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08/16 10:39:36
尊貴多識仁波切
學習次第 : 進階

 噶當高僧精闢語錄

多識 譯

噶當高僧精闢語錄(一)

阿底峽尊者語錄摘要

庫、俄、仲三大弟子請教阿底峽尊者:讀經論與上師教導哪個更重要?

阿底峽尊者說:上師的教導更重要。

三弟子問:為什麼?

尊者說:雖然熟讀三藏,精通法相,若在修學過程中沒有上師的實踐經驗指導,就會變得人法脫節。所謂上師的指導,要而言之,即如何守住三戒,如何使身言意趨於善道,如此而已。

三弟子問尊者:什麼是修道之最?

尊者說:悟無我是智者的最高境界,馴服自心是修戒的最高境界,為別人著想是道德的最高境界,時時觀察自己的心相是最好的教誨,悟諸法性空是破除煩惱的最好藥方,脫離世俗行為是最高的道行,煩惱減少是最好的修行成就,沒有貪心是最高的神通境界,無吝嗇心是最高舍度,溫柔平和是最高戒度,甘拜下風是最高忍度,放棄世事是最高精進,心無造作是最高禪定,對一切不執著是最高智度,指出缺點是最好的善師,切中要害是最好的教導,守心與察覺是最好的益友,疾病和魔障是最好的鞭策,凡事順其自然而不強求是最好的做事方法,使人入正道是助人的最好方法,能使人心向善是最高的利他功德。

仲敦巴請教尊者:佛法最根本的東西是什麼?

尊者說:佛法最根本的東西是以慈悲心為核心的性空見。它就像萬靈妙藥,可對治一切煩惱。

仲敦說:為什麼有些自稱開悟了的人,其貪嗔心未減分毫?

尊者說:那些人是吹牛撒謊,真正悟空性者,已成聖人,不會有那種情況,提婆大師說,對空性進行思索,也能粉碎輪回之道。何況真悟?

仲敦問:覺悟空性有那些道行?

尊者說:悟空的道行全包括在六波羅密中。徹悟諸法性空者,對身內身外諸物沒有貪戀心,故具有舍波羅密;對諸物無貪戀心,就會遠離罪惡行為,故具有戒波羅密;悟空去我執我愛而不生嗔恨心,故具有忍波羅密;對所悟之道饒有興趣,故具有精進波羅密;悟諸法性空而無可思念,故具有禪定波羅密;自他與諸物三者俱空而不生執見,故具有慧波羅密。

仲敦又問:只靠觀修性空就能成佛嗎?

尊者說:這所現所見一切,無非都是自心所生,心是明空,悟到明空是“見”,心常住明空之中是“修”,用明空心觀萬物為虛幻而修積二資糧是“行”。現在心中常觀想此事,就會在夢中出現此心境,若夢中出現此心境,就會在中陰中出現此心境,若在中陰中出現此心境,就能獲得最勝成就。

尊者住在聶唐時,有象那窮敦巴、巨敦、勒倉敦巴等三位藏地學者拜會尊者,請教正見。

尊者說:外道佛教,邪見正見有種種,都是無用的分別思想,人生無常,應抓緊時間,做點管用的事。

象那窮敦巴問:什麼是管用的事?

尊者說:修慈悲菩提心,關心天地間無量眾生,為眾生修福慧資糧,由此所產生的福報因緣願與眾生共用,並把這一切看做虛幻不實的性空相。

尊者返回孟加拉時阿裡王香曲奧請求臨別贈言,尊者意重心長的說了一段話,其中一句是:“只懂佛法不能成佛,必須依法去實行”。

仲敦巴大居士語錄摘要

有一次三大弟子請求仲敦巴大師賜教佛道的簡要修法。

敦巴說:人們成佛之道路雖有種種,但至關重要的只有一條,那就是與慈悲心融為一體的性空見。其中性空見是勝義菩提心,就是悟到諸法本性無生;慈悲心是世俗菩提心,就是對未悟眾生發大慈悲。修大乘佛教者,開始要使生起這兩種菩提心,中間要修養這兩種心,最後修這兩種心的成就就是佛的法身和色身。

