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1/09 23:29:24
學習次第 : 進階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龍樹菩薩

 

觀有無品第十五

複次空所對治若有若無。為令他解緣起諸法不斷不常故。有此品起。外人言。汝說諸法無自體者。是義不然。何以故。違汝自言。亦立義過故。雲何違言。如有人說我母是石女。我父修梵行。他人難曰。若汝父母審如是者。雲何有汝。汝若從生則石女梵行義皆不立。汝亦如是。若無自體。雲何名諸法。既雲諸法。雲何無自體。故是違言。亦立義過。論者言。汝謂諸法有自體者。第一義中如何等物。以無譬故。汝語非也。複次若我先於第一義中忍有諸法後立無者可違自言。而實不爾故不相違。又世諦中安立諸法如幻等者我所不遮。無立義過。或有聰明邪慢者言。何等諸法是無自體。若如虛妄分別諸法有體。汝言此法無自體者。此則成我所成。若此諸法從因緣起。而汝意欲此無體者。則違現見。及與世間所解相違。論者言。於真實中無分別識緣。色起者不可得故。此物有故者。如前已遮。世諦所說者。我不遮故。不違現見及世間所解。是故汝所說者。義則不然。複次第一義中若有一法有自體者。則無起義。如偈曰

  法若有自性  從緣起不然 

釋曰。若謂諸法有自性者。得如是過。若汝定謂見法有起不能破我者。此中應問。汝言見法有起者。是依他因緣耶。如偈曰

  若從因緣起  自性是作法 

釋曰。若是作法者。此則無自體因緣相。雲何若法不共無間自分生唯一能起自果者。此是因相翻此名緣雲何名作。若法有自體者。則不須作。然今有作故知無體。此中立驗。第一義中內入無體。何以故。因緣起故。譬如幻師幻作牛等法。若有自體則不從因緣起。複次有人不解此中譬喻。作如是言。幻咒藥力泥草木等是有非無。由此有故。彼象馬等形像顯現。以是義故。汝譬喻中無成立法。論者言。汝不善說。我引喻者以象馬等無體為喻。不取草木有體為喻。複次若謂草木地等有起有實者。前已遮故。有人言。所有諸法從緣生者。皆有自體。如虛空等不從緣起而是有法。汝所出因此非一向。論者言。汝不善說。因緣生法如幻夢焰。世諦中有。非第一義。此義雲何。如偈曰

  若有自性者  雲何當可作 

釋曰。若是作法者。不離無自性。由所對治自體無故。是故出因非非一向。於世諦中虛空等者。亦是無生。猶如兔角。豈是有耶。諸有為法皆無自性。前已觀察令他信解。今複立驗。第一義中諸法無體。何以故。由作故。又是差別言說觀故。如幻人等。若是一物有自性者。則與上相違。複次此中外人立驗。第一義中彼內入等皆有自體。何以故。由起自他差別言說因故。譬如因長有短。長為短因。今言自者。與他差別言說為因論者言。諸法無體。先已立驗。由汝執故。今當複說。如偈曰

  法既無自性  雲何有他性 

釋曰。若法有自性者。觀自性故。得說他性。自性既無觀何說他。汝言自性與他為因者。此因不成。及違義故。又第一義中短長無故。譬喻不成。外人言。第一義中眼等有體。何以故。由體故。譬如火暖。論者言。火無自體。如觀陰品已破有及起滅。第一義中亦前已遮。火不成故。譬喻無體。又如偈曰

  自他性已遣  何處複有法 

釋曰。體義已遮故諸法無性。由法無故因義不成。語意如是。外人偈曰

  若人見自他  及有體無體
  彼則不能見  如來真實法 

如汝所言自他性已遣。何處複有法。如偈所說。此語則違。複次有如是體。由相違故。如烏角鴟。論者言。第一義中已遮起故。如偈曰

  有體既不立  無法雲何成 

釋曰。為遮有執。是故言無。無更無體。雖不言無。無非我欲。何以故。以無別法可執取故。是故亦非。因義不成。複次偈曰

  此法體異故  世人名無體 

釋曰。法無體故名之為無。更無一法名為無體。是故汝立因義不成。及違義故。雲何違義。汝立相違法為因。由相違破故。所立有法此亦不成故是相違。又第一義中烏鴟無體故。譬喻不成。由此觀察自他無體三皆不成。菩薩摩訶薩以無著慧不見諸法若自若他及有無等。雲何不見。以升無分別智車故。複次諸淺智人前世未起深大法忍。於彼自他有無等法。言說熏習故。覆障實慧。如前偈言。若人見自他。及有體無體。彼則不能見如來真實法。此義雲何。見自他等違正道理。及阿含故。偈意如是。違道理者。如先已說。違阿含者。汝今當聽。如偈曰

