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信仰在日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何勁松
  一、漢譯經典中的普賢信仰
  中國佛教區別於日本佛教的特點之一,便是中國人重視佛教經典的翻譯,而日本人則注重漢譯經典的抄寫。歷朝來中國求法韻日本僧人都將求取漢譯經典作為其重要的目的之一。所以,自從佛教東傳伊始,漢譯佛教典籍便不斷傳人日本,可以說,漢譯佛典基本上被日本人全盤接受過去。所以在談日本人的普賢信仰之前,我們先來簡單地考察一下漢譯佛典中的普賢信仰。
  漢譯佛典中有關普賢的經典或是較多地談到普賢的經典大致有如下這些:
  1.《普賢菩薩陀羅尼經》一卷(趙宋法天譯,說根本咒一與治病咒六)
  2.《普賢金剛薩埵略瑜伽念誦儀軌》一卷(唐不空譯,亦稱《普賢金剛薩唾儀軌》,明
  修普賢三昧而成普賢之身)
  3.《普賢曼拿羅經》一卷(趙宋施護譯,佛在靈鷲峰說金剛薩綞之秘密相應法,有種
  種觀想)
  4,《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四十卷《華嚴經》之具名,但常
  為四十卷中最末一卷之別稱)
  5.《大方廣普賢所說經》一卷,(亦稱《普賢所說經》,唐實叉難陀譯,普賢菩薩說見佛
  之法)
  6.《普賢菩薩行願贊》,(不空譯,為四十《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最後偈文之異譯)
  7.《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一卷,(亦稱《觀普賢經》或《觀普賢觀經》,劉宋曇摩蜜
  多譯。該經旨在說觀念普賢菩薩而懺悔六根之罪的法門,與《法華經》的《普賢勸發品》
  相表裏)
  8.《普賢菩薩定意經》(為《等目菩薩所問三月經》之異譯)
  9.《普賢三昧耶印真言》(密教所得普賢菩薩之印與真言)
  10.《普賢菩薩勸發品》,(《妙法蓮華經》二十八品中第二十八品之名,普賢菩薩由東
  方來,于末世之行者勸發法華。又,《正法華》中稱《樂普賢品》,為第二十六品。《添品妙
  法蓮華經》中仍稱《普賢菩薩勸發品》,為第二十六品。)
  11.《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一卷,(唐不空譯)
  12.《清淨觀世音普賢陀羅尼經》一卷,(唐智通譯)
  13.《金剛頂普賢瑜伽大教王經大樂不空金剛薩綞一切時方成就儀》一卷,(唐不空
  譯)
  14.《金剛頂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會普賢修行念誦儀軌》一卷,(唐不空譯)
  15.《金剛頂勝初瑜伽普賢菩薩念誦法》一卷,(唐不空譯)
  16.《佛說一切諸如來心光明加持普賢菩薩延命金剛最勝陀羅尼經》一卷,(唐不空
  譯)
  17.《佛說大普賢陀羅尼經》一卷(失譯)不難看出,以上這些經典大致可以劃分為華嚴、法華、真言等幾類。前輩學者們認為,《華嚴》類經典的原本在印度只有《十地經》、《人法界品》、《普賢行願品》等,因此《華嚴經》可能是一部在西域地區從各小品集為大部的經典。但無論如何,普賢思想是這部經典中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在《華嚴經》中,普賢作為說法者所說的內容有:於寂滅道場會所說的《盧舍那佛品》第二,于他化自在天宮會所說的《十明品》第二十三、《十妨品》第二十四、《如來相海品》第二十九、《普賢菩薩行晶》第三十一、《寶王如來性起品》第三十二、於普光法堂重會所說的《離世間品》第三十三。特別是在逝多林會上所說的《人法界晶》這一品中,普賢和文殊被當作無數菩薩中的上首菩薩。而且,在這一品裏,代表般若思想的文殊願行也逐漸轉變成代表華嚴思想的普賢願行。
