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亭老和尚


分享 列印 迴響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Google+ 閱讀尺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二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二

南亭老和尚講述

並諸菩薩摩訶薩。

並者,和同的意思。就是說:不僅與十六位尊者相等地位的一千二百多位大阿羅漢在座,還有許多菩薩也同時來參加,這許多菩薩而且都是大菩薩。諸是許多,摩訶是國語的大。什麼叫做菩薩呢?菩薩譯成國語是覺有情,覺就是教育,有情就是眾生。孟夫子曾說過,以先覺,覺後覺,也就是把自己所懂的道理、經驗,輾轉的拿來教化其他的人。孔夫子又說過,己欲達而達人,己欲立而立人,這個人字在佛學裏面,就是有情,或者眾生。只是人字的範圍,不及有情和眾生的範圍來得廣大。孔夫子,周遊列國,席不暇暖的以詩書禮樂教人,期望世界大同,後世尊他為萬世師表。周文王恩澤及於死人的骨頭,他所懷念的,就是怕餓了百姓,凍了百姓,後世稱他為仁君。像文王、孔子,在佛教裏說都可以稱他們為菩薩。但他們的對象,只是局限於人類。而佛教裏,菩薩們的教化,都能遍及人類以外的天龍鬼神,以及地獄裏的苦惱眾生。如地藏菩薩說: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這一種犧牲自我的偉大精神,不只是地藏菩薩如此,是凡夠得上稱菩薩的都是如此,所以稱他們大菩薩。因為他們的能力大,所度化的境界大,所證的理大,而其行為則更加偉大,所以稱大。那末,彌陀法會上是些什麼菩薩參加的呢?經上說:

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

這裏列舉了四位菩薩:第一位,文殊師利,或稱曼殊室利,譯成國語,是妙首、妙吉祥、妙德。法王子者,佛為法王,文殊菩薩已入法正位,故稱他為法王子。阿羅漢中,以舍利弗為第一,菩薩眾中以文殊師利為第一,因為他二位在大小乘中各各都是智慧第一。

文殊師利譯成所謂妙首、妙吉祥、妙德這三個名字,在華嚴宗裏分配成三個用場:第一表信,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所以信為萬德萬行之首,因此叫妙首。第二表行,文殊師利,多生多劫以來,親近,讚歎,供養一切諸佛,同時也為一切諸佛之所稱讚,一切眾生之所親近,供養。讚歎,親近,供養,是吉祥的盛德,所以叫妙吉祥。同時文殊菩薩的利樂眾生,是冤親平等,到處人人歡喜,好像是普天同慶一樣,這是超人的行為。而且文殊師利初生的時候,家中頓然現出很多祥瑞。如光明滿室,象生六牙,金銀滿庫等等,因這些原因,所以叫妙吉祥。第三表智,文殊在菩薩眾中是,大智慧第一。智慧是諸佛之母,文殊憑這大智慧,過去劫中曾為釋迦世尊的師傳,因智成德,所以叫妙德。

過去君主時代,皇帝的長子,正位東宮,就稱太子,因為他有紹繼王位的分兒。釋迦世尊,已證入了中道第一義諦,說法自在,而稱法王。文殊師利菩薩,已踏上了這個地步,有成佛之分,所以稱法王子。

阿彌陀經的末尾,釋迦世尊自己說:我於此五濁惡世,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僅僅乎念一句阿彌陀佛,就能生西方極樂世界,見佛聞法,非有大智慧之人不能相信。所以這裏將舍利弗,文殊師利,兩個大智慧的弟子,放在前面。表示持名念佛的法門,唯有大智慧的人,才能信仰,才能遵行。以下講到第二位阿逸多菩薩

阿逸多譯成國語為無能勝。就是當來下生於此世界,繼續釋迦牟尼佛而後,說法度生的彌勒菩薩。

阿逸多是菩薩的名,彌勒是菩薩的姓,彌勒譯成國語為慈氏,慈悲的慈。因為菩薩,多生多劫,修慈心三昧,常以慈眼視一切眾生,任何人的慈悲之行,沒有能超過於他的,所以叫慈無能勝。

在法華經上,釋迦牟尼佛曾經說過:在未成佛時,和彌勒菩薩,同時發菩提心,做師兄弟。只因彌勒菩薩,歡喜遊玩,不肯精進。而釋迦世尊卻克苦修行,辛勞備至。所以釋迦世尊,已成正覺,而彌勒菩薩的成佛,要遲於釋迦牟尼佛幾萬年。

彌勒菩薩在梁武帝時,曾化生為傅大士,最為武帝所尊敬。五代的時候,又曾托生在浙江的奉化,綽號叫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向不吐露姓名,他的個兒很大,大肚皮,大耳朵,手裏攜一個布袋,逢人就乞化。化的東西,都向布袋裏一放。他的禪機很多。他在將涅槃的時候,坐在一個破廟的廊下,端坐而化。在未化以前曾經說了幾首偈語。他說:

