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12 14:18:59
學習次第 : 進階
他空承許獅吼論
全知麥彭仁波切造 堪布益西彭措譯
南無格日曼殊西日葉!
(頂禮文殊上師!)
尊勝日親人師子,彌勒無著承繼師,
雪域傳無畏獅聲,於彼悉皆敬頂禮。
浩瀚佛佛子秘藏,了義經續竅訣髓,
印藏智成密甚深,中觀承許此略說。
于此,宣說他空觀點的智者們將如來聖教第三轉諸了義*輪所說的不退轉無畏恒常之道、補處十地自在的善說——大乘無上續論、聖者無著兄弟宣說的諸甚深義、怙主龍樹的讚頌集等顯宗了義諸教典、吉祥時輪金剛等諸密續以及開顯其密義的三部心注等(如是一切)的密義關要融於一味之中,開創建立了甚深了義的“大中觀宗”,此雖具有極其深廣的秘密要訣,但當今諸多承擔宣講論典責任的智者、非智者(竟然)對此宗隨意抨擊,可謂極其迷亂!
彼宗略說而言,若欲抉擇他空宗,首當依照怙主龍樹的論典,須要抉擇一切法無自性,若不了知彼者則不能抉擇世俗以自體空、勝義以他而空的道理,是故,最初應抉擇離戲各別自證之義在此勝義離戲之義以能境無分別智慧證悟後,對實相現相相同的境與有境二者稱為勝義,對實相現相不相同的境與有境則稱為世俗,因為若以名言量觀察,必有欺惑與無欺惑、迷亂與無迷亂的差別故,何者無欺並無迷亂即是勝義,相反則安立為世俗。安立二諦的方式:依現空安立者如共稱,依實相現相是否相同而安立者如上所述。
此二者在諸多大經、大論中早有宣說,並非宣說他空者所創新安立,比如《辨法法性論》中已說,《寶性論》中亦雲:“具有分離之體性,如來藏以客塵空,無有分離之體性,藏以無上法不空。”彼釋雲:“如來藏者,以有分別、有分離、一切煩惱糠空,無分別、無分離、超恒河沙數不可思議之如來功德則不空。”大車聖者龍樹雲:“譬如火淨衣,具諸垢雜染,若置烈火中,垢盡衣無壞。如是光明心,具貪等諸垢,慧焰燒盡垢,彼者非光明。宣說空性經,佛所說一切,彼等遮煩惱,非壞種性界。”法王日登蔣華紮巴雲:“所觀蘊空性,如蕉無實義,具殊勝相空,與彼本不同。”如是所謂勝義本體不空是唯一按照後一種二諦安立的義旨,並應了知是承許二諦為遮一之他體,絕不能理解為如現空二諦一本體異反體之安立,如是實相現相不同的諸迷亂顯現雖於迷亂者前已現,然實際如是不成立故,稱之為世俗;相反,在未迷亂的證量前如顯現般實有,對此以正量無害故,可稱為勝義中有與諦實。
此不必是空性之外他體存在的諦實顯現,因為首先建立法界現空雙運具一切相之空性後,如是即已承許實相勝義諦故。所以如是之勝義從自性角度不空,在名言中,譬如須安立如繩一樣的是勝義諦、如蛇一樣的是世俗諦,須辨明名言中一者成立、另一者不成立的差別,絕不可能二者同為迷亂或同成諦實般,是故勝義以自體不空,因為勝義不迷亂的境與有境二者都具有故、對於此有絕不會有非如是之正量能害、此是以抉擇空性的理論作前提後所成的結果、以觀名言量真實成立,對此以諸天在內的世間眾誰也無力如法反駁。
如是由勝義自身即是諦實與無欺,無論何時都不以如是之法空,若空則必須要有不是諦實以及安立迷亂的正量,然而彼者絕不可能有故。若有彼存在,則寂靜涅槃應成不可信任之處,如是之承許除魔與外道中不具正量的說法者外,對此教法具信心者誰會宣說?
