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1/09 19:10:42
學習次第 : 進階

來果禪師之禪法思想研究-以其禪法實踐及戒律觀為中心  指導教授:王晴薇 

本文主要研究來果禪師禪法思想中的禪法實踐與戒律觀。

在中國近代佛教史上,來果禪師一向與虛雲和尚並稱為佛門龍象,而其參禪與戒律思想也對後世影響深遠。來果禪師於禪淨雙修風氣盛行之下,專門提倡參禪思想,任高旻寺住持時,力主參禪,其他經懺佛事一律取消,是以高旻寺成為專門禪修之地,宗風大盛。其次,來果禪師針對當代僧團腐化、戒律不興之情況,不僅自律嚴謹,恪守清規戒律,也教育後學嚴守戒律,以戒律為悟道之基礎。再者,來果禪師也革除高旻寺之積弊陋習,使高旻寺成為少數謹守禪制之寺廟,不僅振興禪林,也延衍了禪宗法脈。


本論文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目的,研究方法及前人研究探討;第二章則討論來果禪師之生平、著述與時代背景;第三章及第四章則分別探討來果禪師之參禪與戒律思想;第五章則討論來果禪師之成就與影響;第六章為結論,乃總結各章之討論結果。

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班/95/碩士/研究生:許伊玲    指導教授:王晴薇   電子全文電子全文

關鍵詞:  參禪 ; 禪宗 ; 戒律 ; 來果 ; 高旻寺

一、 經典
 
《長阿含經》,《大正藏》第1冊。
《般泥洹經》,《大正藏》第1冊。
《增壹阿含經》,《大正藏》第2冊。
《賢愚經》,《大正藏》第4冊。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大正藏》第8冊。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大正藏》第8冊。
《妙法蓮華經》,《大正藏》第9冊。
《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藏》第9冊。
《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藏》第9冊。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大藏經》第12冊。
《大般涅槃經》,《大正藏》第12冊。
《地藏菩薩本願經》,《大正藏》第13冊。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大藏經》第19冊。
《佛說灌頂經》,《大正藏》第21冊。
《華嚴經明法品內立三寶章》,《大正藏》第45冊。
《大辯邪正經》,《大正藏》第85冊。
昭如、希陵等編:《雪巖祖欽禪師語錄》,《續大正藏》第70冊。
善遇編:《天如惟則禪師語錄》,《續大正藏》第70冊。
弘瀚彙編、弘裕同集:《無異禪師廣錄》,《續大正藏》第72冊。
通炯編輯:《憨山老人夢遊集》,《續大正藏》第73冊。
(梁)慧皎:《高僧傳》,《大正藏》第50冊。
(隋)智顗:《觀音玄義》,《大正藏》第34冊。
(隋)智顗:《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大正藏》第46冊。
(隋)慧遠:《大乘義章》,《大正藏》第44冊。
(唐)定賓:《四分比丘戒本疏》,《大正藏》第40冊。
(唐)道宣:《續高僧傳》,《大正藏》第50冊。
(元)德煇重編:《敕修百丈清規》,《大正藏》第48冊。
(宋)蘊聞編:《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大正藏》第47冊。
(宋)贊寧:《宋高僧傳》,《大正藏》第50冊。
(宋)宗鑑集:《釋門正統》,《續大正藏》第75冊。
(明)祩宏:《禪關策進》《大正藏》第48冊。
(明)善堅:《華嚴大意》,《續大正藏》第58冊。
(明)元來:《博山和尚參禪警語》,《續大正藏》第63冊。
(明)朱時恩:《佛祖綱目》,《續大正藏》第85冊。
(清)行悅集:《列祖提綱錄》,《續大正藏》第64冊。
(清)世宗皇帝:《御選揀魔辨異錄》,《續大正藏》第65冊。
(清)世宗皇帝:《御選語錄》,《續大正藏》第68冊。
 
