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08/09 10:23:32
尊貴索達吉堪布
學習次第 : 進階

真實靜慮的三種類型

《前行廣釋·第一百一十一節課》   索達吉堪布 

一、凡夫行靜慮

 

  耽著明、樂、無念的覺受,為追求這一目標而觀修,就叫做凡夫行靜慮。

 

  這種靜慮,總是帶有一種耽著。要麼耽著明明清清的感覺;要麼耽著沒有任何念頭;要麼就耽著很快樂、很舒服,但又說不出來的感覺。安住在這些境界中的行人,一般都不願意出定。對此,《禪定休息》裡也有一一分析。

 

  其實這種境界並不高,因為它耽著禪味。所以,禪修的人要會觀察,如果落入這樣的境界,那你所修的,很可能成為色界或無色界之因。世間禪定與出世間禪定是有差別的,這一點,《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上師心滴》等密宗教言,《瑜伽師地論》、《菩薩地論》等顯宗論典中都有說明。因此,你到底修的是什麼禪定,一定要弄清楚。

 

  現在很多寺院裡都有禪修,也有不同的修法,但有一點你要明白:我們應該修的,是斷除輪回根本的真實禪定,而非耽著明、樂、無念的凡夫行靜慮。

 

  二、義分別靜慮:

 

  雖然遠離了對禪味的耽著,但卻執著空執對治品而觀修,就稱為義分別靜慮。

 

  修這種靜慮時,觀一切萬法為空,沒有明、樂、無念,什麼都沒有,只是空蕩蕩、空悠悠。對初學者而言,這種觀修非常重要。因為從無始以來,我們就一直耽著萬事萬物是實有的,並因此流轉至今,現在要對治這種“有”的執著,“空”的執著就成了最好的方便。所以,麥彭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 中說:對於初學者而言,空執是唯一無謬的入門之道,如果說一上來就要捨棄它,這是散佈魔語。

 

  那這種“空”的執著是否究竟呢?不究竟,它只是暫時的階梯。如《中觀根本慧論》 所說:佛陀說空性法門,是為了遣除一切見,而如果對空性起了執著,那就不可救藥了,就像藥已經變成毒一樣。因此,參禪時首先瞭解這個靜慮,是非常關鍵的。

 

  不過,現在很多禪修的人,安住的就是這種狀態。以前上師如意寶常講這樣一個公案:伏藏大師列繞朗巴曾對意科喇嘛說:“你知道嗎?現在多科和色達一帶很多禪修者,修的都是色界之因。”另一位大德聽到後,問:“既然您知道,為什麼不遮止呢?讓他們進入最真實的狀態多好啊!”列繞朗巴大師開玩笑說:“我不敢得罪他們啊,因為我的很多施主都在那裡,得罪了他們,那我以後靠誰養活呢……”

 

  有時候我也發現,外面的確有很多不如法的禪修,之所以沒有說,只是覺得,讓某些寺院或大德不高興的話,也沒有必要。有些法師對成千上萬人講的禪修之理,一聽就知道只是色界之因,不能斷除輪回,但很多人卻不明白。因此,大家以後不論求智慧、求禪定,首先要通達一些佛理,這樣才能睜開智慧之目。

 

  下面講第三種靜慮,這才是我們應當希求並安住的。

 

  三、緣真如靜慮:

 

  遠離了空執對治的念頭,安住於法性無分別的等持中,就叫做緣真如靜慮。

 

  真如,又名佛性、法性、實相。修持這種靜慮時,既遠離了明樂無念的執著,也遠離了空的執著,不耽執有無、是非等一切邊,安住在如是不可思議、明空無二的禪定中,才是真正的寂滅。《月燈三昧經》雲:“正住如實定,不取一切法,如實不取故,故說寂滅定。”

 

  這裡講的寂滅,與《俱舍論》中講的不同,因為它安住在究竟實相上。真實住于這種靜慮時,對有無等一切對境都不會執取,如實而安住,如實而明瞭,如實而顯現,因為緣於真實而無有執取,所以叫寂滅定。

 

  但要入於這種禪定,一般需要一個次第。麥彭仁波切講過:遠離一切戲論的寂滅定,凡夫很難當下趣入,應該先通達理論,斷掉四邊,即先斷有邊,再斷無邊,進而了知二俱、二俱非只是分別念的安立,之後依次修持,慢慢地,便可趣入遠離一切相的光明離戲境界。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