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1/23 20:26:07
釋迦牟尼佛
四聖諦
尊貴詠給明就多傑仁波切

喇嘛網 日期:2010/01/23 20:17:45   編輯部 

詠給菩提學苑之《四部宗義》概述

    當我們在學習佛陀所宣說的教法時,首先要能夠理解「四部宗派」的意義是重要的。就好比說:我們要去台北,那麼首先要有一個路線、一個路線地圖,知道自己在哪里,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或知道臺北的情況是什麼,以及知道東南西北的方向,這是我們首先要知道的。所以首先要知道:一個路線、一個地圖,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自己要修什麼。比如說:你如果沒有一個路線,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那你可能只看到101大樓,而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如果我們沒有一個路線的話,可能只能說:喔!這是101大樓、這裏有一棟房子,我在101大樓跟這棟大樓的中間。你可能要去一個地方,可是當你要回來的時候,你或許就迷失了方向。因為很多的大樓都在旁邊,你可能就找不到原來的方向,因為你不會看地圖,心裏沒有一個路線的概念。因此,你要回家,就變得不容易。而你也不會知道臺北其他的地區,譬如:東區的路線、西區的路線是什麼。可是一旦你學會看地圖,心中有了路線,那麼你要去哪里,你都會非常的清楚。

    因此我們在學習佛道的時候,就要知道佛法裏面的「四個宗派」以及「三乘」這些的道理。「四派、三乘」就好像是一個基本的佛法地圖,一旦我們學習了以後,就知道我們要學習什麼,我們要去哪里,要前往何方。在這裏,我來講一個故事。

    在一開始,我們要修行的,每一個修行它有不同的層次:從初級的、中級的、一直到高級的一些層次的修持。一般基礎的,對大眾的一些基本的開示,這通常是對初學者的開示;而一些甚深的禪修,是比較不適合在大眾中來講。這故事發生在有一次,一位大師在講課,這個課程正好講到「止的禪修」。他教學生說:你要放輕鬆,不要隨順你的念頭、也不要抑制你的念頭,你就這樣放鬆的安住在你的本然當中。當他這麼教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學生提出了質疑,他說:!你現在,在教『大手印』,這個不應該是在基礎的課程,或是對大眾的時候講的。他就質疑上師。事實上,這位上師他只是在教「止的禪修」,這是任何人都可以學習,也都是可以教的。因為這位學生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所以他就產生質疑。他不知道,什麼是止的禪修、什麼又是大手印的禪修,什麼是初級的、什麼是中級的。因為他沒有一個概念,所以產生了混亂的疑惑。

    對於這一點,佛陀也舉了一個例子,就像盲人摸象一樣,這個盲人從來也沒有見過大象,有一天,大象突然在他的前面,他就開始摸這個大象,想知道大象長什麼樣子。於是,他摸到大象的肚子,他就想:大象像這樣是圓圓的;他摸到大象的耳朵,就想:大象扁扁的,就像是烤餅一樣;當他再摸到大象的鼻子時,可能就想:大象長長的,就像蛇一樣。總之,這位盲人,他無法完整的知道大象長得是什麼樣子、大象真正的樣子。這就是為什麼在這個世界有各種不同的傳統、各種的教義和教派,人人都想要尋找真理,但是所有的人都只獲得是很片面、一部份的一部份而已。很少有人能夠真正的、完整的得到全體的瞭解。這就好像這只大象一樣,那個盲人摸到大象的肚子,就以為大象是圓的,但那只是大象的一部份,不是整個大象。

    雖然有很多不同的宗教與傳統,我們在這裏所要學的是什麼呢?我們所要學與要修的,就是佛陀所教授的。因此我們可以說:我們所要走的道路,就是佛陀所說的道路。它是一個完整的、可以證悟的道路。如果我們能夠按照佛陀所說的道路去修持的話,必定可以獲得完整的證悟。  

 

 

概說佛陀初轉法輪之四聖諦

但在這裏並不是說:我們就是最好的、我們的就都是最對的,其他的都是錯的。並不是這個意思。但是,我們仍然有看到一些錯誤的信仰,或是一些不正確想法的教派、教義。然而,佛陀在一部經典也說:有這麼多的宗教、這麼多的教義,也是佛陀所宣說的,也是佛陀的指引。這些教義,他們仍然能夠利益到其他的人,但卻有不同的名字與不同的名稱,而那個來源與出處,也都是從佛陀利益他人而產生的。因此,經典上說:我們對於其他宗教教派,不要去批評他們,不要用忌妒心或瞋恨心去對待其他的宗教,然而,我們也不需要去跟隨那些宗教。如果我們是佛教徒,那麼在自己的道路上,好好的修持,不需要以忌妒心或瞋恨心去批評其他的宗教。

