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
一 古籍: |
<一> 天台智顗之著作: |
隋.智顗《妙法蓮華經玄義》,《大正藏》冊33。 |
隋.智顗《妙法蓮華經文句》,《大正藏》冊34。 |
隋.智顗《觀音玄義》,《大正藏》冊34。 |
隋.智顗《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大正藏》冊37。 |
隋.智顗《摩訶止觀》,《大正藏》冊46。 |
隋.智顗《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大正藏》冊46。 |
隋.智顗《釋禪波羅密次第法門》,《大正藏》冊46。 |
隋.智顗《六妙法門》,《大正藏》冊46。 |
隋.智顗《觀心論》,《大正藏》冊46。 |
隋.智顗《四教義》,《大正藏》冊46。 |
|
<二> 天台宗其他學者之著作: |
隋‧灌頂撰《天台智者大師別傳》,《大正藏》冊50。 |
隋 智顗 灌頂記《仁王護國般若經疏》,《大正藏》冊26。 |
唐.灌頂《大般涅槃經疏》,《大正藏》冊38。 |
唐.灌頂《觀心論疏》,《大般涅槃》冊46。 |
唐.灌頂《天台八教大意》,《大正藏》冊46。 |
唐.灌頂《隨天台智者大師別傳》,《大正藏》冊50。 |
唐.湛然《止觀輔行傳弘決》,《大正藏》冊46。 |
唐.湛然《始終心要》,《大正藏》冊46。 |
唐.湛然《十不二門》,《大正藏》冊46。 |
唐.湛然《金剛錍》,《大正藏》冊46。 |
五代.諦觀《天台四教儀》,《大正藏》冊46。 |
宋.知禮《十不二門指要鈔》,《大正藏》冊46。 |
宋‧志磐大師撰《天台宗高僧傳》,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 ,2003。 |
宋.志磐《佛祖统紀》,《大正藏》冊49。 |
明.智旭《教觀綱宗》,《大正藏》冊46。 |
明.智旭《法華玄義節要》,《卍續藏經》冊44。 |
明.智旭《靈峰宗論》,台南,和裕出版社,1993。 |
明‧圓瑛《佛說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經講義》,《圓瑛大師法彙》冊四。 |
民國.靜權《天台宗綱要》,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1998。 |
民國.靜權《教觀綱宗科釋》,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1998。 |
民國‧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編定標點 |
《摩訶止觀輔行傳弘決》上、中、下,台北: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1978。 |
《法華玄義釋籤》,上、中、下冊,台北: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1990。 |
《天台四教儀集註.集解.備譯合刊》,台北: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1992。 |
《教觀綱宗釋義紀.講錄.科釋合刊》,台北: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1993。 |
《妙法蓮華經文句記》,上、中、下冊,台北: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1993。 |
|
<三> 佛經和論典: |
東晉‧僧伽提婆譯《增壹阿含經》,《大正藏》冊2。 |
西晉‧竺法護譯《正法華經》,《大正藏》冊9。 |
姚秦‧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大正藏》冊8。 |
姚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大正藏》冊25。 |
姚秦‧鳩摩羅什譯《中論》,《大正藏》冊30。 |
姚秦‧鳩摩羅什譯《佛說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經》,《大正藏》冊8。 |
北凉‧曇無讖《大般涅槃經》,《大正藏》冊12。 |
劉宋‧慧嚴等編《大般涅槃經》,《大正藏》冊12。 |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雜阿含經》,《大正藏》冊2。 |
後魏菩提流支曇林等譯《妙法蓮華經憂波提舍》,《大正藏》冊26。 |
隋‧闍那堀多共笈多譯《添品妙法蓮華經》,《大正藏》冊9。 |
隋‧吉藏《法華論疏》《大正藏》冊40。 |
唐‧義淨譯《金光明最勝王經》,《大正藏》冊16。 |
唐‧實叉難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藏》冊10。 |
唐‧波羅頗密多羅譯《大乘莊嚴經論》,《大正藏》冊31。 |
|
二 工具書: |
湛然寺《翻譯名義集》天台藏:台南,和裕出版社。 |
中文大辭典編撰委員會《中文大辭典》,台北:華岡印刷廠,1973。 |
度緣居士《佛學百科》,台北,嘉文出版社。 |
藍吉富《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台北: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1994。 |
釋慧旻《天台教學辭典》,台北: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1997。 |
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佛光大辭典》,高雄:佛光出版社,1988。 |
釋一如法師《三藏法數》,台北:慈雲山莊‧三慧學處,1995。 |
塚本善隆《望月佛教大辭典》,台北:世界聖典刊行協會,1960。 |
《CBETA電子佛典集成》,2008。 |
|
三 專書: |
<一> 中文著作: |
尤惠貞《天台性具圓教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
尤惠貞《天臺哲學與佛教實踐》,嘉義:南華大學,1999。 |
王志遠《宋初天臺佛學窺豹》,高雄:佛光出版社,1992。 |
印 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台北:正聞出版社,2003。 |
印 順《佛法概論》,台北:正聞出版社,1992。 |
印 順《中觀論頌講記》,台北:正聞出版社,1992。 |
牟宗三《佛性與般若》上、下冊,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3。 |
牟宗三《圓善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5。 |
呂 澂《印度佛學思想概論》,台北:天華出版事業,1982。 |
呂 澂《中國佛學思想概論》,台北:天華出版事業,1982。 |
呂 澂《中國佛學源流略講》台北,里仁書局,1998。 |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一)冊,台北,三民書局,2008。 |
李志夫《摩訶止觀之研究》上、下冊,台北法鼓文化,2007。 |
吳汝鈞《天台智顗的心靈哲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 |
吳汝鈞《法華玄義的哲學與綱領》,台北:天華出版社,2002。 |
吳汝鈞《佛學研究方法論》上、下冊,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6。 |
陳英善《天台緣起中道實相論》,台北:東初出版社,1995。 |