  佛能如實觀  不著有無法
  教授迦旃延  令離有無二 

釋曰。雲何教授。如佛告迦旃延。世間多有依止二邊。謂若有若無。有深智者不著有無。如是等。又如佛告阿難。若言有者。是執常邊。若言無者。是執斷邊。複次或有人言。若第一義中諸法悉無有者。雲何得有見諦法。由世諦中法從緣起故。以智觀察從緣起法。無自無他無有無無。遮如是見名為見諦。雲何見諦。此緣起法是見實因故。何人見實。謂諸佛子得緣起智日光所照。以此為因故。論者言。怖畏空者作如是說。猶如世人怖畏虛空。執著有對實物依止故。生心欲得遠離虛空。遠離空者。由彼依止自他等見。如偈言。若人見自他。及有體無體。彼則不能見。如來真實法。此義雲何。如是見者。名為邪見。是故佛教迦旃延中。若有若無。二邊俱遮是正道理。由此道理不應見彼自他等法。此複雲何。如偈曰

  法若有自體  則不得言無 

釋曰。先未起時及後壞時。皆無體故。又若諸法有自性者。偈曰

  法有自性者  後異則不然 

釋曰。如火以暖為相。後時冷者不然。為此故說不相似喻。如法是常而是起作者。義則不然。此中立驗。如證得實法。內入等體則不顯現。何以故。由內入等後時異故。如水得火故暖。非暖為水自性。複次經部師言。如我阿含木中有種種界。由如是義水亦有暖。汝雲暖非水自性者。此譬不成。論者言。彼阿含中作此說者。謂有比丘獲得神通及心自在。隨其所緣草木等物欲變為金。若水火等如意則成。故言木中有種種界。種種界者。此謂木中有多界功能。若彼物中有功能者。此物功能非彼物體。若諸功能是彼體者。如地大中有四功能。亦應具以濕暖動等為地大體。不唯取堅。複次毗婆沙師言。世位雖別而體有不異。應如是知。何以故。由是識境界故。如現在者。以是義故。汝先出因言體異者。非我所受。若汝欲不異者。則自義不成。論者言。第一義中現在物者。有亦不成。汝喻非也。若謂有法經歷於世及諸位中者。是義不然。何以故。已遮起故。複次於去來中無現在法。非現在故。如虛空花。又世諦中過去未來體亦不成。若僧佉人作如是言。汝先出因言異體者。此義不然。何以故。我立諸法有二種義。一為覆蔽。二入自性藏中。為成此義更須立驗。定有如是不滅諸法。何以故。由覆蔽故。譬如日焰翳彼星光。又是識境界故。時節說故。如現在世。是故汝立因義不成。應如是答。現在物者。第一義中有亦不成。何以故。無譬喻故。汝立覆蔽以為因者。義亦不成。此中應說雲何驗耶。彼未了者終是不了。何以故。以不了故。如虛空花。複次不入自性藏者。終無入義。何以故。以不入故。譬如思。又如自性藏。由此執法。有過失故。如偈曰

  若有是自性  則不得言無
  自性有異者  畢竟不應然 

釋曰。由是自性不變異故。譬喻則無。若是無法則無變異。如石女兒。從小至大。以此變異。令人信者。終不可得。如偈曰

  若無自性者  雲何而可異 

釋曰。二邊有過智者。不受外人言。汝說自性有體無體皆無變異。意欲爾耶。是故汝先所立義破。因亦不成。雲何不成。若有自性而變異者。此不然故。論者言。此說不然。何以故。我言無者。明自性空。非欲說有。彼自性法。如偈曰

