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籍文獻 |
|
唐.惠昕原本 《六祖壇經》(二卷),收藏於佛教大藏經第八六粣續經部第二 佛教出版社 中華民國七十三年四月八日初版 |
|
唐.曹溪原本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一卷)》收藏於佛教大藏經第八六冊粣續經部第二 佛教出版社 中華民國七十三年四月八日初版 |
|
唐.宗寶本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一卷)》收藏於佛教大藏經第八六冊續經部第二 佛教出版社 中華民國七十三年四月八日初版 |
|
唐.惠能說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一卷)》收藏於佛教大藏經第七二冊 諸宗部第五 佛教出版社 中華民國七十三年四月八日初版 |
元.宗寶 編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一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四十八冊;NO.2008。 |
|
唐.玄奘 譯 《大乘百法名門論(一卷)》收錄於《佛教大藏經》第三十六冊 NO123 |
|
唐.叉難陀譯 《大乘起信論(二卷)》收錄於《佛教大藏經》第三十六冊 NO123 |
|
梁.真諦譯 《大乘起信論(二卷)》收錄於《佛教大藏經》第三十六冊 NO123 |
|
唐.般若譯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八卷)》《佛教大藏經》第九冊NO245 |
|
唐.玄焋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佛教大藏經》第二十冊NO616 |
|
唐.智慧輪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佛教大藏經》第二十冊637 |
|
陳.慧思說 《大乘止觀法門(四卷)》《佛教大藏經》第六十八冊NO547. |
|
隋.智顗說 《摩訶止觀(一卷)》《佛教大藏經》第六十八冊NO625 唐.玄奘 譯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六百卷,收錄於《大正藏》第五冊第八冊;NO.220。 |
|
姚秦.鳩摩羅什 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二十七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八冊;NO.223。 |
|
姚秦.鳩摩羅什 譯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八冊;NO.235。 |
|
姚秦.鳩摩羅什 譯 《妙法蓮華經》七卷,收錄於《大正藏》第九冊;NO.262。 |
|
唐.般若 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十卷)》收錄《佛教大藏經》第一冊 NO733 |
|
東晉.佛陀跋陀羅 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卷,收錄於《大正藏》第九冊;NO.278。 |
|
唐.實叉難陀 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十冊;NO.279。 |
|
劉宋.僵良耶舍 譯 《佛說觀無量壽經》一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十二冊;NO.365。 |
|
姚秦.鳩摩羅什 譯 《佛說阿彌陀經》一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十二冊;NO.366。 |
|
北涼.曇無讖 譯 《大般涅槃經》四十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十二冊;NO.374。 |
|
東晉.法顯 譯 《佛說大般泥洹經》六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十二冊;NO.376。 |
|
吳.支謙 譯 《佛說維摩詰經》二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十四冊;NO.474。 |
|
姚秦.鳩摩羅什 譯 《維摩詰所說經》三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十四冊;NO.475。 |
|
姚秦.鳩摩羅什 譯 《禪祕要法經》三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十五冊;NO.613。 |
|
姚秦.鳩摩羅什 譯 《坐禪三昧經》二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十五冊;NO.614。 |
