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愛情虛假的愉悅 — 慧劍斬情執

(婚外戀就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和錯誤的物件發生的一場錯誤的愛情。)

  金末元初著名詩人元好問有一千古名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原來,他在太和五年乙丑歲赴試並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日獲一雁殺之亦,其一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餘(元好問)因買得之,葬于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丘,並做《雁丘詞》。大雁都為情而死,人類更是感情動物啊,愛情被美化為藝術永恆的主題。那麼,愛情的真相是什麼呢?其實佛陀早已告訴我們,《四十二章經》雲:  “愛欲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火之患。” “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于愛,何憂何怖。”  

  1、愛情的生理科學分析

  男女第一次渴望對方的時候,會分泌所謂的性荷爾蒙的睾丸素和雌激素,當這個渴望持續進而墜入情網的時候,會分泌多巴胺和羥色胺,羥色胺是男女相愛最重要的化學物質,它會讓一個人暫時失去理智。如果到了下一個階段,男女因為關係持續而渴望更加親密,進而發展性愛或結婚。這時候大腦會分泌出催產素和垂體後葉荷爾蒙,催產素不只是在男女發生情愛關係,甚至在母親喂乳時也會分泌出來。而且研究發現對女性而言,母愛和愛情是一樣的。更有趣的就是羥色胺,會讓一個人看不清楚對方的缺點,因此讓愛情變得很盲目。那些荷爾蒙維持高濃度的時間是兩年左右,最長也是三四年。

  一位美國醫療心理學家這樣描述人在戀愛時腦中電化學活動的過程:在柔和的燭光裡,男子望著女子(按:無始劫以來的貪欲習氣和非理作意),丘腦下部的神經活動受到突然激發(業力本能?心身互動?),神奇的愛情物質(多巴胺等)大量產生,並隨血液迴圈流遍全身,引起飄飄欲仙的感覺;女性也一樣,腦細胞發生同樣的電化學活動過程,於是兩顆心激發出熾熱的愛情火花。

  當然,這樣的詞句比起文學家的描寫不知枯燥到何種程度,但它卻更真實,更接近於愛情的本質。

  原來,男人和女人各自把所夢想的物件特徵儲存於大腦之中,就像把資料儲存於軟碟中一樣,稱之為“愛之圖”。這張圖最早由父母勾畫,並不斷受到外界因素的修正與補充。年齡越大,圖像越具體,由於某種契機而第一次目光相觸時,眼睛就捕捉到對方身高、體形、眼神、發色、髮型、風度以及服飾等資訊,以每小時400多千米的速度,通過視神經傳給大腦。對方特徵與所儲存的圖像越是相吻合,大腦產生的資訊就越強烈(按:貪欲習氣和非理作意在發生作用),體內的“化學工廠”便開足馬力產生大量興奮物質(這是人類的一種業力,一種本能,本來如此吧?),在腦中形成一種幸福激素,引起諸如心跳加快、手心出汗、顏面發紅等變化,心中激情湧蕩,即“一見鍾情”(即強烈的愛的感覺)。

  研究表明,“愛之圖”的細緻與獨特是其他人難以理解的。

  當然,生活中的配偶與“愛之圖”並非完全一樣,但人們總是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著。“眾裡尋他千百度”,這就是存在于現實生活中的戀愛過程,有人形象地喻之為“苦旅”,確是如此。

  學誠法師說:“男女之情產生於無始以來的貪欲和業力。人的心和身是互相影響的,但心為主要。 ”(編者按:多巴胺等的產生是貪欲妄想的需要,一切唯心造,是貪欲妄想製造出來的,是我們情執越染越深的必然結果,它反過來又加深這種情執,也是一種心理、生理的條件反射。如同父子關係,沒有父親則不會有兒子,沒有兒子,父親就會沒有很多的快樂。)

