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道
智敏上師
于成都昭覺寺
目 錄
智敏上師開示錄二編
一九九九年講于成都昭覺寺
第一天
今天,我在這裡跟大家在法上結一個緣,那麼因緣是在經過成都的時候,你們的監院師他邀請給大家講一些開示。那麼我就選了一個佛教裡邊最重要的、關於修行最不可少的——三主要道,給大家說一下。那麼這個三主要道到底是什麼東西?就是說我們修行,佛教裡邊我們佛教徒皈依三寶,要修行,發心成佛度眾生的。那麼我們修行到底怎麼修?修的內涵到底是哪些?佛說的三藏十二部經那是多得不可數,裡邊說的法門八萬四千,每個所說都是非常殊妙的,但是中間如何聯繫起來,它們中間的主要的關鍵在哪裡?共同的點在哪裡?這個我們一般智慧薄弱的是探討不出來的,所以說經典呢,要我們通過有修有證的那些高僧大德,他們在經裡邊闡發,作了些極可貴的論說,把這些佛的真正的深的密意告訴我們。那麼,這一部書把整個佛的三藏十二部經裡邊扼要地把修行最重要的幾個要點提出來了。那麼這三點呢,如果我們離開了這三點,就談不上修行,如果這三點我們把它抓住了,按了這個方法去做的話的呢,不但是修行上路了,就是成佛也能夠達到這個要求。
那麼,這三個要道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它的名字叫三主要道。三主要道他到底是哪三個呢?第一個是出離心。我們修行,如果說在世間上的一些安樂依然是放不下,單是求一點人天福報,要求自己身體健康,家庭圓滿,事業順利,這樣子做是不是佛教徒呢?我們說,也可以叫佛教徒,皈依三寶的,但是嚴格的說,還不能叫一個佛教徒。真正的佛教徒要依佛的法修行的、方向有一定出離的,這才是夠得佛教徒的資格。如果我們僅僅是希求世間上的安樂、那些享受,那麼其他的宗教、其他的哲學也在講這些,這跟佛教的根本旨趣還是不太符合的。因為我們佛教看法,這個世界徹底是苦,在這個苦的中間你要求安樂是做不到的。那麼整個宇宙以佛教的眼光來看呢,是六道,六道裡邊三惡道是苦,這個大家都知道。地獄的苦、餓鬼的苦,雖然我們是不能夠親自看到,但是聽說,有些感應,事實上也是證明這是有的。那麼畜生的苦,大家都是親眼看到的,給人殺了吃了,而且殺得很慘了。尤其廣東人吃猴腦,活的猴子把它的頭剃了,就在桌子上當下打開,活的把那個醬油、辣椒就灌進腦子裡去了,這個痛苦我們想一想,誰也受不了。還有山東,最近,為了招徠顧客,就把全驢上市,把一個驢,整個的驢活的,把它的腿夾住,然後顧客指定哪一塊肉要吃的,他們就把這塊肉活活地割下來,煮了給顧客吃,這個驢還沒有死掉,拼命地叫。這樣子大家想一想,畜生的苦,不過是舉兩個例,是夠苦的。
那麼人間,我們說應當是快樂的,離開惡道了,但是上了年紀的人想一想,人間的苦,也是相當的嚴重的。有人說,天上是享樂的,很多宗教認為生了天堂了,什麼苦都沒有了,但是這個膚淺的看法,以佛教的智慧來看呢,至少是不確當的。天上還是有天上的苦,而且天上又不能保持他永遠不掉下來,當他的福報享完了,天上還是要下來,或者直接到地獄去了。
所以這個輪回的苦,如果我們真的想一想,貪著世間對我們來說一無好處。佛經上講的,我們無始以來流轉生死,天上我們不曉得去了多少次了,地獄裡邊去的時間更多。一般就是說,從好的方面說,我們所能想像的享受我們過去都享受過,一切男女飲食等等,上天的時候,人間的時候,我們都享受過,但是我們在惡道受的苦更長的時間我們也嘗過;做人的時候,我們的頭,因為冤案而被殺的頭,無始以來積聚起來比須彌山還要高;我們給仇人殺死流出來的血,無始以來集中起來比四大海還大,還多。
那麼這樣子,雖然暫時享了一點福,最後還是要掉下去受苦,一般是苦的時間長,受樂的時間很短,同時在樂的當中本身還有苦的因。這個比較深了,就是說,我們在以真正佛教的眼光看呢,所謂的樂還是一個苦,壞苦,本身就是壞苦。那就是打個比喻說,我們長了一個瘡,這個瘡很痛,這是苦苦;但是我們把這個瘡上塗一點清涼油,或者塗點冷水灑一下,這個苦減輕了,感到很舒服,這個就是所謂樂,我們認為樂,就是苦的減輕我們就是快樂了,但是這個瘡還在,你要追求這個苦暫時停一下的樂,你實際上是苦的因,根子並沒有除掉。
所以說,整個的三界,惡道裡邊苦苦是很厲害,人間裡邊苦苦也有,但是總的來說,在色界天以上,該沒有苦了吧?但是有行苦,行苦是苦苦、壞苦的根子,這個流轉生死的行苦不斷的話,一切的苦難都會到我們頭上來。什麼時候來,不知道!那麼,我們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在真正皈依了三寶之後,難道我們就僅僅求一點很暫短的人天安樂就滿意了嗎?這個絕對不是佛的本懷!佛是要我們永遠離開這個苦難的。所以嚴格的說,單求一點人天福報還夠不上修行的人,你說是一個佛弟子,也可以勉強的算,因為你皈依三寶了,是佛弟子,但是你說修行的話,還夠不上!
那麼,真正要修行呢,我們說要至少要有個出離心。這個出離心我們說有兩種,最膚淺的,就是說對於三惡道的苦,我們是不願受的,這個是哪個都同意這個想法,三惡道的苦有誰願意去受呢?那麼脫離惡道這個出離心該每一個人都有吧?如果這個心有了,我們就一切行動、思想依了佛的戒律,要求的不是我們現世的人天福報,這個享受,而是追求下一輩子能夠再得到一個圓滿的身體來修行佛法,這個起點就算修行人了。這個是最起碼的修行人,就是說能夠放棄現世的享受,而追求下一輩子再得一個圓滿的人身能夠碰到佛教好好修行,這樣子開始是一個修行的人了。此外,在這以下,儘管你也算一個佛弟子,但是沒有上修行的路,還在輪轉裡邊。所以說,真正我們要修行,大家都知道要了生死啦,要度眾生啦,要達到這個要求的話,最低的出離心一定要生起。那麼,這個出離心生起之後,然後經過不斷的陶煉,把真正出離三界的心也能生起。這個真正夠格的出離心,這個有了,那是真正我們修行的人了。
但是我們說,出離心有了之後,我們可以出離三界了,是不是就夠呢?這個還是不夠的。因為一切眾生和自己是一體的。一切眾生他過去都是我們的父母,他現在在地獄、餓鬼,這些惡道受難,我們難道就自己走了就不管了嗎?這個從理上說,說不通,從我們整個的法身來說,他們就在我們體上,他們沒有解決,我們自己也沒有解決。那我們的黨有一句話,要解放全人類,才能夠解放自己。這個話跟我們一樣的,我們要解放一切的眾生才能真正地解放自己。就是有一個眾生沒有解放的話,沒有度的話,我們自己成佛的可能就沒有了。所以說我們要發這個心,要救度一切眾生,然後自己才能真正圓滿自己的菩提,真正地達到圓滿的境界,這是說要發菩提心了。
從出離心基礎,我們推到一切眾生,自己害怕受苦,那推到一切眾生都是父母,他們也害怕受苦,那麼我們就是要救他們,父母哪有不救的呢?自己就跑了,沒有這個話。所以說我們要發心,把一切父母的苦難,都要把他們救出來,甚至於自己承受,讓他們先脫離苦難。那麼這個心就是菩提心。
道之三要,第一個心是出離心,是夠上格的成一個修行人;第二是菩提心,是說真正修行要圓滿呢,非發這個菩提心不可,否則的話你學佛,學了半天,成佛是成不到的。因為菩提心是佛的因,沒有這個因,果從何來呢?所以說,我們發了這個菩提心之後,成佛的可能性才有,自己才能圓滿一切功德。那麼這兩個是我們要發的心。
發的心是對了,心是好了,但是你出離三界度一切眾生的方法如何呢?就是你如何出離三界?如何度一切眾生呢?這個要一定的善巧方便了,這個就是空性的正見。一切法自性空,這個見生起之後,本來我們的苦難就是如幻如化的,正因為我們眾生執著才感到自己受苦。這個比喻經常我們經裡這麼打,你睡著的時候,感到老虎來了,獅子來了,把你抓住吃了,感到很痛苦很害怕,但是你醒過來了,什麼都沒有!所以說你把空性修成功了,證到空性了,一切輪回,哪個在輪回呢?這個“我”,補特伽羅,它有沒有體?沒有的。能夠輪回的人,這個主宰本身是空的,受輪回的世界也是空的,所度的眾生也是空的,這樣子,一切苦難就除了。《心經》裡邊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如果五蘊照不空的話,苦也度不完的,度不了的。那麼所以說,出三界也好,度眾生也好,我們的唯一的武器、就是說我們的工具、方法就是要知道一切法自性空,這就是中觀正見。
這三個東西有了,不但自己解脫有希望,有成功,度一切眾生、一切苦難、成佛都能夠成辦。這三個東西是我們佛教裡邊修行所不可缺的,同時也是足夠的,一個也不能缺,缺一個就不是修行人。而這三個完備的話,好好地照它做的話,成佛有餘。所以說,一切宗派,管你是淨土宗也好、華嚴宗也好、天臺宗也好、密宗也好、顯教也好,都離不開這三個東西--出離心、菩提心、中觀見。
我們說修行,我們漢地現在最流行的是淨土宗,淨土宗要不要出離心,淨土宗如果沒有出離心的話,你娑婆世界放不下,你怎麼往生西方呢?我們淨土宗的方便就是說要對娑婆世界生厭惡的心、厭離的心,這就是出離心。娑婆世界是苦的地方嘛,苦難的世界,我們要離開它,這就是出離心。
那麼菩提心呢?在《無量壽經》裡,三品往生都不離發菩提心。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是從菩提心裡邊產生出來的,我們要給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所接引,吸引到西方去,我們一定要跟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相應,就像磁吸鐵一樣的,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是磁,那麼你是一個鐵,那你好好地念佛嘛就吸過去了。如果你是一個木頭,再強的磁的力量,一個木頭,毫無影響,就是說你沒有菩提心的話,對阿彌陀佛沒有緣了,那麼你要生西方成問題。這個不是我亂說了,《無量壽經》有的了。不管你哪一品往生,上品的或者是中品的,下品,都不能離開菩提心,這是經上有的話,因為你跟阿彌陀佛相應嘛。我們大家知道淨土宗是大乘宗派之一,大乘都是發菩提心的,既然稱為大乘,離開菩提心你還怎麼稱大乘呢?所以說,我們淨土宗也離不開出離心、菩提心。
