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17 09:40:23
學習次第 : 進階
三種悲心
見悲青增
三種悲心:一是緣生大悲,二是緣法大悲,三為無緣大悲。
若要給這三者定義的話,一、緣生大悲是大悲心之一,但不是緣法大悲、無緣大悲,即排除緣法大悲、無緣大悲,其他的大悲心都是緣生大悲;二、緣法大悲是由懂無常的心直接攝受的大悲心;三、無緣大悲是由懂空性的智慧所直接攝受的大悲心。
可以這麼說,前面先修無常,透過不斷修習無常而引發的悲心即是緣法的悲心;一直修習眾生沒有自相,從而引發的悲心,即是無緣大悲心。此處所謂的引發是要有很緊密的情況。通常會有透過什麼因素而產生什麼果的關係,如此一來,很多事物都會牽扯進來,但是這邊不是,說的是要有緊接著的情況,如一直修無常,思惟眾生無常相,所以很苦,馬上就生起悲心,類似於此才稱為緣法。
總之,空性有粗品的空性與細品的空性,純粹的大悲心並未用任何正見所引發,如此的大悲心即是緣有情之悲心;由思惟粗品的無我所引發的悲心稱緣法大悲;由細品的空正見所引發的悲心稱無緣大悲。
“緣法大悲”中“法”指的是補特伽羅無我、無常等法,“無緣大悲”中“無緣”指的是空性。有些人因為字面上有“緣”字,以為緣法大悲、無緣大悲的所緣是無常、空性,其實是不對的。
緣生大悲、緣法大悲、無緣大悲三者的所緣都沒有差別,都是一切有情,所入也沒有差別,都是希望他們離苦。可以這樣想,將三個悲心以照片拍下,如果不考慮背景,三個悲心都一樣,但是把周遭的情況考慮進來,緣生的悲心的背景是空白的,緣法的悲心是放在法桌上的,無緣的悲心是放在空性的桌子上的,類似於此。三個悲心其實都一樣,可是考慮到前面的情況,就分出三個。
一些典籍會因為描述“緣無常而生起悲心”,就認為那個悲心是在緣無常,問題是,悲心不會緣無常,要像說明緣生大悲一樣,加上很多想法,如先想到一切有情,從有頂至三惡趣、一直輪轉等,最後所有眾生太可憐了,生起悲心,悲心指的是最後“眾生太可憐了”這一段,前面還有很多想法,但是那些不能算在悲心中。所以先修無常或空性,透過它引發悲心,縮寫時可能會說“緣無常而產生的悲心”,但是它的所緣不是無常。
剛開始修悲心有這樣的順序:1、 緣生大悲;2、緣法大悲;3、無緣大悲。到了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菩薩想修無常或想修空就沒有一定的先後次序,如有時想修無常,之後覺得眾生很可憐,此就成為緣法的悲心。三者的界限是,緣生悲心是從悅意慈之後所生的大悲心,至十地為止。
佛沒有緣有情的悲心,因為十地最後心一定是懂空性的。緣法大悲、無緣大悲的界限都是從未入道(生起時)至佛地,佛的悲心幾乎可以說全都是無緣的悲心,比較不可以說都是緣法的悲心。可是成佛的第一剎那,此時佛具有的悲心就不是緣法的悲心,因為十地菩薩快成佛時是禪定在空性中,他的空正見是現前的,其他的智慧都是隱沒的,包括懂無常的心也是隱沒的,所以成佛的第一剎那之佛,他的心相續中的空正見及其他的智慧都是由十地菩薩的空正見所引發的,所以此時是無緣大悲,不是緣法大悲。
對我們來說,緣生的悲心較容易理解,緣法及無緣的悲心就沒什麼影響,原因在於我們對無常沒有概念所導致。
佛陀說:因為無常,所以苦。對此,我們會懷疑,無常哪里有苦?“無常故苦”,我們要如此思惟:我們自己是無常的,所謂無常法是由因主宰的法,任何因素的變化,都會導致它的變化,如同化學實驗一樣,控制的因改變了,結果也就不一樣,所以完全是由因在掌握,果自己無法改變什麼,所以我們也是由因的變化,而導致自己變化,此是第一步。
其次,我們的因有千千萬萬,光是業就比山河大地的沙還多。如果敵人只有一個,我們看到時可以閃躲開來,但是有太多的因素在影響我們,被業、煩惱重重包圍,身內、身外都是影響的因素,無處可逃,所以無常很可怕。若影響的因素都是好的,如同諸佛也是無常,但是他們都是善因、善緣,那也沒什麼好畏懼的;但是主宰我們的因多是不好的因素,造成的果就非常糟糕。
簡單說來,無常就是一種因素的變化導致果的變化的情況,因素如果是很可怕的因素,果自然就很糟糕,更何況這樣可怕的因素還遍滿宇宙。總之,要這樣去思惟緣法的悲心;若是思惟無緣的悲心,就將無常的部份換成空的部份。
緣法的悲心已經不易思惟,無緣的悲心就更難以想像,對我們來說,對空感覺不到什麼、對無常也感覺不到什麼,反倒是思惟三惡趣苦更容易產生覺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