|
元魏.菩提流支 譯 《入楞伽經》十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十六冊;NO.671。 |
|
唐.實難陀 譯 《大乘入楞伽經》七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十六冊;NO.672。 |
|
唐.玄奘 譯 《解深密經》五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十六冊;NO.676。 |
|
唐.佛陀多羅 譯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一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十七冊;NO.842。 |
|
龍樹菩薩 造,姚秦.鳩摩羅什 譯 《大智度論》一百卷,收錄於《大正藏》第二十五冊;NO.1509。 |
|
龍樹菩薩 造,姚秦.鳩摩羅什 譯 《中論》四卷,收錄於《大正藏》第三十冊;NO.1564。 |
|
彌勒菩薩 說,唐.玄奘 譯 《瑜伽師地論》一百卷,收錄於《大正藏》第三十冊;NO.1579。 |
|
護法 等菩薩 造,唐.玄奘 譯 《成唯識論》十卷,收錄於《大正藏》第三十一冊;NO.1585。 |
|
無著菩薩 造,陳.真諦 譯 《攝大乘論》三卷,收錄於《大正藏》第三十一冊;NO.1593。 |
|
天親菩薩 造,梁(陳).真諦 譯:《佛性論》四卷,收錄於《大正藏》第三十一冊;NO.1610。 |
|
馬鳴菩薩 造,梁(陳).真諦 譯 《大乘起信論》一卷,收錄於《大正藏》第三十二冊;NO.1666。 |
|
明.普泰 補註 《八識規矩補註》二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四十五冊;NO.1865。 |
|
隋.智顗 述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一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四十六冊;NO.1915。 |
|
隋.灌頂 撰 《天台八教大意》一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四十六冊;NO.1930。 |
|
隋.僧璨 作 《信心銘》一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四十八冊;NO.2010。 |
|
唐.玄覺 撰 《禪宗永嘉集》一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四十八冊;NO.2013。 |
|
唐.玄覺撰 《永嘉證道歌》一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四十八冊;NO.2014。 |
|
唐.宗密述 《禪源諸詮集都序》四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四十八冊;NO.2015。 |
|
世友菩薩造,唐.玄奘 譯 《異部宗輪論》一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四十九冊;NO.2031。 |
|
宋.道原纂 《景德傳燈錄》三十卷,收錄於《大正藏》第五十一冊;NO.2076。 |
|
宋.賾藏主集 《古尊宿語錄》四十八卷,收錄於《卍續藏經》第一一八冊;頁157上∼835下。 |
|
劉宋.竺道生 撰 《法華經疏》二卷,收錄於《卍續藏經》第一五○冊;頁800上∼832下。 |
|
二、專書 |
|
柳田聖山 主編 《六祖壇經諸本集成》,京都:中文出版社,1976年,初版。 |
|
楊曾文 校寫 《敦煌新本六祖壇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33年,初版。 |
|
丁福保 《六祖壇經箋註》,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出版部,1984年,再版。 |
|
聖印法師 譯 《六祖壇經今譯》,台北:天華出版公司,1989年,初版。 |
|
無錫 丁民藏版 《六祖壇經箋註》中華佛教圖書館 美國佛教會 佛紀二五零九年印行 |
|
釋法海 《六祖壇經註解》中國佛經印經處 民國六十年 初版 |
|
演培著 《六祖壇經講記》,中國佛經印經處2003年 初版 |
|
淨空法師《六祖壇經講記》中國佛經印經處 2002年印 |
|
陳平坤 《慧能禪法般若與佛性》大千出版社 94年初版 |
|
陳海鳴 《管理概論》台北 華泰 1992 |
|
瓊安.瑪格瑞格 《管理是什麼》天下遠見 台北 2003 |
|
蔣 青 《一次搞懂管理學》台北 良品 2005 |
|
康尼瑞兒.安租博士 《心靈改造》台北 世茂 1996 |
|
薩姜米龐仁波切 《心的導引》台北 橡樹林 2004 |
|
夏學禮 《文化藝術與心靈管理》台北 空大 2000 |
|
馬丁.海德格 《存在與時間》台北 桂冠 2002 |
|
