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衛‧基斯(David Keys);譯者/駱香潔】
二○一一年七月以來,非洲東北部的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與其周邊地區發生人類史上最嚴重的乾旱,已有數萬人死於飢荒。
或許我們可以說這場災難是由許多不相干因素一起造成的,其歷史因素不下十來個,包括十九世紀的帝國主義與科學發展,到二十世紀蘇聯工業化,甚至二十一世紀的反恐戰爭。非洲之角的這場浩劫除了跟氣候變遷有關,還有更大的人為因素。
最主要的禍首當然是乾旱本身,氣候變遷使得降雨往東移動。重要的雨水越來越常落在毗連的印度洋上,非洲之角只能「乾」瞪眼。
近期的研究結果顯示,這種斷續發生、益發嚴重的降雨變化的關鍵原因,是印度洋海面快速暖化,這在過去三、四十年來尤為顯著。毗鄰非洲之角的海洋在一九七○年代中期開始加速暖化,我們當然可以將此視為全球暖化的直接結果,但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風力增強(全球暖化間接導致風力增強),使溫暖的海水從東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與印度洋。
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的新研究推斷,非洲之角的乾旱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重,全球暖化至少是部分原因,特別是一九八○年代之後。
二戰後碳排放飆升
大多數氣候學家相信,全球暖化是人類活動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的。因此,印度洋自一九七○年代開始加速暖化,以及非洲之角自一九八○年代開始頻傳乾旱,或許在一定程度上都可歸咎於過去三十年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成長了四倍。
二氧化碳排放量從一九四六年開始迅速飆升。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以及經濟大蕭條時期,全球經濟發展受阻,因此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對較低。但二次世界大戰甫結束不久,排放量上升的腳步就越來越快,尤其此時蘇聯、西歐與美國都積極發展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飆升的關鍵期是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七五年,其主要原因是史達林決定跟美國來一場大規模的工業化競賽。而到了一九七○年代中期,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迅速竄高,在二○○○年左右增加得尤為快速。
饑荒再度席捲非洲之角- BBC知識- 知識科技- udn聯合書報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