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6/06 20:44:12
學習次第 : 進階

論佛光山在臺灣的信眾教育 內容摘要:佛光山開山四十多年來,星雲大師重視教育傳承與文化傳播。筆者以佛教信眾教育為主題,並以佛光山在臺灣地區的信眾教育為例。從佛光山信眾教育的內容,並就未來整體佛教信眾教育的提升,提出個人淺見。希望佛教信眾教育,繼續提升與普及,也期望關心信眾教育的先進,能相續關心信眾教育的發展。

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論文集
 
 

關鍵字:佛光山 星雲大師 佛教信眾教育 人間佛教

一、前言

我的家師-星公上人,創建佛光山之初,秉持佛陀的本懷,以文化教育起家。佛光山開山四十多年來,星雲大師及全山大眾仍堅持一貫的宗旨,重視教育的傳承與文化的傳播。佛光山四十餘年,不僅培養眾多的僧伽人才,於世界各地弘法利生。並凝聚佛教淨財的力量,創辦許多的社會學校,造福人群。更重要的是面對百萬人以上的皈依信眾及佛教的慕道者,星雲大師以推動人間佛教,建設人間淨士的理念,加以種種方便善巧的教育方法與內容,令眾生得到正確的人生觀,提升信仰層次,進而充實生活內涵,淨化社會人心。

當今,由於時代的開放、資訊的發達,及前人佛法的傳播,佛教的信仰興盛,達到近代史上的高峰。不僅是臺灣地區的蓬勃發展,世界各地亦如雨後春筍般地開展。相對於佛教信眾及仰慕者的人數,也是倍數般地提高。身為佛教僧青年,面對如此廣大的護法信眾,自忖能否如佛陀當時以善巧方便的智慧,及效法家師重視教育的遠見。給予攝受或得度的因緣,筆者基於如此的動機下,適逢「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的舉辦因緣,決定以佛教的信眾教育為本文探討的主題,並以佛光山在臺灣地區的信眾教育為例。

關於本文的寫作方法,筆者試從佛光山信眾教育的內容,並就未來整體佛教信眾教育的提升,提出幾點個人的淺見。再者,舉凡本文內容有關佛光山者,將直接以「佛光山」三字敍述。若有提及家師-星公上人者,將以「星雲大師」之名稱呼。

佛光山為了教育廣大的信徒,乃至佛教的信仰者,並且為能達到因材施教、契理契機的功能,四十多年來,星雲大師特別重視及著力於信眾教育,正如在早期《佛光山開山二十周年紀念特刊》中就已經記載:

本山之所以特別重視並著力於信眾教育,乃希望每位信徒能將佛法運用於日常生活中,能從佛法中獲得快樂,此即大師所宣導的人間佛教、生活佛教,亦即大乘佛教之具體實現。 

由於佛光山信眾教育的專案內容眾多,教學方式與層次區分也非常多元化。因此,筆者在本節將簡單列出較具代表性的活動,並具有特色,且多為佛教界中首創的信眾教育內容。諸如:各種夏令營、星期講座、朝山團、都市佛學院、信徒講習會、青年會、婦女法座會、金剛護法會、短期出家修道會、世界佛學會考、松鶴學苑、勝鬉書院、人間大學、人間佛教讀書會、天眼網路佛學院、各種心靈成長營等。

二、佛光山信眾教育概況

(一)佛教信眾教育的例證

關於佛教的信眾教育,從佛典經論中可以找到許多的例證。佛陀悟道後,于印度各地建立講堂、精舍,如鹿子母講堂、祇園精舍等,以利僧眾與信眾的聞法修道。有些人因接受佛陀的引導與佛法的薰陶,進而發心出家修道,弘法利生。諸如:度耶舍五十人等、難陀的得度、《楞嚴經》中教化摩登伽女的出家等。也有些眾生因佛陀的教化,改變錯誤觀念、建立正確的修道方法。例如《六方禮經》善生童子的行為改變、《玉耶女經》中對於玉耶女慢心的調伏、《經律異相》中記載佛陀如何教化清道夫、除糞人、及乞丐等的事蹟。在佛陀時代以教化信眾為主的例證,真是不勝枚舉。

自佛陀入滅後,僧團仍秉持佛陀教化的理念,繼續於各地傳揚佛法。進而傳入中國、日本、及斯里蘭卡、泰國、等地區。在中國佛教史中,自魏晉南北朝起,有許多高僧大德常集眾講述佛理,且同步翻譯為漢語文字的經文。在唐宋期間,為使佛教信眾教育普及化,產生了許多佛經的變文體裁。到了民國年間,更有許多佛教僧人以種種方法,為信眾教育而努力。諸如:印光大師常以書信往來,回答信眾求法的疑惑。臺灣地區的信眾教育自日本統治期間起,就於各地設有布教所。之後,辦理在家戒會、大專佛學社團、電臺弘法、下鄉布教、國家大會堂人生講座,梵唄音樂弘法大會,且拓展到國際性之傳教。

