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是國家建設的一根小螺絲釘,做好本分的事。」北橫公路已故工務員巫燐的女兒巫雪敏,兒時對父親的印象是「總不在家」,一直到大學參加健行重返北橫,腳下踏著的是父親奉獻青春開鑿的路,「覺得好有歸屬感。」
明年是北橫公路通車五十年,交通部公路總局發行「問路北橫」專書,細數北橫公路歷史,許多台灣公路背後的無名英雄身影,在書中首度曝光。
北橫編號「台七線」,全長一百廿九點七公里,與中橫、南橫並列台灣三大橫貫公路,完工時沿線有復興橋、巴崚橋兩座吊橋及大曼橋一座拱橋,壯麗雄偉。
五年前過世的巫燐,專精橋梁工程,他的日記記載工程進度及甘苦,是專書收藏的一筆珍貴史料。巫雪敏笑說,父親直到過世前幾天都還寫日記。
巫雪敏說,為了拉拔三姊弟長大,父親主動爭取外派賺更多錢,身處艱險開山闢路,卻從來不曾聽他喊一聲苦。
巫雪敏說,一九六六年春假,母親吳靜枝帶著姊弟三人,清晨四點多搭客運,搖搖晃晃六小時上山見父親,一家五口在巴崚橋頭留下一張黑白合照。
專書作者李瑞宗說,老一輩公路人長年離鄉背井的辛酸總往肚裡吞,熬到工程尾聲邀家人來參觀成果,心中的驕傲不言而喻了。
巫雪敏哽咽地說,去年著手整理父親日記,感觸很深,台灣公路都是小人物、小螺絲釘建設,撐起台灣的經濟榮景,這分精神應延續下去,現在台灣人太追求浮面,願意深耕基礎建設的人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