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東:一代“商佛”的背影 
 
    財富神話=百折不撓+自強不息

  作為一個“財富神話”的締造者,霍英東是一面鏡子。跟絕大多數東南亞華商的創業史一樣,霍英東從貧賤和戰火中赤腳走來,當過鏟煤工、機場苦力、地下機車司機、鉚工等。抗戰勝利後,政府拍賣戰時剩餘物資,霍英東借了100元參加投標,拍中一套1.8萬元的機器,一轉手就賺了2.2萬元。從此,他的人生就與貿易勾黏在了一起。

  霍英東財富的積聚,抓住了兩個時機。嶄露頭角是在朝鮮戰爭時期。霍英東從販賣柴油開始,後來做過藥品、膠管等等,積極從事向中國大陸偷運物資的活動,因此被美國政府列入“黑名單”。也許正是因為這一段戰火情義,他與政府結下了深厚感情,為日後的商業往來奠下了基石。50年代後期,香港步入繁榮,人口急劇膨脹,商業超級發達,房市、股市“花繁葉茂”,霍英東成為最早入樓市的商人之一,他是第一個編印“售樓說明書”的地產商,也是“賣樓花”分期付款的發明者,正是有了這種銷售方式,房地產才變成了一個普羅大眾都可以參與的投資行業。在這個迅猛成長起來的大市場裏,霍英東縱橫捭闔,出入從容,成為盛極一時的“樓市大王”,據稱極盛之時,港九百分之七十的住宅房建設與霍家有關。

  這些往事都如秋風中的黃葉,飄搖入土,已不復尋蹤。但他身上,無論在哪個階段,以情義交人的誠信之心,白手起家而自強不息、歷經坎坷而百折不撓的可貴品格,永不屈服於命運的堅韌意志,不怕風雨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令人欽佩。霍英東的人生是依靠奮鬥創造出來的奇跡,這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面可鑒未來的鏡子:一個人無論能取得多大的成就,那樣一種意志,那樣一種精神是不可或缺的。

    財富是一顆“善”的種子

  商人必寓利於義,寓義於利,義利結合,義利相生,義、利方可兩全,利才能增利於利、義。

  這句話,正是霍英東一生踐行的原則。對於他從窮光蛋到商業梟雄的發跡之路,不免有人存在偏見,所謂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人必誹之。但是,我們看到,霍英東的確是為富而仁、利義相融的,他盡了一個富人應有的社會責任,重情愛鄉,古道熱腸,捐獻財富,回報社會,做慈善事業,惠及他人,在取與舍的平衡中彰顯出不尋常的人格,因此有人稱他為一代“商佛”。

  據統計,自1977年成立“霍英東基金會”以來,霍英東捐款高達40億港元。他身在燈紅酒綠的香港,布衣素食,吟唱的卻是地道的豪俠情懷,不像當下某些人站出來說話時往往義正辭嚴,背後演的卻是獐頭鼠目、惟利是圖的鹹濕角色。當良心、善心正“寒冷”不堪向隅而泣的時候,霍英東豁然而起,拿出“天價”捐款,弘揚了善心、良心。有一次,記者問他一共向內地捐贈了多少錢,他一時竟回答不出來,謙虛地說:“我的捐款,就好比大海裏的一滴水,作用是很小的,說不上是貢獻,這只是我的一份心意!”一個本來已經給社會捐贈了很多財富的富豪,但是卻對捐贈數額很糊塗,更謙恭地說“不是貢獻”,這是何等“糊塗”和高尚的捐贈境界!

  霍英東的南沙項目在商業上曾被認為是一個“烏托邦”,十餘年中,只有支出沒有收入,在一些年份,甚至還有“霍英東折戟南沙”的報導出現。霍也曾對人坦言,“自己一生經歷艱難困苦無數,卻以開發南沙最為嘔心瀝血。”但是,這位號稱“忍受力全港第一”的大佬卻始終不願放棄。在2003年前後,霍英東更是大膽提出以南沙為依託,打造粵、贛、湘“紅三角”經濟圈的概念。其視野、格局之大,已非尋常商人所為。

  這些龐大的設想,至今仍是藍圖,“南沙情結”可能是霍英東這一代商人最後的傳統。事實上,大江東去千百年,披沙鑠金,浪淘盡的絕非真心英雄,而是分野出了孰是真愛孰是假善。由此思之,霍老晚年執著於南沙,更多的是帶有濟世的情懷了。

  “投資,捐贈,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國家興旺,民族富強。”這就是霍英東對財富最簡潔但又是最高尚的闡釋。人生聚散無依,真正的“財富”應該是一顆“善”的種子,努力培育,使之發芽開花結果,這是和諧社會的根本,也是斂財的全部意義。

    遺產裏有“閃亮的金子”

  作為一個中國人,霍英東的血脈裏始終流淌著大中華情懷。因為他見證過香港在日本軍國主義刺刀下顫慄、呻吟的日日夜夜,蘸血的繃帶刺醒了他的神經,他的眼睛裏始終含有一種對泱泱中華的特殊感情,於是,對國家愛得更深,持之以恆、不改初衷地期盼國家富強、民族振興。

  自20世紀60年代起,霍英東就和內地有生意上的合作。1978年開始,他率先在內地興建酒店,並投資其他產業,可以說參與了中國大陸經濟改革與開放的全進程。早在1979年他就被聘為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董事,在他的一系列長長的履歷、頭銜中,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標記。香港輿論稱他“愛國至誠、為人謙厚”,當然不光是指他對社會的捐贈,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濃厚的大中華主義情結。他積極支持香港回歸,樂於充當香港與北京之間的橋樑,他熱心為北京申辦奧運會而奔走,當申奧成功,他徹夜未眠,喜極而泣。

  無國則無家,家國本是同根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哪分彼此。所以霍老在晚年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期間,積極出席各種公開活動,為香港特區和內地的經濟發展和繁榮而嘔心瀝血,不敢有絲毫懈怠。

  他的財富,也許還不算多,但他無疑算最受尊重的港人之一。

  如今,繼榮毅仁、董浩雲、郭得勝、包玉剛之後,霍老也平靜離去,叱吒風雲的 “紅色資本家”陸續謝幕。曾有評論說,他們那一代人從貧賤和戰火中赤腳走來,從來鄙棄文人,信仰勇武和權力,早年搏命鑽營,縱橫政商,鐵腕弄權,無所不用其極,晚年看淡貧富,重情愛鄉,古道熱腸,祈望以善名留世。然,不論怎樣的眾說紛紜,這一段傳奇都已是風流雲散,霍氏家族的興亡榮辱,與他再不相干。

    大佬乘鶴去,悵然誰與歸?

  據悉霍老最終葬在香港柴灣佛教墳場,枕山面海,附近還有多位名人相伴。想來年夜時分,紅頂巨賈們遙望傳奇而寂寥的香江,回憶身前身後,定有一份難掩的滄桑。

 


上一篇(佛教六和敬與企業團隊建設) 回目錄 下一篇(佛法造詣深厚的經營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