  四十卷《華嚴經》的《普賢行願品》以菩薩十地為中心,把所謂的“普賢行”規定為“十種廣大願行”;“一者敬禮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在眾多的菩薩中,普賢一直以願行的廣大而著稱,他主一切諸佛的理、定、行三德,與文殊菩薩所主的智、慧、證三德相對應。普賢的願行始終貫穿著二條主線,即所謂的“願心”,這一點在四十華嚴中更加明顯。華嚴宗的諸師力求從各個角度探討普賢菩薩與佛的關係以及佛與普賢、文殊兩位菩薩的關係。如四祖澄觀通過對《大方廣佛華嚴經》經名的解釋,這樣安排三者之間的關係的:
  (經名)唯普賢、文殊、毗盧遮那三聖攝盡,謂大方廣即普賢,普賢表所法界故。華嚴
  即文殊,文殊表能證故。佛即遮那,具能所故。又大即普賢,普賢菩薩自體遍故。方廣
  即文殊,文殊表即體之智故。華即普賢,普賢行故。嚴即文殊,文殊以解起行故、佛即圓
  解行之普賢文殊,證法界體用之普賢文殊,成毗盧遮那光明遍照。在這裏,普賢為所證,文殊為能證;普賢為自體遍,文殊為即體之智;普賢為行,文殊為解起行。相對應的佛則圓融了二者的行與解,具足了二者的所證和能證,因此而達到光明遍照。澄觀繼續說到:“以文殊大智為能顯,普賢法界為所顯,共成毗盧遮那之出現故。亦是解行滿故佛出現也。”澄觀曾作《三聖圓融觀門》,專門鼓吹三聖圓融的觀點。此外,在《華嚴經》等顯教中,普賢菩薩為一切諸佛長子之總名,無論何人,成就十大願者則為諸佛之長子,稱為普賢。四十《華嚴經》這樣說到:“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
  《法華經》是一部十分注重信仰的經典,該經塑造了一大批菩薩來讓人們崇拜,並以他們作為菩薩行的典範。《妙法蓮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把普賢菩薩當作末世一切持《法華經》人的保護神。他用咒語保佑《法華經》的信仰者,起到了堅定法華行者意志的作用。佛告普賢說,如果能夠做到“為諸佛護念”、“殖眾德本”、“人正定聚”、“發救一切眾生之心”,則可“於如來滅後當得是法華經”。普賢向佛表示說:“世尊,於後五百歲濁惡世中,其有受持是經典者,我當守護除其衰患,令得安穩”“是人若坐思惟此經,爾時我複乘白象王現其人前。其人若於法華經有忘失一句一偈,我當教之與共讀誦還令通利。爾時受持讀誦法華經者得見我身甚大歡喜,轉複精進”。“世尊,我今以神通力故守護是經,於如來滅後,閻浮提內廣令流布,使不斷絕。”普賢在《法華經》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勸發品》被放在該經的最後,實際上也是作為全經的一個總結。
  在密教中,普賢有兩種形象,一是作大日如來內眷屬中的上首金剛薩綞,又叫金剛手、秘密主等,為真言宗八宗中的第二祖(大日如來第一,普賢第二)。普賢金剛薩綞從大日如來受灌頂,於二手與以五智之金剛杵,所以也叫做金剛手。金剛薩綞,有別、通兩意,從通名上講,它指的是所有執金剛的神,無論是誰,凡是能達到五項成就,從一切如來受職灌頂時則稱為普賢金剛薩塤。從別名上講是金剛界東方月輪中之金剛薩綞,即《大日經》所說的金剛千手秘密主,也就是這裏所講的大白內眷屬,因得金剛之實智,故稱為金剛薩堙,其本名則是普賢菩薩。在金、胎兩界中,金剛界十六菩薩之金剛薩塤,與胎藏界中台八葉院中之普賢及第一重金剛手院之中尊金剛薩塤,皆同體異名,都是大日的內眷屬。普賢的另外一種形象是作為大日如來眷屬中之上首,在金剛界中為賢劫十六尊中的第十六尊,為主釋迦本有之智的大菩薩。在胎藏界中為八葉院四菩薩之中的第一位,位於東南方,以智劍為三昧耶形,密號叫做真如金剛。這種形象的普賢與顯教中的普賢為同體。
  二、有關普賢經典在日本的傳播
  佛教踏上日本人的神壇是西元6世紀上半葉的事。繼體天皇十六年(522)梁人司馬達等來到大和,開始設像禮拜。這是佛教傳到日本的最早記載,那時日本人把佛僅僅視作異域之神。30年後,即欽明天皇十三年(552)十月,百濟國王正式送來了金銅佛像和經論。這件事已被看做是佛教正式傳人日本的標誌。
