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4/01/30 10:38:10
|
尊貴達賴喇嘛尊者
|
| | |
日期:2024/01/30 10:35:45 喇嘛網 編輯部
摘自:2019年11月23日達賴喇嘛尊者在馬哈拉施特拉邦 、奧蘭賈巴德縣的 Lokuttara國際比丘培訓中心
我們稱「思維分析的觀修」為「毘婆舍那」,即「奢摩他、毘婆舍那」的後者。「奢摩他」只是訓練我們內心專注力的提升,非佛圈裡也常見到這種修行;毘婆舍那的分析觀,通常也會出現在佛教與非佛教的領域裡。如果某毘婆舍那的分析觀,是建立在無我論或緣空奢摩他的基礎上,將會變得很與眾不同,迥異於其他的古印度傳統。
有我論還是無我論?這是哲學的差異。有我論是:身心之外有個獨立的我。但這種觀點無法直接對治無明,所以佛陀詮釋了無我的理論。
當深入無我或空性為何時,那爛陀的法脈中,存在著唯識派和中觀派對此的不同觀點,而且唯識和中觀兩派的觀點與當今的量子物理之論述極其相似,即外在事物的表相不同於真相,表相與真相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別。無知都是源於表相,而對治無明的解藥是深入真相,進而得知表相和真相的不同,以及表相與真相之間確實有著巨大的差異;量子物理的論述有助理解其差異。
量子力學直到今天只提及物理現象,尚未對「觀察者」進行更深層的研究,而佛教哲學則對「觀察者」做了極其廣泛的研究,即「觀察者」本身也不同表相般存在。例如,當我在說話時,這位佛教僧侶的我到底在哪裡?你們看到的是我的身體,聽到的是我的聲音,但「我」在哪裡?不可得啊!看到的是身體,身體不是我,聽到的是聲音,聲音不是我,接受到的是我的思想,但思想不是我。除了我的身體、聲音,以及思想之外,獨立之我又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