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5/20 06:00:54

清定上師開示錄(4)

前面所說,法藏比丘聽到世自在王如來介紹二百一十億尊佛的因地行願,當中經過修行,最後成就果德。法藏比丘就在佛前發了四十八願。世自在王如來讚歎他,說你發了願之後,將來可以饒益無量無邊的眾生、無量無邊的菩薩。法藏比丘發了四十八願之後,經過無量劫的修行,成就了這個無苦的極樂世界。

何以成就這樣一個極樂世界?就是阿彌陀佛的因地法藏比丘以他的妙觀察智,同成所作智,修行成就這個世界。成所作智,就是把我們原來的色、受、想、行都轉變了。本來色蘊,轉成大圓鏡智;受蘊,轉成平等性智;想蘊,轉成妙觀察智;再進一步用妙觀察智,現前觀想的力量,轉行蘊成就成所作智,成就了這個極樂世界。

四十八願裏的第十八、十九、二十這三個願中講,任何一個人要想往生到極樂世界裏,首先要信佛,信法,信僧。信阿彌陀佛因地的發願,果地的功德。信法,自己的心要一心不亂。怎麼一心不亂呢?要觀想阿彌陀佛的法身是無量光佛,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阿彌陀佛的報身佛,是無量壽佛,彼佛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彼佛無量無邊的化身,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佛,佛的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阿彌陀佛從發菩提心到成佛以來,於今十劫。這十劫當中,沒有一分鐘、一秒鐘不想我們法界的一切眾生。如母憶子,像母親想念自己的兒子一樣,子若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母親每天從早到晚在家想我,只要我一念想母親,兩個心念就合攏了。例如我們發願要往生極樂世界,從發願的一天起,極樂世界的八功德水裏,就有我們的一朵蓮花。當我們臨命終時,它就是我們去往生的一個刹土了。

我們這個世界,是有男女的,是靠母親生育的,到了極樂世界,是蓮花化生,不是胎生。憶佛念佛,離佛不遠,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眾生是自己把心門關起來,心地就不會清淨了,我們憶佛念佛,胸襟就打開了,心地發亮了。自己的心光同佛光合在一起,十萬億國土,一刹那就到了。別人不相信,你拿鏡子看,這面鏡子,我們假使在房頂上面掛起來一照,十裏、百里、千里,一刹那就照出來了,一彈指間,都照出來了。

一切法自性空。佛的法身,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就在自性空中,一起出現在我們面前,無所謂來去。只要我們一念一念地把心意打開,佛光同心光合攏,刹那間就可以往生。念到一心不亂,能夠見到阿彌陀佛的法身光明遍虛空,自己的心光和佛光合二為一,自己的心光同一切眾生心光也合攏來,這個時候就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使我們現前的心安在阿彌陀佛的法身光明中,安心在極樂世界的無苦世界裏邊。

我們佛弟子,一切壞事不做,一切好事都做,一切壞心不想,一切好心多想。最要緊的是你要相信佛法,你的動機及出發點在哪里?你在為你自己個人?或是在為一切法界眾生?有人說,前世不修今生苦,今生不修來世苦。這是站在個人苦樂的立場上講的,真正講修行不是為我們個人。為個人修行的功德比較少,範圍小。我們修行為法界的一切眾生,是為度一切父母眾生而修行的。我們日日這樣觀想,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男子皆我父,一切女子皆我母,對我們有無量恩德,我們不度他們,誰去度?佛弟子要報四恩、度三有。第一報父母恩,父母擴大了就是眾生,怎麼度眾生?主要是靠三寶加持的力量,所以要報三寶恩。那麼,我們在什麼地方修行呢?我們生在什麼地方,在什麼地方成人,是靠國土恩。所以我們佛弟子,除了愛教以外,還要愛國,愛國就是報國土恩。今天我們祖國開展四化運動,造益於全國人民。那麼,我們每一個佛弟子,應該除了為佛法修行外,為這個國家建設四化也應該盡自己的心力,貢獻自己的力量。

佛弟子,第一:要歸依三寶,發菩提心,歸依佛,從不覺到覺;歸依法,從邪到正;歸依僧,從染到淨,歸依佛、法、僧,就是要做到覺、正、淨。覺就是處處要做到無我,完全為眾生,任何一個事情,起一念為我的心就是私心我執,起一念為眾生的心,就是利他大悲心。

觀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地藏菩薩,他們沒有一念為自己的,都是為他人。觀音菩薩,因地上發了願說,將來我成佛的時候,法界眾生的一切苦難我都給他消除,假如不能消除眾生苦難,不成正覺。觀世音菩薩很早就成佛了,名叫正法明如來。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的觀世音自在王如來面前就發了願的。虛空無邊,世界無邊,眾生無邊,眾生苦難無邊,菩薩的大慈大悲、拔苦與樂的悲心無邊。一切眾生,誰有苦難,只要你念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就能得感應,消除苦難。他修行悲心成就了,他用三種無生法忍救度眾生,特別是第三種無生法忍以無緣大悲種類俱生無能作意生身,在一切時處,對一切種類的眾生進行救度。觀世音菩薩的法身遍虛空,普陀山過去有一副對聯:“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裏無雲萬裏天。”觀世音菩薩的悲心遍照一切處,任何一個眾生,你有信念,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立刻就會得到感應的,這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意思。這是表明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心,又是表示你的信心,有一念信心就得感應。有水的地方就看見月亮,無水的地方就看不見月亮。看你自己的信心,只要做利益眾生的事,你有苦難,一念聖號,觀世音菩薩馬上滿你的願。但是你若想做壞事,要妨礙眾生,就不起感應,就不給你滿願。

