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3/26 08:53:59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3/26 08:52:57   編輯部 報導

懺悔淨障

堪布卡塔仁波切

有時,我們也把惡或不善的行為稱做罪行或業障。我們要思考的重點是:哪些是這樣的行為?如何產生的?一旦產生後,會造成什麼樣的害處?最後,我們要如何消除這些不善的行為呢?
  首先,不善之行為的意思是什麼?大體而言,是指身、語、意所犯的錯誤,將導致今生和來世的痛苦。業行的一個法則是,造業也只是刹那間的事,其痛苦卻是無窮的;就像樹是從一粒小種子長出來的一樣,它雖是種子的果實,卻可活很久。至於惡行,不僅造惡的人受苦,別人也會深受其害。怎麼會這樣呢?


  據說,在我們所住的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種不同的本尊,他們都隨喜善行,並且保護幫助行善的人;但同時,也有成千上萬的惡神邪靈都隨喜惡行。因此,有人行惡時,較惡的力量就會增加,而隨喜善行的本尊力量就會減弱,導致傳染病、饑荒、戰爭和衝突如雨般降臨世上。
  從小範圍來看,我們如果做惡,很容易就把家人和親友一起拖下水。如果有一個人開始吸毒,就會影響到他的朋友們做相同的事,別人看到了也會參與,吸毒便從一個人傳到另一個人身上。任何惡行都可能像這樣傳染開來。另外再舉個例子:愛釣魚的人,他們的親朋好友參與這種殺魚的活動,因此,惡的行為就此加倍擴大。


  業障
  業障特別是指:無法回想過去、透視未來,不能用視聽的能力去感覺出遠方的事情,或無法瞭解別人的想法;業障也指對自己的佛性一無所悉――所有這些情形都被歸類在一般性的業障中。
  我們不能說有人造惡,也有人沒有。或是說,有人有業障,而有人沒有。事實上,所有世上的人都有同樣的惡業和障礙,這是由於我們還未覺悟成佛、我們不是佛的緣故。「我們不是佛」本身這個事實,就代表非善和業障。我們今生以及過去無數生,都造作了不少惡業,並形成障礙。雖然最後我們受盡苦難,把過去惡行的苦果都消了,但是一轉身,我們又再次造了業,形成障礙,產生更多的痛苦。從無始以來,我們一直都是這樣的。


  淨業
  一般來說,業障和惡行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只除了一項特點——那就是它們可經由懺悔來清淨。如果我們想要洗淨木炭,是沒有用的――它永遠是黑色的。如果障礙和惡行像木炭一樣,就無法經由懺悔來清淨了;但是它們比較像塊布,可以把它們洗淨,可以由懺悔來清淨,這是唯一的好處。


  大部分的眾生都生在六道裏,而他們根本不知道如何清淨惡行。一般來說,只有修行佛法的人道眾生才知道怎麼去做。但我們要不要應用現有的淨業方法,則要看個人了。無論如何,我們可以說我們是有很好的條件,可以實際去這樣做。


  苦因
  惡行便是引起自己和他人受苦的原因,我們也許不知道它是從何而來。它是國王或什麼大人物弄來的?抑或是什麼神降下來的?答案是否定的。各種痛苦的產生,乃是由於我們的心識有善與非善的兩種特質,而那些是來自心識裏非善的力量。
  痛苦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是無明愚癡。這意思是說,我們不明了自心所具之特質,也不知道惡行將導致受苦,而善行則會帶來快樂。由於如此愚昧,痛苦才會產生。因此,痛苦的根本就是愚癡。
  由於愚癡,我們便造作身、語、意的惡業。之所以會有這些錯誤的行為,是因為我們不瞭解自心的善性,沒能好好地培養它們;我們沒有好好培養,而且由於無明,我們有害的缺失繼續增加,導致更多的錯誤的行為。


