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2/19 21:40:13
尊貴法尊法師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2/02/19 21:36:59   編輯部

法尊法師佛學論文集  《大般若經》中“一百零八句法”簡介

釋法尊法師 撰

呂鐵鋼 胡和平 編

24.  《大般若經》中“一百零八句法”簡介

  西藏佛教學習《現觀莊嚴論》時,常說“從色乃至一切相智一百零八句法”。但一百零句法究竟是那些法,算清楚的很少。《般若經》中雖處處列說,例因為開合不一,也很難符合一百零八句之數。今依據隆靚喇嘛的著述,略為列述于後。

  一百零八句法分為兩類﹕屬于雜染品者有五十三法,屬清淨品者有五十五法。

  屬雜染品之五十三法﹕為五蘊、六根、六境、六識、六觸、六愛、六界、十二緣起。

  屬清淨品之五十五法﹕為六波羅蜜多、十八空、三十七菩提分法合為七句、奢摩他品有六句(四聖諦、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等至、八解脫、九次第定各為一句)、毗缽舍那道三解脫門為一句、殊勝功德道有三句(六通、四種三摩地、四陀羅尼門各為一句)、果道有六句(十力、四無畏、四無礙解、佛身大慈、佛身大悲、十八不共佛法各為一句)、五種證道之補特伽羅(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獨覺)為五句、三智(一切智、通相智、一切相智)為三句。如是染淨法共為一百零八句。

  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六境﹕色、聲、香、味、觸、法。

  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六觸﹕根境識三和合所生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

  六愛﹕眼觸為緣所生愛、耳觸為緣所生愛、鼻觸為緣所生愛、舌觸為緣所生愛、身觸為緣所生愛、意觸為緣所生愛。

  六界﹕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

  十二緣起﹕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六波羅密多﹕布施、持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

  十八空﹕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無散空、本性空、一切法空、自相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

  三十七菩提分中﹕

  (一)四念住﹕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

  (二)四正斷﹕未生不善法令不生正斷、已生不善法令斷正斷、未生善法令生正斷、已生善法令增長正斷。

  (三)四神足﹕欲神足、精進神足、心神足、觀神足。

  (四)五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五)五力﹕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六)七等覺支﹕念等覺支、擇法等覺支、精進等覺支、喜等覺支、輕安等覺支、定等覺支、舍等覺支。

  (七)八聖道支﹕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四聖諦﹕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

  四靜慮﹕初靜慮離生喜樂地、第二靜慮定生喜樂地、第三靜慮離喜妙樂地、第四靜慮舍念清淨地。

  四無量﹕慈、悲、喜、舍。

  四無色﹕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

  八解脫﹕內有色想觀外色解脫、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空無邊處解脫、識無邊處解脫、無所有處解脫、非想非非想處解脫、滅受想定解脫。

  九次第定﹕四靜慮與四無色八種根本定,加上滅受想定。

  三解脫門﹕空解脫門、無想解脫門、無願解脫門。

  六神通﹕謂神境智證通、天眼智證通、天耳智證通、他心智證通、宿住隨念智證通、漏盡智證通。

  四種三摩地﹕健行三摩地、獅子奮迅三摩地、虛空藏三摩地、無垢三摩地。

  四種陀羅尼門﹕忍陀羅尼、咒陀羅尼、法陀羅尼、義陀羅尼。

  十力﹕處非處智力、業異熟智力、種種勝解智力、根勝劣智力、種種界智力、遍趣行智力、染淨無障礙智力、宿住隨念智力死生智力、漏盡智力。

  四無所畏﹕說斷德無畏、說智德無畏、說障礙法無畏、說對治道無畏。

  四無礙解﹕法無礙解、義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

  大慈、大悲,是說以一切相智為體之大慈大悲。

  十八不共佛法﹕六不共行、六不共證、三不共智、三不共業。六不共行謂﹕身行無失、語無喧染、念無忘失、意無不定、無種種想、無不觀舍。六不共證謂﹕欲無退失、精進無退失、念無退失、定無退失、慧無退失、解脫無退失。三不共業謂﹕四威儀教化眾生之身業以智為先隨智慧行、說法語業以智為先隨智慧行、慈悲意業以智為先隨智慧行。三不共智謂﹕了知過去法智無障礙轉、了知未來法智無障礙轉、了知現在法智無障礙轉。

  五種證道之補特伽羅﹕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獨覺。

  三智﹕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此諸名數在《大般若經》中處處宣說,如卷四中說菩薩但有名時說﹕“色但有名,受想行識但有名。眼處但有名,耳鼻舌身意處有名。色處但有名、聲香味觸法處但有名。一切智但有名,道相智但有名,一切相智但有名。世間法但有名,出世間法但有名,有漏法但有名,無漏法但有名,有為法但有名,無為法但有名”即是總說從“色蘊”乃至佛果的“一切相智”的一切法,皆是但有假定客名。若依名數計算,雖不止一百零八句法,但以諸法體類相攝《現觀莊嚴論》的注疏中皆攝為一百零八句法來解釋。

  實際說來,百零八句法是初學佛法的人所應學習的基本法數。

  1958518,于北京北海公園菩薩學會

  (原載《現代佛學》1958年第七期)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