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0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向何生度此身
淨慧長老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這是普賢菩薩的《警眾偈》,寺院每天做晚課都要念誦此偈,它每天都在警示我們,要我們時時提起道念,念人生苦短,念世事無常,念生命的存在僅僅就在呼吸之間。修行一定要有緊迫感,時不我待,光陰迅速,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在無常面前,都沒有任何選擇。
就拿我這個老人來說,一年不如一年,一月不如一月,一天不如一天,甚至晚上不如早上,晚上和早上的精力和體力都有差距。人越到老年,就越感覺到身體變化的迅速。等到老年想再修行那已經晚了,一切都來不及了。各位要趁現在青春年少之時,有「如救頭燃」的緊迫感,發起道心,發起精進勇猛之心,要在此生明此事,莫等來世度此身。
「如救頭燃」就是我們頭上如同著火了,趕緊找水或是滅火的工具,把頭上的火滅掉,使我們的生命得救。事實上無常殺鬼每天都像一把烈火在我們頭上熊熊燃燒,在我們內心熊熊燃燒,讓我們沒有一時一刻能自由自在,沒有一時一刻能真正安樂。
佛法如果沒有人弘揚,世間會更加黑暗,世間就會越來越沈迷。佛法的修行趨向是逆世間的。順世間就是生死輪回,逆世間才是解脫涅槃。世間就是順著十二因緣流轉,無明緣行,行緣識,乃至生緣老死,這就是順世間的流轉生死。而學佛法是逆著十二因緣走向還滅,老死滅故生滅,乃至到行滅故無明滅,這就是逆世間的解脫涅槃。逆世間就是出世間。順世間是生死痛苦的深淵,逆世間就是解脫涅槃的蓮池寶地。
我們有幸選擇了逆世間的光明大道,邁向蓮池寶地解脫之門,就要提起道心,但念無常。「但」者,唯一的意思,要經常想到世事無常,人命無常,朝不保夕。死亡有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兩種,佛教將死亡稱之為失命因緣,失命的因緣隨時存在。我們唯一正確的選擇不是躲避這種種的災難,而是要加緊修行,災難臨頭時才能從容面對,視死如歸。
「無常」的事是不可避免的,只是來早與來遲而已,每個人時刻都要準備著明天就不能起床了,準備現在就會離開人世。沒有這樣的緊迫感,學佛修行就不能下決心。「公道世間唯白髮,貴人頭上不曾饒。」我平時不照鏡子,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模樣,偶爾拿起鏡子一照,原來自己面部已經變成了一個十分難看的老骷髏。
這種變化雖然在時間上有一個大概的階段,實際上變化是時時刻刻在進行,無常也是時時刻刻在進行,分分秒秒都在變化,分分秒秒都在無常,分分秒秒都在走向生命的終點站。如此一想,還有什麼值得貪求的呢?還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呢?只有抓緊時間,修煉自己,使自己在一切恐懼面前能夠坦然面對,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由「色、受、想、行、識」組成的虛幻之身並不堅牢,它非常脆弱,冷了要加衣服,熱了要找清涼。有位祖師講:「有個從來就既不怕熱,也不怕冷的人,那是誰?」祖師提起這個話頭後,座下的人就在找答案。我們是不是也要找一個答案?
佛教修行的目的,佛法住世間的責任,就是教導我們要找回每個人生命的本元,要找到父母未生以前的本來面目,要找到眾生在輪回六道之中還有個不受輪回的。要想找到這個答案,就要在行住坐臥之間時時提起道心,時時提起覺照,時時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上一篇(《智慧一〇〇》學習觀音) 回目錄 下一篇(善解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