    佛陀所說的法有多少種類呢?我們說有三種。佛陀主要三轉法輪:第一個,轉四諦法輪;第二個,轉無相法輪;第三個,轉善分別法輪。佛陀住世時總共三轉法輪,宣說了三種層次的教法。對於這三種層次的教法來說:小乘、聲聞乘的行者,不承認有其他的二轉法輪,他們只承認「四諦法輪」是由佛陀所宣說;至於大乘乃至金剛乘,都是承認佛陀「三轉法輪」。我們所要明白的是,建立在此「三法輪」之上,也就成立了「四部宗派」。

    這四個宗派是什麼呢?第一個是有部、第二是經部、第三是唯心、第四是中觀。我們會問說:三轉法輪與這四部宗派有什麼關係呢?

    在佛陀初轉法輪時,就產生了有部與經部;而在佛陀二轉法輪的時候,也就產生了大乘的二個宗派,也就是唯識與中觀這二個部派。所以至此也可以說,一個粗略的臺北地圖,也就出現了。也就是說:整個的佛教,主要是透過「三轉法輪」之後,建立在三轉法輪之上,也就成立了這「四部宗派」。在這裏,我就要將『三轉法輪』與『四部宗派』的每一個部份,做一個簡略的介紹。

    首先講到,佛陀初轉法輪時所宣說的「四諦法輪」。在宣說四諦法輪時,佛陀是以比喻的方式來宣說的。當時佛陀所用的比喻是:生病疾病、病的原因、痊癒時的喜樂、以及治病的藥。佛陀以這四種比喻,來宣說這「四諦」。

    現在我們處在三界輪回之中,總歸一句話,就是感覺到痛苦。因為我們有這種不淨的身、不淨的語、不淨的意,這種不清淨的身、語、意以及不清淨的外在器世間,當這二者相結合的時候,就產生了『苦』。

    主要的苦,我們說有生、老、病、死這四苦;然而在這之上,還有一些求不得苦、怨、憎、悔等等的苦,無量無邊的苦都會產生。這就像一個人生了病一樣,而這個苦、這個病,是什麼原因而產生的呢?我們說:一切的苦、一切的萬法,它都是因緣合和而產生的。所以像「疾病」,它誓必有一個原「因」。

    在此我要問大家一個問題,當你生病的時候,你會怎麼做?是去看醫生嗎?所以你會到醫生那裏說:我痛...或我這裏痛...” 醫生首先會檢查你的疾病,幫你看是怎麼一回事,可能要問你:是怎麼發生的?然後開始做各種的檢查。醫生不會在你去的時候,只聽你說:我痛...或我這裏痛...” 立刻就丟一把藥給你,醫生不會這樣做的。醫生會戴上聽筒做各種的檢查,有時還要好幾天的檢查還沒有辦法知道是什麼原因,而一旦找到原因之後,就會立刻對症下藥,斬斷那個病的原因,讓我們獲得痊癒。

    一旦我們獲得「痊癒」之後,它的「果」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身體會得到舒暢,覺得喜樂、安樂。而能讓我們「痊癒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藥」,當然也要配合著食物還有你的作息...等。所以我們知道有四個部份:疾病、病因、痊癒以及痊癒的因,就是藥。配合這四個比喻,佛陀宣說了「四聖諦」。

    佛陀說:像這個「病」一樣的就是『苦聖諦』;而「病因」即是『集聖諦』;當我們「痊癒」沒有疾病的時候,就像是『滅聖諦』;再講到『道聖諦』就像是醫藥、還有作息,這些「痊癒的原因」。

    而「苦聖諦」是指什麼呢?是指:我們內在不清淨的身語意,還有外在的器世間,這所有的加在一起便是「苦聖諦」,而這已經是結果了。

    而這「」的「」是什麼呢?於是就講到了「集聖諦」,就是指:我們的「煩惱」、還有貪瞋癡慢疑「五毒」、以及我們各種的「業力與業行」。這一切的「業與煩惱」在一起就是「業因」,這就是「集勝諦」。    