同時中觀見就是說,你要真正證到唯心淨土、自性彌陀的話,你這個空性的道理一定要知道。當下如果現在我們能夠證到自性淨土的話,這裡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因為我們是妄想執著,分了東了、西了,十萬億佛土,這都是我們自己妄想太多了,執著太多了,隔了遠遠的了。如果能把一切的妄想、執著都空掉之後,當下就是。所以說,真正我們說要圓滿淨土,成就自性彌陀的這三個要道,出離心、菩提心、中觀的見是一個也少不了的。其他宗派也一樣也不能少。
我們現在修的是格魯巴的教派了,我們的根本也是出離心、菩提心、中觀見。有的人對密法誤解,認為密法對於顯教是另外一個宗派,好象它修的法很怪,甚至一般人無法接受的一些法。實際上,在《印光法師文鈔》裡邊,我們以前年輕時候也看過了,他也提出很多,這都是密宗裡邊的流弊,並不是密宗的正規。真正地修密法,我們要把顯教全部修好了,才能進入密院,就是說才可以進入修密法的。這些都沒有修過了,你照密法去修,那就要出毛病的,就要亂幹的。所以說我們其他的,在密法的部分我們就不說了,但是我們強調的是說,一切宗派都離不開這個三個要道,這三個要道呢,是一切修行的宗派也好、什麼道也好,它就是根本的核心。你不管修顯教的、修密宗的,離開這個三個要道是都不成功的,都需要這三個要道來支援我們。
這裡所說的出離心,我們說修行嘛求解脫啦,了生死嘛是解脫啦,那麼解脫的因是什麼?就是出離心!沒有出離心你解脫的果從何而來?一切都是因果,無因就沒有果。所以說我們要求解脫,一定要有出離心。
菩提心是我們一切智慧的因。我們要成佛的一切智慧,佛是圓滿的大覺,要成就他的智慧呢,他的根本的因是菩提心。所以說,我們要成佛圓滿佛的大覺,因就要從菩提心開始。
正見,空性見是什麼呢?是一切超脫輪回的方法。不管那個宗派都是空性見,沒有空性見的話你想超脫輪回的話不可能的。這個邏輯在佛教裡邊是經常辯論的,凡是有的東西你不能使它無,沒有的東西不能使它有,這個是客觀的規律。科學也發現諸如物質不滅、能量不滅的這些定律,有的東西要它沒有是不可能的,沒有的東西要它生出來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說,輪回世界、有情真正有的,你要想把他苦難消滅掉,把眾生度掉這是不可能的。正因為這個身心世界跟我們的補特伽羅,那個主宰的人——流轉生死的主宰者,它都是妄想執著而有的,自性是空的,這才能度出輪回的苦難。所輪回的世界,能輪回的補特伽羅,都是自性空。那麼本來是空的,誰在輪回?誰在受苦難?那當下就空了。所以我們真正要脫離輪回呢,就要知道一切法自性本來是空的。流轉生死的補特伽羅是空的,所受的苦難,所受的苦難的世界也是空的,這個見從中觀正見而來。
所以說這三個東西得到之後,我們成佛有餘。這個話不是誇張的,這從邏輯上推論出來的:我們要解脫就必須要出離心,要圓滿佛的正覺一定要有菩提心,要超出輪回,自己超出輪回,一切眾生超脫輪回,度脫輪回的苦,唯一的方法、對治的方法就是空性見。所以這三個東西呢是絕對重要的。假使我們沒有這三個主要的要道呢,不管你修什麼法,假使我們說修行,修很高的氣脈、明點、什麼大圓滿、生圓次第等等,他如果說內心裡邊目的不是為了出離,不是為了度眾生的菩提心,也沒有中觀的見,也沒有空性的見,那麼他再怎麼修也是輪回的因,甚至於因為不知道空性會著魔走火。
離開了菩提心、出離心和正見,一切修法跟外道可以說是差不多的。佛法裡邊儘管有很多深的修法,但是你把這個主要的三要道抽掉了之外,那就是說也跟外道也差不多。反過來說,我們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如果你用出離心、菩提心跟中觀的空性見摻進去的話,世間法就是佛法。只要這三個東西有的話,一切都能轉成佛法,所以說我們修行對這三個主要道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這裡我們書上就介紹一些:有一個師父問他的徒弟,他說假使有兩個情況:一個是一切學問都能精通,什麼三摩地都能得到,神通也有,八大悉地也有,這樣一個情況;另外一個,你好好地修三主要道,那麼這兩個你歡喜哪一個?他的徒弟很聰明,說:不要說這個是三主要道,只要是裡邊有一點點氣味的,我也情願這個(三主要道)。那些神通也好、三摩地也好、什麼八大悉地也好,這些我們無始以來不曉得得到多少次了,但是並沒有解除我們輪回的苦難,這個對於我們出生死、度眾生沒有幫助的。所以說,現在很多的人對於修行的人看到一點點小的神通,氣功師也好,什麼也好,就認為稀奇得不得了,把自己珍貴的佛法就一下子拋了,去學那些東西去了,這個我們看了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因為這些東西你再修永遠不能超越輪回的,而我們這個三主要道哪怕你學一點點,慢慢地積累起來,將來成佛的可能性完全可以做到。那麼,這一比較呢,當然了,三主要道是絕對重要的了,一些神通、什麼三摩地等等毫不足道。這是外道都有的,有什麼稀奇呢,外道還不是流轉生死。我們過去誰敢擔保我們沒有做過外道呢,我們也有神通,也有三摩地,但是我們還是凡夫,現在並沒有超出輪回啊,那麼這些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呢?所以說,三主要道的重要遠遠超出那些神通啦、這個什麼三摩地等等。
文殊菩薩對我們格魯巴的教主——宗喀巴大師說,他說你如果不能夠以止觀看到輪回的過患,以及解脫的利益的話——就是說,假使對輪回的過患,輪回的過失,以及解脫的利益還沒有產生定解的話,出離心是生不起來的。
那麼你要把輪回的一切的苦難的事情都能夠看清楚、解脫的好處也要看清楚了,這個正知正見有了之後,那麼你可以把世間的一切,財色名食睡,生死的那些事情都能夠把他看淡了,然後生起真正的出離心。假使出離心沒有生起的話,不管你修佈施、持戒、忍辱、精進也不會解脫的,因為解脫根本的因素在於出離心,離開了出離心你儘量培那些福,功德去做,那個得到的果還是生死輪回的果,最多是人天享受一下,單是享受一下果報,最終還不是要到三惡道去了。所以說,離開了出離心,你修最大的福德,最大的持戒、最大的佈施、禪定,不會成就,解脫不了的。
我們一般人都會自私自利了,利益他人都是在不妨礙自己利益之下稍微做一點,徹底的利他把自己忘掉了,這個一般人是做不到,這個要發了菩提心的人才能做到。沒有菩提心的人,稍微做一點做利他的事情就了不得了,把自己丟開,專門利他,那談不上。“我自己都沒有拿到好處,我給你幹什麼?”這個一般人都這麼說。但是,我們說假使自利的心不放下,對於自利的害處沒有看到,對於利他的功德,這個正知見沒有生起來,那麼不管你修什麼法都不會成大乘,因為你大乘的心,菩提心沒有。
所以說,這三個東西如果抽掉的話,一切法你怎麼修呢?離開出離心就不能解脫的,離開利他的菩提心你不會成佛的,不會成大乘道的。所以我們說現在大家不要盲目地去追求那些稀奇的東西,什麼神通了、什麼高勝的、什麼大圓滿、什麼生圓次第了、什麼拙火定了,一開始就要求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如果你沒有菩提心、沒有出離心,那麼你再怎麼修,不會解脫,還是輪回之因。這個話不是我說的,是我們的宗大師、帕繃喀大師根據經典上總結出來的一個結論,對我們說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們要心裡邊修行呢,要好好地觀察,觀察輪回的過失,解脫的好處,觀察自利的壞處、利他的好處,這樣子我們才有可能生起菩提心,生起出離心。生起出離心才有可能解脫,生起菩提心才能成佛,所以說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修行的人一定要把這些問題好好觀察好好研究,在心裡生起定解。決定如此,不是泛泛的,噢,這麼回事,等到真的事情來了,你忘掉了。我們說,我們要成佛了,成佛的重要靠什麼呢?一個靠方便、一個靠智慧,這個方便和智慧,方便就是依菩提心了,智慧就是甚深的空性見,這兩個東西有了,成佛就能成功,假使這兩個沒有,就不能成功。也就是深廣兩個般若了,深般若是一切法自性空,廣般若要廣度眾生,要六度四攝,一切法要去行起來,這樣子成佛才有可能性。我們要把這兩個生起來,第一個要求把自己在輪回裡邊不想出來的心要反過來,自己要解脫輪回,這個心假使不生的話,那麼前面所謂的方便也好,智慧也好,是生不起來的。所以說我們一定生了出離心之後,自己要出離,那麼想到眾生不想受苦,也要出離,菩提心才生起來。要使他們脫離苦難,就要求智慧,智慧就是要知道一切法空,空才能度一切苦厄。
所以說我們真正地要修行的話,這三個東西是一體的,從出離心裡邊才能生出菩提心,從菩提心裡邊再去修中觀見,得到正見。這個裡邊是一定的聯繫的,不能越級,也不能缺一個支分。這裡我們就簡單地講一下,不能說得太多,我們講的時間不能太多。把重點給大家介紹一下。下邊我們把三主要道,我們前面略略地說一下,對我們修行是極端的重要,這個概念希望大家能夠在心裡刻記下去。就是說,我們要修行的話,不管哪個宗派,出離心、菩提心、真空的見是不能少的。
這個心有了之後,這個主要的概念有了,才知道三主要道的重要性。下邊我們可以把三主要道慢慢地介紹。什麼叫出離心,什麼叫菩提心了等等,如何生起了,怎麼樣子的出離心夠量了,這些下邊我們慢慢地說。這部論是宗大師造的,一共只有十幾個頌,一個頌四句,但是一切成佛的方法都包括在裡頭了。所以說,絕對重要,也是絕對精要的一部書。
敬禮諸至尊上師
