缽有何象徵意義?       

缽(梵名Patra)為比丘的隨身六物(三衣、缽、坐具、漉水囊)之一。又稱為缽多羅、波多羅、缽和蘭等。意譯作應器、應量器,即指比丘乞食所用的食具。其種類有鐵缽、瓦缽之別。持缽行乞稱為“托缽”。由於比丘持缽以應受他人的飲食,故缽亦稱應器。

缽為盛裝飲食的器具,表能療一切眾生饑苦之病,受無上法味。千手觀音其中一手持物即為寶缽,經雲:“若為腹中諸病苦,當於寶缽手。”

《太子端應本起經》卷下記載,佛成道後七日(一說十七十七日)未食,恰巧有提謂、波利二商主獻上麩蜜,當時佛陀知見過去諸佛皆以缽受施。四天王知佛陀所念,各至須頞山上,從石中得自然之缽,俱來上佛。佛陀乃受置缽之於左手之中,右手按其上,以神力合為一缽。

持缽的本尊為釋迦牟尼佛。

堅牢地神,也以缽為持物。《方廣大莊嚴經》卷九《降魔品》亦記載,佛陀出成道,此地神為作證明,從地湧出,曲躬恭敬,捧盛滿香花之七寶瓶供養。其位於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院東方之尊行為身呈赤肉色,戴寶冠,左手捧缽,缽中有鮮花,右掌向外置胸前,坐於圓座。

持此類持物其餘常見諸尊為藥師佛、無垢光菩薩、千手觀音、香象菩薩。

 


上一篇(試談修藥師法前應注意的資) 回目錄 下一篇(佛和菩薩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