  2、看破愛情的本質,不過如此

  愛情的無常

  看了電影《梅蘭芳》,世人感歎梅蘭芳和孟小冬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啊,多麼令人豔羨的愛情啊。然而也只能維持幾年而已。孟小冬與梅蘭芳那段驚心動魄、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至今仍令人們扼腕歎息、唏噓不已。而孟小冬在與梅蘭芳分手後,堅決與他再無來往,可謂恩斷義絕。孟甚至甩下一句,“我今後要麼不唱戲,再唱戲不會比你差;今後要麼不嫁人,再嫁人也絕不會比你差!”多年之後,孟小冬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只是一切都過去了”。愛情也是一種無常,緣盡則滅。在中國傳統的文化中,文人們總將情愛描述得十分地美好、浪漫,事實上,以佛法的角度來看,並沒有永恆不變的愛情,所謂“永恆的愛情”完全是出於文人們浪漫的想像。究竟什麼是“愛情”呢?愛情就是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非常強烈的喜愛與執著,而且這種喜愛是主觀的。但因兩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在交往的過程中,雙方彼此的認知及情感必定會有所改變,如果兩人改變的方向不同,那麼這段愛情就會變質與褪色。原本愛情就是變化無常,所以如果執著愈深,痛苦就愈。 包括我們所憧憬的愛情、心儀之人,也不是永恆的,亦是不斷的在變化,有緣起之時,就終有緣滅之時。

  《請珍惜自己的生命—認清自殺的真相》一書說:愛情既然是一個心態的反應,完全是‘淫色’的變相,那麼,不必再在愛情上胡思亂想,自取煩惱了。萬一情不自禁,偶然墮入愛網,切不要以為那位女生(男生)待我是真心的,專一的,這種觀念,就是情死和失戀死的種子。要知道愛情的根本是‘淫色’,‘淫色’既是任何男女間可以發生,所以愛情,也是任何男女間都可以發生。他既會愛我,也會愛別人。因為流動變化,是淫色的本性,也就是愛情的本性。不要說你的才貌富貴,不是世上第一。就說是世上第一,時間久了,也會生厭。所以‘真心’二字,不過嘴上說說,其實是絕對沒有的(即使心理上一時認為很真實,也禁不住時間考驗)。明白了這個道理,愛去愛來,自然不至於為愛而悲、為愛而喜,為愛發生意外的事端。話已這樣說,可見這種苟且的事,終歸墮落,萬萬行不得。見地超脫的人,知道愛情不是絕對的,人心變化無常,所以不會被任何人惑亂。人看到他,瀟灑如仙,光潔如鏡,這種人,才稱得第一流人物麼?

  作為愛情的主動者而言:就是愛自己

  一位居士對愛情有著這樣深刻的領悟----原來,我們自認為戀愛了,愛上了外面的某個人,其實我們並非真的愛上了外面的某一個人,其實我們愛的是我們自己!我們愛的是自己心靈中的一個影子,一個理想的影子,幻想的影子。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理想和追求,把這些喜好、理想和追求集中起來,形成了一個幻想的影子,一旦碰到一個條件與這個幻影相似的人,就不由自主把這個幻影套在這個人的身上,認為這就是我們苦苦追尋的愛人!拼死拼活的去愛這個人,追求這個人。其實我們愛的是自己心靈中的幻影,這就是為什麼愛情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經不起變化的考驗的理由所在。因為我們心中的那個理想的幻影在不斷地變,隨著時間、年齡、閱歷、文化、修養、條件、環境、習慣在不斷地改變。我明白了,我心中的那個愛情,不過是這樣一個誤會,而所有的愛情都是這樣的一個誤會。

  從另一角度看,眾生無始劫輪回以來,貪愛堅固,碰到一個心儀的異性,其相貌、性格、氣質、修養、精神、心靈等打動了自己,就想佔有,以滿足自己的貪欲,實質上眾生愛的對象究竟來說是愛自己!為什麼有人會為情人犧牲呢?因為他本人極其多情,愛情人實質上是愛上了“愛情“的感覺,這迷人的感覺讓你失去了理智,這感覺極大地滿足了你的貪欲,你自己獲得了極大的快樂,這感覺和舌頭品嘗美味的樂受沒什麼區別,所以說愛的究竟還是你自己!這樂受,是因非理作意和貪欲習氣而產生的,是虛假的,所以南懷瑾先生說,人一輩子就是自己騙自己玩。真正的愛,是無緣大愛,同體大悲,是沒有自己的奉獻!執著于自己,所以眾生靈魂深處究竟來說是孤獨的。看透愛情就是貪欲,就是愛自己,這真相確實讓人失望啊!