開始的時候,我們要敬禮上師,所以說,“敬禮諸至尊上師”,這個表示什麼?表示我們的法流不是自己想出來的。我們是從文殊菩薩教下來的,等流的一代一代的上師,他們都有修有證這樣子傳到作者的身上。那就是說法是有源的,它有清淨的法源,並不是自己杜撰出來的,那就標記法的清淨,是從釋迦牟尼等流過來,文殊菩薩教下來的。宗大師他是親自見了文殊菩薩,修行的時候親自見了文殊菩薩教他的,所以這個法呢是非常殊勝。在這個裡邊,要修行,我們佛教裡邊就是說,要使我們修行生起來,總得要一個師父了,沒有師父你怎麼修行呢?我們世間上要學一個手藝,要學一個學問都要有個師父,何況我們要成佛,這個道路無始以來沒有走過的路,陌生的路,你沒有師父帶路你如何走這條路呢?所以,我們修行第一個要求師父,就是上師。
這個上師還是要有條件的。不是隨便找一個人,你作我的師父好不好?我教你怎麼怎麼?這個不行的,要合格的。這個我們就不仔細說了。因為在《菩提道次第廣論》裡,大家都熟悉嘛,就是要具足十個功德,調伏寂靜斷伏惑,要有戒有定有慧,有學問,佛教的智慧要淵博,有悲心,要有勇氣調伏弟子,要能夠見甚深空性的義,證到的就更好了,這些十個條件具足的,找這些人做我們的師父。那麼當然了,現在末法時期要找這麼完備的師父從何而找呢?我們是找不到了,找不到那我們就不學了嗎?當然也有方便,根據我們的傳承,康薩仁波切的教授教誡,就是說,這十個功德裡邊全部具足的找不到的話,有兩個是不能少的,其餘八個呢沒有也沒有關係。哪兩個不能少的?第一是持戒是不能少的。這個師父不持戒的,學問再好,神通再大,不敢去親近他;第二個,有悲心。縱然你持戒了,但是悲心不大,專為自己,不想利眾生的,那你找他也得不到好處的,他沒有悲心,他不一定肯教你。有悲心有戒的,這兩個有了之後,這個師父管他學問不太大,神通沒有等等,這個可以依止他學法。如果這兩個沒有,而其他八個都有,學問又大、神通又大,又是有勇氣,說話口氣很大,也有定,這樣的人若沒有戒、沒有悲心,能不能親近?不能親近!這是康薩仁波切的教誡。我們在選擇師父的時候這個標準大家要注意,不要迷惑於神通啦什麼東西,說些大話了。這個人了不得了,就拜他為師了。在佛法裡邊,你拜了師之後,就不能隨便離開師,離開師了,不聽師的話,那是有很大過失的。《菩提道次第》就說了,你不能把你自己,就象這個牛的鼻子一樣,繩子隨便叫哪個拴起,牽起就走了,這個是有危險的。當我們要修行,第一個是要找師父教我們,這個師父找的時候要好好地用心,好好地觀察。《菩提道次第》的標準是十個,康薩仁波切的抉擇是這十個裡邊不能少的是悲心、持戒,其餘八個有,更好;沒有,問題也不大。這個標準希望大家記住,要找師父,就找一定要有持戒的,一定要有悲心的。其他的或多或少有,很好,即使沒有,也可以暫時依止也不會出毛病的。那麼這是我們找的師父就應該這樣子的找。
下邊就是說,我們找的師父,如果找對之後要好好按依止法去做了,否則的話就是後果很不好的。如果違背依止法的話,不但是下輩子下地獄受苦,這輩子也會生各式各樣的災難,會生各式各樣的怪病。這個現實很多事情,你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個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我們說,有了師父之後,就可以學法,你要學什麼法呢?當然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前面說的,三主要道。這裡我們就開始介紹三主要道。
一切佛經心要義,是諸菩薩所贊道。
有緣求解脫津梁,我今隨緣而宣說。
第一個頌,是發心造論:“一切佛經心要義,是諸菩薩所贊道。有緣求解脫津梁,我今隨緣而宣說。”這是宗大師自己發願要造論的一句話。這就是說,這個法並不是自己想出來,或者從其他地方收得來的,是一切佛經最精要的裡邊提煉出來的。我們這裡介紹一下,佛說的三藏十二部經,有的時候說顯的,有的時候說密的,有的時候說空,有的時候說有,有的時候讚歎大乘,有的時候又鼓勵大家出離修聲聞。那麼一會兒這麼說,一會兒那麼說,那麼到底該怎麼做?沒有智慧的就弄得頭頭轉。我記得歐洲一個學問家,他研究佛教,研究了半天,三藏十二部那麼大一部藏經,裡邊這麼說,那麼說,說的方式很多,最後他的智慧不夠了,他就得了一個結論:佛經裡邊充滿了矛盾,沒有體系的,沒有辦法學的,就退了。他搞對沒有了呢?搞錯了!佛說法,大家知道,都是對機說法的,對這個人在這個地位要給他這麼說,對那個人在更高的地位又那麼說。也是跟我們學校一樣的,給小學、幼稚園的學生,該怎麼說呢?排排座,吃果果,給你吃一點點心,果果了。你到大學、研究班裡了,再排排座,吃果果那不對了嘛。所以說,跟人的根基,他修行的次第、高低不同、善根有沒有的不同,各方面的關係。
所以說的法呢對某人這麼說,對那個人又那麼說,看起來好象是有矛盾,實際上是一貫的。小孩子給說小孩子的話,小學生有小學生話,中學生說中學生的話,大學生說大學生的話,這個中間的關係能夠把體系理清楚的,這個很難。過去的大德們祖師們,他們要麼宣揚顯宗,空宗,要麼是講有的,唯識,要麼講顯教,要麼講密宗,都偏於一邊。而我們說,藏地的宗喀巴大師,所以稱第二法王,他把佛的一代時教,顯的、密的、大的、小的、空的、有的,全部用一個體系來把它貫穿起來了。在你修這個時候,你該要出離,好好修,就叫你修聲聞法,等你聲聞法修了有成就了,趕快要度眾生了,就給你說大乘法,當你顯教修的基礎有了,你要繼續成佛、要快快成就的話,就給你說密法。所以說這個按了次第來的話,這中間一點也不矛盾。在某個時期,該給你說這個,在某個時期給你說那個;在你還要造罪的時候,對於因果還不太明白的時候給你說有;當你因果一切明白了,你該要再上進一層了,就要給你說空了。所以說,在一個人修行,從他起步一直到成佛中間所有的方法是有次第的,不是雜亂無章,一會兒有了,一會兒空了,一會兒顯了,一會兒密了,都是按了這個次第安排好的。
那麼發現這個關鍵的體系的,這個偉大的祖師就是宗喀巴大師。把佛的一代時教整個有機地結合成一個正規圓滿的體系,這樣子的人呢歷史上還沒有,所以說他叫第二法王,第二個佛嘛。並不說宗大師超過文殊菩薩了,他實際上是文殊化身了,就他的功勳來說是超過一切祖師的。祖師們宣揚空的,就講空的,講有的,就講有。但是把顯密、大小、空有全部一個體系聚合起來成一個完整的教理的,在佛以後就是宗大師,所以說我們對宗大師這一方面的功勳非常之讚歎,他對後代的眾生極大地利益。把佛教的一些說空說有的“矛盾”全部掃清了。
學過宗大師教法的人,絕對不會對佛教裡邊持一點懷疑,同時也不會謗法,一切法都是成佛所需要的。就是看你地位不同,這個時候該修這個法,那個時候該修那個法,都不矛盾的。這樣子我們不會謗法。否則的話,過去的例子就有嘛,講有的講唯識,就說中觀不對;講中觀的又說唯識是不到家,互相地辯論;顯教的說密教是婆羅門教;密宗又說顯教太膚淺了,很多的成佛的要義還不知道,互相地譭謗,互相地污蔑。如果把宗大師的圓滿教理學了之後,這些謗法的罪都會避免。所以說我們說學宗大師的教有這麼大的好處。
下邊,我們就把宗大師為什麼要講這個的大概說一下。我們這裡宗大師的教理把一切佛經都攝在裡邊了,是三藏十二部裡邊的總的要點,就在這個三主要道裡邊。這個方式也並不是說宗大師特別創造的,是過去一些祖師,他或多或少地也這麼做了,但是沒有做得那麼圓滿。我們說修行的人是一定要把重點抓住,那麼修行才能上路。我們很多人,我也看了很多了,他一出家就歡喜住山去了,他要去閉關去了。如果你手裡邊沒有一個圓滿的沒有錯的修法呢,那你是冒險去了,修法都沒有,你閉了關住在山上,你修什麼呢?山上那些非人之類擾害修行人的那些很多的,你弄得不好就會著魔。有人告訴我,T山有位師父,他是G寺的(在以前,現在怎麼樣不知道,是以前告訴我的),他說T山上面的住茅棚的師父很多,修行,我們說這個精神很好,但是很多就是說真正修行的方法方式呢沒有拿到,就是憑自己的一股勇勁蠻幹。他說山上經常發現住茅棚的人,從這個山頭跑到那個山頭,邊跑邊叫,嘩——這麼叫,那就是著魔了,這個事情經常發生的有。那就是說,我們要修行、閉關住茅棚是好事,但是你必定要有真正的一套修法、一套教理,這才可以保證你成功,否則的話修行成功成問題,著魔的可能性卻是會有。
這也是說,我們修行要有智慧,要把真正的法拿到,然後把勇氣加上去,那麼就會成功。單是憑匹夫之勇,這樣子的勇氣呢,沒有真正的方式那會出毛病的。那麼我們說這個法該修什麼法呢?現在佛教也比較盛,各式各樣的法都有,甚至*輪功這樣的外道也套了佛教的牌子來打招牌,我們如何鑒別應該修的法和不該修的法,它們的區別在哪裡?哪些該修的?哪些不該修的?所以書上就介紹了三個要點。符合這三個要點的,我們就可以放心地去修,不符合三個要點的,儘管它打著佛教什麼牌號,儘管它說這個法怎麼的殊勝,怎麼能夠快速成佛,什麼什麼的講了很多,我們是不敢問津,這是冒險的事情。那麼賭博是用錢來冒險,輸了麼錢就沒有了,打仗是用生命來冒險,死掉了就是生命沒有了。但是生命沒有了,可以下輩子又來,錢沒有可以再去賺,而我們修法的賭博卻是以法身慧命來搞賭博,如果法身慧命搞壞了,那就是入了魔道之後,永世不得翻身了,成佛就沒有希望了。所以這個修行一定要特別謹慎。
我們修的法,不管是哪個宗派,要符合這三個條件的我們說是可以放心修的,如果不符合的,希望大家還是提高警惕,好好的考慮一下,再去修那個法。現在你們看看,修*輪功的,不是上了當了嘛。就是看了那些新奇,或者有了小小的鬼通,就進去了,那麼上當了。這個很奇怪,我們知道,有的大學教授、研究生都在信*輪功,它們這樣子搞,連知識份子都會上當,那麼我們一般人就更要注意。
下邊我們說,符合哪些條件的法我們才可以修的。第一個條件,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的。我們的經都是印度翻過來的。經都是佛說的,“如是我聞”,從佛那裡聞來的。這個法門不能從自己創造出來,或者從哪裡造出來一個,無中生有,某個人創造了一個宗派出來,這個我們不敢相信。我們一定要從釋迦牟尼佛親口說的法等流下來的,這個是第一個條件。這是根本的本師是釋迦牟尼佛嘛,怎麼能夠離開他呢?