  實無有一法  自性可得者 

釋曰。有自性者不然。而汝為彼煩惱習氣。自在力故。作此分別。如先偈說。若無自性者。雲何而可異。此變異過。如先已說。遮止二邊。及成立者。皆是世諦。非第一義。是故我先立義不破。於世諦中有變異故。亦非所出因義不成。複次鞞世師言。第一義中眼等諸入定有自體。何以故。此等能為有覺因故。譬如涅槃。論者言。汝說有覺因者。此因不成。何以故。如焰中水亦為覺因。是故因非一向。今當更說。如偈曰

  有者是常執  無者是斷見
  是故有智者  不應依有無 

釋曰。彼斷常執有何過失。法若常者。樂應常樂。苦應常苦。亦無厭苦求樂起於聖道。先已有者不須因故。法若斷者。則無染淨及苦樂等。雖複受持禁戒空無果故。是皆不然。有無俱者。名為惡見。由此惡見能閉天人趣涅槃門。是故欲出生死曠野者。欲共諸天婇女遊戲受樂者。欲斷一切受樂。欲受一切戲論。息樂者不應依止有無二見。何以故。依止彼者得斷常過故。雲何二見是斷常過。如偈曰

  若法有自性  非無即是常
  先有而今無  此即是斷過 

釋曰。由如是等斷常過故。說中道者。應正思惟。依世諦故色等法起。是有覺因。色若未起及已滅者。是無覺因。第一義中覺自體空。以無起故非是有見。如幻所作故。不著無見。由如是故不墮二邊。此中為遮諸法自性。令人信解。從緣起法不斷不常。品義如此。是故得成。如般若波羅蜜經中。佛告極勇猛菩薩言。善男子。色不斷不常。如是受想行識不斷不常。若色至識不斷不常。此是般若波羅蜜又如月燈三昧經偈曰

  有無是二邊  淨不淨亦爾
  是故有智者  離邊不住中 

如是等諸修多羅此中應廣說

釋觀有無品竟

   般若燈論釋觀縛解品第十六

複次已遮有無離斷常過。此中為明空所對治系縛解脫無自性義。此品次生。有人言。第一義中諸內入等定有自體。何以故。由彼入等有縛解故。此若無者則無縛解。如石女兒不可言說。是故定知。第一義中諸入有體。論者言。諸行相縛如幻焰夢。而彼無智極盲暗者。無始已來為我我所執之所吞食。貪等煩惱杻械所拘。是故如來為令出離生死囹圄愛見關鑰故。於世諦中假名相說。正智起時於彼極重貪等結使得遠離故。名為解脫。非第一義作此施設。何以故。第一義中有縛解者。義不然故。如來所說有生死者。但假施設。而無於中實流轉者。涅槃亦爾。但假施設。而無於中般涅槃者。見是經故。阿闍梨言。若定分別有縛解者。今此系縛。為是諸行。為是眾生。若是諸行者。為是常耶。是無常乎。二皆不然。何以故。若是常者。如偈曰

  若諸行是常  彼則無流轉 

釋曰。諸行是常令人信者。驗則無體。若立常者。則無縛無解。縛解無故法體顛倒。立義有咎。複次諸行是常無流轉者。是義雲何。諸趣往來先後相續。名為生死。若是常者。諸行則無先後差別。而言流轉者。義則不然。複次鞞世師。及自部人言。若諸行常則無起滅先後差別無流轉者。今諸行無常應有流轉。此亦不然。何以故。如偈曰

  無常無流轉 

釋曰。若無常者滅不復起。是故。諸行五種往來者。是則不然。複次無常不流轉者。如外諸行。此中立驗。第一義中內諸行等流轉者不然。何以故。由無常故。如外瓶等。如諸行二種若常若無常流轉者俱不然。若汝分別有眾生流轉者。亦如前答。為此眾生常而流轉。為無常流轉。若俱立者。亦如先說過。是義雲何。眾生常者則無流轉。何以故。不變異故。亦無先後差別故。眾生無常亦無流轉。何以故。彼已滅者。無起法故。如偈曰

  眾生亦同過 

釋曰。是故眾生若常無常有流轉者。亦如前所立諸行驗過。複次佛法中人欲令諸行及人是無常者。作如是言。未起對治道者。前滅諸行以此為因。後起諸行相續為果。眾生亦然。如是諸行流轉義成。故我無過。論者言。彼語不善。已滅諸行及與眾生。為後刹那作其緣者。如先次第緣中已遮。立義及譬有過失故。此亦如是故我無咎。複次路伽耶陀者言。汝說諸行若常無常皆無流轉者。此成我義。雲何知耶。如我論中偈曰

