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6/06 21:38:56
學習次第 : 進階

景印重編乾隆大藏經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博大精深。自古以來,儒釋道三家典籍皆為傳統文化瑰寶,雖朝代迭有更替,但代代承傳,其光芒依然不失?

翻開史頁,佛教自東傳後,二千年來,不僅興盛于華夏,且益發揚光大?特別是得到了歷朝歷代的推崇與弘揚,才能曆久彌新,綿綿至今?

尤其唐初,玄奘大師前往西域取經學習,經十餘年返國,佛經遂大量流入東土?其後,譯經不斷,經典流通盛況空前,佛法也興極一時?

而究其因,何以佛教傳至中國能大放異彩,誠乃與儒?道二家有許多不謀而合之處,其宗旨異趣,諸多法妙,亦有殊途同歸之感;加上佛陀的教誨與中國的社會及文化背景相當,故極易受大眾接受及喜愛?複以當朝皇帝的信奉及支持,不僅興倡佛教,且大建莊嚴肅穆的寺院,更加顯達佛教在中國的深耕弘揚?

佛經在翻譯中文之後,對於佛法的流通及弘揚,有其積極作用?例如:

一、能普遍得到大眾歡喜與接受,更進一步認識佛陀當年所講經論,深入佛法的旨趣,奠定佛法弘揚的基礎?

二、歷代祖師大德對經教有了深研之後,諸多的論述及佛理的闡揚亦相繼而起,故本土的著論雜記延續千百年後,也積累不少?如深受大眾喜愛的六祖壇經即是本土的經典,這些著述對於佛教的興揚也有相當的影響,可謂成績輝煌,所以經典自魏晉、隋唐、兩宋、元明無論是經典?律典?論述等相關大部經典已蔚為大觀?

故明永樂年間,皇帝敕令編定了永樂北藏,搜集歷代各種佛經精華,歷經數十年的匯整,使流布十方的佛教經典編集成為一部大的藏經,除有其一統性與正確性的規範,對於佛經的流通與大眾學習提供了學習指南?所以佛教經典在每隔一段時期皆有重大編纂整理。如:盛唐時期譯經興盛、兩宋間則有開寶藏、毗盧藏、圓覺藏、磧沙藏之整理、元有普甯藏、海外高麗藏及流傳民間的經藏等等約十餘種。而每種版本都有其相當珍貴的參考價值。同時也為往後的各種經論編纂匯整,立下了極好的參考資料。這對於佛經出版者也有極大的幫助作用,因為印經不僅是印出成品而已,更多的是背後看不到的校對與搜集不同版本的比對,經校對無訛後才能順利出版,故堅持印製正確的版本,不僅是出版單位的責任,這樣的經典才能令人安心研習,承傳佛陀的真實教義。

而舉凡世尊多次宣講的經典,傳至中國後,其內容亦有相異處,或譯者的不同,經典的版本亦有其落差性?例如:無量壽經的翻譯即有不同幾種版本,故常有一部經典,從經名看差異極大,但內容則大同小異,因此對學習者難免困惑,究以何種才是標準依據,故對經典的深入校勘與正確性的考證就格外重要性了。而我們深知面對疑惑,最好的方法就是查閱各類的大藏經,從中得到釋疑。

藏經的編纂整理歷代皆有之,清雍正年間,由皇帝敕令所制的藏經整理彙編,工程浩大,並召集了全國高僧大德及工作人員數百位,並以永樂北藏為基礎,曆六年至乾隆三年方告完成的乾隆大藏經,堪稱佛教史上最具完整性的大藏經之一,內容搜羅有經、律、論及雜著共1669部,誠為佛法的承傳立下永恆的光輝?

偉大的藏經巨著,是經過多方的搜集,眾人正確的比對及整理,才能留給後人真實的參考學習依據,不僅功德無量,方能奠定佛經千萬年的法脈傳遞?世尊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所遺留的法藏得以有脈絡的整理,清朝總輯了歷代的經藏論述,而編纂成經?律、論及雜著而成清藏,即今所稱乾隆大藏經,可謂是集佛教的法身慧命於一部大經中,我們從御賜序文中即可窺見皇帝是何其重視佛教經典的承傳?而放眼今日,喜研學習佛法者日益,而佛法確能帶給眾生身心靈的安穩與人性真善美慧的提升,對於社會的安定與世界的和諧皆有其極正面的影響,故弘揚佛法,出版好的經藏方便大眾學習是非常必要的?