沈肇基 《禪與管理》台中 瑞成 2000 |
|
羅珉著 《管理學前沿理論研究》西南財經大學2006 |
|
朱佔峰//陳德清 《管理學原理》武漢理工大學 1005 |
|
張文昌著 《現代管學(原理卷)》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4 |
|
(美)加雷恩瓊斯//珍尼佛 喬治//托馬斯、譯者 朱兆瑞//竇雪 人民郵電出版 |
|
宋學軍著 《一刺讀完二十八本管理學經典》海鴿文化 2005 |
|
安吉麗斯 《活在當下》天下遠見 大和 1996 |
|
羅傑.卡拉漢 《敲醒心靈的能量》心靈工坊 2003 |
|
理查.特魯波 平井富雄 《禪與精神醫學》大東 台北 2003 |
|
德 宗 《從心開始》牧村 台北 2004 |
|
湯瑪釿.摩爾 《原我一與自己心靈對話》方智 台北 2002 |
|
達賴喇嘛 《快樂就從轉念起》四方 台北 2005 |
|
丹尼爾高曼 《情緒療癒》立緒 台北 2003 |
|
風祭音彌 《傾聽內心的呼喚》心之林 台北 1999 |
|
理查.班德勒 《改變你的未來》台北 世茂 1996 |
|
康泥瑞兒.安祖 泰瑪拉.安祖 著 彭真譯 台北 世茂 1996 |
|
劉翔平 《尋找生命的意義 佛蘭克的意義治療學》台北 貓頭鷹 2001年 |
|
Michael Polanyi Harry Prosch 《意義》彭淮棟譯 台北 |
|
肯恩 威爾伯 著 龔卓軍 譯《靈性復興》:台北 張老師文化 2001 |
|
羅勃.帝爾茲 《重新啟動生命的原動力》台北 世茂 1996 |
|
約翰.麥斯威爾 《換個思考,換種人生》台北 天下遠見 2002 |
|
李安德 《超個人心理學》台北 桂冠 1992 |
|
卡爾.榮格 《人及其象徵》台北 立緒 1993 |
|
弗蘭克 《尋找生命的意義》台北 貓頭鷹 2001 |
|
鈴木大拙 《禪與心理分析》台北 志文 1971 |
|
游乾桂 《用心療心》台北 遠流 1996 |
|
佛洛姆 《夢的精分析》台北 志文 1971 |
|
鄭石岩 《精神體操》台北 遠流 2001 |
|
熊哲宏 《心靈深的王國》台北 貓頭鷹 2000 |
|
南懷瑾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台北 老古 1973 |
|
李欣霖 《生活愈簡單,人生愈有味》台北 思文堂 2002 |
|
蔡長鈞 《美化人生掌握生命》高雄 清淳音 2006 |
|
林金郎 《從心出發》台北 華文網 2006 |
|
林竹君 《靈氣的指路》台中 晨星 2006 |
|
千江月 《簡單就是幸福》台北 普天 2005 |
|
雷久南 《身心玲整體建康》慧炬出版 89年 增訂一版 |
|
林鎮國 《空性與現代性》台北 世茂 1996 |
|
派翠西亞.歐文著 廣挴芳譯 《憂鬱心靈地圖》台北 張老師文化事業 2001年初版 |
|
稅所弘 著 林顯宗 譯 《憂鬱症一定會好》 台北 董氏基金會 2003 |
|
大野裕 著 林顯宗 譯 《不再憂鬱》台北 董氏基金會 2003 |
|
Cait Irwin 著 李開敏 譯 《征服心中的野獸》台北 董氏基金會 2002 |
|
葉金川 《陽光心配方》台北 董氏基金會 2004年 |
|
約翰 羅賓斯(J.Robbins)著 嚴世芬/潘定凱譯《還我健康》台北琉璃光 20年 |
|
張華褓 《精神疾病與心理治療》三民 2003 |
|
陸汝斌著 《生理、心理、精神病》宇宙光 2006 |
|
左籐武著 《我得了憂鬱症嗎?》麥田 2006 |
|
Healing Emotions:con versations with the PalAi Lama on mindfulness,and health. |
|
Tapping the Healer |
using Thougnt Field Therapy to Instanely conguer your Fears |
|
Anxieties and Emotional Distress Roger J.callahan & Richard Trubo PSYChotherpy and Spirie:Theory and practice in Transpersonal PSYChotheraphy. 1997 Brant corerignt. |
|
Wrieing down the bones-freeing the writer with in by Na talie Gold berg copyrighe 1986 by Naealie Golderg. |
Publish by arrenge ment with shambbhaila publications.Inc. |
|
印 順 《中國禪宗史》,台北:正聞出版社,1989年,六版。 |
|
印 順 《印度佛教思想史》,台北:正聞出版社,1990年,四版。 |
|
印 順 《印度之佛教》,台北:正聞出版社,1992年,三版。 |
|
印 順 《如來藏之研究》,台北:正聞出版社,1992年,修訂一版。 |
|
印 順 《空之探究》,台北:正聞出版社,1992年,六版。 |
|
牟宗三 《心體與性體(第一冊)》,台北:正中書局,1968年,臺初版。 |
|