  三毒
  可以說,每一個人都由身、口、意三種特質組成的。除此外,我們還執著於一個「我」或「自我」的觀念。但事實上,「我」並不存在。因為執「我」,便生起了「他」,在人、我之間起分別,其實這些都是自心所造作的。
  另外,苦樂、愛欲和貪著的覺受,都和「自我」有關,而嗔恨則是對「他人」的。在這一點上,經由無明愚癡的作用,貪、嗔、癡就此生起
  貪著和嗔恨依序產生別人比我好的想法,接著嫉妒心便生起。有時候,我們認為別人比自己差,而產生了驕傲自大的心態。自己唯恐所擁有的金錢財物會失去或被偷,便產生了貪著。基本上,經由根本之因的愚癡作用,貪、嗔、癡、慢、疑五毒就這樣產生了。


  六道與六苦
  我們有六種基本的心靈痛苦狀態,也有六道。事實上,這兩組都屬「六」的東西,關係十分密切。
  一、 地獄道
  在六種痛苦的心靈狀態中,如果一個人的嗔恨心最強,便會投生到地獄道裏。地獄道不是外在人為所造的,而是由根植於我們心識中的嗔業所感召的果報。由於嗔恨的力量,便產生了在地獄的痛苦。在六道之中,地獄道的痛苦最強烈、也最持久。
  二、餓鬼道
  我們由於愚癡而生起了自、他的分別。執著於有「他」(眾生相)時,就會產生嗔恨;執著於有「我」(我相)時,就會產生貪婪。基本上來說,貪的涵義,就是自己不想分亨或佈施好的東西給他人,也害怕會失去或有耗盡的一天。這是一種吝嗇的行為,也包括不願將佛法傅授給別人。由於貪力的趨使,便會投生到餓鬼道。餓鬼的數目非常龐大,都是由不同的慳貪習氣所化現的。
  三、畜生道
  一般來說,所有的眾生多少都有些迷惑和愚癡,不過,當愚癡變成一個淩越一切的特點時,就會造成投生到畜生道的主要原因。動物們沒有倫理道德,也沒有什麽不該做的觀念。
  到現在為止,已經談論了三種投生的類別――地獄道、餓鬼道和畜生道――此即為下三道。在此三道的苦是最劇烈的。
  四、人道
  上三道在藏語稱為三「樂道」,能投生到此三道,主要是修行善業緣故。如果善業帶著強烈的我執,便會投生到人道。
  在人道是有二種生活方式。其一是修持佛法,從輪回中解脫,並且利益他人;另一是處於貪嗔等痛苦的心靈狀態中,結果做了很多不善之行。畜生由於極端愚癡而這樣做,但人是具有聰明才智的,如果他們致力於行善,便會是非常善良的;但如果造惡,便會變得極端邪惡。
  世界上有很多的人口,但是真正善用人身的人很少。大多數人只會為自己打算,卻一點也不關心眾生的利益。舉例來說,大部分人都像商人一樣,只對謀利一事感到興趣,但是謀利這事通常是建築在他人的損失之上的。在這個例子裏,商人只要能營利,根本不在乎別人如何?他們也只關切自己的福利,僅僅是為了自己利益,便殺了其他成千上百的眾生。獅子為了充饑,通常只殺一隻動物來吃;人類卻非絕對必要地殺了成千上百的魚,還有數不清的昆蟲,都在耕種時被撲滅了。因此,人類的惡行是非常巨大的。如果我們來看看那些善用人身學習和修持佛法的,便知道其數目是非常、非常少的。我們要牢牢記住,人類所造的惡業是遠遠超過其所積聚的善業。
  五、阿修羅道
  會生為阿修羅(或半神)的主要因素,是由於其善業和強烈嫉妒心混合的結果。為何嫉妒會和善業成雙呢?舉個例來說,為了修完一個法,我們必須完成固定數目的大禮拜,有一個人做了幾個大禮拜後,看到別人做得比他快,而且遠遠超前,結果就產生了嫉妒心。因此,這種嫉妒的心靈痛苦狀態,就和頂禮佛、法、僧的善業混合在一起。
  阿修羅有二種嫉妒的心理。第一:他們嫉妒天神。即便他們自己所擁有的很多,也不會喪失,但還是覺得天神比他們享樂,財富和資源比他們多。第二:有一種很特別的樹木,根生於阿修羅道;雖然此樹長在阿修羅道這邊,但是花和果都結在天道那邊.阿修羅對此感到非常嫉妒,因為他們必須照料樹木,卻無法從中得到任何好處.就是這兩種嫉妒心理,使他們困於輪回之中。
  六、天道
  最後,我們談到天道(或神道)投生天道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累積了很多的善業,但卻伴隨著驕慢之心。由於其善行摻雜了自大,所以不能從輪回中解脫。嫉妒、驕慢和善行,可以用許多方式混合。再以做大禮拜為例,有人做完了一千遍大禮拜的時間,別的人只做了五百遍,這個人便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這樣的想法便生出驕傲自大的心理,和大禮拜的善行摻混在一起。
  天道的生活是非常快樂的,直到死前才會感到痛苦。他們的享受和財富都這麼大,以致完全分了心;就像兒童一樣,玩得太高興了,把時間都忘了,直到將死的七天以前,天神一直都耽於享樂之中。他們死前的徵兆是:衣服和身體開始變臭,莊嚴的花冠也開始凋萎腐爛。以前和他們一起玩樂的天神和女神,看到這種情況,便遠遠走避。這將死的天神(或女神)有天眼,可以看到他們未來要投生的地方。比起天道的享樂,通常他們會投生到較低的其他道中。由於可以預見自己未來將受的苦,因此心中倍感難受。六道輪回之中,肉體受最劇烈痛苦的地方,是在地獄最底層的阿鼻地獄。然而,心靈上感受最大痛苦的,是在天神將死,要再投生的七天中。


