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1/01 11:36:46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1/01 11:12:34   編輯部 報導

四臂觀音念誦法儀軌之研究-《西藏大藏經》目錄之比對與溯源之探討

藏傳佛教中紅派寧瑪巴教法在文獻中常受批評為秘密傳承,其組織較為零散且許多的傳法、儀軌來自伏藏,故學術上曾有僞經之說,今以寧瑪巴西康白玉傳承〈四臂觀音唸誦法〉溯源《西藏大藏經》中所收錄觀自在儀軌內容與進行校勘。

筆者將藉由當今流通最為普遍《西藏大藏經德格版總目錄》和《影印版北京西藏大藏經總目錄》中所收藏「觀自在」經典數量和分類加以溯源,其次則以台北版《西藏大藏經》所收錄的「觀自在」儀軌內容做為〈四臂觀音唸誦法〉文本的校勘,其目的在於追溯、比對〈四臂觀音唸誦法〉與《西藏大藏經》中收錄的各種聖觀自在儀軌版本關係性與藏密行者修習密乘的次第和思想脈絡、〈四臂觀音唸誦法〉相關修學次第。

本文的研究成果包括:〈四臂觀音唸誦法〉文本比對方面,台北版《西藏大藏經》中【怛特羅部】,編號3332,題名〈聖觀自在六字成就法〉儀軌與《四臂觀音念誦法》內容相似度最高。〈四臂觀音唸誦法〉存在於各大教派中,此儀軌屬於本尊法的簡軌,以外境修行為主的一種法門,屬於寧瑪派九乘次第的外密三乘中的事續。〈聖觀自在六字成就法〉台北版《西藏大藏經》與北京版《西藏大藏經》文本校勘中發現有十八處不同,因梵文或咒語在拼音差異、文本上的用字或錯字、文法和刻版等諸問題皆以台北版較為正確,但不影響全文意義。因此推論觀音相關儀軌應在西藏前弘期就已經存在,〈聖觀自在六字成就法〉譯者不空金剛與壩日為阿底峽同期人物,共同翻譯【怛特羅部】儀軌達三十餘本;又造本儀軌者俱生遊戲,與調伏天為同時期人物,約為西元五世紀中葉至六世紀之人,足見觀音法門是從印度傳至,藏傳佛教在儀軌的思維和修持方式大致上是承襲印度。

西藏後弘期的開始代表人物阿底峽,以其所著〈聖觀世自在成就法〉儀軌收編於德格版《西藏大藏經》怛特羅部編號1893為例,此點可證實寧瑪派的觀自在儀軌教法,應於西藏前弘期或更早就已經存在。林崇安教授在《西藏佛教的探討》一書中指出寧瑪十萬續收入南天出版社發行台北版《西藏大藏經》中,而北京版及德格版甘珠爾中的舊譯密續,也有十餘部。此證明 寧瑪派的相關經典,被承認為佛教密續之一並准予收入大藏經保存,故寧瑪派的教法判定非偽之說。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96/碩士/研究生:劉維珍  

指導教授:王惠雯   王惠雯 - 歡迎光臨華梵大學!!

四臂觀音法 - 這是我的部落格 - Yahoo!奇摩部落格 四臂觀音,譯音:漸列喜,是藏密大悲觀音的主尊, 代表大悲、大智、大力,是密乘行者必修的法門。 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前薩合稱三族性尊, 藏密非常多的信徒都以四臂觀音為本尊。是佛菩薩之菩提心所化現 ,是很久以前已成正等正覺之古佛, ... 四臂觀音的心咒是六字大明咒 其代表意義及功德利益如下: 「嗡」表天道,(Om) 「嘛」表阿修羅道,(Ma) ... 藏人由老至幼家家戶戶皆唸誦其六字大明咒,甚至於人手一支轉經輪其上刻 的就是六字大明咒。

 

咒語漫談:四臂觀音的《六字大明咒》  

 

 