實相勝義雖本如此,但未如是證悟的迷亂顯現彼者有能成立不實有及迷亂的正量,此處稱之為世俗,與具遮障義之名的意義相同,故勝義以彼世俗空,因為以具世俗名者迷亂顯現所攝的境與有境彼等自性本來即空,如繩上以蛇空一般,如是極須承認,因為以破斥他空的他宗觀點而言,無實有(單空或相似空)是抉擇勝義理論之所立而不能承許為所破般;遠離戲論者(真實空)是抉擇勝義理論之所立而非所破故,倘若沒有無實有及離戲的承許,則彼自宗應成無有任何所立。同樣,若勝義也如世俗般自性是空,則不能安立勝義不迷亂與實相中實有以及世俗迷亂及彼本體不成實有。由於此處所謂空者是觀察某種空基以何法空故。倘若勝義自性本空,則對迷亂與無迷亂顯現應成無有以觀察虛實的正量能害、不能害的差別,故如繩蛇二者應成同有或同無般。
以世俗空決定能代替空性,因為由不成立實有,實執是迷亂說故是欺惑且漂泊於輪回中,如此迷亂的境與有境二者此處均是世俗故,若以彼空不能代替空性,則同樣(汝宗)無實有也不能代替空性,並且應成以遮止實執不能代替修持空性。如是,由破除邊戲之境與有境故,離二取的空性此中也能圓滿,因為二取所顯的一切戲論均由迷亂的境與有境所攝故,此處將彼安立為世俗,若以此不能代替勝義空性,則同樣以離戲也不能代替空性,並且應成修持離戲智慧不能代替修空性。
問:那麼彼勝義難道不是無實有或遠離戲論嗎?
答:彼者若不是無實有或遠離戲論,則絕不可能是勝義,就如此處的世俗一樣。
問:勝義既是無實有與空性,為何又說彼實有及自性不空?
答:此處所說實有與不空的意義是觀名言量前存在以及有者,而你們對此義根本沒有了知就反駁而已。
問:那麼是否承許既是實有又不實有、既是空性又是不空呢?
答:彼者絕非如此!如同汝宗安立顯現為世俗、空性為勝義,其中以勝義量觀察時,承許不能遮止無實有與離戲論般,同樣,我宗承許迷亂是世俗、無迷亂是勝義,也承許不能遮止無迷亂的勝義以及彼者無迷的實有,此理相同故。是故大車無著雲:“某法上無有他法,彼以他法空,彼之所餘即是有者。”如此所說凡建立破立之一切時,以理不能成立之法雖須遮止,然以理成立之義則不能破而須承許。倘若平等一切均破,則“能說之法與所說之義真不真實的差別”無有能立的正量,由此不能生起任何定解。
問:難道遠離破立的法界各別自證境也不承認嗎?
何以故?應如是對彼發問。
(他宗)當答:由汝宗承許完全斷定所破遮止與所立安立之規後,於不欲破除一切法的具足所緣之地安住故。
答:各別自證境之法界超越破立故,對此我宗承許為勝義,如是已成立的勝義,彼者以名言安立是成立勝義時,作破立的此等二者並不相違,因為若不承許勝義在名言中安立自性不空,則應成遠離破立的勝義也將無有,是故,如同名言中無自性之承許若無有則應成有自性成立般,同樣勝義若以自性空亦即如是不能成立,則應成彼勝義實非勝義而是世俗。
若想:若如是勝義從本體上已成立無實有與離一切戲論,以彼者尚不能代替空性,則所謂僅僅以勝義自性不空的名言所安立處的詞句也應成執空性為有事的不可解救之見與輪涅非平等而勝義獨立城為恒常永固等過失。
此對大宗派全未理解,因為既已承許空性不實有、離戲論,彼者怎會實有及有戲論?僅說勝義於勝義中成立,彼者宣說其非為世俗,以此方式安立空與非空的名言,在此處是所立故,倘若名言中如是承許則應成緣空性為有事之見解,那麼承許無實有同樣應成執空性為有相的不可解救之見,以承許離戲也應成緣空性為不可言說之有事的不可解救之見,此理相同。
總之,此處認定勝義與世俗的施設處各自是無迷亂與迷亂的境與有境,且無迷亂之勝義在無迷亂心的所緣境中有或諦實,承許彼者以世俗迷亂空,在名言中自體不空即是聖者淨見量前承許其為有者。若勝義以自體空,則彼不能安立為世俗的空基,如是在聖者入定的所緣境中,何法有與無的差別無法安立故,應成勝義非勝義、世俗非世俗而與勝義平等。因此,無論何時若不如是承許,則不如理,對彼所說的一切過失對宣說空性無實有及離戲的諸宗也同樣具有。