二、 專書
 
《清聖祖實錄選輯》(台北市:台灣大通書局,1984年)。
《清世宗實錄選輯》(台北市:台灣大通書局,1984年)。
于凌波:《民國高僧傳初編》(台北市:昭明出版社,2000年)。
于凌波:《民國高僧傳續編》(台北市:昭明出版社,2000年)。
何雲、徐孫銘、何明棟、溫金玉、張文良、黃君著; 吳立民、徐孫銘主編:《禪宗宗派源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佐藤達玄:《戒律在中國佛教的發展》(嘉義市:香光書鄉出版社,1997年)。
岑學呂編:《虛雲和尚年譜》(台北巿:臺灣商務出版社,1988年)。
杜繼文:《中國禪宗通史》(中國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杜繼文:《佛教史》(中國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1年)。
忽滑骨快天:《中國禪學思想史》(大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林子青:《弘一大師年譜》(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74年)。
南懷瑾:《中國佛教發展史略述》 (台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1993年)。
姚華:《來果大師傳》(台北縣:佛光出版社,1999年)。
高鶴年:《名山遊訪記》(台北市:普門文庫贈經會,1987年)。
洪修平:《中國禪學思想史》(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4年)。
胡遂:《中國佛學與文學》(中國湖南:岳麓書社,1998年)。
張曼濤:《中國佛教史論集─民國佛教篇》(台北市:大乘文化,1977年)。
張曼濤:《禪宗思想與歷史》(台北市: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0年)。
郭朋:《中國佛教史》(臺北巿:文津出版社,1993年)。
野上俊靜:《中國佛教史概說》(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飯,1993年)。
陳兵.鄧子美:《二十世紀中國佛教》(大陸:民族出版社,2000年)。
陳揚炯:《淨土通史》(中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麻天祥:《晚清佛學與近代社會思潮》(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2年)。
勞政武:《佛律與國法》(台北市:老古文化,1999年)。
黃懺華:《中國佛教史》(基隆市:法嚴寺出版社,1998年)。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清史稿》(台北市:鼎文書局,1981年)。
鈴木大拙:《禪與生活》(台北市:志文出版社,1971年)。
劉果宗:《佛教各宗史略》(台北市:文津出版社,2001年)。
劉果宗:《禪宗思想史概論》(台北市:文津出版社,2001年)。
藍吉富編:《大藏經補編.高旻寺規約》第18冊(台北市:華宇出版社,1984年)。
藍吉富編:《大藏經補編.新續高僧傳》第37冊(台北市:華宇出版社,1984年)。
釋太虛:《中國佛學特質在禪》(台北市:菩提印經會,1986年)。
釋太虛:《太虛大師全書》(台北市:輯者出版社,1970年)。
釋太虛:《太虛大師自傳》(台北市:福智之聲出版社,1995年)。
釋弘一:《弘一大師法集》(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釋印光:《印光大師文鈔》(臺中市:青蓮出版社,1989年)。
釋印光:《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南投:靈巖山寺,1992年)。
釋印順:《中國禪宗史》(台北市:東大出版社,1988年)。
釋來果:《月份丈室規約》(香港:佛學書局,1991年)。
釋來果:《來果禪師語錄彙集》(南投:中台山佛教基金會,1997年)。
釋東初:《中國佛教近代史》(台北巿:東初出版社,1987年)。
釋虛雲:《虛雲和尚開示錄》(台北縣:圓明出版社,1997年)。
釋虛雲:《虛雲和尚方便開示》(嘉義市:鎮德印經會,1993年)。
釋虛雲:《虛雲和尚法彙─書問.復岐山海清大師關中書》(台北市:中華大典編印會,1969年)。
釋圓瑛:《圓瑛文集》(臺北市:文殊出版社,1987年)。
釋圓瑛:《勸修念佛法門》(台北市:佳芳印刷,1997年)。
釋聖嚴:《戒律學綱要》(台北市:東初出版社,1986年)。
釋聖嚴:《禪門修證指要》(台北市:東初出版社,1987年)。
釋聖嚴:《禪門驪珠集》(台北市:東初出版社,1988年)。
釋聖嚴:《明末中國佛教之研究》(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88年)。
釋聖嚴:《明末佛教研究》(台北市:東初出版社,1992年)。
釋聖嚴:《律制生活》(台北市:東初出版社,1993年)。
釋聖嚴:《禪的體驗.禪的開示》(台北市:法鼓文化,1997年)。
釋慈怡編:《佛教史年表》(高雄縣:佛光出版社,1987年)。
顧偉康:《禪淨合一流略》(台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三、 期刊論文
 