這個法我們是從釋迦牟尼說了,中間到現在經過兩千多年了,很可能摻雜一些不正的見進去。那麼,因為這個經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解釋方式,正規的解釋是符合佛的原意的,沒錯,如果你以邪知邪見夾在裡邊,人家智慧不夠又看不出來,那就是有毒的東西,再好的飲食夾了一點的毒吃下去會死的,那就麻煩了。那麼我們這個法要檢查裡邊是不是有其他的東西摻雜在裡邊,那就是要觀察,這個法是不是經過歷代的大祖師辯論、抉擇、一切邪見的雜質都排掉的。藏地經常地辯論,就是辯論這些東西,就把佛說的經裡邊摻雜的那些邪的東西,辯得很細,一點點都把它找出來,排掉。這一個是第二個條件。雖然源頭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但是中間等流下來,那麼多年,兩千多年,是不是有其他的雜的邪見摻了進去,那麼就要經過歷代祖師的辯論,沒有(邪見),就是有也排除了,這樣子的教法我們是可以吸收的,否則還有危險。
那麼,這兩個條件有了,該夠了吧?還不行!教是教,是嘴裡說的,還要證,就是要實踐,通過實踐,那麼我們這個法經過一切有成就的祖師們,經過聞思修,心裡生起一定的定量的證德的。就是說,依了這個法修,能夠兌現的。
符合這樣條件的法我們可以修的,沒有符合這三個條件的法,不能修的,差一個都不行。那麼希望大家記住。第一個,是釋迦牟尼佛親口說的,第二個是經過歷代祖師不斷的辯論把一切邪見都清除出去的,第三個是經過歷代的祖師依這個法修行,有修有證的。這樣子的法我們修了,絕對放心的,如果這三個條件差一個的話,就值得考慮,如果三個都沒有的話,千萬不要上當。*輪功上當的人就是不知道這個標準。如果知道之後,他就不去了。但是要知道這個標準的人,我們說畢竟還是少數了。所以今天,這本書上講了很清楚了,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下,希望以後就再也不上當。法流的清淨,這個是我們需要的。
那麼在佛的法裡邊我們的看法,前面說過了我們真正要出離輪回,度一切眾生,要空性,要“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了。所以說,藏地、印度的看法是佛教的核心就在般若波羅蜜多裡邊。般若波羅蜜多分兩個,一個是廣行的,一個是甚深的。甚深是講空的,它的自性空,空性的方面;廣行(廣般若)就是講修行的方式方法這些,那麼這兩個有了之後,成佛的道就全了,也就是我們說的,空有二宗。空有二宗,在過去是互相排斥、互相鬥爭,在宗大師的教下空有二宗是相輔相成了,單有空性沒有修法也不行的,有了修法執著了有實在的東西,不知道自性空也不行,這兩個合起來了,又有修法、又知道自性空,那就成佛了。所以說,我們佛教裡邊,最重要的是講一切法自性空,同時也講廣般若,就是一切修行的方便方式,這兩個都要。雖然究竟的是自性空,但是方法方式沒有的話也成不了佛。如果這兩個都有,那就是圓滿成佛的道也就有了。我們現在第一個,就是要有清凈的法流,該學什麼法要知道,同時要知道一切佛教的核心是般若波羅蜜多。
這個頌子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宗大師造這個三主要道的頌,它的意思就是說一切佛菩薩都讚歎的最好的菩提道,沒有錯誤的,是求解脫的橋樑,這個最上入門的三主要道,宗大師說我將隨我的力量給大家說一點。那麼就是說,造論的一個開端,這個裡邊解釋很多,我們大概就這麼說了。一切佛經的最精要的意思、是一切菩薩都讚歎的菩提道,有緣求解脫者唯一的津梁,這樣的法,宗大師說,我現在隨我的力量給大家解釋一下。
于三有樂不貪著,為暇滿義而精進,
志依勝者所喜道,諸有緣者淨意聽。
下邊就是講什麼呢?第一個就是講出離心了,在開始講以後呢,還要大家好好地聽,就是說,他講是講得很好,但是我們心不在焉,聽的時候打瞌睡,打妄想,甚至於懷疑你說的話對不對,我的看法是這樣子的,跟他辯論起來了,那就好處得不到了。那麼下面就是說該聽的人呢好好聽。
“于三有樂不貪著,為暇滿義而精進,志依勝者所喜道,諸有緣者淨意聽。”那些對這些法有緣的人,是說對三界的享受不貪著的,如果貪著三界享受的,像現在跳舞廳的那些男女,你說你在聽經,或你講三主要道,他不要聽,他說我正在喝酒,正在高興,你把我拉過來幹啥呢?他還發脾氣,跟你吵架了。所以說,我們講法還是有緣了,有緣接受這個法的人才能夠接受這個法,沒有緣的人他因緣不夠,再好的法教給他,不起作用。
所以說我們要學三主要道的人,我們應該要以怎樣的根器才能接受呢?第一是要對三界的快樂、享受不貪著的,這是最重要的。第二個,知道自己暇滿大義。就是說,我們得到圓滿的有暇的身,就是我們既不是盲聾喑啞,也不是生在邊地,也不是三惡道,也不是世智辯聰不接受佛法的人,也不是長壽天,聽不到佛法的那些人,就是離開八難的人。我們已經離開八難,同時內外都圓滿,生在有佛教的地方,自己也耳根、意根都能夠聰明接受佛教的。這樣子的身體得到之後,應該怎麼辦?你去享受吧,搞世間快樂吧,那就糟蹋你人身,好容易過去培了很多福、持了很多的戒,發了很多的願,得到現在這個身體,這是千劫難遇的身體,你把它輕輕錯過了,那不是太可惜嘛。所以說我們真正對於三有的快樂不貪著的,對暇滿的大義要真正認識得到不要浪費的,要做些真正有意義的事情的人,那麼要好好精進,依了勝者——佛所歡喜的出離的三主要道,好好地跟著去精進。
對於這些有緣的人你好好地諦聽諦聽,聽宗大師給你好好要說了。這是說,對於聽經的人要有一定的意樂心,一定的條件。如果夠這個因緣的人,也能夠靜下心來聽的呢,那決定得好處。聽經的一些要訣《菩提道次第》講過了,要斷器三過:不要打瞌睡,不要去癡心打妄想,也不要心裡有邪見等等;還要具六想:把說法的法師當醫生想,自己當病人想,說的法就是我的藥等等這個六想。以這樣的心態去聽經就得好處了,否則的話,即使他講得再好,我們還接受不了。那麼既然諦聽,那聽什麼呢?下邊就要說了,就是要生起出離心來了,那麼這本書的重點要講的就是,解釋這個三主要道了,出離心、菩提心、正見了。那麼第一個介紹就是出離心。
無出離心無息滅,希求有海樂果法,
由貪有樂縛眾生,故先尋求出離心。
“無出離心無息滅,希求有海樂果法,由貪有樂縛眾生,故先尋求出離心。”沒有出離心,不發心把三界的貪著的心滅掉的話是不能解脫的,所以說被三有系縛住,那就是解脫不了,所以說真正希望解脫三有脫離一切苦難的人首先要把出離心生起來,這是一個綱領性的總結的文字,具體它下面有解釋。
我們說為了脫離輪回要求解脫,解脫就要先生起出離心,如果要求解脫的心都沒有,你要想脫離輪回當然是不可能的。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個目的,你目的都沒有的,你怎麼得果?成果是得不到的。所以說我們現在來說要生起出離心,我要出離,我要生起來,它就生起了,那麼聽話,那不可能。要好好觀察,就是要觀察我們在輪回裡邊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在輪回裡邊,有漏的五蘊一會兒投這個道,一會兒投那個道,生來死去,中間都在受苦,這個苦要知道。如果不知道輪回苦,認為很快樂,那就不想出去。生生世世不斷的輪回,什麼東西把我們捆在輪回裡邊,我們這個輪回的苦都不願意受,那麼哪個逼得我們受呢?是煩惱造業,你要起煩惱,造了業了,那就是輪回裡邊的苦很多了,解不了。那麼這個也很簡單了,你要脫離輪回的話,你就要斷煩惱,那就是要放下貪欲了,這個就是一刹那之間了。我們先說要解脫輪回,一定要知道輪回的自性都是苦的,三惡道是苦苦、人間有八苦、天上有天上的苦、五衰相的苦,總的來說三界裡邊都有行苦。行苦是一切苦的根本,行苦在,苦苦、壞苦是免不了的。行苦表面上看起來很微細,但是實際上這個苦在聖者——證果證道的人的眼光來看,行苦的苦超過地獄的苦,這是《俱舍》裡講的。我們凡夫心很粗,就是說,一個沙子擺在手心上,找也找不到,但是聖者心很細,一個沙子放在眼睛裡,那就很難受,一定要把它去掉。就是行苦在凡夫的份上,看起來好象沒有關係,在聖者的身上一看行苦是最難受的,一定要把行苦除了,一切解脫三界才可以達到。
所以說,我們要脫離輪回,要出離三界了生死,單知道苦苦是不夠的,有些人出家了,修行了,為什麼?“哎呀,世間上苦得很,我一輩子受了苦。”他認識到的是苦苦,壞苦還沒有認識到。一旦他的運氣來了,什麼東西來了,他的家裡打電話來了,給他找到好的工作了,趕快去幹了,他又走了,那是不堅固的。真正地要出離心生起,苦苦固然要認到,壞苦也要認到,行苦也要認到,三界裡邊徹頭徹尾都是苦,你認識到之後你才說出離心才堅固了,否則的話都靠不住。這三個苦,凡夫怎麼認得到呢?沒有佛的眼光,我們怎麼看得到呢?就是我們看細菌要靠顯微鏡,我們肉眼是看不到的。我們要認識苦,除了從經典裡吸取佛的那些教授教誡之外,你從何而來呢?所以說,這個重要性要聽聞正法。我們成了佛弟子了,不能說什麼經都不要聽了,“啊,我這麼修就對了。”你怎麼修啊?你道理也搞不清除,苦也認不清楚,你怎麼解脫呢?你怎麼求離苦呢?今天人家打你罵你了把你關起來,你感到很苦;明天把你捧上去了,做大官,你感到很高興了。那你怎麼解脫得了?所以說,對於真正修行的人第一個是聽聞正法。前面我們不是說要依止善知識嗎,依止善知識幹什麼?就是要聽聞正法,所以說聞法是很重要的。
這裡說我們出離心的生起來,一定要把輪回的真相知道,中間煩惱、造業,三界裡邊受的是什麼?苦苦、壞苦、行苦,是這樣徹頭徹尾的苦的話,哪個還要貪著輪回呢?所以這中間是要經過這一番的聞、思、修的過程,沒有這個過程我們苦是認不清楚的,我們的出離心也是不堅固的,是停留在嘴巴上的,是不踏實的。如果說,你苦認不清楚的話,那麼清淨的出離心也生不起來,清淨出離心生不起來的話,要貪著三界的心也斷不了。那麼你要出輪回,那就是也不可能的。所以說,我們要出輪回,第一要把清淨的出離心生出來,什麼叫清淨出離心呢?乾乾淨淨的、一點沒有帶這些煩惱痕跡的、徹底要脫離三界的心,這要生起之後,解脫才有希望。一切法都是有因有緣,你因都沒有,果從何而來呢?有的人說,出離心是聲聞道,出離三界我們不要,我們是學大乘的,出離心不要,我們要菩提心就夠了,這個話對不對呢?這個話絕對不合邏輯。你自己都不想出三界,你為什麼要把眾生度出去呢?等於說,這個屋子很好,我自己想享受,我把他們都趕出去,這個哪是菩提心呢?正因為這個地方太苦了,我自己都受不了,我要把眾生都度了,這個才是菩提心。所以說,菩提心的基礎是從出離心來的,自己感到三界的苦受不了,要把一切父母眾生同樣是解脫苦難,這個心才是菩提心。所以說,我們大乘修菩提心,二乘修出離心,發了大乘菩提心的人就不能生出離心了,一生出離心就是二乘了,這個話絕對不合邏輯。出離心跟菩提心是不能分割的,有了出離心才能生長菩提心,沒有出離心的話,菩提心沒有根子的,沒有根子的不會長苗,不會長芽,也不會開花,也不會結果。所以說,出離心和菩提心不是對立的,是互相有聯繫而有層次的,有出離心的基礎,再擴大到一切有情,我們才能生起菩提心。這一點我們要搞清楚。我們漢地經常有人說,出離心是聲聞的事情,我們是大乘,菩薩修菩提心就夠了,出離心不能要了,要了就退到聲聞去了,這個話是錯了。應當說,有了出離心才能生起菩提心,出離心沒有,菩提心無從生起。這個就是說,出離心跟菩提心不能割裂開來。
暇滿難得壽無常,串習能除此生欲。
那麼現在就是要介紹了。我們要斷除三界的執著,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分兩步走。一下子你說我要脫離三界,出離心生起來了,哪有這麼簡單呢?一切法都有因緣和合才能成功,你因沒有,緣也沒有,出離心就生起了,這是不合邏輯的,是虛妄的一些的想法。我們要介紹真正要生起出離心要分兩步走。第一步呢,我們要把現世的享受放下,追求下一輩子。這個人家說你這個貪心大,有人說老太婆念佛貪心大,她要追求下一輩子的大福報,所以修行了,這個說法對不對?這不對的!