  六苦的對治
  六道眾生所受的痛苦和苦難,是由六種基本的心垢所引起的,它們是在此六種狀態下產生的。我們要如何消除這種痛苦的情境呢?主要是以懺悔一切不善來清淨它們,並以不斷的善行代之。
  一、慈悲
  嗔恨的對治方法是慈悲。慈心是希望眾生能幸福快樂,而悲心則是願眾生能免於苦痛。慈悲心一生起,嗔恨便會自動消失。當我們以慈悲心來對待眾生時,便無法容下憤怒和嗔恨了。
  二、佈施
  導致投生於餓鬼道的貪吝,其對治的方法是佈施,在修持佈施度時,我們專注在兩種接受的物件上:三寶(佛、法、僧)和比我們情況差的眾生。經由佈施的修持,我們關閉了投生於餓鬼道之門。
  三、智慧
  我們要以智慧,來對治使我們投生於畜生道的愚癡。智慧來自聽聞法教並依教奉行,它讓我們了知投生六道乃由心垢而起。智慧意指清楚的瞭解並辨知善與不善、以及其果報。
  四、發展對身體的覺觀以及培養知足的心理
  對治執著的方法,依所提到的執著而施。如前所述,在人道有兩種主要不同生活之道的人:修持佛法,朝向解脫,以及被貪執和愛欲控制的人。執著的焦點在哪里呢?主要在於我們的身體和財富。
  對治身體執著的方法,在於發展對它的覺觀和禪修――尤指身體的本質之不淨。再則,由於身體會死亡,因此它是無常的。第三,身體的狀況會改變,所以,也不是很穩固的。經由這樣的覺觀,我們對身體的執著就會減少。
  從學習佛法中,我們也可以培養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感到知足,並想:「好了,現在我有這樣和那樣東西,夠了!我覺得很滿意了!」
  簡而言之,對治執著的兩種方式,就是發展對身體的專注與覺觀,減少對它的攀執和愛欲。還有,就是培養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量與質都感到滿足。
  五、隨喜
  嫉妒是投生在阿修羅道的主要原因,我們要以隨喜他人的善行來對治它。隨喜他人,嫉妒心自然而然就會平息下來。隨喜有一個好處,我們可以很簡單地說明:如果我們看到有人修習佛法、行佈施或做其他善事,因而生起隨喜心,這種隨喜和原本的善行是具同等價值的,所累積的善業也是相同的。同樣地,如果我們隨喜他人做惡,那麽所累積的惡業也是一樣的。一旦我們的心已習於做惡,要生出善心就很困難了。
  經由修行,我們持續地培養善心、慈悲和隨喜的胸懷,結果便會變得習於行善,惡業也會慢慢減少。我們必須要去感受瞭解善行的好處是什麽,以及做惡會帶來什麽樣的痛苦和損害。
  六、對治驕慢的一般方法以及究竟方法
  我們已討論過,生在天道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善行中摻混著驕慢的結果。事實上,有兩種方法可以對治驕慢,一種是一般方法,另一種是究竟的方法。如果有人稱讚我們,我們因而覺得自傲,此時就應該想想其他比我們行的人,這樣做,我們的傲慢就會減少――這是對治驕慢的一般方法。再舉個例子來說,如果別人恭維我們的身材長得很高,而使自己覺得驕傲時,就要去看看身材比我們長得更高的人,這樣一來,我們便會知道自己一點也不怎樣,驕慢就會減少;如果有人說「你很富有。」我們就必須想想比自己更富裕的人,然後便會明瞭,我們對於自己以及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根本沒有值得驕傲的地方――這也是一個一般的對治方法。
  從一開始就要瞭解,所有的現象都不是真實存在的。我們要盡力以了悟無我的智慧,探知空性。當這樣的般若智慧生起時,我們就會明白,在那裏根本沒有一個「我」可以驕傲的――這是一個對治驕慢的究竟方法。


