佛陀。整個句子的翻譯就是「完美無缺神聖佛陀」,是佛門弟子對釋迦牟尼佛的稱呼。

佛教修行後需要驗證修行成果,同時瞭解修行是否有所偏誤,這稱之為證果證等,以小乘為例即分成四個果位:初果羅漢、二果羅漢、三果羅漢、四果羅漢,而「無上正等」不僅是指沒有修行偏誤(簡稱:修偏)而獲得「正等正覺」,且是最高(無上,沒有更上層)的階位,同時是沒有偏差的正確覺知、領悟、感受。

 無上正等正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無上正等正覺  百度百科

目錄

 

佛教術語

釋義

 

編輯本段佛教術語

  “無上”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寓意:微妙,可以解釋為謙虛謹慎。

  “無上正等正覺” 指無比完全的智慧、覺悟。參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編輯本段釋義

  佛法的修學,一定要證到阿羅漢果;‘阿羅漢’,‘菩薩’實質上與現代教育制度的學位名稱相同,例如大學畢業,授給您一個學士學位,在佛陀教育裏面的學位就叫做‘阿羅漢’,‘阿羅漢’是學位的名稱,因為您已經真正證得正覺,正覺就是您對宇宙人生,思想,見解,行持,絕對是正確的,正如三皈所說的‘正而不邪’,‘覺而不迷’,‘淨而不染’,這時就得到正覺的果位,尊稱為阿羅漢。再升一級是‘正等正覺’,等於佛而不是真正成佛,比佛差一級,由此可知正等正覺雖然覺悟沒錯,但跟佛還是不能相等,正覺是小乘,正等正覺是大乘。大乘學位的名稱是‘菩薩’,再往上去就是成佛,‘佛’也是學位的名稱,是佛陀教育中最高的學位,在得到最高究竟圓滿的智慧,絲毫缺陷也沒有,就稱為‘無上正等正覺’,沒有比這更圓融了,所以這個學位的名稱為‘佛陀’,如我們現代教育所稱的博士。‘佛’是博士,‘菩薩’是碩士,‘阿羅漢’是學士,這是三個階段修學的果位,也就是佛法修學的目的。總而言之,我們把它歸結起來講,它是覺悟明瞭宇宙人生的實相,對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明白、通達,具有究竟圓滿的智慧,所以‘佛教’是智慧的教育。我們誰不想求智慧呢?有了智慧,任何事情都可以解決,所以佛法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只要您有智慧,不論您在社會從事任何行業?決定都是您不迷惑,所作所為都會是勝利的正確的,所以行行都能成就,這是佛教教給我們的,‘目標’明瞭以後,再談它的教學方針,它用什麼方法教給我們?使我們才能真正達到正覺,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呢?這就是修學綱領!有兩點,我們要特別重視,就是‘菩薩道’、‘菩薩行’。〔一、我相〕,我相者,謂眾生於涅盤之理,心有所證,而其有所證取之心,執著不忘,認之為我,名為我相。經雲:是故證取方現我體。是也。(梵語涅盤,華言滅度。) 〔二、人相〕,人相者,比前我相已進一步,雖不復認證為我,而猶存悟我之心,名為人相。經雲:悟己超過一切證者,名為人相。是也。 〔三、眾生相〕,眾生相者,比前人相已進一步,謂雖已超過我人之相,猶存了證了悟之心,名眾生相。經雲:但諸眾生,了證了悟,皆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眾生相。是也

  怎樣獲得無上正等正覺

  無上正等正覺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意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出自《金剛經》,含義是“徹悟一切宇宙奧妙圓融圓通無滯無礙之覺,”佛學和佛教大德高僧們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譯為“無上正等正覺”,本身不確切,其中的“正”字缺乏圓融圓通,缺乏渾沌,剛而不柔,熱而不涼,是走了極端。渾沌之理,空即色,色即空;上即下,下即上;得即失,失即得;死即生,生即死;正即邪,邪即正。依據太極原理,既然有“正等正覺,”那麼必然有“邪等邪覺,”那麼,什麼是“邪等邪覺”?這就叫分別心,有了分別心,則心無清靜,難以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處,為了照顧人們已經習慣的認知,我依然使用“無上正等正覺”之說,但我的意思不是“無上正等正覺,”而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徹悟一切宇宙之微妙圓融圓通無滯無礙之覺。

  如何獲得“無上正等正覺”呢?

  答案已經高高懸掛在《心經》中:“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就是說,只要遵循“般若波羅密多,”即可得“無上正等正覺。”

  那麼,什麼是“般若波羅密多”?

  佛學和佛教把“般若”譯為“大智慧,”把“波羅”譯為“彼岸,”把“密”譯為“到達,”,把“多”譯為“上,”,全句意思即為:登上彼岸的佛智慧。

  如同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翻譯,把“般若波羅密多”翻譯成“登上彼岸的佛智慧,”也是不準確的。準確的翻譯應是:“法自然而到達理想境界的靈覺。”

  如此,獲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法門是:開啟靈覺,隨性而動,法自然而行。

  那麼,真有什麼“無上正等正覺”可得嗎?

  佛陀在《金剛經》第十七品 “究竟無我分”中說:“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就是說,實際上並沒有定法能獲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法門。

  問題不在於如何否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法門,而在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徹悟一切宇宙奧妙圓融圓通無滯無礙之覺,”這個“覺”只能體驗感受而無法獲得擁有。就像性體驗中的極樂妙境,只能體驗感受到,而無定法獲得擁有,如果能獲得擁有,那麼,即可借給別人使用,而實際上,這可能嗎?不可能,自己的夢境只有自己體驗感受,無法送給別人感受。即使把夢境描述給別人,依然是隔靴搔癢難以讓他人真切體驗感受。

  要真正體驗感受到“無上正等正覺,”首先要開啟靈覺,不是靠智慧;要隨性而動,不是靠積累起來的知識和觀念;要法自然而行,不是尋求捷徑。老子在《道德經》中早已警示人們:“大道甚夷,而民好徑。”不像小孩子那樣隨性而動,不按照自然法則演繹人生劇本,一門心思尋找獲得“無上正等正覺”之法門,就是“好徑”。

  作為人生和生命的導遊,作為人類最後課程的編撰者,我要告訴人們的是,要獲得“無上正等正覺,”請先建設好自己的心靈花園,“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不建設好自己的心靈花園,任何美好的心願無以達成,任何美好的理想無以實現,不建設好自己的心靈花園,永遠也難獲“無上正等正覺。” 

無上正等正覺_百度百科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