我們說,要把對三界的執著的心一下子放下,這是很困難的,那就分兩步走,先把現世的放下,追求下一輩子。下一輩子那不是追求到天上享福了,追求下一輩子的,在佛教的法相來說就是增上生,就是下一輩子圓滿的身體,能夠修行,碰到佛教,發這個願,因為成佛不是一輩子成就的,這一輩子我好好修,對於世間的五欲一切都除開,不要他,不執著。那麼什麼都不執著以後呢,一個凡夫他沒的抓了,他心裡空蕩蕩的難過了,給你一個抓的,求下一世的圓滿身體。下一世的健康的、聰明的、壽命也很長的一個身體幹什麼?來修行,以這個來轉移我們對於現世的貪著,這是一個方便了,而真正能夠達到這個的,才算上了修行道路了,這是我們前面介紹的,開始成了一個修行的人,從這裡起點。為了下一世的享受,為了現世的福報,這些佛徒也能稱為佛弟子,但是不能成修行的人。修行的人最起碼的,要把現世的享受放下,因為現世追求放下了,你難受了,沒有一個抓的,就給你一個梯子,求下一輩子圓滿的身體,再來修佛法。所以藏地的轉世,藏地轉世就是這樣子的,這一輩子什麼享受都不要,自己修行。下一輩子怎麼樣?把一切功德回向下一輩子,再做一個圓滿的人,碰到佛教又好好修行。這樣子一個方便,把你現世的放下。這裡的頌就這麼說,第一個就是說,消除現世貪著的方法:
“暇滿難得壽無常,串習能除此生欲。”就是說,你要把現世的執著先放下,這是第一步,出離心第一步。然後把下世的放下。分兩步走。那麼你要把現世的貪著世間五欲放下怎麼呢,要修兩個法,就是兩步走,就是說以兩個方法來修這個。一個暇滿大義難得,一個是壽命無常。
就是說,我們這個身體來之不易。大家知道人身難得嘛。人身難得有人就懷疑了,世界上不是人很多嘛?我們不是節制生育嘛,不要他生出來,怎麼人身難得呢?多得很,我們還不要他呢,太多了。我們說,人身難得是指這一輩子人下一輩子再得人身,這樣子極難的。那麼現在那些多的是從哪裡來的?天上享福享完了掉下來的,地獄裡邊受苦受完了出來的,畜生、餓鬼裡邊受苦出來的,修羅報完了到人間來的,他方世界來的,來源是很多。但是這一輩子是人,下一輩子再要做人,經上說的就是盲龜值木了:一個瞎的烏龜在海底見不到天日的,它要跑出來,一個浪頭打下去了,好容易碰到一個木頭,這個木頭是有一個洞洞,烏龜頭伸出來,這才呼吸到海面的空氣,這個多難呢?一個瞎烏龜,要碰到一個木頭,木頭又有一個孔孔,這個孔孔它又碰上了,能夠鑽出去了,這極難的,這是一個比喻。另外一個比喻就是說,從須彌山頂放一根線下來,在須彌山腳下一根針,把它穿進去,這個好困難。經上就是說,這一輩子是人,下一輩子再做人難得是這樣子。我們現在已經做到人了,以前的善根福德不曉得積累了多少,千萬不要糟蹋,先要把暇滿大義知道,我們人身是很不容易得到的,好不容易得到這個人身了,要好好利用了,就是這個話。
我們說我們的法是從佛清淨等流下來的,是從佛經裡邊經過祖師傳下來的,不是自己想出來的。那麼這個法是成佛的最重要的法,一共是分三個,一個是出離心,一個是菩提心,一個是正見。
第一個出離心,就是說對三界不要貪著,這是解脫的因。但是我們要對三界不貪著,這個要修才能得到,這個心裡想一想它是不會出來的,那麼要分兩步修。第一步,把現世貪著五欲的心放下,追求下一世有暇圓滿的身體,要達到這個要求也要修,該修什麼呢?修圓滿的有暇的人身來之不易。第二個人身雖然得到了,(但是)無常隨時隨刻都會來,你如果不好好利用它修的話,一旦無常來的話來不及了,這千載一遇的人身失掉之後,下一輩子要得到人身來修行的話不知道哪一輩子了,千萬億劫是否能碰得到還不知道。以這兩點來修,就把現世的五欲享受能夠減輕,減輕到最後把它放下。具體的修無常我們只好明天再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因為他們還要上殿,我們就講到這裡。
第二天
昨天我們把三主要道開端講了一下,今天重複一下。第一個,頂禮上師:“敬禮諸至尊上師”。其中包含的意義,第一個是我們的法是有傳承的,從釋迦牟尼佛到文殊菩薩一代代傳下來,傳到現在著書的宗大師。第二個意思就是我們學法不能沒有師父,一定要依了師修。因為我們世間上的技術、學問沒有師尚且得不到成就,何況我們修行,走的路是從來沒有走過的。解脫的菩提之道,如果沒有師父帶路的話,我們沒有辦法完成這個路程的。藏地的說法——這也是佛的意思,有的人自己看經書搞研究,在民國初年的時候,有很多的居士自己研究法相成名成家的也不少。但是從真正的修行角度說,這僅僅是個學問,而且這個學問是不是正確的還成問題,而要靠這樣子看書而修行成就的,過去沒有,現在沒有,以後也不可能有。所以我們要學修佛法,沒有師父是不行的。不象世間學問,自己編一套,說對了,說錯了,不負責任,這因為他不是叫你求解脫嘛。
我們佛教是要得到解脫圓滿菩提,不能錯一點點。所以說,這個裡邊就是說,一方面是敬禮上師,文殊菩薩以來的歷代上師,再一個就是說我們的法有傳承,再一個就是表示我們要學佛法,要修佛教,沒有師是不能行的,重點是這幾個意思。
另外下邊就是說,宗大師他發心造這個論,他就是說,我這個論所說的意思並不是他自己想出來的,是一切佛的經典裡邊的重要的意思抽出來的,是一切菩薩所讚歎的,假使我們有緣的行者要求解脫,這是唯一的津梁。這三主要道大家想一想,如果離開了一個,我們怎麼修行呢?那是不行的。
講經的人要這麼說了,那麼聽法的人也要有一定的要求,他不是這個對機的人他就吸收不進去。要聽的人應當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夠接受這個殊勝的法,同時可以依這個殊勝的法來修行。第一個要求,對於三界的享樂、享受不貪著的,同時得了有暇圓滿的身體而能夠對佛說的法能夠精進行道的,這樣子有根基的行者是三主要道聽法對機的根器。具備這一條件的人應當要好好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把這個道聽好之後,經過思惟,通過修行達到要求的目的。
下邊就是正宗分,講出離心了。我們三主要道是講什麼呢?哪三個主要的修行的道路呢?第一個出離心。那麼出離心,為什麼要生起出離心呢?就是說,假使我們對於三有的快樂貪著的話,那麼我們永遠被三界所系縛,不能夠解脫的。所以說要求出離三有的脫離三界了生死呢,第一個我們要發出離心。如果沒有出離心的話,根本就沒有辦法超脫生死,超脫輪回,所以說出離心的發起是絕對重要的,沒有它我們解脫不了的。
第一個就是解釋出離心是什麼,為什麼我們修行的人一定要生起出離心,那麼把這個講了,我們知道了出離心的重要性。我們要出離三界要了生死要脫輪回乃至度父母眾生成佛,第一個先決的條件就是要生起出離心。那麼這個出離心我們知道很重要了,如何生起呢?這並不是說我要生起來了,就生起來了,那麼容易的話,我要成佛就成佛了,那就不要修行了,發個心就對了,這個還不行的。我們佛教不是講迷信,也不是唯心主義,我們是踏踏實實的最科學的,講因緣條件的。現在科學都講條件,我們這裡也是要條件的。你出離心的重要性知道,那麼如何生起出離心呢?我們要把這個條件創造之後,出離心就生起來了,如果這個條件不合適,出離心是生不起的,這是有嚴格的一定的緣起的。佛教是講緣起的了,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條件夠了,它就生了。因緣不和合,乃至這個因緣裡邊少一分的緣起,這個法不會現出來的。那麼我們要把出離心生起來,該具備什麼條件,這是一個重要問題,既然出離心對我們修行人那麼重要,那麼出離心怎麼生起來呢?我們修淨土的,大家都知道要厭離娑婆世界,但是這個娑婆世界我們現在有的人看看花花綠綠的,吸引人的地方很多,你如何生起厭離呢?那麼這個不經過一番的修行,這個厭離心是生不起的,這個厭離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出離心。
出離心生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我們不能一步就登天,要整個出離心圓滿的生起,一下子是不行的,我們要分兩步走。
