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16 07:51:52
學習次第 : 進階

具悲摧苦故,勤修諸方便。方便生彼因,不現彼難說

見悲青增

    很多大德弘法時,常常會引用具悲摧苦故,勤修諸方便。方便生彼因,不現彼難說這個偈頌。我們通常會說為利有情要成就佛果。進一步來說,要利益有情,問題是自己現在還沒辦法利益有情,那麼誰才能利益有情?有能力圓滿利他者只有佛(僧寶則至少可以有正當的利益)。

   我們通常會說眾生的想法及他適合什麼等,也就是所化機的本性和想法,只有佛才如實的瞭解。漢系會說有情眾生有自己的根器,藏系說眾生有自己的戒、勝解、思想。也就是一定要成佛,不成佛的話沒辦法瞭解眾生的戒、勝解、思想。不如實地瞭解這些情況,就沒辦法對症下藥,所以前提必須要瞭解這些。對症下藥的話,藥才會有藥效。如《釋量論》說具悲摧苦故,勤修諸方便。方便生彼因,不現彼難說。即用方便生彼因,不現彼難說來解釋(或證明)不成佛沒法利生這件事。方便生彼因是說佛陀運用的方便、智慧等。

  此外,從比較大的範圍去看,方便生彼因就變成像道、佛果這些。對眾生說法要講道,你不知道什麼是道、不知道什麼道可以產生三乘之果等因素的話,就沒有辦法講。所以此處的方便包括六度、四攝,要瞭解六度、四攝,瞭解六度、四攝可以產生佛果。佛果這個果是從六度、四攝這個因產生的,這些要瞭解,不瞭解就無法跟他人講。這又是一種解釋。因此,講法者會這樣引用:我們一定要成佛,不成佛無法利生,為什麼?就念這個偈頌,變成前面的解釋。也可引用《釋量論》編排的方式來說,即要瞭解六度、四攝,瞭解佛果是由六度四攝來的,不瞭解就無法自己修,也無法向他人講。

  我們講過大悲心,什麼是大悲心?修悲和有大悲心不一樣,前面的內容是說修悲心。憐憫心人人皆有,螞蟻也有,憐憫心一直培養就可以變成大悲心。這在中文很難區分,中文都是,但是大悲和我們的悲不一樣,所以前面的內容一直強調修我們具備的那種悲,這樣就可以變成大悲心。剛開始可能產生悅意方面的悲;接著是很希望人家離苦的大悲心;接著會產生我來承擔,由增上意樂帶動的大悲,這樣大概就可以產生菩提心。產生菩提心之後,能感同身受地有眾生非常可憐,而且有由我來承擔的感覺,問題那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情況。

  “具悲摧苦故:已產生了增上意樂的悲,所以自己要去幫眾生解救這個苦。勤修諸方便:但一看自己什麼方便都沒有、什麼方便都不會,因此就要修這些方便。為什麼要修這些方便?因為對方便以及它所生的果,生這個果的因素,自己不瞭解的話,怎麼教他人?也就是,產生增上意樂之悲時,就希望除苦,但自己沒有方法。我們會講菩提心有行心和願心,這是指願心的階段。此時他才知道要有方便,沒有學懂這些方便的話,怎麼教他人方便。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