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9/19 14:25:44
學習次第 : 進階
常有人說:祖古,我不想學佛、成佛,隻要做一個好人就好了,這是不太好。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則得其下。學佛,先學做一好人,這是正確的;若隻想做一個好人,心就滿足,結果每是僅得其下。所以,學佛不但要做一好人,先要明白佛法中五乘道理,五乘:即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人天乘是佛法的基礎,但不是佛法的重心所在。因為做一好人,是我們的本分事,天福享盡,終必墮落,還有生死輪迴之苦。佛法的真義,是教人學聲聞、緣覺的出世;學菩薩、成佛的自利利他。入世與出世無礙。但學聲聞、緣覺,還不過是適應的方便,最高的究極是以佛果為目標,佛法中,從信仰到證悟,有「解」「行」的修學過程;解是了解,行是實行。佛法的解行有無量無邊,現在僅舉出扼要的兩點,加以解說。先說理解方面的:一、「生滅相續」;二、「自他增上」。生滅相續,說明了我們的生命,是生滅無常,延續不斷的,也就是「諸行無常」義。人生從孩童到老年,無時無刻不在演變中,雖然是不斷的變化,後後不同前前,但永遠相續著,還有他個體的連續性。也就是說:今晚睡覺,一夜過去,明早再起來一樣,那業果不滅。想後生比今生更好,更聰明,更幸福,今生就得好好地做人。這前後相續,生滅無常義。自他增上,「增上」是有力的、依仗的意思。人類生活於社會上,互相展轉依持。如子女年齡幼小時,依靠父母撫養教導;等到父母年老,也要依子女侍奉供養。一切眾生,與我們都曾有過密切的關係,或者過去生中做過我們父母兄妹。隻因業感的關係,大家面目全非,才不能互相認識。關於修行的方法,雖然很多,主要的不外:「淨心第一」和「利他為上」。學佛是以佛菩薩為我們理想的目標,主要是要增長福德和智慧,但這必須要自己依著佛陀所說的教法去實行。「心淨眾生淨」;「心淨國土淨」,都是啟示學佛者應從自己淨化起,進而再擴大到國土和其他眾生。利他為上:依於自他增上的原則說,個人離開了大眾是無法生存的,要想自己獲得安樂,必須大家先得安樂。就家庭說:你是家庭中一員;就社會說:你是社會上一分子。家庭中能幸福,你個人才有幸福之可言;社會上大家能夠和樂,你個人才能獲得真正安寧。大家的心,被物質的征服,引發殘酷,鬥爭,結果,隨物所轉,不能轉物。許多人都是自認心好人好,但是閉起眼來,試問你自己到目前為止,你曾為誰犠牲奉獻,答案就是你自己。『大般若經』說:「一切智智相應作意,大悲為上首,無所得為方便」。
貪行人是從慈悲門入,瞋行人從智慧門入,癡行人從信願門入。「菩薩但從大悲生,不從餘善生」。沒有慈悲,一切福德智慧,都算不得菩薩行。信得諸佛確實有無上菩提,無上菩提確實有殊勝德相,無邊德用。信得無上菩提,而生起對於無上菩提的「願樂」,發心求證無上菩提。這一切智智的相應作意,即菩提(信)願──願菩提心的別名。不住一切相的真(勝義)空見。孕育於悲願中而成長的空慧,不是沈空滯寂,是善巧的大方便。有了這,才能成就慈悲行,才能成就無上菩提果。我們發心學佛,不論在家出家,都要從菩薩心行去修學,『大涅槃經』與『大毘婆沙論』,都說到:「有信無智,增長愚癡,有智無信,增長邪見」。如憑信仰而不求甚解,不修智慧,對於所信的三寶,所學的法門,莫名其妙,這不能得學佛的真實利益。這樣的修學,與鬼神崇拜,並無多大差別,是愚癡的信仰──迷信。現代佛教界,也儘多這樣。但有智而無信,危險更大!龍樹說:「信戒無基,憶想取一空,是為邪空」。邪見說空,撥無因果,都由於自作聰明,於三寶清淨功德不能生淨信而來。迷信的過失還小,邪見會令人墮地獄。從凡夫的心境而開始修學,一定要知道先後次第。如誇談圓融,一切一切,只是口頭爽快,事實會證明什麼也不成就的。學佛必先皈依三寶──佛、法、僧。三寶,是學佛最高理想的皈依,應依此三寶而去修學。三寶中的法,是人生宇宙絕對的真理。佛是對此真理已有究竟圓滿的覺悟者,僧是三乘聖賢,對於真理雖然沒有究竟的覺悟,但已入法海,有或淺或深的體驗者。所以佛與僧同是學佛者最高理想的模範。學習佛法的目的不僅是四種轉心思惟更是為了利益一切有情,今天時間不夠,我先講到這裡,學習金剛乘不是只是學習本尊而已,如果沒有菩提心那不是佛法,謝謝大家。
貝諾法王開示「為何要學佛」
世界本來就是難得圓滿的,本來就是充滿了苦痛的;但現代世界人類的苦難,越來越多,這是大家所能深切感覺的。彼此缺乏和樂諒解的精神,老是互相瞋恨,互相鬥爭,越來越兇,弄得生活得毫無生趣。要消滅這世間的苦難,惟有大家來奉行佛法。依佛法去調柔人心,救濟世間,才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