〈佛教新聞─妙善法師圓寂〉,《法音月刊》第3期(2000年)。
方立天:〈禪宗與念佛〉,《第二屆兩岸禪學研討會》(1999年)。
王公偉:〈試論中國佛教的禪淨雙修傳統〉,《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卷第2期(2000年)。
王月清:〈禪宗戒律思想初探--以「無相戒法」和《百丈清規》為中心〉,《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4期(1999年)。
王永會:〈百丈清規及其歷史與現實意義〉,《中華文化論壇》第1期(2001年)。
王建光:〈禪宗農業的形成與發展〉,《中國農史》第4期(2005年)。
王路平:〈論中國禪宗的緣起與嬗變〉,《貴州社會科學》(2001年)。
佐藤達玄 主講;關世謙 譯:〈作務禪--叢林生活的實態〉,《香光莊嚴》第48期(1996年)。
佐藤達玄主講;關世謙譯:〈不立佛殿, 唯樹法堂--唐代叢林的生活規範〉,《香光莊嚴》第46期(1996年)。
佐藤達玄主講;關世謙譯:〈作務禪--叢林的自活體制〉,《香光莊嚴》第46期(1996年)。
周端平、李天慧:〈九十九歲高僧的禪修之路─訪當代禪宗臨濟宗傳人本煥大師〉,《養生大世界》 (2005年)。
念生:《來果禪師年譜及其他》,《菩提樹》第30期-第35期(1955年)。
南懷瑾:〈禪宗叢林制度與中國社會〉,《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90期(1980年)。
洪修平:〈略論禪宗東土五祖禪法之沿革〉,《佛學研究》(2000年)。
曹仕邦:〈戒律與僧制之間──弘一律師的兩難之局〉,《從傳統到現代》研討會論文(1990年)。
曹仕邦:〈從宗教與文化背景論寺院經濟與僧尼私有財產在華發展的原因〉,《華岡佛學學報》第8期(1985年)。
曹仕邦:〈僧祇律在華的譯出, 弘揚與潛在影響 --兼論五分律的譯出與流傳〉,《華岡佛學學報》第7期(1984年)。
陳榮波:〈中國禪宗的特質〉,《華岡佛學學報》第5期(1981年)。
楊惠南:〈禪淨雙修的類型及理論基礎〉,《1999年第二屆兩岸禪學研討會論文集》(1999年)。
誠信:〈妙湛老和尚的生平事跡〉,《法音月刊》第1期(2000年)。
蔡惠明:〈來果禪師的禪法與異行〉,《內明》第292期(1996年)。
釋印謙:〈禪宗「念佛者是誰」公案起源考〉,《圓光佛學學報》第4期(1999年)。
釋妙湛:〈來果禪師的禪風〉,《閩南佛學院學報》第1期(1993年)。
釋果燈:〈明末清初之律學復興─以見月律師為中心〉,《中華佛學研究》第7期(2003年)。
釋聖嚴:〈中國佛教的特色─禪與禪宗〉,《華崗佛學學報》第4期(1980年)。
釋聖嚴:〈明末中國的戒律復興〉,《從傳統到現代─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研討會論文(1990年)。
 
四、 學位論文
 
丁仁淑:《百丈懷海禪師之禪法與禪林清規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1990年)。
陳清龍:《來果禪師的生命進路與生死思想》(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吳登台:《教下三觀與宗門三關》(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釋見正:《印光大師的生平與思想》(中華佛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釋能融:《律制、清規及其現代意義之探究》(中華佛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