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 關於上師的開示
時間: 西元1987年
地點: 奧地利維也納 譯者: 念楚
Q:圓滿的虔誠之心與我們前世的業力有關嗎?它是業緣的顯現嗎?
A: 是的,的確如此。由於我們與上師維繫了一段很長的因緣,真正的虔誠之心便會自然升起。因此,我們不必急急去尋覓一位與我們有如此深切因緣的上師。
Q:金剛乘的上師有沒有情緒上的問題?
A: 這是依弟子與其上師的關係而定。如果弟子對其上師有堅定不移的虔誠和信賴之心,他便不會在乎這個問題,例如,也有釋迦牟尼佛的弟子認為他有缺失。如果弟子有全然的信心,並堅信他的上師就是佛,那麼任何想法都不會影響到他。當然,不同的上師有不同的證量。”
Q:有否可能我們具有真正深切的誠心,但同時仍看到表面的缺失?
A: 我們必須觀一切都在淨光中,這是需要練習修行的。在清淨的虔誠心升起時,所有不淨的覺受都會消失。
Q:有人說我很傻,因為我盲目的遵從我的上師所說的去做。
A:我們真正信賴的上師必須擁有一位具德上師的特質,如果是這樣,則我們便可完全信賴他,依他所囑咐去做,這樣子很好。如果他是真實可靠且具德的,不會有什麼障礙產生。
Q:如果我無法做到觀一切均是清淨的,怎麼辦?
A: 不淨是指目前我們所處的色境和覺受。我們常活在分別對待的觀念下~我們總是儘量滿足私欲,逃避痛苦,因此,煩惱妄念便影響到我們的經驗和行為。修習淨觀是表示對無法控制的行為所產生的衝突升起警覺謹慎之心,並且藉著依止上師改善情況。目前我們是處於一種介於清淨與不淨的經驗狀態中,我們可以想辦法離於二元的觀念,不受自己分別對立的念頭影響,並依上師的指導去做。如果能舍離對待的念頭,則一切便是清淨的了。
Q:一個未開悟的老師可以當金剛乘的上師嗎?
A: 一位金剛上師要有能力帶領他的弟子到達圓滿的解脫之境,這個特質居於一切之上。未開悟的上師僅可帶領弟子到他已達的境界。
Q:如何升起對金剛上師的虔誠之心?
A: 弟子藉著了知上師以及傳承祖師的身口意諸功德,首先生出堅定的虔誠和信賴之心,繼之反覆細思他們的功德,由此種禪觀中升起堅定的奉獻和依止之心。而藉著積聚功德和淨除業障的步驟,對上師的依止之心便會時時增長。
Q:在瑪哈悉達(大成就者)的傳記裏,描述他們死亡時以自己身體進入勇父、空行的淨土裏,這是什麼意思?
A:從因地說,我們的身體是前世業力的果報,因此是不淨的。瑪哈悉達已得成就,所以不執其色身。他們較諸未得成就眾生,與其色身有更特殊的關係。我們說他們證得虹光身。
Q:《上師的幻化遊獻》這句話跟人由神創造的觀念有何不同?
A: 這兩者完全相反。假定是神創造世界,則必先預設有一造物者的神。《萬法是上師幻化遊獻的顯現》這句話則說明沒有人可以創造世界,也沒有什麼可以創造,一切都是超越這種分別對待的,因為上師,究竟上,是超越生滅,超越任何邊執的。他是遍滿輪回與涅槃二境的法身,法身無所不在。一切色法都是空性的,它是空性圓融無礙的展現。
Q:仁波切,請談談空行母的本質是什麼?
A: 首要本質是智慧與空性。
Q:個人與上師的關係有多重要?或著說,只要觀想他足夠了嗎?
A: 《上師相應法》是個很好的法門,可幫我們將心專注于上師,這也是我們所能給上師最好的供養。無論如何,行者絕對需要依止一位元上師。只要我們還未了悟內外諸法與上師的心無二分別時,便要倚賴他。”
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紀念集《無死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