第一步,就是說是要對現世的那些五欲八風能夠放得下。不為現世的享受、五欲八風而努力,而要反過來,為下一輩子的有暇圓滿的人身能夠碰到佛教,為這個目的而努力,那麼這是修行出離心的第一步,就是放下現世。如何把現世的貪著能夠放下,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人來說,第二輩子渺茫的,到底有沒有也不知道,照你講,即使有的話,將來能不能如願也不知道,現世是踏實的,是現前的,我們為什麼放棄現世而追求那渺茫的未來呢?好象是他也不願意接受這一套理論了。但是我們說,你如果真正要修行的話,你非放下現世不可,如果你現世的貪著、五欲、八風不肯離開的話,那你根本談不上修行,就是一個普通的凡夫而已。你要相信佛的話,這就是,佛以佛的智慧告訴我們如何生起出離心的第一步必須要放下現世,這是一個極端重要的,我們必須努力的一個方向。比如說我們上學,你要作一個專家,你必須從小學開始,小學之後中學,中學之後大學,然後研究院,最後是出來了。我們也是這樣子,修行第一步要放下現世,小學都不進的話,中學也考不上,大學更談不上。這個看起來好象是不太難,放下現世,追求後世,但是實際上我們世界上的人不要說普通凡夫,修行的人能把現世全部放下的,我們數數看有幾個人。除了那些高僧大德,有修有證成就的,他們那些人當然沒有問題。我們自己考慮自己是不是把現世放下了,這個自己問自己就知道了。
這裡我們把佛的所說的三藏十二部經裡邊如何放下現世的方法通過三主要道向大家介紹一下。希望大家從這方面努力,修淨土的往生有希望,修其他教派的入道也有門。這裡就是說,第一步修出離心,要從放下現世,如何放下現世有兩個主要的成分,一個是要思惟暇滿大義——就是說,我們這個人身好不容易得到了,這個人身是怎麼得到的呢?過去持戒、發願,不求現世的享受,求下一輩子能夠得到圓滿的人身,碰到佛教,經過很多時間長的積累善根,然後這一世果報現了。我們得到這個人身了,也沒有癡呆,也沒有神經病,眼睛耳朵都是明利的,也能接受佛教,沒有什麼邪見把我們擋住。
我們千載一遇的人身得到之後,該如何利用,這是一個重大問題,也就是人生的價值觀的問題,我們這個身體好不容易得到了,還是糊裡糊塗享受一番就過了,就算了呢,還是要利用這個人身好好修行?我們這個身體從佛教的角度來說,利用它來修行的話,可以下一輩子的惡道不去,這是決定做得到的,三皈五戒受了,就能做到,乃至你這一輩子即身成佛也不是沒有的。過去《法華經》裡邊龍女是即身成佛的,藏地那些修密法的即身成佛很多。即身成佛的問題有些人就懷疑了,釋迦牟尼佛之後授了記的,我們娑婆世界是彌勒佛,龍華三會,才是成佛的,中間那些佛哪裡來啊?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都沒有看到過。我們說即身成佛,並不是說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樣子的應化的佛,就是說我們本身把佛的法報化三身功德全部修成了,那就是即身成佛了,在眾生分上我們對他們的緣還不夠,他們看到的還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八相成道的佛,這個要眾生的機緣成熟才能看到。這個大家都理解嘛,佛在我們面前,現在釋迦牟尼佛他到處都在應化,我們能看到的是什麼,不一定是佛的身體。要佛世的時候,那些福報夠了才能看到三十二相。
在印度有個公案,無著菩薩修彌勒菩薩的慈心觀,修了多年了,見不到,幾次下山,都碰到一些緣就又上去了,最後還是定中沒有見到,那麼就下山了。在路上看到一條老狗,長得是膿瘡滿身,就只有一口氣了,快死的樣子。無著菩薩修彌勒菩薩慈心定了,他看了老狗就起了慈悲心了,他就想把它治好。印度治膿瘡是要用口去吸膿的,把膿吸完了,這個瘡才能夠治好。因為慈心的關係,修了慈心定了,他就起了慈悲心,用嘴去吸,但是一吸呢,狗身上的膿血臭得不得了,啊,要嘔了,他想停下來,但是看到狗那麼苦,他還是慈悲心起了,結果一口一口地吸,吸到後來不臭了,甚至於變甘露了,再一看呢,狗不是狗了,是一個彌勒菩薩。那就是說,你慈心夠了量了,彌勒菩薩就見到了,我們慈心沒有夠量的話,看到的就是彌勒菩薩還不是彌勒菩薩,是一個生了膿瘡的癩皮狗。同樣的,釋迦牟尼佛現在的應化,我們看到的也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樣子。這就是說,密宗裡邊的即身成佛雖然他成了佛了,法報化三身成就了,但是我們看到的還是凡夫的樣子,沒有見到佛的樣子。這個道理是一樣的,所以對即身成佛有懷疑的呢,我們就這麼粗粗地解釋一下。
這裡就是說,我們的身體即身成佛的可能性也有的,至少避免下一輩子下三惡道的可能性,好好地修,絕對是能夠得到的。那你這一輩子,時間也不長,幾十年,長壽的,不過一百年,短壽的,胎裡就死掉的。那麼現在生存在我們這個世界上的,到底什麼時候閻羅王來請你回去的,哪個給你做保票。我們上海以前,我的一個侄兒子,他在工廠工作,他就告訴我,他廠裡的一個工人,早上興沖沖地蹬了自行車上班了,年青人,很活躍的。上班了,在高空作業,做了一半,一不留心,摔下來了,死掉了,中午叫他們的家屬就把他屍體取去,報喪了。這樣子的例子是極多的。我們以前是廣化(寺)講課的時候,有個學生聽課聽了一半,突然有電報交給他,他的哥哥在煤礦裡邊工作的,煤礦蹋方蹋下來了,屍體也找不到。人什麼時候死這是不一定的,你這麼一個可貴的身體如果不馬上利用來修行的話,等到你閻羅王來請你去之後,你再修就來不及了,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們身體來之不易,千載難遇的,同時用處又是這麼寶貴的,不但可以避免惡道的苦,同時真正通過努力,假使因緣條件夠的話,這一輩子成佛的可能性都有,那麼我們怎麼好輕易放棄呢?
所以說,從這一點想,這個暇滿大義的身體如何難得,如何作用大,這麼地寶貴,我們就不能把它隨便陷在什麼跳舞場、什麼酒菜館,什麼吃吃喝喝,玩玩樂樂的,一輩子過了,下一輩子惡道去了之後,什麼之後出來沒有保證。從這一點想呢,現世的一些快樂對我們來說,太沒有意思了,浪費了我們寶貴的身體,而把一些該做的事情、暇滿大義都忘掉,甩到一邊去了,那就是極可惜的事情。經上這麼說的,摩尼寶珠你要求什麼,它可以跟雨一樣下來,求財,金銀財寶跟雨一樣下來了,求衣服,什麼最好的衣服,求糧食,什麼最好的飲食都能像下雨一樣下來。但是摩尼寶珠再多,這樣的寶珠上億的也有,也僅僅是滿足現世的生活,不能把你保證不到惡道去。而我們這個身體不但能夠使我們不下惡道去,而一樣能夠使我們努力的話,過去因緣成熟善根厚的話,這一輩子就能成佛。那麼我們這個身體怎麼能隨便放棄呢?我們假使現輩子還是貪著五欲,輕輕易易地把它又放掉了,那以後苦難來了我們就沒有辦法了。所以說,第一個就是曉得這個暇滿大義的身體如何地難得而得到了,你這輩子就不要去搞享受了,這個是一個觀。
第二個就是壽命是無常的,就是要修無常觀了。無常觀,我記得我以前也是淨土宗,年輕的時候我看的書都是印光法師的書,那麼淨土宗我也是探討過一番的,再一個說我們現在修密法,跟淨土宗沒有一點違背,我們密法裡邊往生淨土的法門也有,就在上師供裡邊最後一個法門就是往生淨土的。“諸道未竟死時俾能作,平穩善巧罪墮師遮舉,五力正真配合口教授,往生清淨刹土求加持。”那就是說,臨終的時候如果還沒有修好的話,我們就靠五個力量可以往生淨土,西方淨土、彌勒淨土,或者是文殊淨土,隨願往生,只要你把五個力量修好,那五個力量是什麼?就是要最清淨的菩提心的願力,修法的力量,持戒的力量,上師加持的力量,破瓦的力量,這五個力量如果你修好的話,決定往生。
有的宗派,單修個破瓦法,認為就是保證保險了:“我的頂開了,就決定去”這不一定。因為你出離心沒有的話,儘管你頂開了,就像公路已經開好了,造的很好的公路,但是你車方向不往這裡去,你往哪邊?背過來走了,這條公路開了也是白開的,就是說開了頂固然是你要走的時候暢行無阻,但是你不走,出離心沒有,菩提心沒有,清淨持戒的力量沒有,那就走不了,這條路就上不了,那你說要往生還不夠。所以說,我們說黃教並不是不講破瓦法,認為破瓦法往生是一個力量,但是不是唯一的絕對的力量,還要其他的一些方法加進去才能產生作用,而最重要的還是上師加持力。
言歸正傳,這裡就是說要修無常。印光法師也就是這麼說,他說,我們修行的人要把“死”這個字寫在額上,就是經常要想這個“死”,這跟我們修法是一樣的。我們修無常觀,要入道的話沒有這個無常觀進不了道,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後天,這一輩子還長長的,我就慢慢修好了,這樣子就修不成了,哪一天無常到了就來不及了。所以印光法師他就說,把“死”這個字要寫在自己額頭上,那就是時時要想著今天是不是要“死”了。過去還有那些大臣德們說:“今晚脫了鞋和襪,不知明早穿不穿”,今天睡覺了把鞋襪脫掉了,明天早上還能夠活著起來再穿鞋襪嗎,不敢保證了,萬一你晚上死掉了,明天就穿不成了,所以這個無常觀每一個宗派一樣要修的。