壹、原典
台北版《西藏大藏經》,觀自在相關儀軌共五十七篇。
北京版《西藏大藏經》,編號4153〈聖觀自在六字成就法〉。
玄奘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八冊。
窺基撰,《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幽贊》,大正藏第三十三冊。
實叉難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三十八,大正藏第十冊。
長水沙門子璿集,《首楞嚴義疏注經》卷五,大正藏第三十九冊。
遠法師撰,《大乘義章》卷九,大正藏第四十四冊。
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卷七,大正藏第九冊。
實叉難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六十八,大正藏第十冊。
曇無讖譯,《悲華經》卷三,大正藏第三冊。
 
貳、中文 (依姓名筆劃排序)
一、書籍:
大藏寺祈竹仁寶哲,《本尊海會(藏傳佛教本尊法門導修集IV-噶登派四本尊)》。 台北:大藏寺基金會,2003年。
山口瑞鳳著,許明銀譯,《西藏》。台北:全佛出版社,2003年。
五智上師編,〈四臂觀音念誦法〉。高雄:中華民國佛教密宗蓮華生大圓滿功德 會。
五世達賴喇嘛著,劉立千譯注,《西藏王統記》。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
水野弘元著,劉欣如譯,《佛典成立史》。台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7 年。
王森著,《西藏佛教發展史略》。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1年。
王惠雯,《大乘佛教教育理論與實踐論文集》。中壢市,財團法人圓光佛學研究所,民95 年。
布頓大師著,郭和卿譯,《佛教史大寶藏論》。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年。
宇井伯壽著,《德格版西藏大藏經總目錄》(上)。台北市:華宇出版社,1988年。
宇井伯壽著,《德格版西藏大藏經總目錄》(下)。台北市:華宇出版社,1988年。
多吉桑布,《圖解藏密修持法》。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多羅那他著,張建木譯,《印度佛教史》。四川: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
多覺覺達格西口授,《密乘法海》。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民83年。
林崇安,《西藏佛教的探討》。台北市:慧炬出版社,民82年。
曲世宇,《唐卡中的佛菩薩上師》。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弘學主編,《藏傳佛教》。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冉光榮,《中國藏傳佛教史》。台北市:文津出版社,民85年。
多羅那它著,張建木譯,《印度佛教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
朵藏加,《雪域的宗教》。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朵藏加,《密宗---藏傳佛教神文化》。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7年。
任繼愈主編,《中國佛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
李翎,《藏密觀音造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呂鋼鐵編,《藏密修法秘典》。北京市:華夏出版社,1996年。
何布甲編譯,《覺囊派典籍要目》。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祈竹仁寶哲,《〈本尊海會IV〉--藏傳佛教本尊法門導修開示》。香港:大藏寺基金會,2003年。