近三十年來,世樺公司有幸忝為致力於佛教經典的開發與出版, 對於佛經能普利世間,祥和社會的益處,奉獻一份微力,殊感榮幸?確實大藏經所含蓋的各種經典論述,若能結合歷代祖師大德的疏論及現代白話講述及有聲書的出版,那麼佛法的宣揚就能達到普及化及生活化,讓更多人更易於接受佛法的薰陶及深入瞭解佛法的究竟,這對於正確的認識佛教與佛陀的教育,必能更邁前一步,同時也對於人心的和諧,良善的風氣,產生極大的幫助?

所以經藏的宣揚,流通欲廣大,除了印製精美莊嚴,讓大家都能燃起愛看?喜讀、浸潤查閱經藏的喜樂外,著重保護視力的文字編排?優良的紙質,令人百讀不厭,務期讓每部經典都能成為人間的珍貴典藏,使佛經能與生活結合,才能真正令人得到真實的利益?

尤其,現代人閱讀文言文不易,所以想深入學習佛經,確實有其難處,即便要能領會一二,亦有難度,故我們印製的經典儘量都有注音、標點符號,即便沒有注音的版本,也把難字標注出來,讓讀者能讀看明瞭?而注音的部分,也力求字體的清晰與大小的合適,讓讀者感受到誦讀佛經是一種人生至高的心靈享受?

隨著學佛人口的增加,有意閱讀藏經者亦不少?近幾年來,時有詢及是否出版乾隆大藏經,同時也問及能否改善查尋方式,讓大眾好查閱,當我們接到這樣多的讀者寄以厚望與期待後,我們感受責任重大,確實把藏經印好,除是一份真誠的責任外,畢竟重整一部龍藏何其不易,故應讓其價值發揮,讓佛陀的教誨得到宣揚,所以珍對大眾所殷望需求的,我們開始著手深入探討二個方向:

一、研究目錄,如何簡化,讓讀者查閱方便?

二、把原經文重新檢視,凡有錯簡或字體殘缺者,進行搜集資料校對,並請專家大德參予,儘量讓龍藏的版本正確無訛,期望重新付梓後,能更普利社會大眾學習?

我們歷時三年的研究編校,重新設計一套新的目錄,讓讀者查閱簡便易懂,不僅縮短查尋時間,並能與大正藏同時查閱對照,且在目錄中就能體現相互間的冊數頁碼,讓人一目了然?除方便查閱外,對於有心致力佛教研究或初學者或想探究佛經奧旨宗趣者,可謂説明莫大?這也是我們多年來致力於佛經出版的一點小成績,更期望出版單位的不斷研發與編排的改革,對於弘揚佛法有更大的裨益?

這三年中,我們重新校對,把有些的排序不順的經文,略作更移,讓經典的歸類,版面的排列,更加嚴謹不紊,務求精美完善?重整後為120冊,冊數精簡更不占空間?並用選用高檔紙質,以保存百年以上的材料為主,出版後立馬得到海內外各界的大力支持與肯定?龍藏的光芒可謂再度重現,並得到更多人的重視與矚目?

人類追求完善的目標,始終是進步的動力?當大眾看到一部龍藏莊嚴的出版問世時,雀躍不已的同時更加期待的是,是否能把文言文的龍藏變成有句讀的版本,那豈不更直接令大眾歡喜接受,方便大眾學習?試想,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願景,我們亦曾有志來參與此浩大的工程,唯此工程艱巨,有其難度?