那麼我們這裡就是說,什麼宗派都要的東西我們就介紹。因為佛教的宗派很多,我們並不排斥哪一個宗派,對於佛的宗派我們都贊成。只要你依佛的話做,都能達到成佛的道路,我們這個法介紹每一個宗派都需要的東西,所以這個法哪一個宗派都要的,離開了這個法,什麼宗派都修不成的,所以我們介紹這個東西。第一個是暇滿難得身體要好好利用,第二個壽命無常,這樣子這兩個法好好修,就能夠把現世的享受放下,否則的話不能進道。放下現世的重要性他講了一些,我們就稍微介紹一下。
有一本書裡邊,要放棄這個執著,他說的比我們昨天說的還要嚴格。我們昨天說的,只要皈依三寶的就是佛弟子,要放下現世才算修行人。而他說:“執著現世非佛徒,執著輪回非出離”,你執著現世的人連佛教徒的資格還不夠。佛教徒叫你出離的,佛的本懷要我們出離三界成佛度眾生的,如果你出離心沒有的話,那你執著現世,對現世都放不下,那你連佛教徒的資格還不夠,這就要求很高了。我們仔細想想,佛教是那麼的難遇,我們做一個光榮的佛教徒,結果你不要說是出離心,連現世都放不下,還排不到佛教徒的隊伍裡邊去,那多慚愧啊!所以說,真正你是佛教徒的話,當然要把現世放下,不能全部放下,要放輕了,不要專門去搞做生意、賺錢了這些東西了,為名為利奮鬥了,我要往上爬了,甚至於文化大革命那樣的,把人家打下去,自己爬上去,這樣子的做法我看不必了,好好地如法地做就對了。
真正要修行的呢,現世必須放下。它還有這麼一個說法,我們看看是不是真正的佛法,或者這個法到底是法還是非法,或者說它是不是真正的法,就看你放不放下現世。像*輪功之類的東西,氣功師之類的,他都是執著現世的,要長壽健康了,成就事業了,什麼羅漢身了,等等這些。不放下現世的,我們嚴格的說,都不是佛教。真正是不是佛教,至少要看你是不是放下現世,也就是有沒有出離心,出離心最低的要求是放下現世,如果連現世都不放下的,我們可以說這不是佛教,你們也不要上當了。佛教裡邊,起碼的是要我們放下現世的,這是一個衡量的標準。
下邊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過去大德的事情。有一個比丘,他在那裡很用功了,他在那裡繞塔,繞塔的話,他就去問他的師父:“我這樣做對不對?”他師父就說:“你繞塔是很好,培福是很好。假使你修另外一個法呢,比這個更好!”這徒弟就想,繞塔師父說不是最好的,那麼我拜佛去,拜佛之後,又去問他師父了,他問:“我這樣拜佛好不好呢?”他師傅說:“你拜佛很好,但是呢,你假使修另外一個法更好!”“啊——”。他說這個法也不是師父讚歎的,那麼我就不拜了,就念經去了,念經之後,又問他師父:“這樣對不對啊?”他師父說,“啊,念經很好,功德很大,但是你如果再修一個法那就更好了!”他奇怪了,念經還不好,那我修禪定了。他就專門修定,修了一段時間,去問師父:“我現在這樣子修定了,好不好?”師父說:“修定很好,但是你修一個法比這個更好!”他奇怪了,到底修什麼法呢?他師父就說了:“放下現世!”你修禪定也好、拜佛也好、繞塔也好,如果你不放下現世,你所得的果,有漏的,輪回的果,不能出離三界。如果你放下現世了,做什麼事情都能出離三界,所以說根本的原則的東西不掌握的話,你再辛苦,也是徒勞。
這個師父是個大成就者(仲敦巴尊者),他就說這個話,我們也可以採取。所以我們修行,念佛等,因為現世放不下,我記得我小時候看到報上有個漫畫,一個老太太拿個念珠念“阿彌陀佛”,念了很多,最後念了一半,“哦,我想起來,丫頭——今天的童子雞給我煮得嫩一點。”嘴裡念的是阿彌陀佛,(心裡卻想著)要殺童子雞吃。那你現世的身體執著得那麼厲害,貪口福,不惜那些動物的生命,你怎麼往生。這只是報紙諷刺罷了,也不是佛教的報紙。但是這是諷刺一些人口是心非,我們也要好好地警惕。你這樣子用功,但是你現世不放下,你要修行成功,往生西方,那是困難的。對於娑婆世界還是執著,那麼這裡我們要好好提高警惕。
另外有一個,也是一個大德,他去請教一個師父,他的師父給他說,你要好好地修,放下現世,修菩提心等等,其他的氣脈、明點都沒有說。這個人是一個大成就者,他修的目的想修一點神通了,氣脈、明點,最高的法啦,大圓滿的之類的。結果他的師父給他說,你要好好地修,放下現世,要修菩提心,放下現世就是出離心,菩提心還要好好修,真空見的智慧,這也是符合三主要道的。
這就是說,修行的第一個要件是要把現世放下,這個裡邊就是把修出離心、菩提心的重要性說了一下。再一個他又這麼說,有些法師、禪師,他可以對現世的生活、飲食、穿的衣服都不在乎,甚至於他也不吃飯,吃一些花了,什麼黃精來維持生活;那麼穿的爛衣服,到處補丁,住在山上崖洞裡邊,甚至於閉關,把門洞都封起來,用泥封起來,這樣子住很好,很用功,是修苦行。但是他內心深處如果還有一點希望名稱的話,希望這一輩子大家讚歎他,以後高僧傳有他的名字,如果心裡還有這一點點貪著的痕跡的話,那麼他這個修行就不是真正的出離的解脫道路了。甚至於這樣子的人呢,他將來下邊還是有漏的果,過去貪名的心重的話,可能還要下惡道,所以這一些很重要。另外一個大祖師,他是怎麼說的,他說假使你修行,講經說法,修禪定了,學教了,都是為了這輩子能夠得到大名聲的話,那麼你決定要增長我慢心,有了我慢心,假使人家哪方面比你好,嫉妒,假使人家對你不恭敬,瞋恚,這樣的話,雖然你修的很好,對現世的名利的心不放掉的話,還是個輪回的因。這個輪回的因可以把你丟到地獄去。所以說我們法師也好,禪師也好,律師也好,一般修行也好,心裡邊對現世的,一般說世間的人對財、對色這兩個法沖得過的幾乎很少,不管哪一個,要衝過名利這一關的極難。表面上看好像是不要名了,但是心裡邊深處依然對這個名利的心還有一點點的話,那麼我們再怎麼修行,還是感到惡果,甚至於惡道。
這個我們就要好好地檢查自己。那麼我們說放下現世的重點是放下世間八風了。這個八風就是我們常說的利衰苦樂稱譏毀譽了,那麼就是總的來說呢,你得到利了就高興,失了利了就不高興,你得到好的方面就快樂,碰到苦的就不高興,得到名稱就高興,否則,默默無聞就不高興,人家讚歎你呢你就高興,人家譭謗你就生氣,這些都是我們在世間裡一般都是要碰到的一些事。那麼這個八風不放下的話,你要出輪回就是沒辦法出了。所以說我們對世間八風的道理一定要搞清楚,否則的話就談不上修行了。
學了這個法我們要思惟,暇滿人身難得,在《菩提道次第》裡邊講了很多了,我們剛才也提了一些,大家可以參考,自己有書的,對照《菩提道次第》裡邊好好參考。
下邊我們要介紹噶當派的教授,放下現世的教授。噶當派是什麼?阿底峽尊者的一個教派。宗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就是從這裡邊來的,宗大師的教派叫格魯派,也叫新噶當派,那麼噶當派裡邊有一個教授教誡叫十秘財,包含十個東西:四個依止,三個金剛,還有出、入、得三個,這個下面再介紹。
什麼叫四個依止呢?第一個“心極法依止”,就是說,心裡邊只有法,其他的都放下。也就是考慮暇滿難得的人身得到了,它是無常的,什麼時候死是不知道的。那麼我們如何利用這個身體呢,就是說在沒有死之前,我一定要把一切東西都放下,來修正法。使心裡邊所希望的除了法之外,其他的不管。
第二個依止是“法極窮依止”。你去修行了,工作也不幹了,那麼你生活沒著落了怎麼辦呢?那麼我們是不是為了要怕窮而不學法呢?那麼我們現在要考慮了,那這個就是修法大不了窮了就窮了,但是我為了修法修什麼苦行都可以,就是要飯也無所謂!世間上為了生活要飯的也不少,我為了修行去要點飯又有什麼關係呢?沒有關係,哪怕是要飯我還是要修法!
第三個依止是“窮極死依止”,那麼極端的窮了,飯都吃不成要死掉了怎麼辦呢?死了就死了,為了不要放棄修行,假使說一點財物也沒有,要飯甚至要不到,你會餓死也會凍死。那麼你就想了,無始以來犧牲生命為了爭取財富、為了爭名奪利等等,這些犧牲生命的不曉得的做了好多次了,從來沒有為了法而犧牲生命的。這一輩子為了修法而犧牲生命又有什麼關係?只要為了修法的話,哪怕死也不在乎!有這樣子堅定的心的話,修行才有希望!死了之後,有的人還執著,這個身體要火葬了,要土葬了,有人料理後事了,給你去宣傳了....