(二)佛光山信眾教育的內容

有關佛光山信眾教育的內容,根據《佛光山開山二十周年紀念特刊》中,信眾教育大事記之圖表記載,可追溯至民國四十五年起,于宜蘭雷音寺所舉辦的星期兒童班。 當時星雲大師帶著當地的青年,前往附近的鄉村布教,這也是佛光山信眾教育的前身。正如《傳燈-星雲大師傳》中,作者符芝瑛女士所述:
 
星雲布教弘法的舞臺由窮鄉僻壤到學校、機關、工廠,進而到國立藝術館、中山堂、國父紀念館、高雄中正文化中心、林口體育館等,場地一個比一個大,觀眾一場比一場多,佛陀的慈悲智慧也透過他,浸潤廣大群眾。 

佛光山四十年多來所辦理的信眾教育,種類眾多、內容豐富。為了接引社會各階層的大眾親近佛法,讓不同年齡、職業的人,都能受用佛法,從民國五十八年起,創辦第一期「大專佛學夏令營」,計有臺灣大學等二十六所大專院校百余位學員參加,成為佛教史上的創舉。此項活動帶動當時的青年學佛,且現今皆貢獻己力於佛教界及社會各階層中。諸如:昭慧法師、依空法師、慧開法師,與趙翠慧、沈仁義居士等。往後每年仍繼續舉辦,且更有適應不同年齡與物件的各種夏令營。諸如:「媽媽夏令營」、「教師夏令營」、「青少年夏令營」、「心靈成長營」、「企業人士心靈探索營」等。

從壽山寺時代開始,周日的佛學講座,是最受信徒歡迎的活動。這個活動也是都市佛學院創設的前行因緣,且目前於佛光山各分別院仍繼續舉辦中。「佛光山高雄都市佛學院」於民國七十四年開辦,此為佛教界信眾教育的一大創舉。其後,臺北普門寺、新竹無量壽圖書館、嘉義圓福寺等的都市佛學院也相從繼成立。 星雲大師鑒於有心學佛者日益增多,而佛教一直未能有效的提供一套完整的信徒教育,致使許多有心學佛的人士徘徊于佛門之外,不得其門而入,遂於民國七十五年元月首次舉辦「信徒講習會」,每期都有數百人參加。 

佛光山自民國六十年起,為佛教信眾首次舉辦「傳授萬佛在家五戒菩薩戒會」。近十年來每年舉行,且現今更因應信徒的需求與配合時代的進步,在恪遵佛制的精神下,於海內外各地傳授三皈五戒,以解決散居各地廣大信眾的交通不便。於民國七十七年起,每年利用寒暑假期間,舉行「短期出家修道會」,這也是中國佛教教史上信眾教育的一項創舉。至今已舉行過六十多期,參加的信眾逾二萬人以上。

佛光山之所以於各地設立別分院,是為了讓信眾就近親近道場、聽聞正法。因此,於民國七十四年起,依信眾的年齡與層次,于各地紛紛成立「青年會」、「婦女法座會」、「金剛禪座會」等。這些活動于每週聚會一次,課程依物件不同而有所差異。現今,更有為銀髮族人士開設「松鶴學苑」,以佛法傳授、心靈充實,與生活保健等專題為主要內容。另外,於民國八十三年創辦「勝鬘書院」,為當今的時代女性,規劃新的人生方向。

「世界佛學會考」亦為近代佛教史上的一項創舉。借著每年所舉行的會考,讓廣大信眾從佛學題庫中,學習佛法知見。目前,更推展至高中及國中小學,以漫畫題庫建立其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全世界參加人數已超過百萬人以上,此舉對於信眾教育與社會教化二方面,都具有正面的意義。

「禪修活動」是當今佛教信眾熱衷參加的活動,藉由禪修的體驗與禪法的開示中,調適身心的壓力。因此,佛光山禪淨法堂也舉行各種信眾禪修活動,如禪七、三日禪、一日禪、隨喜禪,及禪修營等。

星雲大師創辦「人間佛教讀書會」,鼓勵佛教徒多看書多讀書,並藉由讀書會學習問答與討論,朝生活書香化的目標邁進,目前在全世界已經成立了二千多個讀書會,以各種方式研讀佛書,有的讀書會到山水間讀書,有的讀書會在居家客廳研讀,有的在咖啡館餐廳等地方討論,成效顯著,許多人這幾年也讀了許多的佛教書籍,而且不是單向的聽法師講演上課,而是能多向與其他成員共同討論並分享心得。

星雲大師期許每個佛光山的別分院道場都能寺院學校化,所以開辦「佛光山人間大學」,這也是佛教創舉,利用各道場的教室開辦各種不同的佛學或社教課程,而且有學分認證,及研習時數的取得,每個道場都吸引了近二千人報名參加,目前在苗栗大明寺、台中光明學苑、彰化福山寺、嘉義南華學館都還成立社區大學與政府共同合辦。其他各道場也都開辦各種課程,讓社會大眾能藉此人間大學社教課程到道場學習。

「天眼網路佛學院」是因應資訊時代的需要所設立的,由佛光山叢林學院負責,把錄製好的佛法課程放在網路上,讓大家能透過網路學習佛法,而且沒有地區的限制,也沒有收看時段的限制,經過網路註冊後,就可以上線收看,還可以提出問題,老師也會就學生的問題回信解答。