  早期到日本傳教的主要是來自朝鮮等地的僧人,他們所傳的教義已無法考證。推古天皇三十三年(625)高麗僧人慧灌來日本傳三論宗,是為日本第一個佛教宗派。這時,成實宗也作為三論宗的附宗傳到了日本。大約又過了三十多年,法相、俱舍兩宗也傳了進來。《華嚴經》傳到日本的時間比較早,例如早在養老年間(714—723),元正天皇即已讓人抄寫過該經,以便追善修福。天平八年(736)唐朝僧人道璿來到日本,帶來了不少《華嚴經》的章疏,對華嚴思想的傳佈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天平十二年,新羅僧審祥在金鐘寺道場開講《華嚴經》,日本華嚴宗由此創立。《華嚴經》的流布,無疑使普賢信仰帶到了日本。
  東大寺是天平年間由聖武天皇敕建的一座著名寺院,其任務是統轄全國的國分寺,而這所有名的寺院正是華嚴宗的總本山。世稱東大寺為“四聖”建立的伽藍,這就是:“聖武天皇(觀音)發願,良辨僧正(彌勒)奠基,行基菩薩{文殊)勸化,婆羅門僧正{普賢)導師”。華嚴宗在奈良六宗中自認為自己是惟一的一乘教,是“實大乘教”,因為其他各宗是根據“論部”或“律部”創立宗派,惟有自宗是依據“經部”創立的。
  天臺法華宗在日本的正式成立要等到平安時期,但《法華經》在日本的傳播卻是很早的事。聖德太子(574—622)是一位深受日本人崇敬的歷史人物,在他攝政期間,曾以法律形式要求人們“篤敬三寶”,並積極派人到中國求取佛法。此外,他還自己動手,親自撰述《法華經》、《維摩經》、《勝蔓經》等三經的義疏,法華思想由此得到廣泛傳播。前舉東大寺統轄的是全國的國分寺,而全國的國分尼寺則由光明皇后興建的大和法華寺來統轄,大和法華寺是總國分尼寺,全國的尼寺則稱為“法華滅罪寺”,聖武天皇還讓全國的國分寺和國分尼寺抄寫《最勝王經》、《法華經》各十部,又讓各地修造丈六高的釋迦佛像,以及侍者菩薩的塑像。在這些菩薩的塑像中,很可能有普賢菩薩。
  平安時代,人唐求法的日本僧人回國後大都將自己求取的經論法寶等作成目錄,從這些目錄中我們可以比較清楚地瞭解到有關普賢的經典在日本的流傳情況。現將這些目錄中有關普賢的經典摘錄如下:
  《傳教大師將來越州錄》,[作者最澄(767—822),日本天臺宗創始人]:
  《普賢金剛瑜伽法》一卷
  《普賢行願贊》一卷《禦請來目錄》,[作者空海(774—835),日本真言宗創始人。該目錄作于大同元年十月二十二日。]:
  《普賢行願贊》一卷
  《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一卷
  《金剛頂勝初瑜伽普賢菩薩念誦法》一卷
  《普賢金剛薩埵念誦法》一卷
  《金剛頂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會普賢修行念誦儀軌》一卷
  《梵字普賢行願贊》一卷
  《根本大和尚真跡策子等目錄》
  《觀自在說普賢陀羅尼經》一卷(不空譯)
  《普賢金剛薩堙瑜伽念誦儀軌》一卷(不空譯)
  《金剛頂瑜伽化他自在天理趣會普賢修持念誦儀軌》(不空譯)
  《普賢金剛薩堙瑜伽念誦儀軌》一卷(不空譯)《靈岩寺和尚請來法門道句等目錄》,[作者圓行(799—853),日本真言宗學僧。該目錄作於承和六年十二月十九日]:
  《普賢菩薩行願贊》一卷
  《梵字普賢菩薩行願贊》一卷
  普賢菩薩像一軀
  《日本國承和五年人唐求法目錄》,[作者圓仁(793—864),日本天臺宗第三代座主]:
  《普賢菩薩金剛薩唾瑜伽念誦儀軌》一卷(大興善寺沙門不空譯)
  《梵漢兩字普賢行願贊》一卷
  《梵漢兩字普賢菩薩贊》一卷
  阿蘭若比丘見空中普賢影一張
  《慈覺大師在唐送進錄》,(作者圓仁):
  《梵漢兩字普賢金剛薩埵念誦儀軌》一卷
  《梵漢對譯普賢行願贊》一卷
  《入唐新求聖教目錄》,(作者圓仁,作於承和十四年。):
  《金剛頂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會普賢修行念誦儀軌》一卷
  《金剛頂勝初瑜伽普賢菩薩念誦法》一卷
  《普賢金剛薩捶瑜伽念誦儀軌》一卷
  《普賢菩薩行願贊》一卷
  《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一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贊》一卷