修這兩種菩提心的方法簡要概括為三根、九支。三根是:修心,積資,修定。修心之要分三支:即無常觀,慈悲觀,二無我觀。積資之要三支:供養上師,供養三寶,施捨法財。修定之要三支:持戒,祈求傳承上師,身心處於寂靜狀態。通過上述九支修法生起成熟勝義世俗兩種菩提心,從勝義菩提心生出法身果,從世俗菩提心生出報化二色身果,結出二果便是佛。

有位康地僧人請教二無我意。

敦巴說:從自己的頭頂到腳底,一一尋找哪一點是“我”?當你找不到可以指認出來的“我”,便是“無我”。悟到尋找“我”的思想意識本身,也無可以指認的自體,便是“法無我”。

又問:什麼是正見?

敦巴說:正見是認識到一切事物本來沒有物自性,沒有有無常斷等可以判定的本質,一切現像如夢如幻,而且這虛幻也是自己的心中所現,故對一切事相不執著,不關注,心不受牽制。

有一次仲敦巴看到一個轉經的僧人。

敦巴說:轉經也開心,但修行不是更好嗎?

那個僧人聽了此話,便去天天坐在經堂廊簷下讀大藏經。

敦巴又說:讀經開心,但修行不是更好嗎?

那僧人聽了此話後又去坐禪。

敦巴又說:坐禪也開心,但修行不是更好嗎?

那僧人聽了以後便去請教敦巴說:看來轉經、讀經、坐禪都不算修行,那麼什麼是修行呢?

敦巴說:丟掉今世的一切牽掛。丟掉! 丟掉!

布多瓦問仲敦巴大師:如何分辨佛法與非佛法?

敦巴說:能抑制煩惱的是佛法,不能抑制煩惱的不是佛法;反世俗的是佛法,合世俗的不是佛法;符合經義的是佛法,不符合經義的不是佛法;受善報的行為是佛法,遭惡報的行為不是佛法。

 

噶當高僧精闢語錄(二)

多識 譯

格西貢巴瓦語錄摘

貢巴瓦說:成佛的根本是修福慧二資糧,二資糧的根本是修菩提心,修菩提心的根本是修六度。其中舍度的根本是去貪心;戒度的根本是親近良師益友;忍度的根本是甘居人下,與世無爭;精進度的根本是常想生命短促;禪定度的根本是閒居靜處;慧度的根本是觀察自己的心相。加持的根本是對上師誠心不二;成就的根本是持戒守誓;功德的根本是聞思修;利他的根本是無我,無自私;自利利他二事的根本是堅持修行。

耶爾巴項尊語錄摘要

耶爾巴項尊說:咱們修行人,要在常思生命無常的基礎上做到四聖行。四聖行是:1,衣不求華貴,只求蔽體禦寒;2,食不求美味佳餚,只求保生延命;3,居不求華屋高床,只求遮風擋雨;4,物不求貴重時髦,只求生活所需。四聖行換句話說就是無欲、無求、知足、易得、隨緣而安。

項尊說:咱們修道之人,要做到“三個不摻雜”。即在行善中不能摻雜利益今世的私心,在身言意諸行為中不能摻雜煩惱動機,在修行中不能摻雜自利動機。

項尊說:修心要做到高境界。這高境界就是該寬處就要寬,即思想見解要寬;該嚴處就要嚴,即對自己的行為要嚴;該強硬處就要強硬,即對煩惱敵就要強硬;該軟弱處就要軟弱,即對別人的欺辱傷害要能忍讓。

格西布多瓦語錄摘要

有位居士請教布多瓦大師:在修行中什麼法最重要?