2004年,我們接受一佛教機構的委託,承制句讀版的乾隆大藏經,雙方合作,並嘗試以四年時間,積極來完善做此句讀落標工程,經四年來,集眾人的力量,專志苦心編校,日夜沉浸其中,研讀經論,雖然有工作壓力與負擔,但深讀後卻深深為佛教的經論所帶來的法喜而感動,益加感受到佛陀的智慧就是人類共同的智慧?我們實在有責任把世尊所講的各種教誨總集的大藏經呈現於世,普利於世?因為經典的內容對於人生的哲學,人類的智慧,生命的真相,宇宙的真理,無一不盡在其中?故這樣宏偉的大藏經誠應早日完成,呈現世間?工程完竣後,諸多的參與者莫不讚歎能參此工作,誠屬今生最幸之事?

過程中,當然也不免對斷句處有疑惑或爭議,觀點雖有殊異,但經多次討論與反復揣摩,也能得到較好的斷句;並也遍訪善知識,請益多方,期望能力求無訛?但人的智慧畢竟有限,錯誤必然難免,經過四年來的艱辛努力,終於在2008年底完成,目前已在整箱完工階段?

乾隆大藏經的句讀工程,誠屬不易的工程,也是跨越歷史性的更新嘗試,我們也深知有許多的佛教單位及高僧大德,早已孜孜埋首其間。唯佛教經文含義無量,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故經文的意涵也會因斷句不同而產生相異的解釋或衍生新的義理,故在編審當中,我們也深感責任重大,抱著戰戰兢兢不揣淺陋的精神,以抛磚引玉的心情,盡我們最大的能力來做好此工作,更期待的是,出版後希望能得十方大德及善知識的不吝指導及支持,齊來指正訛失部分,共同來成就佛陀普度眾生的大慈大悲心願,攜手為龍藏句讀版更進一步勘正,使其更加完善,並能盡速完成更正後的修定版,以利更廣大社會大眾的參考學習?

有佛經的地方,佛法就永不斷滅,史上佛教雖然經歷了四次劫難,舉凡寺院?佛像無不遭破壞毀滅,然而唯一不能滅盡的就是經典,所以只要尚留一部人間,佛法就能承傳下來?當我們看到房山石經,那巍峨壯觀一片片地把經文刻鏤在石板上,那是多少祖師大德的心血所流下來的經典,經歷多少年才完成的石刻經文,身為佛子的後裔,我們何其有幸,也深深感受到先祖為了法脈的延續與傳承,是何等的用心良苦?

近年來,以衛星電視?網際網路的方式來闡揚佛法,讓佛法走入每個家庭,已成為當今的一種潮流及趨勢,但仍有大部的人喜歡以閱讀的方式來學習深入如來智慧,而從廣闊的角度言,能再為龍藏,擷取精華,萃取與時下社會能結合的經文,濃縮幾冊,並以簡單的詮釋,必然能得更廣大群眾的喜愛,因為經典是曆久彌新的,隨著年歲的增長,對於經典的體悟,必更加圓融?

素來,我們一直有個心願,倡議退休的銀髮族,一起來閱讀大藏經。尤其,近年來已有多種版本的大藏經陸續出版。例如:近編的中華大藏經、嘉興藏、大正藏、乾隆大藏經句讀版及其它藏經可謂非常豐富,還有佛光大藏經及大藏經電子版等,都可以充分滿足大家學習佛法、研讀傳統文化。我們殷盼能結合社區,各地圖書館,多予置放幾種大藏經、或道藏、或儒藏,或更多的佛經?或光碟,讓退休後的老人在晚年有去處,有心靈的寄託?因為,我們深知單生子女的父母人口比例愈來愈高,非常孤寂,在其晚年的生涯規劃若無心靈的歸宿,人生將提早走向灰暗?而佛法的浩瀚,法門的多元,經義之深邃,都足以引人入勝,愛不釋手,這對於暮年者,啟發其生命的第二春,有其積極的正面意義,而佛法真正的利眾更在領悟後的覺醒,與人生真正得到離苦得樂安抵彼岸的喜樂?

佛法,是人生高最的指導方法;佛教,不是宗教,是佛陀對人類的至高教育?而佛教的經藏,更是人生的清涼劑,家家有佛經,人間處處則更圓滿?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