  《梵字普賢行願贊》一卷
  《大方廣(佛)花嚴經普賢行願品疏》一卷(沙門澄觀述)
  普賢延命像一鋪(三輻)
  《唐梵對譯普賢行願贊》一本
  《唐梵兩宇普賢菩薩贊》一本
  《惠運禪師將來教法目錄》,(作於承和十四年六月三十日):
  《普賢金剛薩棰法》一卷
  《普賢行願贊》一卷
  《普賢贊梵語》一卷
  《智證大師請來目錄》,[作者圓珍(815—891),日本天臺宗第五代座主。該目錄作于唐大中
  十二年五月十五日]:
  《大方廣普賢所說經》一卷(實叉難陀譯,於天臺山國清寺並福州開元寺請本抄得)
  《普賢金剛薩堙念誦儀軌》一卷(不空譯)
  《金剛頂瑜伽普賢修行念誦儀軌》一卷(不空譯,以上兩經得于長安城護國寺)
  《書寫請來法門等目錄》(作者宗睿,真言宗學僧,入唐八大家之一,八八四年入寂。)
  《一切如來心光明加持普賢菩薩延命陀羅尼經》一卷
  《普賢菩薩延命金剛最勝陀羅尼經》一卷
  《普賢菩薩金剛薩堙瑜伽念誦儀軌》一卷
  《普賢菩薩十七尊!略釋》一紙
  《禪林寺宗睿僧正目錄》:
  《一切如來普賢延命經》一卷
  《諸阿闍梨真言密部類錄》(上、下卷)是元慶寺沙門安然於元慶九年正月二十八日製作的一份目錄,該目錄對在日本流傳的佛教經典作了一個很好的總結,其中關於普賢的經典大約有如下十幾條:
  《金剛頂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會普賢修行念誦儀軌》一卷
  《佛說一切諸如來心光明加持普賢菩薩延命金剛最勝陀羅尼經》一卷。
  《一切如來普賢延命經》一卷
  《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一卷
  《清淨觀世音普賢陀羅尼經》一卷
  《大普賢陀羅尼經》一卷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一卷
  《大方廣普賢所說經》一卷
  《金剛頂勝初瑜伽普賢菩薩念誦法》一卷
  《普賢金剛薩唾念誦法》一卷
  《金剛頂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會普賢修行念誦儀軌》一卷
  《普賢金剛薩埵念誦法》
  《普賢行願贊》一卷
  《梵唐兩宇普賢菩薩贊》一本
  《梵唐對譯普賢行願贊》一本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贊》一本
  普賢菩薩像一軀
  普賢延命像一鋪(三副)
  佛教是作為鎮護國家的法寶才被傳到日本的,所以鎮護國家、祈求平安是日本佛教的主要特色。在佛教的各個宗派中,真言密教自覺地、積極地充當了護國的重要角色,這是日本平安密教興盛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連天臺宗都開始密教化的原因之一,當時,無論是密教還是台密,都時常受到朝廷的召請,進行各種加持祈禱,保佑國家消災增益。例如傳教大師最澄首次在宮中修演毗盧遮那法,後弘法大師空海也修仁王經法、請雨法等。據統計,空海一生建壇修法多達五十多次。此外,慈覺大師圓仁和智證大師圓珍等還從唐朝輸入了大熾盛光法、七佛藥師法、大安鎮法、佛頂法、尊星法、大元帥法等。在東寺(空海派)和山門(圓仁派)的各種修法中,普賢延命法都佔據著很重要的一席之地。東寺空海派將普賢延命法劃為准大法這一類,相對來說,普賢延命法的任務是延年益壽,而其他的如孔雀王法是為了一切消災增益之事,仁王法是為了鎮護國家,大北斗法則是天變、地妖時消災用的。在山門圓仁派,普賢延命法則被劃為大法之一,其作用仍然是延年益壽。其他的像大熾盛光法的目的是鎮護國家,七佛藥師法是消災增益,法華法是懺悔滅罪時用的,如法北斗法是自然災害時用的,大安鎮法是建造宮殿時用的。
  《佛說秘密儀軌眾法經總目》是從黃檗山寶藏院中摘出的各種修法的目錄,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哪些修法同普賢信仰有關係,以及哪些修法使用了有關普賢菩薩的經典,比如:
  華嚴經法中有: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
  另外其他經典有: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四十二宇觀》
  《華嚴經入法界品頓證毗盧遮那字輪瑜伽儀軌》、《華嚴經心陀羅尼》、《十地經》等
  金剛薩綞法中有:
  《金剛頂他化自在天理趣會普賢修行念誦儀》
  《金剛頂勝初瑜伽普賢菩薩念誦法》
  《普賢金剛薩堙瑜伽念誦儀》
  另外其他經典有:
  《金剛頂勝初瑜伽中略出大樂金剛薩堙念誦儀軌》
  《金剛頂瑜伽金剛薩棰五秘密修行念誦儀軌》
  贊禮法
  《普賢菩薩行願贊》
  元祿十一年一個號稱“妙極老僧”的人作了一部《諸儀軌傳授目錄》,其中涉及到有關普賢經典的有諸菩薩部和金剛界諸法部。如諸菩薩部有:
  《金剛頂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會普賢修行念誦儀軌》
  《金剛頂初瑜伽普賢菩薩念誦法經》
  《普賢金剛薩堙瑜伽念誦儀軌》金剛界諸法部有:
  《普賢菩薩行願贊》真言宗和天臺宗是平安時期最大的兩個佛教宗派,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兩個宗派教學中的
  普賢信仰。真畜宗教學中有關普賢的經典大致如下:
  《金剛頂勝初瑜伽普賢菩薩念誦法經》一卷
  《普賢金剛薩堙念誦法經》一卷
  《金剛頂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會普賢修行念誦儀軌經》一卷
  《普賢行願贊》一卷
  《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一卷
  《梵宇普賢行願贊》一卷
  台密系統中有關普賢的經典有:
  《普賢延命表白》
  《普賢行法》
  《普賢延命私記》
  《普賢延命法》
  《普賢延命次第》
  三、日本僧侶與普賢信仰
  隨著有關普賢的經典不斷傳到日本之後,日本的學僧們便開始用自己的眼光來理解這位很有影響的大菩薩。不過,不同於中國的是,日本的華嚴宗後來沒有形成什麼特別大的氣候,從平安時代開始,有關普賢的材料主要保存於天臺和真言兩宗之中,對普賢菩薩進行探討的也主要是天臺宗和真言宗的學僧們。現在我們將日本僧人有關普賢的著作排列如下:
  《法華經二十八品品品三門並普賢觀經科文》一卷(最澄,天臺宗)
  《普賢經文句》(圓仁,天臺宗)
  《普賢金剛薩綞同異辨》(圓珍,天臺宗)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文句》(圓珍)
  《普賢十願文》一卷(圓珍)
  《普賢十願文》三卷(圓珍)
  《觀普賢經注記》一卷(圓珍)
  《觀普賢經私記》一卷(圓珍)
  《觀普賢經料簡來由》一卷(圓珍)
  《普賢講作法》一卷(源信,天臺宗)
  《普賢延命訣》
  《普賢延命法日記》
  以上是日本天臺宗系統(包括後來的台密系統)的高僧大德們對普賢經典的闡釋。資料來源是《山家祖德撰述篇目集》卷上,並參照《本朝台祖撰述密部書目》①。下面再來看看真言密教系統的著述:
  《普賢延命口訣》(真雅)
  《普賢延命秘釋》一帖(淳佑)
  《普賢延命》一卷(心覺)
  《普賢金剛薩埵》(心覺)
  《普賢延命護摩》(賴瑜)
  《觀普賢經私記》三卷(濟暹)
  除上述經典外,還有一些學僧們在闡釋其他經典時有時了附帶談到該經中有關普賢部分,如法相宗學僧貞慶在其《法華開示抄》著作中就附帶寫下了《無量義經開示抄》和《普賢經開示抄》。又如後來鐮倉時代的日蓮在其《禦義口傳》中也多次談到他的普賢觀。現在我們謹就圓珍和日蓮二人為代表,來簡單考察一下日本僧人的普賢信仰。