布多瓦說:觀死無常最重要。觀死無常能使進入法門,能使堅持修行,能助證悟法性;又,觀死無常能使放棄對今世的留戀,能使對輪回產生厭倦,能助進入涅槃;又,觀死無常能使生信,能使生精進,能使生慧;又,觀死無常能使求法,能使修法,能使完成修行,能使產生披甲精進。

格西金俄瓦語錄摘要

金俄瓦說:一切佛法概括起來只有兩句話——勿傷害別人,幫助別人。這兩句話概括了三藏和大小二乘教義。

金俄瓦說:修佛道者要持與世俗觀點截然相反的觀點。世俗之人不敬愛眾生而敬愛佛,但我們要反過來,敬愛眾生要看得比敬愛佛更重要。這樣做不僅沒有對佛不敬之意,而且更符合教義。這裡有四個理由:1,眾生是我們的父母,故應敬愛;2,父母眾生在輪回中遭受苦難,我們故應援救孝敬;3,眾生是福田,能使自己得到很大的福報,故應敬愛;4,眾生是佛菩薩關愛的對象,眾生歡喜佛菩薩就歡喜,故應敬愛眾生。

世俗之人關愛自己,我們要關愛別人。為什麼呢?因為無始以來使我們受苦受累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是支配自己造業的無明煩惱,自己心中的無明煩惱是搞自傷自殘的兇惡敵人,因此,敵人是我們自己的心,身外無敵人。眾生是植福的福田,依靠眾生可以培植兩種菩提心,使自己功德圓滿,解脫成佛。故應關愛眾生。

格西普瓊瓦語錄摘要

普瓊瓦說:無欲的快樂,比愛欲的快樂勝百倍;懂一句佛法,就將這一句話的道理付諸實踐者,比懂千萬條道理,不做一事的勝百倍;給人說一句法,比施捨百兩黃金勝百倍;瞭解自己的內在心性,比瞭解身外萬事萬物勝百倍。

格西牛融巴語錄摘要

牛融巴說:修菩提道者,要把世間看做牢獄,要把生命看做肥皂泡,要把良師看做珍寶,要把煩惱看做毒蛇,要把作惡看做服劇毒,要把享樂看做入火地獄,要把名譽看做岩壁回音,要把錢財利益看做魚鉤漁網,要把眾生看做父母,要把施捨看做開掘福利之源,要把守戒看做以寶石飾身,要把能忍看做身穿堅甲,要把精進看做跨上駿馬,要把禪定看做開無窮寶藏,要把聞思修看做黑夜點燈。

格西卡熱貢瓊語錄摘要

加頓義喜宗請教如何修行之事。

卡熱貢瓊說:下等修行者不傷害別人,中等修行者關心幫助別人,上等修行者觀修無我無眾生的無生智見。

卡熱貢瓊說:無誠信者修不出成就,為生信需要親近善師,多讀經典;無精進力者修不出成就,為生精進需要觀死無常而治消極;驕傲自滿者修不出成就,需要謙虛做人。

卡熱貢瓊說:使人墮入苦海者是貪欲,不除貪欲是錯;毀掉善根者是嗔恨心,不除嗔恨心是錯;妨礙提高自己的是驕傲自滿,不除驕傲自滿是錯;獲得人天富貴的因緣是施捨,不做施捨是錯;來世獲得完美人身的因緣是善戒,不守戒是錯;成佛的因緣是菩薩行,不修菩薩行是錯;獲得世俗和超世俗兩種成就要依靠密法,輕視密法是錯。

卡熱貢瓊說:修智見的最高境界是不持任何見,修禪的最高境界是心中無念,修行的最高境界是行無取捨,修證的最高境界是無所修無所證。


噶當高僧精闢語錄(三)
多識 譯

格西乃蘇瓦語錄摘要

乃蘇瓦說:有親、疏、敵、友之見不能成佛,故需將一切眾生一律看做父母;有世俗之見不能成佛,故需將眾生一律看做本尊佛;持有相之見者不能成佛,故需將眾生一律看做虛空無相。