  舍摩唯眼見  一種名丈夫
  多聞說後世  如人言獸跡
  汝今極端正  恣食任所之
  過去業皆無  此身唯行聚
  死者竟不還  此事汝應信 

是故當知無一法從此世至後世。亦無人從後世來入胎。若有人言。此胎已前更有前世。雲何驗知。謂此入胎初覺次前滅心為次第緣。何以故。由覺故。如後起覺。此譬不然。何以故。唯有一覺故。由此一覺乃至未終。常如是住。故無先世。複次亦無後世。以何道理作是說耶。如調達命終心不作後世初入胎心。何以故。命終心故。如阿羅漢命終之心。論者言。諸行流轉者。世諦中不遮。諸行是常計流轉者。此亦俱遮。故非成汝所成。複次調達色覺與調達聲覺。此非不異。何以故。境界別故。譬如他人身相續覺。由如是驗有譬喻故。非世諦中先世不成。複次非無後世。雲何驗耶。謂彼有漏命終之心。能續後世初受胎心。何以故。由有漏故。與彼命終因心別故。於世諦中義不相違。複次路伽耶陀者言。第一義中彼調達覺與一切人覺亦不異。何以故。由是覺故。如調達覺。論者言。汝語非也。彼調達覺。第一義中前已遮故。又汝言。第一義中與一切人覺不異者。此執不成。于世諦中立不異者。則與世相違。複次彼阿羅漢命終之心有續念無續念者。第一義中此皆不成。譬喻無故。成立有過。若立無漏心不續後世者。于世諦中成我所成。複次犢子部言。如我立義陰入界等。若一若異。若常無常。皆不可說。人亦如此。汝先所說二種過失不能破我。何以故。如是人者有流轉故。論者偈曰

  若人流轉者  諸陰入界中
  五種求盡無  誰為受流轉 

釋曰。無流轉故。雲何驗知。第一義中無人可得。何以故。離五陰外無別體故。猶如兔角。雖實無人而汝謂有。此人我執覆障實慧。如翳眼人見毛輪等。複次偈曰

  若從取至取  則招無有過
  無取複無有  其誰當往來 

釋曰。若從此取向後取者。取體則空。本由取故施設於有取體既空有無所寄無取無有則無質礙。無質礙故無可流轉。而汝定謂有往來者。是則不然。外人言。我中有中有取陰故取義得成。無前過失。異部破言。汝舍中有趣生有時。此二中間無取無有。如前過失。汝不得離。複次經部等人言。汝此言者不解我義。何以故。此舍及取。先後刹那同一時故。而言無取無有者。是義不然。如汝前言五求盡無誰流轉者。今當答汝有如是人。何以故。向後取住故。此若無者。不可說向後取中住。如石女兒。由有此人從於前取向後取住。雲何驗知。如佛言曰。我于往昔作頂生王。及善見王。故知有人從此至彼。論者言。如先偈說。若從取至取。則招無有過。此義雲何。初有之取不作。後有依止之因。何以故。離有自性有無體故。譬如調達從此一房到彼一房。如汝所言。有彼諸取能成人者。是義不然。何以故。由取故。如餘人取。是故偈言。無取複無有。其誰當往來。如是諸行及以眾生。第一義中有流轉者。是皆不然。複次執有解脫者。亦應觀察。此解脫者。為是諸行。為是眾生。為當是人。若言諸行得解脫者。今此諸行。為是常耶。是無常乎。若汝欲令第一義中諸行常者。是則不然。如偈曰

  諸行涅槃者  是事終不然 

釋曰。第一義中以無起故諸行常者。於世諦中亦不成故。若第一義中諸行無常得涅槃者。是亦不然。何以故。由無常故。如外地等。若謂眾生得解脫者。是亦不然。如偈曰

  眾生涅槃者  是事亦不然 

釋曰。若常無常若有分別。若無分別得涅槃者。是皆不然。雲何眾生是常不得涅槃。無視聽等諸根具故。譬如虛空。若非質礙。又無視聽。而是有者。世所不信。如石女兒。若謂無常得涅槃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無常者無解脫義。如外地等。已驗無常不得解脫。外人所立法體差別得解脫者。是皆不成。立義過故。複次婆私弗多羅言。如我立義。言有人者。不可說常亦非無常。由如是故解脫義成。無如上過。論者言。汝謂第一義中人是實有不可說常及以無常得解脫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藉因施設故。譬如瓶等。如是則破。若實法者亦是無常。譬如色等。由此驗故。汝立實人者。則為可說。體是無常。汝言法體差別不可說者。此言則壞。立義過故。複次無餘涅槃一刹那時。人若有體即是常過。人若無體即是斷過。若言無餘涅槃彼刹那時不可說人有體無體者。此則與我中論義同。如經偈說