  你心中愛的這個人,絕對和現實中的那個人有差距,被美化了,被處理過了,成為渴望追求完美的代號和載體。實際上你總有一天會發現:她沒有你想像中的那般美麗!她還有很多不好的習氣,她還會給你帶來無盡的麻煩,而且她還在一天天地變老!現實中的她只是一個外緣,投射到你的大腦中,成為你所需要的形象。其實是你的妄想製造的完美,愉悅也是你自己大腦製造出來的,是你的需要,你的喜歡,一切都是從你出發的,滿足你的要求,使你自己快樂,沒有你就沒有她,我執是根本,所以你愛的人永遠是你自己!

  作為愛情的被動者而言:---我執被極大滿足(我執,佛教中指對一切有形和無形事物的執著。)

  凡夫都是有我執的,一般的小人物,隨時有人觀察你的臉色、等著滿足你的需求,大家都只是芸芸眾生而已,那麼這個時候,由於業力的推送,人群中冒出一個人來,他(她)格外地欣賞你、在乎你,盛讚你是多麼地與眾不同,如鶴立雞群,如明月處星;你的容貌多麼美麗,你的心地多麼善良,你的性情多麼溫柔;你多麼有才情,多麼能幹,多麼優秀,等等等等,千好萬好,數之不足--總之,在此時,萬千人中,我眼中只有君一人而已--遭逢這種情況,如果不是因緣不偶,作為凡夫,你的“我執”便被這一切深深地陶醉了,感到一種分外的愉悅。於是你懷著一種類似于被伯樂發現了千里馬的心情,投桃報李,對這個“獨具慧眼”的人刮目相看,青眼有加,二人彼此發掘,彼此欣賞,遂成其姻好。

  讀罷上述過程,你看出來了嗎?除了前世的業力的作用之外,一般情況下,雙方總是有一個人先愛上另一個人,不遺餘力地滿足對方的我執;對方受到感動,又反過來去滿足追求自己的人的我執。對於追求者來說,他的投入是要求回報的,也就是說,我先滿足了你的我執,之後你也要滿足我的我執。如果不滿足會怎麼樣呢?他(她)就會痛苦不堪,甚至因愛生恨;而對於被追求者來說,則是我愛你,是因為你愛我,你令我的我執感到愉悅。實質上被追求者愛的是什麼呢?是他(她)自己。自己的我執得到充分滿足時候的陶醉感覺,就是愛情的感覺。(按:我執被極大的滿足,其中蘊含著:被肯定感、征服感、成就感、價值感、勝利感、陶醉感,因此非常愉悅,難以抵擋。但是,這種邪淫激情的燃燒,一定會猛烈消耗壽命、官位、富貴等珍貴的福報,因此只有堅決遠離,才能保全……)由此可見,愛情和婚姻的男女主角相處的過程,就是兩個人的我執此消彼長的過程,是兩個人我執的一種遊戲。

  愛情就是眾生的一種迷惑顛倒。由於戀愛者所執取的對境是自己能取心識中的愛染相,所以,所謂的“愛情”就是戀愛者本人的一種強烈的我執與我愛,它是戀愛者,或戀愛雙方對對方我執最大限度滿足的表現。簡單說,戀愛者執著所愛的是他自己,是對自己的滿足。這種一個個體對另一個異性個體的精神依戀和肉體貪著,是我們無始以來的生死無明,愛情本身是貪嗔癡的產物,是生死輪回的因、輪回的果。正是有了“愛”這種業力,才感召人有了“有、取”,從此才有了“生”,有了死,輪回流轉的種子就這樣在我們的阿賴耶識中,生生世世不斷染汙而深深種埋下了,並難以清淨。由於能取的心識和所取的對境本來皆空,因此,愛情是虛幻的。它是一種有為法,必定要受到無常法則的支配,因緣聚則有,因緣散則無,執著就是痛苦的根源。美麗的愛情、幸福的婚姻,不過是業障凡夫自己妄想心識製造的幻影罷了,其本性皆空,終不可得,世上根本沒有永恆的愛情。

  情的產生是因為貪愛,有貪愛故有執著,因執取而想佔有,因擁有故不知不覺想掌控對方,因不能如己所願,故疑心起、妒心起、嗔心起、無明起,故開始爭執、吵鬧、互不信任、彼此傷害、粗暴動手、甚至要摧毀對方、更可怕的是想同歸於盡。