並非輪涅二法以有與無的方式成為他體而有寂不平等,因為迷亂輪回與不迷亂涅槃二者雙俱在名言中何時也不可能存在,輪回雖然顯現但並非如是實有,而輪回的自性本來就安住於清淨的勝義大涅槃,彼者是此處所立故,對彼稱為有寂平等,無論何宗,對“一切法都本住於勝義界中”稱為有寂平等,而並不承許輪回與涅槃異體並存。另外勝義不以勝義空,如果勝義以勝義自己空,則彼勝義非勝義而應成世俗迷亂之顯現。
對如是宣說欲強烈反駁者當諦聽,你們不也說瓶不以瓶空而以實有空嗎?如是者,名言中有的一切法承許不是自空而是以實有空的他空,倘若此者合理,則汝宗實際已承許勝義不以勝義空以及其合理性。若想:勝義不以勝義空,應成不以實有空。此理瓶等也相同。因此,我宗的勝義雖不以勝義空然以世俗空故,何況說迷亂顯現成實有。倘若以一切二取世俗承許為空性不能代替空性,則未以一切二取世俗空遮止獨立的實有遍計之境豈能代替空性?如同承許雖遮實有然無實有遮止不了、不遮止並且不能遮止,同樣,雖已遮止一切世俗迷亂,然勝義不迷亂則遮止不了、不遮止並且不能遮止,此理相同。總之,汝宗安立的無實有理論未破世俗,故空基成為世俗,由此承許勝義不以世俗空。我宗承許空基勝義以世俗空故,空基無實無遮之上實有空的獨立空性與自體不空的獨立世俗顯現,以單獨的實有空之空基,現空二法何時也不雙融而住,有寂平等從二諦角度何時也不可能存在,故應如是廣推而持要點。我宗所境空性與有境智慧二者均是勝義,並且彼二者在真實義中現空二諦無有分別故,勝義法界者並非是獨立的空性,因為以無分別的身智不空安住于本來任運自成的自性身中。
汝宗的勝義無遮獨立者是與名言顯現相異的無有者,身及智慧之少分過去無有、未來無有、何時也無有,與彼相異的諸世俗雖存在,然以彼於空性無有利益,因為別別各自是何時也不雙融並且不能雙融。如是輪回的根本實執彼所緣境無有故,如此的境與有境二者均是世俗迷亂,故汝宗世俗僅僅須要安立實有與實執。諸名言顯現並非勝義,不是空性故;也不是世俗,因是不迷亂之顯現或是以勝義量觀察堪忍故。雖不是實有的堪忍,然為名言自體不空之堪忍故。如是無實有及一切名言應成勝義,唯實有成世俗。實執者是有事,故與寶瓶等相同。你應承認境之有事顯現與有境實執二者都是實相現相不同的世俗、無實有與無實執二者是實相現相相同的勝義;不應承許無有二取的境與有境二者是勝義、有彼等二者安立為世俗,因為瓶等以自體不空,則具有二取顯現及二執應成實相現相相同的境與有境,無有二取的顯現及無有二執應成實相現相不相同的迷亂識。總之,汝宗以理所破僅為實有故,以修持空性所斷僅有實有顯現與實執而無任何他法,那麼有學道聖者的入定中為何不現以彼實有空的一切世俗法?
若謂,雖不是理所破然以道所破故,不能顯現。
(答曰:)如以“遮障樹”般的道會有之諸事不現而無者令現,如(《大乘莊嚴經論》)雲:“何故不見有見無,此為何等昏昧相!”彼道極其稀有也。于我宗現量證悟勝義時,是無有境與有境的二取顯現之無分別智慧的境界故,彼者如何會有實有顯現及實執?如何會有戲論之境及戲論?對於如是安立勝義之名後,以無迷亂之勝義彼者作為空基後,於彼稱為以迷亂顯現之輪回世俗角度的境與有境空。
勝義本體雖超戲,然立勝義時區分,
勝義世俗迷不迷,如是不許不應理。
諸法無性故離戲,然立無遮破離戲,
一概承許無自性,僅詞宗派持依託。
如是承許無實者,同理所謂第一義,
自性不空承許等,雖不欲許亦無奈。
若說勝義自不空,勝義自立勝義善,
若說瓶以瓶不空,諸法不空執常見,
及少分空無有者,執二立常斷見依。
勝義恒實及不空,依靠名言量成立,
知彼能持道功德,著常斷邊惡見除。
凡常未必是常見,凡斷未必是斷見,
凡有凡無亦複然,雪域智者皆承許。
如是名言量善觀,常與無常空不空,
諦與非諦諸有別,此等非邊妙慧知。
徹觀勝義智慧前,不具有無等邊戲,
演說他空之宗派,智者證士皆承許。
汝宗觀勝義理前,亦許無實有戲論,
觀察勝義理前有,且見勝義智前有,
彼時不空及實有,說有所緣有何違?
