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17 09:28:04
學習次第 : 進階
大車軌
見悲青增
我們稱呼宗喀巴大師為雪域的大車軌,但是不可以稱其為大車軌,大車軌是有佛陀的授記:龍樹菩薩開創中觀、無著菩薩開創唯識。因為大乘只有中觀宗與唯識宗二宗,所以車軌只有二道,沒有第三道。車軌一詞類似高速公路般的大道,可供多人安全、舒適地行走,在此之前只有人行的小道,危險重重。在龍樹菩薩、無著菩薩之前,並不是沒有人修學中觀、唯識,但那時候的人並沒有留下什麼典籍,只有少數人知道、修行這些內容,所以只能說是羊腸小徑。龍樹菩薩、無著菩薩則將大乘的基、道、果都做了清楚的剖析、宣說,再帶動出宗派產生,所以有大車軌之言。
龍樹菩薩修文殊從而親見文殊菩薩,親見程度如同人與人相見一樣,可以向文殊菩薩問問題,所以龍樹菩薩是根據文殊菩薩所說的內容開創了中觀宗;無著菩薩修的是彌勒,依據彌勒菩薩所說的內容開創了唯識宗。我們現在會說龍樹菩薩開創了深見道、無著菩薩開創了廣行道,這個是從智慧與方便方面上說。若問他們開創了什麼車軌?則是中觀宗與唯識宗。有部、經部沒有開創者,是因為他們沒有衰敗過,從佛陀時代以來就陸續一直發展下來,所以沒有開創的說法。
可以這樣說,教導的方式分整體性的引導與個別性的引導。前者是如那爛陀寺學習的方式[注1],將五部大論、經藏都學全,學了以後,內心產生改變,從而產生證悟;後者是如馬爾巴尊者教導密勒日巴尊者一樣,是依個人根器作引導。個別性的引導在有如馬爾巴尊者、宗喀巴大師般具格上師引導下,針對被引導者的根器講說,對被引導者來說,因為是量身訂作的法門,所以十分適合,但是對其他人來說就有可能成為誤導。在沒有如馬爾巴尊者、宗喀巴大師聖者的情況下,依整體性的引導——即那爛陀寺學習的方式就沒有被誤導的問題。因為整體性引導方式是可以厘清各種錯誤與倒執的概念,厘清後就容易瞭解真實的情況,而且是對佛法從整體到細節都用相同的方式引導,就不易出現誤解的情況。
因此,在西藏會很強調龍樹菩薩與無著菩薩開創的宗派與那爛陀寺的宗派。這個情況與臺灣並不相同,在臺灣會很強調我們的導師是世尊,所以要學世尊的教法才是真實的,不然如何能確定龍樹菩薩等所說的是真實無誤?所以不同於西藏的學習者喜歡看論,在臺灣的人喜歡看經。不僅如此,現代的人會將經典區分為初期的經典、中期的經典、後期的經典。如說《阿含經》是原始的經典,《般若經》是佛涅槃後才出現的。這樣的說法有暗指《般若經》不是佛親口說的,傾向原始的經典才是真的感覺。如果我們真的能夠瞭解原始佛經,就沒什麼問題,以《阿含經》為例,對有部、經部來說,《阿含經》是有部、經部的經典;但對應成派來說,《阿含經》也會談應成派的空性,所以也是應成派的經典,類似佛以一音說法,眾生各得其解的情況。
現代的問題是,各自解讀的情況太多了,只相信佛說的,佛以外的解釋都不相信,歸納起來,要不要相信都是憑自己的判斷,但是自己又沒有判斷的智慧,就想依憑自力,去依賴字典等,這樣去解讀佛經十分危險。我們距離佛陀時代有二千五百年,與當時的時空環境、教育等相較,彼此背景相差太大,以這樣的情況去解讀原本就不熟悉的內容,要做出正確解讀極為困難。也就是因為佛經會讓人產生不同的解讀,所以後來的那爛陀寺及西藏的智者提倡的是:佛教只有三乘、四宗[注2],指的就是不能各自解讀之意,而要去看那爛陀寺智者所說的內容,這些內容會將誤導、錯解的地方一一厘清。
[注1]整體性的引導是由那爛陀寺的智者所開創的,但是溯其本源,是來自龍樹菩薩與無著菩薩。
[注2]四乘及五宗,並非佛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