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丁菱娟(世紀奧美公關董事長) 】
我有好幾次經驗是在盛怒下說了不該說的話,下了不該下的決定,覆水難收,有一次甚至導致與一位夥伴友誼破裂。從那次以後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收斂脾氣,修練自己的個性。到現在年紀漸長才知道盛怒下做的決定與思考,只是意圖在打擊對方,完全沒有把自己放在有利的位置思考,所以決策品質絕對不佳。
人最難的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在被激怒的狀態下。當情緒累積到一個臨界點時就容易失控。人在失控時做出來的行為經常連自己都會嚇一跳。相信每個做媽媽的都可能有此經驗,經常被不聽話的小孩搞得快抓狂了,實在忍無可忍,聲量不自覺得提高,再說不聽,就下手打了小孩或砸壞了東西,嚴重一點的就可能破壞了親情甚或造成一輩子的遺憾。
在體壇上最讓人扼腕的案例就是2006年世足賽的決賽,法國隊的隊長席丹,就在他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役,居然失控抓狂,頭槌義大利隊馬特拉吉胸部,被裁判舉紅牌出場。這個舉動毀了對他及法國意義重大的賽事。事後大家都知道對手用了不堪的言語激怒席丹,以擾亂席丹。沒想到席丹果然過不了這一關,失控的舉動讓他含憾退休。在商場及戰場上,競爭者常用激怒的手法擾亂對方情緒,如果你中了計,就表示對方的策略奏效。
我的職業中經常替客戶安排媒體專訪,處理媒體和客戶的關係,就發現媒體在專訪時常會使用「激怒」這個策略,讓客戶說出自己不想說的話,或是脫序說出不該說的話。
譬如媒體可能會用這種方式問話:「聽你的對手某某公司說你們公司最近在裁員,很多高階主管出走,是否有這回事,那你怎麼說?」有些聽了客戶真的生氣了,可能會為自己辯解,然後順便說了一些打擊對手的資訊。這時你就真得上了記者的當了,他可能只是自己掰的,只想套你的話,根本不是聽你對手說的,但是你跳入他的圈套,說了對手的不是,這下他回去可以大大作文章了,原本苦無新聞的這下新聞就有著落了。
原來我們被激怒時,心裏只想好好重擊對手,給他一點教訓,而不是心平氣和想出對自己有利的對策。想想,這代價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