見無實前無實無,未見無實有何別?
若想無實亦見空,瓶等見空何不可?
瓶等實空自不空,若空名言中亦無,
見勝義前勝義有,二者為何不相同?
總之,若問:所謂勝義自體不空的意義是什麼?
反問:勝義諦以勝義諦不空的意義是什麼?
對此彼答:“如是則勝義應成實有法。”
(反駁:)同理可推,瓶以瓶不空則瓶應成實有法。
若謂:如果瓶以瓶空,則瓶不能成瓶故,豈不成為名言中無瓶?
(答:)無瓶有何不可?倘若如此,同理若勝義諦以勝義諦空,則勝義諦不成勝義諦且應成勝義也于名言中不成立。因此,比如在觀察勝義的比量前,無實者、離戲、空性、勝義等只能承許為所立,而承許所破則不應理,無實者等一概須要肯定方面承認,不承認否定;同理,勝義及空性者必須承許為諦實、有者及不空,不承許無諦實、無者及空。譬如須承許以見勝義時的入定智慧上述“無實”等照見、印持、彼所緣境中有以及諦實,故不應承許以彼智慧不見、不持、彼所緣境無、彼前無諦實,同樣勝義空性者也在聖者智慧前承許有及諦實等。
若謂:若承許實有,則於空性不能遮除實執。
(答:)于彼在名言中不能遮破實執,因為對於諦實義產生實有之想並不是以理與道所破的實執,如同對無實者執為無實者不是所破般。
勝義堪忍的實有者在此處無須觀察,因為由安立勝義的理證此前已抉擇以及宣說以世俗空的範圍內也包括以實有空故。因此,如汝宗所說無實有雖非實有然何時也不能對彼遮止無實執般,對勝義雖以勝義量觀察堪忍之法所空,然勝義自體實有及以自體不空之見不能遮止,此理完全相同。
“以勝義量觀察堪忍及彼量不能遮止的法在勝義中任何也不承許,同時唯有實有是觀察勝義量的所破且承許彼為無分別智慧的所斷;倘若承許一切所緣之法均為彼二者的所破與所斷,則如和尚宗之見極不應理。”即以如是宣說的彼宗觀點而言。
同樣,以勝義量與智慧二者均能破除與斷除二取顯現的世俗,以世俗空的境勝義與有境智慧、智慧所證的勝義法均不破不斷,此理能善成立;如果將一切所緣無論何時均執為所破與所斷,那麼盡所有如所有諸法均成理所破及道所斷故,應成無所具有如虛空般的斷空。
因此,把宣說他空者安立彼等承許視為惡兆的諸雪域者也如自己所承許的彼等那樣,不欲承許的同時一切他空承許自然成立。因此,凡有、凡無、凡實有、凡不空者未必是邊戲,持彼等之心也未必是邊執,如雲:“出有壞如實了知有者有、無者無。”依後得辨別智慧善辨有理、無理、實有、非實有、空、不空等後,安立此等觀點是以對名言無雜亂辨析盡所有義的觀察量成立的,故無有所破。
釋迦怙主獅子王,於無畏眷作獅吼,
唯了義精得定解,記彼不退令滿足。
十地自在補處尊,龍樹無著入地者,
密意江河智界一,若見相違自心過。
諸法本體雖空性,自性光明身智界,
本來自住日與光。現空雙運中觀理,
聖智前無欺真諦,二取迷亂是世俗,
賜辨實現智慧眼,善說勝論如寶燈。
故直具慧有緣眾,甚深理當修見眼,
入了義精妙寶室,二利之財願自在。
以造論善皎月光,息滅五濁衰熱惱,
教證二法睡蓮綻,解脫海洋願增長。
世世文殊師攝我,圓滿教理竅訣力,
安住聖城雪山巔,無畏獅音願傳揚。
此文由雪域唯一語自在獅子至尊上師全知麥彭文殊歡喜金剛賜予簡略撰寫基礎之種子,僅首尾諸頌以自語補充,降陽洛珠江措(文殊智慧海)于自居吉祥協慶顯密興盛洲之學院集錄整理。願以此論成為了義大中觀宗于一切方隅興盛並永久安住之因!
2003年藏曆6月26日供護法吉日譯於喇榮
即智者與成就者。
即《寶性論》。
此段出自龍樹菩薩的《贊法界頌》,漢譯本此段為“譬如火浣布,處火能離染,垢去布猶存,光明轉瑩淨。貪愛令心染,虛妄有輪回,亦如火浣布,真空妄非有。”
實現:即實相與現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