星雲大師希望整體佛光山的建設,就是信眾教育最好的教材。從育幼院、養老院、佛光診所、萬壽園公墓中,讓生、老、病、死的真理一一顯現。更從淨土洞窟裏,瞭解極樂世界與九品往生;進入文物陳列館,一覽佛教歷史的軌跡;宗史館的展示,說明星雲大師的弘法事蹟與佛光山的事業的發展。朝禮四大菩薩殿堂,效法菩薩悲智願行的精神。進入佛光山就能從有形的建設,與無形的精神中,瞭解佛法內涵與佛教歷史。

三、提升佛教信眾教育的幾點芻議

(一)層次區分落實化

在信眾教育的層次區分上,筆者有二點看法。一者在信眾教育活動的安排上,要先考慮參加者的年齡、職業、教育背景與學佛因緣等問題。若能將層次區隔更落實,則信眾所接受的課程,將會更充實。另一方面,在解門與行門的信眾教育中,不能只開設初級課程或修持活動,來接引初機信眾或有心學佛者,在未來要更重視進階程度者的需求。例如:現在有許多佛教團體如雨後春筍般地舉行信眾活動或課程,但有部分佛學基礎較為深厚或學佛多年者,仍苦於少有佛教信眾教育的活動,能適合或相契於自己的程度。因此,佛教各道場寺院于規劃信徒教育活動時,若能在各方面因緣具足下,應做好完備的安排與全程的計畫。

(二)教學方式多元化

筆者認為:面對廣大群眾的差異性,應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對於一般佛教信仰者或有心向佛者,辦理信徒函授大學或網路佛學院是未來提升佛教信眾教育的一大方向。也就是採取在家庭學習、於寺院檢定的方式。將課程的內容作不同程度的分類與安排,且可利用電視、網路、錄音(影)帶等為教材,不分道場宗派,皆可以運用此一管道學習佛法。對於青少年朋友,應利用網際網路或多媒體教學的方式,讓大眾能隨時學習。透過網路不僅可以普及佛法的傳授,更可以開設問答信箱,以解決現代眾生對信仰的疑問,或消除生活中的煩惱或困惑。在修持方面,也應逐漸改變以往只限定在寺院道場或佛殿禪堂舉行的觀念,進而將修行帶到山林水邊,如山水禪、禪淨密三修法會的舉行。

(三)師資陣容健全化

佛教信眾教育可分為二大類,一者為佛法修持的教育,一者為信徒技藝教育。前者的師資人才,除專業的僧眾教師外,未來也能加入更多的在家布教師,共同來實現佛法普及的理想。在僧眾部份,應該以受過佛學院的專門教育,取得畢業證明者為師資,更能提升整體佛教信眾的水準。在家布教師的認定,也要明訂考核內容與資格取得的辦法。佛光山星雲大師有鑒於此,已於國際佛光會中,制定檀教師、檀講師辦法,以培養更多的佛學師資人才。在此,筆者還要強調佛學弘揚者自身的健全化,如出家僧眾的專門修持、在家教師的宗教情操與日常行為,都應該為大眾的楷模與榜樣,才不會將佛法教育只是落于學理的傳達。對於生活技能或才藝方面的度眾教育,更應該重視專業師資的聘請,才能提升授課的水準與學習的成效。如生活保健講座、外文會話、歌唱舞蹈、專題演講等。

(四)教材內容生活化

所謂的內容生活化,並非是將佛法世俗化。而是把握佛法修行的真義及其精神,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並針對現代信眾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修行方式與對治的方法。例如:情緒管理、親子教育、婚姻關係、臨終關懷、遠離憂鬱等。筆者以為星雲大師的著作,實為信眾教育的教材。

(五)事業組織永續化

現代管理強調組織的永續經營,諸如:人才的培養、經驗的傳承、願景的共造等。目前,信眾教育在各佛教團體或寺院中,逐漸被重視與落實。然應如何讓這份工作與使命,長久的延續發展,是值得大眾關切的課題。

在此,提出個人幾點淺見,(一)設立信眾教育的專責單位,如設有社教處、信眾部或社教館等,以承辦所屬的各項業務,與發展工作。(二)培養信眾教育的專職人才,可在佛學院設立弘法行政系,或於寺院道場開設培訓講習等課程。

四、結語

撰述本文時,因對佛光山信眾教育田野調查與訪談未能落實,與資料搜集的不足,且加上寫作時間的有限,上有需多相關問題,未能作廣而深入的探討。例如:現階段信眾教育需求的評估、因應海外地區信眾教育的發展方向等。筆者只是很粗淺地以一位出家僧人的立場,來關懷這個主題。衷心希望藉此抛磚引玉,使佛教信眾教育,繼續提升與普及,也期望關心信眾教育的各位先進們,能繼此次論壇後,相續地關心佛教信眾教育的永續發展,並推動相關的研究,則未來佛教的信眾教育,將更能普及於大眾、落實於人間。

作者簡介:

慧寬,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