格西隆唐瓦語錄摘要

隆唐瓦說:修大乘者,除了利眾沒有別的事。

格西夏玉瓦語錄摘要

夏玉瓦說:戒律是解脫成佛的路基,不能不持;菩提心是解脫成佛的生命樹,不能不培植;福慧資糧是攀登佛國的階梯,不能不修;上師是解脫成佛的領路人,不能不親近。

夏玉瓦說:心與境如檀木與香氣,人世間與彼岸世界(佛國淨土)如水與冰,空與有如天與雲,法性與妄念如海水與海浪。

格西夏吾瓦語錄摘要

夏吾瓦說:不圖利是最大的利,不圖名是最好的名聲,消除一切欲望,快樂不求自來。

夏吾瓦說:自己尚未解脫,想解脫別人沒有道理;自己腹中空空,想做他人師沒有道理;誠信向佛,不戒惡行善沒有道理;修空性而不破我執沒有道理;有學問而不能辨別法與非法沒有道理;頭腦聰明而不懂佛理沒有道理;忌小惡而不忌大惡沒有道理;發大善心而不能改惡習沒有道理;不能獨居而又不能與別人和睦相處沒有道理;想做賢德而不修忍德沒有道理;有施捨心而不能放手實施沒有道理;自己基礎低而想修高深法沒有道理;出高師門下沒有師門德相沒有道理;想學習教理,不想實修沒有道理;想靜修而不能遠離人群沒有道理;想潔身自愛而不能節制欲望沒有道理;想解脫而不能脫離世間八法沒有道理。

夏吾瓦說:有些人不修行想得到成就,有些人給別人說佛法自己做惡事,有些人承諾多承辦少,有些人煩惱富有智慧貧窮,有些人自己的優點希望別人知道,缺點希望別人不知道,有些人不知道損害別人就是損害自己,有些人不知道給別人幹好事就是自己得利,有些人不知道生活逆境就是修法順境,有些人不知道得到享樂就是失去佛法,有些人口頭說善而心不向善,有些人看別人眼亮看自己眼瞎,有些人快樂不從內心尋找卻向身外尋找,有些人身入佛門而心向世俗,如此種種,均不合法。

解共巴語錄摘要

解共巴所說修心人——

“三要”:初期要怕死,中期要做到死而無悔,最後要做到不怕死。

“三能”:親近上師能得到秘訣,觀修能得到感悟,禪定能昇華覺知。

“三個容易混淆”:賢德和偽裝容易混淆,想的和說的容易混淆,觀境和實境容易混淆。

“三觀”:初期觀純語義,中期觀名物混合義,後期觀無名實義。

“四勝”:一念相續不斷是禪定勝,常思身世無常是思勝,能約束自己身言行是戒勝,常作善事是行勝。

“四非”:不戒惡非佛門弟子,不持戒非僧人,不守誓言非密修士,不能清心寡欲非大德。

“五主”:正見以信因果為主,行善以不損害他人為主,修證以嚴守戒律、履行誓言為主,修本尊以常念心咒為主。

“五是”:無欲是安樂,無物相是空,離止境是無思,不關注是法性,無所求是修證果。

“三正見”:信因果是下根正見,視內外諸存在為現空合一、明空合一的四合相是中根正見,悟到見與見者所見之物三輪空無分別是上根正見。

“三正觀”:觀注目標,一心不亂是下根正觀;心住於現空雙合,明空雙合之定境是中根正觀;能觀之心、所觀之物、觀照的感悟均無所見是上根正見。

“三正行”:重視業報因緣,堅持行善是下根正行;將一切視為虛幻而不執著是中根正行;無所作為是上根正行。

“消除魔障三法”:一,視一切現象為虛幻不實;二,出現佛魔吉凶不喜不懼;三,對一切置若罔聞、均不在意。此三法可破修止觀過程中所出現的一切幻覺魔障。

解共巴說:世事皆虛幻,不要當真,道是心虛擬,不要辨是非,三身是虛名,不要希求。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