固始噶居巴‧洛桑澤培著,陳慶英議,《蒙古佛教史》,全佛出版社,2004年。
東主才讓,《藏傳佛教密宗奇觀:虹化之光》。台北:大千出版社,民91年。
邱陵,《藏密大圓滿心髓探奧》。台北市:新智出版社,民84年。
邱陵,《藏密修法精粹》。台北市:新智出版社,民83年。
周燮藩主編,《藏外佛經第七冊》。合肥:黃山書社,2005年。
周燮藩主編,《藏外佛經第六冊》。合肥:黃山書社,2005年。
洛桑杰嘉措,《圖解西藏密宗》。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胡之真,《藏密法要》。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姜忠信,《觀音尊像圖譜》。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
約翰‧布洛菲爾德著,耿升譯,《西藏佛教密宗》。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年。
姚麗香著,《藏傳佛教在台灣》。台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高振農,《中國佛教源流》。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年。
索南堅贊著,劉立千譯注,《西藏王統記》。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桑却吉尼瑪著,劉立千譯注,《土觀宗派源流》。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
徐靜波,《觀音菩薩全書》。台北:千華出版社,1994年。
屈映光等著,《顯密修學法要》。台南:新鳴遠出版社,2001年。
馬修‧李卡德著,賴聲川編譯,《頂果欽哲法王傳》。台北市:橡樹林文化,2001年。
敦珠寧波車等著,許錫恩譯,《九乘次第論集》。香港:密乘佛學會,1997年。
敦珠甯波車著,劉銳之、釋明珠譯《西藏古代佛教史》。台北,密乘出版社,民83年。
頂果欽哲法王著,劉婉俐譯,《唵嘛呢唄美吽》。台北市:橡樹林文化,2003年。
黃英傑著,《民國密宗年鑑》。台北市:全佛文化出版社,1995年。
張曼濤主編,《大藏經研究彙編(上)》。台北:大乘文化,民66年。
張曼濤主編,《密宗儀軌與圖式》。台北:大乘文化,民68年。
張曼濤主編,《密宗概論》,台北:大乘文化,民68年。
張曼濤主編,《密宗思想論集》,台北:大乘文化,民68年。
張曼濤主編,《西藏佛教》,台北:大乘文化,民68年。
張曼濤主編,《西藏佛教教義論集(一)》,台北:大乘文化,民68年。
張總著,《說不盡的觀世音》。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
聖嚴法師,《西藏佛教史》。台北市:法鼓文化,1997年。
聖嚴法師,《觀世音菩薩》。台北市:東初出版社,1992年。
蒲文成著,《甘青藏傳佛教寺院》。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蔡榮婷主編,《西藏佛教要義》。台北:文殊出版社,民76年。
德勒格編著,《內蒙古喇嘛教史》。呼河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
鄭秀雄,《善財五十三參》。高雄市,佛光出版社,民78年。
藍吉富主編,《世界佛學名著譯叢33》。台北縣,中和市:華宇出版社,民77年。
藍吉富主編,《世界佛學名著譯叢40》。台北縣,中和市:華宇出版社,民77年。
藍吉富,《觀世音菩薩聖德新編》。台北縣,新店市:迦陵出版社,1995年。
韓同編,《民國六十年來之密宗》。台北:蓮花精舍印行,1972年。
顏素慧,《觀音小百科》。台北市:橡樹林文化,2001年。
羅勇,《藏漢對照德格印經院藏版總目錄》。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年。
嚴毓祖編,《德格印經院》。四川: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年。
釋如石,《菩提道燈》抉微。台北市:法鼓文化,1997年。
釋法賢,《〈至元法寶勘同總錄〉之探究》。台北市:法光,2005年。
 