  四門與懺悔
  有四種行惡的可能,傳統上稱為「四門」。首先是一個人的愚癡非常重,以致沒有善惡的觀念,因此,也沒有機會懺悔、清淨惡行;第二是一個人雖然知道什麽是善惡,但並不相信真有這回事,由於對善惡的意義沒有真信,因此懺悔也非常不可能的,第三是一個人雖然相信善惡的重要性,但並未將它牢記在心――總是忘掉;第四是一個人能夠分辨善惡,相信它們,雖也沒忘記,但因為心中的染汙太重,以致依然行惡。
  在第三和第四狀況的人,可以藉由懺悔來清淨,因為瞭解惡行會導致痛苦的人,才能決心藉著淨業的方法來消除痛苦。

  一、懺悔四力
  懺悔淨障的過程需要四種不同的力量。首先,我們需要一個神聖的懺悔物件。他必須遠離一切惡行與障礙,具真正能清淨罪障的力量,並且富於慈悲與智慧,我們可在這位上師或精神上的法友面前懺悔惡行。如果沒有上師可當為懺悔的物件,我們可以用佛菩薩的相來代替,也可以在佛塔或寺廟,或具加持力的聖物前懺悔。開始時,我們先對這些懺悔的物件或上師做或多或少的供養。第二,基於瞭解所造惡行的不當,我們需要懺悔力。第三,要大聲認錯,念出懺悔的內容。我們可以說:「從無始以來的多生中,無論我造過什麽惡業,我祈求您,請您平息淨除它。」此時,如果你記得自己犯過哪些錯誤,便一一舉出來,否則就如此想:「雖然我記不得了,但任何經由我的身、口、意所做的惡行,由於您的本覺智慧都能了知。我祈求您,請您清淨我這些罪障。」最後,我們需要第四種力量――發誓不再重犯。這是四項中最難做到的。
  舉例來說,如果有人昨天突然中毒,還未死,他便會去尋找能夠解毒的醫生,同時,也會因自己無知吃下毒藥而深感後悔――惡業的苦果就像毒藥一樣,當我們在聖潔的上師或佛像前懺悔時,心中也應充滿悔意「我真的非常後悔自己造了惡業。」
  懺悔罪障須及時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而惡業的力量與時俱增。如果我們死了,罪障還未被淨除,就再也沒機會了,我們會因此在未來世中受苦。所以,我們不能這樣想:「哦,我再等一個月,或明年再懺悔吧!.」
  噶瑪噶舉傅承持有者之一的岡波巴大師,回家鄉後,曾以一例說明淨業的急要性。他說,這就像有人掉下懸崖,但手抓到一條藤而懸在那裏一樣。藤的一邊有只白老鼠在啃它,藤的另一邊有只黑老鼠在嚼著它:懸崖下面,則有熊熊烈火、毒蛇以及各種劇烈的苦痛在等著他:而在懸崖上,則是他的同伴和朋友們;他住上看著他們,熱切哀求著:「拜託!請説明我吧!」
  在這個比喻中,懸崖下的火和蛇代表下三道的痛苦;掛在懸崖邊將死的人,代表他沒有力量把自己往上推,隨時都有可能墜下;葛藤象徵他的壽長,而二隻老鼠齧啃著藤,正表示此人的生命一天天、一夜夜地減少;懸崖上的友伴,就是能夠幫助他的佛菩薩們;而他向友伴們真切地哀哀求助,代表的就是懺悔和悔過。