  圓珍是日本睿山天臺宗第五代座主,寺門派的創始人,世稱“山王院”、又稱“後唐院”。仁壽三年(853)人唐,於天臺山得天臺宗教法三百餘卷。後至長安青龍寺,從法全學兩部秘旨,受傳法阿閣黎位灌頂。天安二年(858)歸日,住睿山山王院。圓珍繼圓仁之後大力發展臺密教派,極力宣揚顯、密一致的觀點。他曾在總持院的灌頂壇為遍照僧正授三部大灌頂,又在園城寺的灌頂壇為宗睿僧正主持密宗灌頂。圓珍關於普賢的著述比較多,現今《大正藏》中收的《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記》(二卷)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我們就通過這篇文章來看看他的普賢信仰。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實際上是《法華經》中普賢信仰的一個補充,歷來被當作《法華》三經(《無量義經》、《法華經》、《普賢觀經》)之一,為劉宋曇摩密多所譯,旨在說明觀念普賢菩薩而懺悔六根之罪,可以說同《法華經·普賢勸發品》互為表裏。圓珍在文章中認為有五種普賢,一是應跡普賢,即乘六牙白象從東方來的普賢;二是等覺普賢,居眾伏之頂,在斷道之終;三為妙覺普賢,居果滿極位,這就是《大日經義釋》所說的蒙大日如來敕令下閻浮提八相成道名釋迦牟尼的那位普賢;四為實相普賢;五是文字普賢,因為“法華一一文字悉顯實相理”。圓珍基本上是站在天臺宗的立場上來理解《普賢經》的,如他用天臺宗的“一心三觀”來解釋“觀心”,認為“一心三觀即今真修,若能修之能觀已心中普賢菩薩摩訶薩也。行法亦即此觀也。三世諸佛皆因此觀得成正覺”。他把“妙法蓮華”看成是“最上乘法,諸佛所謂護念之道”。並且是一乘之實道,“眾生與如采同共一法身,名妙法蓮華遍一切處常樂我淨也”。這裏處處都顯示出天臺宗“回三歸一”的思想。除天臺法華思想外,圓珍還廣泛吸收了禪宗、真言以及般若思想的影響。
  日蓮從思想上講也屬於天臺法華體系;他曾在睿山學法多年,一開始立教開宗便以正統的法華思想自居,並對其他宗派一律排斥。曾著《立正安國論》,討論佛教和政治的關係問題,後來又著《開目抄》和《觀心本尊抄》等,試圖超越中國的天臺宗和印度的釋迦牟尼,以末法時期的弘經者上行菩薩的面目出現來弘揚一乘妙法。日蓮在自己的文章中多次提及普賢的願行,把普賢當作末世法華行者的守護看待。所著《禦義口傳》比較系統地反映了他的普賢觀。他認為《法華經》普賢品中應當注意六個問題:一、“勸發”的“勸”字是化他,“發”字是自行。“普”字意為諸法實相,即跡門的不變真如之理。“賢”為智慧之義,即本門的隨緣真如之智。今天日蓮乃法華經行者,正得到普賢的守護。二、《法華經》正是依靠普賢菩薩的威力而流布於閻浮提。三、“八萬四千天女”為八萬四千塵勞門,這象徵著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盤的道理。四、不信《法華經》的人命終之時將墮地獄,而法華經行者命終之時則有“千佛授手”,如今日蓮等唱奉“南無妙法蓮華經”,日後肯定會有千佛來迎。五、“閻浮提內廣令流布”是《法華經》廣宣流布的證明。六、“此人不久當詣道場”中的“此人”指法華經行者,日蓮等是法華經行者,其住處山谷曠野即是寂光淨土、即是道場。
  對於《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日蓮大體上是在自己所發明的“三大秘法”以及“五綱”、“三證”等思想的基礎上加以理解的。如他對“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六法”的解釋是:念佛是惟我二人的導師;念法即《法華經》題目的五個字;關於念僧,他認為末法時期凡夫就是僧人;念戒就是按照上面的要求去做;念施就是把《法華經》的題目授與一切眾生;念天即諸天晝夜為法故而衛護之。日蓮的這些思想無非是要以《普賢經》為自己的新觀點作注腳。又如,他將《法華經》比作“慧日”,該經“如日天子,能除諸暗”。
  日本真言宗對普賢信仰的接收主要側重於普賢儀軌,由於篇幅有限,這裏就不再介紹了。

 


上一篇(文殊十波羅蜜包括哪些?) 回目錄 下一篇(請法師開示這句經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