牟宗三 《佛性與般若(上冊)》,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修訂五版。 |
|
牟宗三 《佛性與般若(下冊)》,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修訂五版。 |
|
李志夫 《印度思想文化史--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初版。 |
|
吳 怡 《禪與老莊》,台北:三民書局,1992年,八版。 |
|
洪修平 《禪宗思想的形成與發展》,高雄:佛光出版社,1991年,初版。 |
|
唐君毅 《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全集校訂版。 |
|
唐君毅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全集校訂版。 |
|
高柏園 《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初版。 |
|
勞思光 《新編中國哲學史(二)》,台北:三民書局,1988年,增訂四版。 |
|
勞思光 《新編中國哲學史(三上)》,台北:三民書局,1987年,三版。 |
|
楊惠南 《佛學的革命--六祖壇經》,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4年,四版。 |
|
楊惠南 《惠能》,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3年,初版。 |
|
蒙培元 《中國心性論》,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0年,初版。 |
|
蒙培元 《中國哲學主體思維》,北京:東方出版社,1994年,初版。 |
|
顧偉康 《禪宗六變》,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4年,初版。 |
|
正德居士 《學佛者心態》台北 佛教正覺 2002 |
|
傅偉勳 《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台北 東大 1986 |
|
洪修平 《禪學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台北 佛光 1991 |
|
吳汝鈞 《絕對無的哲學》台北 商務 1998 |
|
柳田聖山 《禪與中國》台北 桂冠 1997 |
|
蔡日新 《中國禪宗的形成》新店 圓明 1999 |
|
鄭石岩 《禪心的效能訓練》台北 遠流 2002 |
|
鄭石岩 《禪生命的微笑》台北 遠流 2002 |
|
鈴木大拙 《禪與生活》台北 新潮 1772 |
|
顧偉康 《禪宗六變》台北 東大 1994 |
|
曉雲法師 《天台宗論集》台北 原泉 1987 |
|
會性法師 《小止觀講座》台中 普門 1991 |
|
陳沛然 《佛家哲理通析》 東大 1993 |
|
蔣維喬 《中國佛教史》台北 常春樹 1986 |
|
劉銳之 《戒定慧之抉擇》台北 密乘 1991 |
|
太 虚 述 《大乘板本生心地團觀經講記(卷—十三品)》收錄於 佛教大藏經第一二三冊 49 |
|
方東美 《中國人生哲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四版。 |
|
方東美 《中國大乘佛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四版。 |
|
牟宗三 《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74年,再版。 |
|
牟宗三 《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3年,初版。 |
|
牟宗三 《生命的學問》,台北:三民書局,1989年,五版。 |
|
呂 澂 《印度佛學思想概論》,台北:天華出版事業公司,1982年,初版。 |
|
呂 澂 《中國佛學思想概論》,台北:天華出版事業公司,1982年,初版。 |
|
吳汝鈞 《佛學研究方法論(上)》,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增訂版。 |
|
吳汝鈞 《佛學研究方法論(下)》,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增訂版。 |
|
吳經熊 著,吳怡 譯:《禪學的黃金時代》,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十四版。 |
|
南懷謹 《禪與道概論》,台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1986年,臺九版。 |
|
勞思光 《哲學淺說》,香港:友聯出版社,未註明出版年月。 |
|
鈴木大拙 著,李岳勳 譯,《禪思想.禪行為.禪問答》,台北:正大 印館,1975年,台一版。 |
|
