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09/12/18 19:55:52
學習次第 : 進階
日期:2009/12/18 19:48:51 喇嘛網 編輯部
《中論》無我思想之研究
指導教授:李志夫
本論文之主旨在於探討龍樹在其《中論》裡,如何來批判「自我」的實在性及絕對性;龍樹透過那些辯證來論證實在「自我」如何不能成立。論文擬順著龍樹在《中論》對蘊、處、界等心、物元素的分析以及緣起八不中道的觀察來理解《中論》的無我思想。希望透過對《中論》無我思想的研究,對「自我」之存在性,有更深入的體會、觀察及反省。本論文之焦點將放在觀察「自我」之上,在此所謂「自我」(atman),是就吾人個體存在的自我(pudgala)或靈魂而言,而非是一般學者(包含外道、內學)所認為的廣義宇宙之「大我」、「自性」、「梵」等而言。筆者在探討相關於「自我」的問題時,將不限制在於<觀法品>上,而將就《中論》諸品中相關的線索作廣面的論述。
本論文從第二章開始,至到第四章為止,將專門處理因執著有實在「自我」可得而可能引起的問題。在第二章裡,主要在於針對部分佛教學者「我空法有」的理論,彼等皆認為實在的自我雖不可得,但構成自我的因素諸如蘊、處、界等卻是具有實在性的。本章將依據於龍樹《中論》之<觀五陰品>、<觀六情品>以及<觀六種品>來一一分析蘊、處、界等皆不具有實在性,以進一步論證「自我」不具有實在性。在第三章裡,主要針對於主張有一實在「自我」可得,並且此一實在的「自我」涉及了實體性、時、空、運動、因果關係等範疇的各種理論。在此我們將依據龍樹《中論》裡「八不」為原則,進而一一分析實體、時、空、運動、因果關係等範疇並不具有實在性,亦分析出涉及時、空、運動、因果關係的「實在自我」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以下是本文的章節目次:
導論:第一節論文主旨,一、宇宙之存有說,二、人的存有說,三、否定人之存有說,四、論文之主旨;第二節論文方向;第三節論文進路。
第一章龍樹生平、思想背景概述:第一節龍樹生平概述;第二節龍樹無我思想背景之概述,一、印度「有我論」思想,(一)婆羅門哲學「有我論」思想,(二)耆那教的「自我」思想,二、印度「無我論」思想,(一)唯物派的「無我」思想,(二)佛教的「無我」思想;第三節小結。
第二章《中論》--從蘊、處、界觀察無我:第一節引言;第二節從「五蘊」觀察無我,一、「五蘊」概述,二、觀察五蘊非實有;第三節從「六根」觀察無我,一、「六根」概述,二、觀察六界非實有;第五節小結。
第三章《中論》--從「八不」觀察無我:第一節引言;第二節從「不生不滅」觀察無我,一、從「四生」不可得觀察無我,二、從「四緣不生」觀察無我;第三節從「不一不異」觀察無我,一、從「本住」與其屬性不一、不異觀察無我,二、從聖、凡主體與其特質的不一、不異觀察無我,(一)從如來與五陰之不一、不異觀察無我,(二)從染者與染法之不一、不異觀察無我;第四節從「不常不斷」觀察無我,一、觀察時間非實有,二、從時間上的不常、不斷觀察無我;第五節從「不來不去」觀察無我,第六節小結。
第四章《中論》--從我執邪見到無我解脫:第一節引言;第二節我執與邪見;第三節無我與解脫,一、觀無我二、觀無我、無我所,三、無所得的真實觀四、觀無我、無我所而解脫。
第五章總結:一、「自我」非實有,二、「自我」非虛無,三、「無我」。
參考書目:一、經論疏注,二、現代著作書籍,三、論文期刊。
|
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86/碩士/研究生:陳金輝 指導教授:李志夫
李志夫所長
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