  二、其他的淨業方法
  我們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來清淨罪障。我們可以念誦佛號,例如:藥師琉璃光如來、毗盧遮那佛、不動佛、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等,或是念誦他們的心咒。我們還可以念經,例如:《大解脫經》和《心經》等。如果我們受持菩薩戒,沒有損壞戒條,便能清淨惡業。修持如大手印或大圓滿的法,也有相同的作用。因為藉由這些修行,我們才可以成佛,而在那同時,業障也會自動淨除。

  三、戒律的墮毀
  由於我們可能破戒,所以須以還淨來補救。談到出家人的戒律,別解脫戒總共有二百五十一條,其中四條是根本戒,只要破了其中之一,便破了一切戒。例如:有個和尚看到了一個人,心裏想:「我不喜歡他,我要殺了他。」這時,戒還未破。接著,和尚猛擊他的頭,並真打死了他,戒仍然沒破。和尚一看到自己做的事,說:「我犯了多可怕的錯誤!.我居然殺了人,真可怕!」他深覺後悔,戒還是沒破。但如果和尚隨喜自己的作為,心想:「他翹掉了!太好了!」那時戒就破了。破戒必須由身、口、意三者始能完成――想法、實際的行動、以及對自己所為、所表現出的高興。
  至於菩薩戒,只要有「我想殺那個人」的想法,就算已經違戒或毀戒了,因為菩薩戒主要是心戒,而出家的別解脫戒則是與行為有關。
  金剛乘的戒律又稱三昧耶戒。如果我們看見一個人,只要在心裏想:「原來就是這樣嘛,沒什麽了不起!」就損減或破毀了三昧耶戒。為什麽這樣?因為在金剛乘中,行者必須視一切眾生為勇父與空行的聖眾,並應視五大元素為五方佛與五方佛母。而只要一有俗世不淨的念頭,就自動損減了三昧耶戒,不過,還未破及根本戒。
  雖然金剛乘的根本戒律有十四條,但實際上的三昧耶戒條則多得數不清――有幾百萬條,這是由於與心念有關之故。因此,禪觀金剛薩埵以及念誦他的咒語,便成為相當重要的事.經典上說,我們應該在二十四小時中,憶念金剛薩埵並念誦百字明咒六次,即每四小時一次,白天夜晚各三次。如果我們記得所犯的過錯,在四小時內懺悔,就能立即把業清淨。這就是我們要以此方式來憶念金剛薩埵和念誦其咒的原因。

  四、正確的發心
  懺悔業障時,正確的發心很重要。如果我們想:「我只懺悔自己的業障。」便屬聲聞緣覺之道。此道較低,因為他們只關注自己個人的解脫。不過,如果我們這樣想:「我要為自己和一切六道眾生的罪業而懺悔。」這樣的發心就廣大多了。我們應為無明愚癡、以及本身無法淨業的人來懺悔消業。這種方法非常具大力,可以積聚很大的功德,兼具了大乘與金剛乘的特質。

  五、無疑無惑的懺悔
  我們要瞭解:最佳的懺悔方式,就是完全不帶一絲懷疑的懺悔,這點很重要。
  舉例來說,縫紉時,我們可以挑選利針或鈍針來用。利針很好用,但若需要鈍針,也勉強可用,因此針的銳利相當於心的敏銳度。就算這樣說,如果我們用叉子來縫,則不管它多利,也不能使用――叉子就代表懷疑。懺悔時,如果我們能以毫無疑惑的心,確信懺悔定能淨業消障,則它就一定能清除我們的罪障。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