第四個“死極荒溝依止”這裡就是說,死了之後,最差那怕是丟在荒山野溝裡給那些豺狼吃也無所謂,只要有修法窮就窮,死就死,丟在荒山裡邊就丟在荒山裡邊,沒有關係,這個心要生起來。這樣子跟癩皮狗一樣,死掉往山裡一丟就完了,都無所謂,只要為修法,這個就是四依止。假使你這個心生起了,你放下現世是靠得住。
下邊還有三金剛。第一個,“事前無牽累金剛”。事前沒有牽累,你準備要去修行一切放下的時候,那麼這個阻力就會有,你的父母、親戚朋友了就會勸你,“哎呀,你身份那麼高的人,出身家庭高,學問又大,前途很大,你這麼放下這一切這樣子修行呢?”就很難受,就流淚了,不准去了等等。有的人心就軟掉了,“哎呀,這個搞不成了,還是回去吧。”但是真正修行的人碰到這些環境的時候,也要一樣——跟金剛一樣,不動不搖,不去管他,情願到偏僻的山上去修行。這個我們想一想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就是給我們示現標準的,他出生王宮,現在是太子,將來是轉輪聖王,父親只有他唯一的一個孩子,但是他放下一切,到山上去修苦行了。這了佛給我們作的榜樣。但是我們要考慮,父母不同意,不要太勉強,要好好作工作,這也是佛說,但是我們心裡邊對那些的留戀不要有。
第二個,“事後無愧悔金剛”。事前不動搖,事後也不要追悔,假使你把世間的一切放下了,人家對你討厭、忌諱,說你一個下賤的流浪漢,乞丐要飯的等等,不管他說什麼,不要放在心上。他們說你好也不要管他,說你壞也不要去管他,說你像個魔鬼也不要去管他。那麼這樣子呢,有的人就是說,這個(情況)有,我們在三門有個年輕人他想出家,他的母親認為這樣子的出家,因為她對佛教不理解,感到家裡很丟面子,死也不給他出家,就說你就是死了,也不願你出家。這個就是這麼樣子的母親了,這也就是過去的業障了,那麼結果他就出不成家了。在我們真正修行人什麼面子不面子的,就不要講了。
第三個,“與智慧金剛同行”。我們要有智慧,把我們生活和修行結合起來。對於一切毫無意義的現世的那些事情要永遠放棄,這個要有智慧,對於這個智慧不要去放掉,要與他同行,不要離開智慧。
那麼下面,就是“出”、“入”、“得”。“出”是什麼?“出於人群”。我們這樣子做,跟現世的人就不是一樣的,人家說你是一個瘋子,瘋子就瘋子,不要去理他,那麼人家不要你把你從人中開除了,說你不是人了,也隨他去。“入于狗伍”,就是說,你的生活,你的名了、衣了、食了,到處是最低的要求,情願忍受那些饑渴疲勞了,好象狗一樣,人家說你是狗,也隨他去罵,我們只要修行就對了。這樣子做呢,最後“得到聖位”。經過這樣子的磨練,自己好好修行,最後總會得到修行成就。這是噶當派的一個教授,也叫我們放下現世。它的內涵也是同樣的,也是暇滿難得,無常隨時會到來,叫我們從這兩個方面好好地去修。
我們說,什麼叫修?這個道理聽到了,書上看到了,這是一個聞慧,我們是聽到了,如法聽到了,生起的智慧叫聞慧。聞慧是一種概念,我知道了這個東西,聞慧是從人家那裡聽來的,我們聞之後要思、要修,思就是用自己的思想來考慮這個問題,那就是經過聞之後,就是要思惟,根據身體、環境等等來思惟得到的,那麼這個就是自己的力量,能產生一定的作用。所以說,聞是膚淺的,思就深入了,那麼最後呢就是修了,修的最後就是定中證到,那是最高的。
真正的修是入定之後才叫作修。但是宗大師感到入定的人畢竟不多,,那麼有些思惟的人也可以叫修,因為思惟也能產生一定的力量,所以我們把暇滿難得的道理、無常的道理好好經常思惟的話,他也可以化成自己的力量,就可以產生一定的作用。那麼下邊就是跟大家說一下,修無常的一些的修法,那麼下邊就是說,我們印光大師不是已經提過了嘛,把“死”字貼在額頭上,那就是修無常了。修無常了不是,“噢,死掉了,無常了”這麼簡單的修是不能深入的,是不夠的。那我們介紹一下《菩提道次第》,那裡邊就有修無常的辦法,當然這是簡單的方法,那麼這裡邊有幾個要點,三個根本,九個因相,最後呢得到三個決定。
三個根本是什麼呢?第一個,人必定是要死的,從古以來,不論你輪回也好,修什麼也好,那麼我們佛教裡邊,釋迦牟尼佛示現的也無常。古代從無始以來,不要說從無始以來,從有史以來,就是說從有歷史以來,到現在還存在的人我們見過沒有?沒有!一般來說壽命長的一百歲左右,一般短的呢三十歲都沒有的很多。所以說人要麼不要生,生的都是要死的。
第二個,死,沒有一定時候的。什麼時候死不知道。
第三個根本是人死了之後,除了佛法以外,什麼都沒用。秦朝最早的秦始皇,在世的時候,有什麼——多少的金銀,多少的財富,多少的宮娥婇女,死的時候一個都帯不走。那麼我們說殉葬,秦始皇殉葬的時候有幾萬個宮女陪他去死,這是人的妄想,這些宮女這些都有她們的業報,絕對不會跟著秦始皇去,她們死了之後或者生天,或者哪裡投生去了。而秦始皇死了哪裡去,還是什麼都沒有。所以這些來說呢死的時候什麼都沒有,除了佛法對你有利。
那麼三個根本呢就是前面的三個根本。每一個根本都有三個因來成立,那麼第一個就是說,人是必定要死的,有三個因要講來觀察。
所以說閻羅王他也是必定要來的,無論你想什麼辦法都是免不了的。我們在一個公案,有四個兄弟,都是修外道的,都有神通,一天他們大哥站出來說了,某一天他們四兄弟都要死了。他們就想辦法,因為他們有神通就想逃避了,大哥就跑到山上,深山裡邊閻羅王就找不到了;二哥就跑到海底裡邊去,那閻羅王海底裡恐怕去不了吧?三哥就飛到空中,空中騰空,懸在空中;最小的這個弟弟呢他說,我跑到最熱鬧的鬧市裡去,混在人裡邊,閻羅王的鬼卒來抓的時候搞不清楚,找一個去呢。那麼四個想好了辦法,到了那一天就各施展神通這樣子去做了。大哥跑到山裡邊給老虎吃了,死了;二哥跑到海底裡邊,結果呢給那些海底的大魚吞掉了;三哥在空中,騰空突然神通失靈了,掉下來就摔死了;第四個弟弟在鬧市裡邊,人多擠在裡邊,他想不要給他們抓到,結果呢人太多就擠死了。那麼這四個到最後還不是死掉。所以說呢,我們有神通也好,什麼也好,閻羅王來了也跑不掉!那麼這是第一個,人一定要死的。
第二個呢這個壽命只有減少沒有增的。就想點蠟燭一樣,我們點一分鐘,蠟燭就少一分鐘的蠟了,那麼到了最後也就點完了。這個就像我們的人生,那麼我們人生下來,每過一分鐘就跟死亡靠近一分鐘,這個道理就像那些要判死刑的罪人一樣,從開始往刑場跑,一步近一步,跑到刑場等在那裡,那個時間到了就砍頭了,死掉了。所以說壽命只有減的沒有增的。
人的身活在那裡,還沒有死,但是修法的時間很少。有人說了,反正聽不懂管他修法不修法,佛教也不懂。真正碰到佛法了,你又要辦公了,每天還要洗衣做飯了,還要吃飯了、看報紙、做雜務了啦等等做家務啦,那麼算起來,真正的修法才多少時間,也就一兩個小時。那麼死來的時候都不動了,所以說死一來呢修法的時間更少,這三個因素就是肯定我們一定要死,沒有辦法的,死是停不掉的。
第二個呢死無定期,死的時候是沒有一定時間的。釋迦牟尼佛說了,他是從各方面來說了,南贍部洲的人壽命是不定的,這個是經裡邊講的很清楚,在最高的時候,輪王時期的時候是八萬四千歲,到最後減到十歲,中間一會兒增一會兒減是不定的。就在這個增減的中間,每一個人的壽命也是不定的,那麼現在長壽一點的一百周歲的,一百零點的也有。過去我們在廣化寺的時候有一個叫梅什麼的老師傅,一百零二歲,他是很稀有了,精神很好,但是現在已經不在了。那麼長壽的一百多點,早的呢入了胎的時候就打下來了,那就是很快就沒有了,那麼壽命是無常的,是不定的。你不要說,我現在年輕了,等老了退休了我再來修了,你能不能到退休還是個問題。退休之後你有多大精力,修行是要有精力的,世間法裡邊的事情也不能強行,要幹得下來,比如打坐,你這個老了不行了,怎麼修呀?
我記得經典裡邊有一個公案,有一個婆羅門,他已經是老頭了,他要跟佛來出家。他就說了,你看自己都成什麼樣子的,自己都照不顧了自己,孤苦伶仃的,八十歲了,你還修行?你修什麼行呢?修行要禪定等等——要學經教,要修禪定等等都要一定精力才行的,你這個時候你怎麼修行?可惜了時間了,你的年輕的時候不修,現在已經來不及了。
那麼這樣子就是說,這個也挺多,電線一碰就死,乃至針灸紮在要害地方也會死,吃了一些不合適的東西也會死。你要找維持生命的緣呢,或者救他的緣呢極少!所以說生命本來是不定的,再加上因緣來了,你馬上要走路,你敢擔保嘛?我們有一個居士,以前在三門住過的,回東北去了,今年他家裡來信說死掉了,我們給他超度,這個很可惜。但是沒有辦法,業報如此,只好給他超度超度,念念經就對了。所以說這個死是不定的,因緣太多了。那麼高處掉下來的會死……,這個死緣太多了,什麼地方都會死掉。再加上生命危脆,這個生命不像……這個身體一定要死的。我們說人身上有幾個要害,那這些要害的地方你不能給他一點傷害,造成一點傷害就死掉了。記得我們在五臺山的時候,有一個五臺山的老百姓病了,他就貪便宜,請走江湖的針灸醫生給他治病,結果這個針灸醫生是個外行,在他身上紮了兩針,一看他搖搖晃晃的不行了,他就嚇了,拔腿就跑掉了,你把針拔掉跑也好嘛。他這個嚇倒了,這個針也不拔就跑掉了。結果那個病人就這樣子死掉了。最後那個針灸醫生也給抓到了。那就是無緣無故的送死了,這個呢就是說人的生命是危脆的很,實在是不可估量,什麼時候來是不知道的。這就是說這三個因呢是成立前面的死無定期。
個,第七第八第九個因是成立死的時候其他都對你沒用了。就是說死的時候,雖然親戚朋友把你圍繞,但是對你毫無用處,他們沒有一個能夠代你,沒有一個人能把你救起來,也沒有一個人跟你跑。弄的不好的,父母長輩還沒有斷氣,孩子們已經在吵架了,分財產了,對父母死掉毫不在乎,他們在乎的是財產,如何把父母財產據為己有,這個就是親戚朋友對你毫無好處,你過去賺了好多的錢,你要走了,錢也救不了你,你一分錢也帶不走,甚至於身體,你這個身體,一個人最愛護自己的身體了,這個身體跟你共同生活了好多年,結果你要走了,你還是帶不了,也是帶不了,一塊肉都帶不走。那麼這樣子想,除了佛法以外,什麼都沒用。財富也好、名譽地位也好、親戚朋友也好,對你毫無幫助,那麼只有修佛法,修了佛法你修了一分你就帶走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