  愛情的運動規律:

  男人的情感是抛物線狀,來的快,突突的直線上升,到達了頂點之後,開始消退。女人的感情是直線狀,慢慢的上升,螺旋式的上升,時間越久感情越深。男女的不同造成了愛的悲劇,男人總是跟著感覺,愛的時候死去活來,煩的時候也是不勝其煩。女人付出了愛得到的有了差別,總要嘮叨,總要完美,總要憤怒,矛盾變產生了。嘮叨更讓男人心煩,讓男人想要逃避,想要躲開這一切。這時候愛情成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無可奈何,重複著那老套的故事。

  女人的悲哀在於以為愛情是天長地久的,以為愛了就是永遠,以為愛了就是永恆。可是婚外的愛情沒有家庭和親情做基礎是多麼的脆弱。以為所愛非人,原來天下的男人都是這樣的無情,世界末日即將到來。當自己冒著身敗名裂的風險勇敢愛的時候卻得到這個結果,真是悲哀,有的女人回歸家庭,重新做個賢妻良母。有的女人不服輸,以為這只是個案,頭破血流地準備開拓第二春。

  當一個人被情愛所困時,開始如春天,一切盡是美好的;接著就是夏天,常常爭執不斷;再來便是秋天,漸漸冷淡起來;最後則是冬天,結束這段感情。但此情還會繼續延續,再找下一位重蹈覆轍;因為冬天之後,春天仍舊再來,依此周而復始。這就是眾生於愛欲之河,生死輪回的主因。 

  3、愛情的智慧

  愛之所以成為有害的貪愛,根子並不在“愛”而在“貪”——以妄認的自我和我所為中心的佔有欲,亦即私欲。

  愛情專家們一致強調:愛是付出,是讓對方幸福,將愛情給予對方,比向對方索討愛情使自己更感歡欣。突破自我中心立場、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不分你我地考慮雙方的幸福,乃愛情成熟的表現,超越自我中心立場的付出、奉獻甚至為對方作出犧牲,是愛情發展的最高層次。這種高尚的愛情頗接近佛法所謂“法愛”的精神,若以佛法的般若智慧為導,可以作為轉貪愛為菩提、即愛情婚姻而解脫之道。

  星雲大師《愛的真諦》說:

  真正的愛是雙向的,真正的愛是要成全對方、祝福對方,愛不是佔有,而是奉獻。

  針對在家居士,對於愛情,佛法沒有簡單地加以否定,而是教你認清一切事物的實相;當你真正體悟到一切事物屬於緣起性空的本來面目,你就知道怎樣看待一切事物了;這是佛法上所講的“智慧”。因此佛教的修行沒有要我們放棄愛情,而是以智慧正視愛情,而放下愛情的執著,也就是說以健康的態度分享愛情,不癡迷於愛情,當失去愛情或是愛的對象時,也能以健康的態度面對,不致失去理性,傷心得死去活來。一般人可能會說愛情是盲目的,哪能保持健康的愛情;以健康的態度面對失去的愛情,不是很冷淡無情,不像愛情了嗎?正因佛法教我們健康的愛情觀,可避免盲目的愛情所帶來的傷害,所以說佛教對於愛情,看似無情卻有情。

  所以對這些色受想行識等身心的現象,要認識其因緣,不要執著,這也就是“智慧”;從心性上徹底明瞭之後,自然從根本上斷絕情欲;否則光用壓抑的作法,是很痛苦很難消受的,而且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大乘佛教的修行課程與目標是,心中有愛有情,但沒有情執,而把愛與情擴大為大愛,也就是“慈悲”,“慈”就是予人快樂,“悲”就是拔人痛苦;而且是不限物件的,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也就是說我與有情眾生是一體的,不管有緣無緣,我對待一切眾生平等、慈悲。

  佛教主張:“以智化情”、“以慈作情”、“以法範情”、“以德導情”,亦即用理智來淨化感情、用慈悲來運作感情、用禮法來規範感情、用道德來引導感情。把自私佔有的感情,轉化成無私的道情法愛;把有選擇、有差別的情愛,淨化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奉獻,這樣的情感生活才能更豐富,更雋永。

 


上一篇(昏沉死與痛死,往生何處?) 回目錄 下一篇(愛情看破了不過是聚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