鈴木大拙 著,孟祥森 譯,《禪與心理分析》,台北:志文出版社,1985年,三版。 |
|
鈴木大拙 著,李世傑 譯,《禪佛教入門》,台北:協志工業叢書出版公司,1989年,七版。 |
|
杜松柏 〈壇經「心」「性」探義〉,收錄於 杜松柏:《知止齋禪學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初版,頁81∼96。 |
|
吳汝鈞 〈如來藏思想〉,收錄於 吳汝鈞:《印度佛學的現代詮釋》,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初版,頁165∼187。 |
|
吳汝鈞 〈慧能禪:無之智慧的開拓〉,收錄於 吳汝鈞:《中國佛學的現代詮釋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初版,頁159∼174。 |
|
阿部正雄 〈禪不是哲學,而是……〉,收錄於【日】阿部正雄 著,王雷泉、張汝倫 譯:《禪與西方思想》,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年,初版,頁3∼26。 |
|
阿部正雄 〈道元論佛性〉,收錄於【日】阿部正雄 著,王雷泉、張倫 譯:《禪與西方思想》,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年,初版,頁27∼74。 |
|
阿部正雄 〈禪與西方思想〉,收錄於【日】阿部正雄 著,王雷泉、吳汝倫 譯 《禪與西方思想》,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年,初版,頁93 -137。 |
|
胡 適 〈荷澤大師神會傳〉,收錄於 張曼濤 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1).六祖壇經研究論集》,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年,初版,頁29∼74。 |
|
陳鼓應 〈老子哲學系統的形成〉,收錄於 陳鼓應:《老莊新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3年,初版,頁3∼49。 |
|
陳榮波 〈從《六祖壇經》看禪宗的生命光輝〉,收錄於 陳榮波:《禪海之筏》,台北:志文出版社,1993年,初版,頁33∼42。 |
|
傅偉勳 〈創造的詮釋學及其應用〉,收錄於 傅偉勳:《從創造的論釋學到大乘佛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初版,頁1∼46。 |
|
傅偉勳 〈《壇經》慧能頓悟禪教深層義蘊試探〉,收錄於 傅偉勳:《從創造的論釋學到大乘佛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初版,頁209∼242。 |
|
鈴木大拙 〈悟與迷〉,收錄於【日】鈴木大拙 著,徐進夫 譯:《鈴木大拙禪論集:歷史發展》,台北:志文出版社,1992年,再版,頁107∼148。 |
|
鈴木大拙 〈禪的歷史--從初祖達摩到六祖慧能〉,收錄於【日】鈴木大拙 著,徐進夫 譯:《鈴木大拙禪論集:歷史發展》,台北:志文出版社,1992年,再版,頁149∼208。 |
|
楊惠南 〈壇經中之「自性」的意含〉,收錄於 楊惠南:《禪史與禪思》,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初版,頁209∼229。 |
|
楊惠南 〈五家七宗之禪法初探〉,收錄於 楊惠南:《禪史與禪思》,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初版,頁119∼160。 |
錢 穆 〈六祖壇經大義--惠能真修真悟的故事〉,收錄於 張曼濤 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1).六祖壇經研究論集》,台北:大乘文化出 版 社,1977年,初版,頁183∼194。 |
|
錢 穆 〈復興中華文化人人必讀的幾部書〉,收錄於 錢穆:《中國文化叢談》,台北:三民書局,1986年,五版,頁359∼383。 |
|
羅時憲 〈六祖壇經管見〉,收錄於 張曼濤 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1).六祖壇經研究論集》,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年,初版,頁293∼326。 |
|
三、期刊 |
|
王柏壽 〈六祖壇經的哲學及其道德思想之研究〉,刊載於《嘉義師院學報》第6期,1992年11月,頁51∼87。 |
|
王熙元 〈六祖壇經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價值〉,刊載於《中國學術年刊》第11期,1990年3月,頁73∼92。 |
|
成中英 〈禪的詭論和邏輯〉,刊載於《中華佛學學報》第3期,1990年4月,頁185∼207。 |
|
朱維煥 〈「六祖壇經」之禪機大旨〉,刊載於《興大中文學報》第6期,1993年1月,頁23∼44。 |