陳英善《天台性具思想》,台北:東大圖書,1997。 |
楊惠南《龍樹與中觀哲學》,台北:東大圖書,1998。 |
郭朝順《天台智顗的詮釋理論》,台北:里仁,2004。 |
董 平《天台宗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
蘇榮焜《法華玄義釋譯》上、下冊,台北:慧炬出版社,2002。 |
釋慧嶽《天台教學史》,台北: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1995。 |
釋聖嚴《天台心鑰—教觀綱宗貫註》,台北:法鼓文化,2002。 |
釋恆清《佛性思想》,台北:東大圖書,1997。 |
釋慧嚴《淨土概論》,台北:東大圖書,1998。 |
|
<二> 翻譯著作: |
平川彰《印度佛教史》莊崑木譯,台北:商周出版,2002。 |
安藤俊雄《天臺性具思想論》釋演培譯,台北:天華出版事業1989。 |
安藤俊雄《天台學-根本思想及其開展》蘇榮焜譯,台北:慧炬出版社,1998。 |
河村孝照《法華經概說》許洋主譯,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4。 |
中村元等《中國佛教發展史》余萬居譯,台北,天津出版社,1984。 |
鎌田茂雄《天台思想入門》轉瑜譯,高雄:佛光出版社,1989。 |
新田雅章《天台哲學入門》凃玉盏譯,台北:東大圗書公司,2003。 |
平川彰《法華思想》林保堯譯,高雄:佛光出版社。 |
関口真大《天台四教儀》,山喜房佛書林,昭和60年4月,33版。 |
多田厚隆、多田孝文 註解合編《天台大師全集法華文句1~5》東京都,中山書房,平成2年5月,2版。 |
|
四 學位論文: |
<一> 台灣: |
許國華《天台圓教與佛往思想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 |
吳宜芳《智者「三諦圓融」思想之探微》,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
林明莉《智者大師之一佛乘思想與實踐》,台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
李燕蕙《智者大師的實相論與性具思想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 |
尤惠貞《天臺宗性具圓教之義理根據及其開展之獨特模式》,台中: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I |
趙東明《天台智顗《摩訶止觀》「一念三千」說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
葉振興《華嚴圓教與天台圓教思想之比較研究》,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 |
曾榮貴《天台一心三觀與三諦思想之研究(兼論藏、通、別教之三觀三諦)》,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 |
施凱華《天台智者教判思想之研究-《法華玄義》為主》,新竹: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3。 |
釋傳璽《曇鸞淨土教思想》,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07。 |
福嚴佛學院編《福嚴高級部學生論文集》新竹:福嚴佛學院,1999。 |
|
<二> 中國大陸: |
李四龍《智顗的三諦思想研究》(北京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1996),收入(中國佛教學術論典-《法藏文庫》碩博士學位論文)冊14,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頁429-484。 |
李四龍《智顗思想與宗派佛教的興起》(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1999),收入 《中國佛教學術論典一《法藏文庫》碩博士學位論文》冊l4,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頁1-392。 |
陳 堅《煩惱即菩提一天台宗「性惡」思想研究》(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00)收入《中國佛教學術論典一《法藏文庫》碩博士學位論文》冊15, 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 |
楊維中《心性與佛性一中國佛教心性論及其相關問題研究》(南京大學哲學系博 士論文,1998),收於《中國佛教學術論典一《法藏文庫》碩博士學位論 》冊12,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 |
戈國龍《《摩訶止觀》之「圓頓」義》(北京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1996),收入 《中國佛教學術論典一《法藏文庫》碩博士學位論文》冊4,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頁429-484。 |
俞學明《智顗觀心論思想述評》(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1994),收入《中國佛教學術論典-《法藏文庫》碩博士學位論文》冊14,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頁393-428。 |
郭 泉《隋唐佛學圓融思想研究》(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1999),收入《中國佛教學術論典一《法藏文庫》碩博士學位論文》冊16,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 |
許 寧《論隋唐佛教中的圓融思維》(雲南師範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0),收 入《中國佛教學術論典一《法藏文庫》碩博士學位論文》冊16,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 |
|
<三> 翻譯之單篇論文: |
平川彰,〈大乘佛教的法華經位置〉林保堯譯,收入《法華思想一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57》,台北:佛光文化事業,1998年,頁7-65。 |
塩入良道,〈天臺思想的發展〉李世傑譯,收入玉城康四郎主編《佛教思想一在中國的開展》第二冊,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頁125-158。 |
塩入良道,〈天台智類的《法華經》觀〉林保堯譯,收入《法華思想一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57》,台北:佛光文化事業,1998年,頁325-372。 |
|
五、網站資料庫: |
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 |
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html |
學術論文 |
http://www.hfu.edu.tw/~bauruei/4pap/4pap.htm |
中文電子期刊服務 |
http://www.ceps.com.tw/ec/echome.as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