  解脫若有我  有我即是常
  解脫若無我  無我即無常 

複次此中立驗。第一義中緣人之覺無實境界。何以故。由覺故。譬如緣瓶等覺。由驗彼人無一物故。第一義中則無解脫。若汝定言人是實法。何以故。由可識故。譬如色等者。此義不然。無常等物。同是可識。無別體故。如兔角等因非一向。複次自部人言。由因緣故。輾轉相續。諸行增長。若與貪等。煩惱共起。障礙善趣。貪等有故。縛義得成。若被縛者。聽聞正法。正念思惟。發生明慧。除無智暗。得離貪等。名為解脫。以是義故。縛脫得成。汝雲何言。無縛無解。論者偈曰

  諸行生滅相  不縛亦不解
  眾生如前說  不縛亦不解 

釋曰。如先已說。諸行是常。諸行無常。皆無流轉。如外地等。今亦如是。諸行眾生若常無常有縛解者。此皆不然。如外地等。是故諸部如所分別。第一義中一切諸行流轉涅槃者。此皆不然。其執雲何。彼謂諸行新新滅壞。或初如是住。乃至後時方有壞者。或謂不可說常及無常者。此諸行等皆無流轉及般涅槃。何以故。是起滅故。譬如瓶等。如先偈言。諸行起滅者。不縛亦不解。眾生如前說。不縛亦不解。諸行無住。何以故。刹那刹那別時而起。此相位中有縛解者。此義不然。如前已說。汝言諸行與貪俱起者。此已滅故。已滅之法得解脫者。是則不然。未來當起諸行刹那得解脫者。此亦不然。以相違故。偈言諸行起滅者。無縛解故。複次阿毗曇人言。如我俱舍論偈曰。無學心生時。諸障得解脫。汝雲何言都無縛解。論者言。彼生時者。若有染汙。若無染汙。俱無解脫。有過失故。不可說者。彼染汙時亦如上生時。若有染汙若無染汙。俱無解脫。不可說故。複次經部人言。相續道中有縛解故無過。論者言。彼相續者。無實體故。相續道中若有染汙若無染汙。亦無解脫。如前已破。于世諦中縛解成故。無斷滅過。若執眾生有縛解者。今答此義。如前偈說。眾生無體故。縛解法亦無。又如偈說。諸行常無常。皆無縛無解。眾生常無常。亦無縛無解。此意正爾。複有人言。有彼眾生沒在諸取。故名為縛。此縛息故名得解脫。然此眾生常以無常皆不可說。先言諸行若常無常皆有過者。我無此咎。論者偈曰

  若為諸取縛  縛者無解脫 

釋曰。因諸取故說為取者。此人正為諸取縛故。名解脫者。義則不然。縛解二法性相違故。複次第一義中調達之取。此取不作彼調達者。何以故。由取故如耶。若取若定如此先無其取而有彼者。義則不然。如偈曰

  無取故無縛  何位人可縛 

釋曰。若離取位無別人位。以是義故。無人可縛。偈意如此。複有人言。定有眾生是其可縛。何以故。由有縛故。如有杻械枷鎖等具幽禁彼人。由此諸取為能縛故。知有眾生是其可縛。論者偈曰