二、論文:
林嫣嫣(釋厚重),《觀音與媽祖的相關性研究》。新竹: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民93年。
崔紹美,《中國佛教懺悔思想之研究──以《慈悲道場水懺法》為中心》。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民93年。
陳肇璧,《雍正皇帝與清代佛教》。台北市: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民84年。
劉國威主持,《台灣現今藏傳佛教發展研究---以藏傳佛教中心為主體之分析》。台北市:蒙藏委員會,民92年。
鄭正姬,《高麗再雕大藏目錄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民79年。
蕭麗芬,《天台懺法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2000年。
 
三、期刊論文:
于君方,〈「偽經」與觀音信仰〉。《中華佛學學報》1995年7月,第8期。
巴宙,〈觀音菩薩與亞洲佛教〉。《中華佛學學報》1987年3月,第1期。
王繼光著,〈藏文始即敘錄之四〉。《西藏研究》1990-4季,總37期11月。
朵藏加著,〈藏傳佛教的僧職稱謂〉。《法音》第5期,1999年。
朵藏加著,〈藏傳佛教的活佛稱謂〉。《法音》第6期,1999年。
谷川著,〈德格印經院概述〉。《西藏研究》1987-4季,總24期11月。
沈家楨,〈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方法及證悟過程〉。《慧炬》1969年4月,第169 期。
那魯仁波切講解,朱明信中譯,玄卓喇嘛英譯,〈四灌頂及觀音、彌陀法的意義〉。《菩提樹》1983年,第372期。
周潤年著,〈西藏佛教對藏區雕版印刷業的影響〉。《西藏研究》1988-2季,總26期5月。
姚麗香,〈藏傳佛教在台灣發展的初步研究〉。《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5期,2000年。
索文清,〈近年日本西藏學研究和出版管窺〉。《西藏研究》1985-1季,總13期。
索黛,〈藏文《大藏經》的文化涵蘊〉。《西藏藝術研究》1999-1季。
陳清香,〈觀音菩薩的形像研究〉。《華岡佛學學報》1973年5月,第3期。
東嘎.洛桑赤列著,陳慶英譯,《藏文文獻目錄學(上)》。《西藏研究》1987-4季,總24期11月。
雅子.索南智華著,〈拉加寺及拉加版《甘珠爾》〉。《中國藏學》第2期,1994年。
賀其葉勒圖著,〈藏傳佛教呼圖克圖職銜考釋〉。《中國藏學》第3期,1997年。
楊茂森著,〈論藏文《大藏經》的版本〉。《西藏研究》1989-2季,總31期5月。
楊茂森著,〈卓尼版《大藏經》〉。《西藏藝術研究》第1期,1991年。
廖本聖,〈古典西藏語文法教材的基礎研究〉。《中華佛學研究》1997年3月,第1期。
歐崇敬,〈唯識宗的「解構與超解構型態存有學」與創造轉化的重塑敘述〉。成《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2002年12月,第二期。
嘎瑪仁波切,〈五妙供與八供之意義〉。《噶陀虹光》2001年5月,第14期。
鄭僧一著,鄭振煌譯,〈觀音---半個亞洲的崇拜對象〉。《內明》民國67年1月, 第94期。
鄭志明著,〈藏傳佛教在台灣的現況與省思〉。《2004年台灣密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真佛宗出版社,2004年。
釋大參,〈天台觀音感應論--以《法華玄義》的「感應妙」為中心〉。《中華佛學學報》2007年,第20期。
蕭金松著,〈台灣藏傳佛教發展管窺〉。《法光學壇》第6期,2002年。
 
參、外文
Daisetz T. Suzuki(1961),THE TIBETAN TRIPITAKA CATALOGUE,TOKYO-KYOTO
Otani University,CATALOGUE OF TIBETAN WORKS KEPT IN OTANI UNIVERSITY LIBRARY,Kyoto,Japan.,1973. (大谷大學編輯,《西藏文獻目錄》)。
大谷大學編,《西藏文獻目錄》。東京:大谷大學圖書館,1973年。
大谷大學編,《西藏大藏經甘殊爾勘同總目錄》。東京京都:大谷大學,昭和7年。
大谷大學編,《西藏大藏經丹殊爾勘同總目錄》。東京京都:大谷大學,昭和40年。
大谷大學編,《影印北京版西藏大藏經總目錄》。東京京都:大谷大學,昭和36年。
金岡秀友,《チべットの哲學》。京都市:平樂寺書店,1984年。
肆、網路資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
中國西藏新聞網網站,
http://www.chinatibetnews.com/BIG5/channel14/81/200208/19/34.html,2006
中國西藏新聞網網站
白玉台灣網站,
東方勝王白玉尊勝菩提法園,
佛教瑜伽士陳健民上師網頁,
儒釋道文化教育網路電台網站,
諾納普賢網網站,
蒙藏委員會網站,
網海蓮舟佛法論壇網站,
網海蓮舟佛法論壇網站,
吉隆坡雙威學院佛學會網站,
 
伍、工具書
蘇慈爾、郝德士編,《中英佛學辭典》。高雄:佛光出版社,1962。
慈怡主編,《佛光大辭典》。高雄:佛光出版社,民77。
張怡孫編,《藏漢大辭典》。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卓日格圖編,《漢藏蒙對照佛教詞典》。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網路版佛光大辭典 http://sql.fgs.org.tw/webfbd/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