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張曉風日前寫信給馬英九總統,擔心二○二兵工廠部分廠區規畫為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後,生態將遭破壞,引起馬總統的高度關注,昨天親自前往視察。
這個區域有生態保護完好的小山,是大冠鷲與台灣藍鵲的築巢區,也是白鼻心、穿山甲和白面鼯鼠的繁殖區。較平緩的區域,原來有一片較自然的溼地和埤塘,三重埤。早年有大約五百隻鷺鷥在此繁殖和棲息,每天清晨列隊飛往福德坑垃圾場,在傍晚時又列隊飛回。難怪保育界人士希望留下來作為生態公園。
在納莉颱風之後,這片埤塘被改成水泥化的滯洪池,周圍溼地被填高,生態貧乏,只剩下幾隻零星的鷺鷥留下,不再見到列隊盛況。水泥池外的建築主要是一些已經存在幾十年的彈藥區。
中央研究院翁院長表示日後開發會考慮將被水泥填平的硬底湖恢復原貌,也承諾會保護生態,開放民眾親近。這是善意的第一步,如果真能做到,是否就能符合保育人士和台北市民的生態公園需求。
先看中央研究院內是否曾經成功的經營出生態公園。中央研究院有一片小規模的溼地,包括了實驗水田和生態池。在納莉颱風後,李遠哲前院長決定不加高四分溪堤防,將這片溼地作為社區的滯洪池。現在這片溼地是紅冠水雞和白腹秧雞的築巢區,常見翠鳥、白腰草鷸、鷺鷥、栗小鷺和鶺鴒在這裡覓食,也是受社區民眾喜愛的散步賞鳥景點。因此只要中央研究院有意願優先考慮生態,是有能力經營生態公園。
不過,近五年來,中研院面臨建地不足的壓力,新建大樓週遭不再保留大樹和綠地,這塊溼地和週遭的綠地也正面臨是否被開發的評估中。這片溼地是否能夠永續,可以作為中央研究院繼續優先考慮生態的指標。
其次要考慮的是生技園區的開發案是否將僅剩的九點六公頃作低密度開發,減輕生技園區的建築量體,才能夠規畫出一個讓中央研究院與台北市民雙贏的科技生態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