  若縛者先縛  可言縛能縛
  而先實無縛  去來中已遮 

釋曰。汝謂先有縛具故有可縛眾生。而縛者之先實無縛具。雲何驗耶。由調達無縛何以故。以同時故。如調達體。複次已縛者不縛。何以故。已被縛故。已被縛者不復更縛。如不解脫未縛者亦不縛。何以故。以無縛故。如解脫者。縛時亦不縛。何以故。彼縛時者。一分已縛。一分未縛。有二過故。複次不可說者。亦無縛義。何以故。不可說故。如解脫時是已脫者。此則不然。複次去來品中。已廣分別已去未去及以去時有初發者。三皆不然。此亦如是。已縛未。縛及以縛時有縛初起者。三皆不然。雲何不然。彼已縛者有更縛初起。義則不然。何以故。由已縛故。譬如久已縛者。彼未縛者有縛初起。是亦不然。何以故。由未縛故。譬如久解脫者。若謂縛時有縛初起者。是亦不然。何以故。二俱過故。及不可說故。如解脫時。問曰。我意定謂有如是縛。何以故。有相違故。譬如智慧對治無知縛。對治者。所謂解脫。由解脫故縛則非無。答曰。若汝定謂。有解脫者。為已縛者。為未縛者。為正縛時有解脫耶。三皆不然。如偈曰

  縛者則無脫 

釋曰。縛對治道未起之時。此名為縛。不得名脫。何以故。無對治故。如具縛者。偈曰

  未縛者無脫 

釋曰。由縛空故。縛空者。於世諦中縛無體故。如久解脫者。若謂脫時名解脫者。誰是脫時。汝應定說。若已縛者名為脫時。是亦不然。偈曰

  縛時有脫者  縛脫則一時 

釋曰。縛脫同時不欲如此。是故彼人。複欲取縛。複欲取解。若如此者。有縛解過。不能避故。由如是故。第一義中有解脫者。此義不然。如汝上言。有相違故。及對治者。此因譬喻二皆不成。立義有過。外人言。第一義中解脫是有。何以故。求解脫者有希望故。果若無者。終不為彼起希望心。譬如屯度婆蛇頂珠。由定有故。求解脫者起希望心。如偈曰

  我滅無諸取  我當得涅槃 

釋曰。雲何當知有涅槃耶。譬如薪上火滅。是故定有涅槃可得。論者言。汝謂我滅無諸取我當得涅槃者。此執不然。如偈曰

  受如是執者  此執為不善 

釋曰。若起如是緣取我當得涅槃者。此非善執。何以故。此不善執障解脫故。偈意正爾。複次取無自體。而計取為境緣。此所起邪分別智名不善執。是故汝言。求解脫者有希望故。以此為因者。此因不成。如是諦觀諸行眾生。及彼人等有縛脫者。此皆不然。如阿闍梨教諸學者。說此偈曰

  不應舍生死  不應立涅槃
  生死及涅槃  無二無分別 

釋曰。第一義中生死涅槃一相無差別。如虛空相故。無分別智境故。不集不散。非實法故。是故不應作是分別。舍離生死安置涅槃。若立若謗者。皆分別智。自在可得物境界故。若是可得物境界者。此等皆是集散法故。複次或有眾生堪以涅槃而教化者。誘引彼故說有涅槃。雲何安立。但於未來不善諸行分別不起煩惱息相。是則名為寂滅涅槃。故名安立。又為令彼厭離生死。作如是言。生死苦多。汝應舍離。何以故。諸行輾轉從緣起者。自體無實。如幻夢焰。即說此等名為生死。舍離此故名為涅槃。世諦門中作如是說。非第一義。何以故。第一義中諸行空故。煩惱息相名涅槃者。此等亦無。不應置立別有涅槃。由彼諸行自體無起。本來寂滅如涅槃故。而欲安立為涅槃者。此義不然。舍生死者。亦不應爾。如前偈言。不應舍生死。不應立涅槃。生死及涅槃。無二無分別。應如是解生死涅槃。第一義中無差別故。若謂此二境界差別。由境別故慧亦別者。二俱不然。如彼外人品初所說。第一義中有是生死有縛解故以為因者。此義不成。由彼說驗成立法者。論者前來已與彼過。令他解悟生死涅槃空無所有。是此品義。是故得成。如般若波羅蜜經中。佛告極勇猛菩薩言。善男子。色無縛無脫。受想行識無縛無脫。若色至識無縛無脫。是名般若波羅蜜。又如梵王所問經說。佛言。梵王。我不得生死。不得涅槃。何以故。言生死者。但是如來假施設故。而無一人於中流轉。說涅槃者。亦假施設。而無一人般涅槃者。如是等諸修多羅此中應廣說

釋觀縛解品竟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