|
吳汝鈞 〈壇經的思想特質--無〉,刊載於《國際佛學研究(年刊)》創刊號,1991年12月,頁23∼48。 |
|
吳 怡 〈中國禪宗與儒道兩家思想的關係〉,刊載於《幼獅學誌》第16卷第1期,1980年6月,頁99∼112。 |
|
黃博仁 〈壇經研究〉,刊載於《新竹師專學報》第10期,1984年5月,頁115∼134。 |
|
黃博仁 〈慧能對禪定之批判〉,刊載於《新竹師專學報》第11期,1985年2月,頁75∼81。 |
|
楊惠南 〈壇經的作者及其中心思想〉,刊載於《國立編 譯館館刊》第10卷第2期,1981年12月,頁127∼146。 |
|
釋聖嚴:〈六祖壇經的思想〉,刊載於《中華佛學學報》第3期,1990年4月,頁149∼164。 |
|
阿部正雄 《禪與西方思想》台北 桂冠 1992 |
田昌五 〈慧能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刊載於(濟南)《文史哲》第2期,1997年3月,頁31∼38。 |
|
辛 旗 〈慧能與禪宗思想的奠基〉,刊載於《中國文化月刊》第189期,1995年7月,頁35∼45。 |
|
江淑君 〈論《六祖壇經》的「明心見性」與「解行雙修」〉,刊載於《中國文化月刊》第203期,1997年2月,頁51∼56。 |
|
林繼平 〈禪宗思想形成之階段與方法:兼論禪宗與華嚴天臺哲理之會通(上)〉,刊載於《東方雜誌》第22卷第4期,1988年10月,頁15∼23。 |
|
林繼平 〈禪宗思想形成之階段與方法:兼論禪宗與華嚴天臺哲理之會通(下)〉,刊載於《東方雜誌》第22卷第5期,1988年11月,頁27∼37。 |
|
吳汝鈞 〈神秀禪與慧能禪〉,刊載於《中國文化月刊》第156期,1992年10月,頁66∼74。 |
|
高柏林 〈壇經般若品試探〉,刊載於《中國佛教》第29卷第10期,1985年10月,頁8∼14。 |
|
高柏園 〈壇經般若品探義〉,刊載於《中國文化月刊》第56期,1984年6月,頁87∼97。 |
|
高柏園 〈壇經頓漸品中的頓悟與漸修〉,刊載於《中國文化月刊》第65期,1985年3月,頁33∼48。 |
|
高柏園 〈壇經心性論的哲學意義(3)〉,刊載於《中國佛教》第31卷第3/4期,1987年4月,頁4∼9。 |
|
高柏園 〈壇經心性論的哲學意義(4)〉,刊載於《中國佛教》第31卷第5期,1987年5月,頁5∼10。 |
|
高柏園 〈論六祖慧能的修養論--以「六祖壇經」為中心之討論〉,刊載於《中國佛教》第34卷第7期,1990年7月,頁4∼15。 |
|
楊惠南 〈慧能及其後禪宗之人性論的研究〉,刊載於《哲學與文化》第14卷 6期,1987年6月,頁24∼36。 |
|
葉瑞卿 《從壇經看慧能思想》,珠海大學(香港),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1年。 |
|
胡順萍 《六祖壇經思想之承傳與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
|
胡順萍 《六祖壇經思想之承傳與影響》,收錄於《師大國文研究所集刊》第三十二號,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研究所,1989年,頁3∼154。 |
|
程國強 《壇經、慧能、頓悟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台灣),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
|
呂凱文 《當代日本「批判佛教」研究;以「緣起」「dhatu-vada」為中心的省察》,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
|
劉鶴齡 《六祖慧能思想研究》,私立輔仁大學(台灣),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
|
杜保瑞 〈壇經的功夫觀念〉,收錄於華梵人文科技學院.工業管理系 主編:《第一屆禪與管理研討會論文集》,1995年5月,頁205∼216。 |
|
杜保瑞 〈功夫理論與境界哲學〉,發表於 北京.清華大學 主辦「紀念馮友蘭先生誕辰一百週年國際學術討論會,1995年12月,北京。 |
杜保瑞 〈禪宗功夫哲學的方法檢討〉,收錄於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 主編 《1996年佛學研究論文集(4).佛教思想的當代詮釋》,台北:佛光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初版,頁283∼312。 |
|
楊士毅 〈惠能禪學之分析與批判〉,收錄於 世界傳播聞學院.共同科 主編:《中國人文思想學術會議論文集》 台北:世界傳播新聞學院,1993年 |
5 月,頁106∼133。 |
|
釋濟群 〈六祖壇經的般若思想〉,收錄於 慈光禪學研究所 主編:《一九九八年兩岸禪學研討會論文集》,台中:慈光禪學研究所,1998年10月,頁131∼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