 再講到「滅聖諦」,也就是安住于喜樂。「滅聖諦」就像疾病的痊癒一般,也就是能夠次第的了悟到我們心性的實相、一切萬法的實相。那是跟諸佛菩薩一樣無二、沒有分別的,是明空雙運的,與諸佛菩薩沒有差別。像這樣的一種了悟,我們如果能夠明白、能夠證悟的話,這是指「一種次第的逐漸證悟」。所有的那些苦,它都會次第的滅除、次第的寂滅。

    要怎麼樣,可以達到這「滅聖諦」而完全安住于喜樂呢?為此,我們需要有「達到滅聖諦的原因」。因此,佛陀又講到「道聖諦」,「道聖諦」就是指「如何的去修持」。這就好像剛剛講的比喻:「道聖諦」就如同藥、如同健康的飲食與正常的作息,就可以幫助我們到達「滅聖諦」。這就是『四聖諦』。

    總之,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學習這四聖諦、三轉法輪的道理,以及佛陀教法中各種不同的差別以及本質。對於這些學習,是具有非常的必要性與重要的,又為什麼呢?因為,光只是聽聞佛法,就已經是在累積一種非常廣大的福德資糧,光只是聽聞佛法,就可以幫助我們淨除障礙。在經典中比喻:就算一個人將世間的一切七珍寶都拿來供養十方三世諸佛,也比不上一個人以完全清淨心來聽聞一句佛法的功德來得大。因此最近有很多人說:!最近我的障礙很大,一定要去修瑪哈嘎拉法。或是說:最近比較窮,要趕快去修個財神法。很多人都這麼在說。

    如果一個人,他要去修瑪哈嘎拉,又是去修這個法、又是那個法,然而卻不懂得真正的本質,不懂諸法實相的時候。只想著:修瑪哈嘎拉,卻讓自己的「瞋心」如火焰般的燃燒。整天想著那些敵人,害我的人想要去打他、殺他、要消滅他們。如果是這樣修法的話,那可能一點用都沒有。在經典中也有這樣的比喻,就好像:有一個人,他的房子裏有一個珍貴的珍寶,他很怕珍寶被偷走。於是,他就把窗戶和門通通都關的緊緊的。可是他卻不知道,那個小偷就在他的家裏頭。因此,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有強烈的瞋心,不知道佛法的真義跟道理,只是一昧的從外在去修瑪哈嘎拉、修各種的護法,要去滅除那些外在的敵人,要降服這個敵人、要消滅那個敵人,可是他不知道,真正要降服的敵人,是我們內心的煩惱、內心的敵人、以及內心的希求和恐懼,是這些五毒煩惱的念頭。如果我們不把內心的敵人消除的話,只是一昧的去修個什麼法,去要消滅外在的敵人,那可能是一點用處都沒有的。

    對於我們聽聞佛法或學習佛法而言,即便是在這一生沒有辦法廣大的、深入的去學習,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儘量的學習、儘量的聞法、儘量的做的話,就算只是一句話、一個字,那都是對我們很有用的。因為只要是學習佛法的,就算你不能在這一生完成全部的學習,這就好像別人在我們這邊借了錢、欠我們,你借給別人的東西,總有一天可以拿回來一樣。今生的學習,能夠延續到下一生,讓我們在下一生的時候,也能夠繼續的受用。

    但是我們說這種別人跟我們借了錢、拿回來不是指說這種學習佛法,是存在一個人那邊、或是玩股票那樣的方式。我們說的這種方式的意思是說:我們此生,已經種下了一種很深的『習氣』,也可以說是一種『串習』已經種下,所以在來世的時候,誓必就會遇到這種「因緣」,讓我們容易遇到佛法、並且能夠修持佛法,也能夠學習佛法,並且能夠沒有障礙,對於佛法的道理更容易懂得。這都是由於我們過去世「串習」的熏習,而產生的。所以如果我們今生能夠成佛,那當然是最好的,可是即便我們不能,但我們能用功的學習佛法,也就能幫助我們來世時會更容易。而僅僅是聽聞佛法就有如此的利益,這還尚未談到實際去修持,而如果實際去修持的話,那它的功德利益,更是不可思議的。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