觀世音菩薩是這樣的慈悲,文殊菩薩也是這樣的。文殊菩薩十大願大家看過了,應知道佛經上講,文殊菩薩十大願每一個願,不管怎麼樣的眾生,殺我、害我、罵我、打我、壞到極點,都是對我有緣。什麼緣?可以教他發菩提心,發菩提心是成佛的因,成佛是菩提心的果。文殊菩薩在十方諸佛成佛時,文殊菩薩為上首菩薩,説明佛教化眾生。為什麼說文殊菩薩稱為智慧第一菩薩?因為文殊菩薩圓成諸佛的根本智。他早已成佛,即不動如來,阿閦鞞佛。為了利益眾生故,依舊化身為妙吉祥菩薩。同樣,普賢菩薩也是早已成了佛的。為利益眾生故,現普賢菩薩身。普賢菩薩教我們說:“一切諸佛都以眾生起大悲心,以大悲發菩提心,以菩提心成等正覺。”

所以,我們假如不觀想無量無數的眾生都是我的父親母親,大悲心起不來;大悲心起不來,菩提心就不能發。菩提是什麼意思?菩提即覺。什麼覺?第一是始覺,第二是隨份覺,第三是究竟覺。發菩提心也有前後次第不同,我們觀想法界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無量劫來的父親、母親,都有佛性,都能成佛,這是第一個始覺;第二個覺是想法界一切眾生,都對我們以極大的恩德,我一定要報恩,逐步引導他們趨向成佛,這是隨份覺;第三個觀想是法界眾生對我有無量恩德,我要報恩。應該這樣思索,一切眾生都在生死流轉,特別是地獄、餓鬼、畜生在三惡道受苦,我們應該拔他們的苦。拔苦就是大悲心,那麼,怎樣把他們拔出三惡道,得到人天的安樂、解脫的安樂、菩提的安樂,就是無上菩提心。一定要成佛才能夠度眾生圓滿。知母、念母、報恩、拔苦、與樂、成佛,諸佛菩薩是這樣發願,我們每個佛弟子都要這樣發願,這樣發願了,就叫菩提心,這也叫發心菩提。

發了心之後,我們的煩惱、業障現行,要消除處處為自己打算的心念,應該做忘我利他的事情。怎樣去做呢?就要依佛的教義,依佛的戒律,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乃至於沙彌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及菩薩戒,以戒的力量,使我們止一切惡,修一切善,利益一切眾生。問心有愧的,不應該做的事情不做,不應該說的話不說,身不造殺盜淫,口不造妄語、綺語、兩舌、惡口,心不起貪、瞋、癡。防止這十惡,要天天修,時時修,使一切壞念、壞事、壞因緣都減少,這叫伏心菩提。

伏心菩提之後,進一步念恩、報恩,與一切眾生拔苦與樂,自己起大悲心,這樣修行之後,想念一切眾生,為什麼他要執著受苦。普賢菩薩說:“能如說修行,利益諸眾生,攝受於有情,代眾生受苦,勤修諸善根,不舍菩薩業,不離菩提心,如是等供養。”大家念過《普賢行願品》這部經的都知道,我們應該遵照世尊怎樣教我們的修行,隨時隨地利益一切眾生。比如看到有個孩子在車道上跑,車子開來了,就會發生危險,不管這孩子是誰的,都應該把孩子抱上街沿來,把他送回家去。鄰居有個女人要生產了,沒有人照顧,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知道了,能不管嗎?應立刻幫助她,或者送她到醫院去,或者叫護士來。凡是一切好事,對利益眾生的事,我們樣樣都要做,凡是對眾生不利的事情,我們一樣也不做,這叫止惡修善,伏心菩提。

由伏心菩提,繼續修行,然後進入明心菩提。伏心菩提做到自然不容易,但是也不難,只要你下決心。比如在夏天,蚊子叮在我們身上,我們討厭它嗎?或是悲憫它嗎?蚊子是有情眾生,也是我們往劫父親母親,它無量劫來的惡業,感受了今天苦果,變成了蚊子,我們這個父母親,我們不度它,誰度它呢?我們怎麼度它?今天它吃到我們的血,我們心裏歡喜。我們是一個發菩提心的人,吮了我們的血,它也有了菩提心,蚊子的業障就能消除,下輩子變成人,就能聞到佛法,假使你能這樣想,這個蚊子你還會恨它嗎?

我們修菩提心,起不起大作用,就看我們能不能夠一心照佛的教導去修行,把煩惱心降伏下去,念念不忘師尊三寶,念念不忘父母眾生,念念不忘依法修行,念念不忘攝受眾生,念念不忘代眾生受苦。

一切眾生的苦是無量無邊的。社會上發生災難時,我們不怕自己要受苦,而是為一切有情免受苦,在觀世音菩薩面前,至誠地發願,願菩薩慈悲,把所有的苦難普遍救度,讓我來代受一切眾生的苦難。我的一切善根,過去的福德,現在的修行,將來乃至成佛的功德,全部佈施給眾生,願他們能夠離苦得樂,快快成佛。

一般人說:我自造的業苦都受不了,還要代一切眾生受苦,怎麼受得了?一切應當自受的苦,是過去造的惡業苦果,這是不可避免的。我做菩薩發了心代眾生受苦,性質是兩樣的。只要我們發心,把眾生的業苦讓我來受,我們修行觀察一切眾生,一切惡業當體即空,自己沒有力量,十方諸佛加持,我們有這樣的心,就會發生這樣的作用。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