是非憎愛世偏多,仔細思量奈我何?寬卻肚皮須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

又說: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足見彌勒菩薩,常常的顯現在世間,只是我們肉眼不識罷了。

乾陀訶提菩薩。是第三位的菩薩。乾陀訶提,譯成國語為不休息。佛道深遠,絕非小根小行能輕易達到目的。必須累劫勤苦,不休不息,才能上成佛道,下度眾生。

第四位是:常精進菩薩。精者不雜,進者不退,專心一志,長時間的為著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而努力,所以叫常精進。大寶積經上說:這位菩薩為著度一個眾生,他能經過無量劫的時間跟著他跑。他如仍然不受教化的話,但菩薩還不肯生一念棄舍之心,這可謂精進之極了。

彌陀法會上的菩薩,當然很多,這四位只是菩薩眾中的代表罷了。代表的菩薩講完了以後,作一個概括,所以說:與如是等諸大菩薩

各位聽眾!彌陀法會的聽眾!前面已經講過了十六尊者的小乘聲聞眾,四位菩薩的大乘眾。以下第三類的聽眾是天人眾。經上說:

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及字的解釋是並且的意思,就是說:本法會不但有大小乘的聖人在座,並且還有天上的天眾,人間的人眾,和其他的一切眾生,都同時參加,聽此淨土法門。

釋提桓因者,譯成國語為能天主。等者,等於其他無量諸天大眾。俱者,聚積。大小乘,天眾,人眾,還有其他的大眾,一齊聚會在給孤獨園。

諸天的天字,有自然的意思,和天即理也,或者天就是玉皇上帝,以及受命於天的一般講解不同。基督教的天堂,更沒有確切的論定。天所以稱自然者,天在佛教裏是六道眾生的一角,是具有生命活力,比人類福報更大的一種眾生。就是因為天眾福報大,他們不要日月燈火,自然有光。他們的身體不須要母親懷胎十月,而是化生。他們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衣服飲食住處,是自然而有,而且精妙無比。我們經常讚歎富貴人家住宅裏的陳設,稱他有如天堂,就是受的這個影響。

佛教裏講天,有三界二十八重天: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天,名叫忉利天,居須彌山之頂。忉利,譯成國語為三十三。因為本天的構成,是當中一天,四方各八天,合起來為三十三天,就平而講的。四方的三十二天,受著居中一天的管束。釋提桓因,便是居中一天的天主,他有此福德,堪能作本天的天主,所以叫能天主。這位天主過去因信佛修福德,而感受到現在的福報,所以永遠是佛教弟子,受佛教化,擁護佛教,大小乘多數的經典裏面,都有他在座。

無量諸天,當然是指忉利天以外的諸天,大眾是指天眾以外的人眾,或阿修羅眾,甚至連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的眾生,都在佛光照燭之中,所以說無量諸天大眾俱。以上對於彌陀法會上的聽眾,已經講完了。以下就講到西方極樂世界,和那世界裏的教主,以及人民的情形了。經上說: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

爾時,就是那個時候。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告者告訴。長老是年高有德的尊稱。舍利弗,就是十六位尊者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當大小乘諸大阿羅漢,諸大菩薩,以及無量諸天大眾,齊集在祇樹給孤獨園,聽佛說法的那個時候。釋迦牟尼佛,看到大眾雲集,由大悲心的策動,不等待任何人的請求,自動的要將這持名念佛,得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法門,傳流給天下後世的苦惱眾生,所以直接召呼舍利弗的名字,而告以以下的話。然而為什麼只召呼舍利弗一個人呢?因為他在大阿羅漢中,是資格最老的一個,而且他是智慧第一。持名念佛,得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法門,非大智慧不能信仰。同時召呼了他一個人,在會大眾,當然都可以聽到的。以下是釋迦世尊的話,請各位注意!經上說: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

是,是指我們這世界。西方,站在我們這世界,向太陽落的方向看去,那便是西方。過是經過,億,假定十萬為億、一億、十億百億,一直數到十萬億,這是很大的一個數目。佛土,是佛都有他說法的地方,等於他的教區,那個教區範圍以內,便是佛的依報國土。有世界的世界,世謂時間,界謂空間,有時間上累積起來的歷史;有空間所容納的山河大地,便成為一個世界。極樂者,是極其快樂,而沒有苦惱。連貫起來說:就是從我們這世界,向西方走去,經過十萬億佛國土,另外有個世界,名字叫極樂世界。釋迦世尊接著說:

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其土,就是指那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裏有一尊佛,名號叫做阿彌陀,即今仍然住在世界上,常常說法,教化他的弟子們。

阿彌陀這個佛名,應該怎樣講,在後面經文裏面有解釋,暫時把他放下來不講。據下文說: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這裏說他即今猶在說法,足見這是現在的活佛,而不是過去的古佛,可見阿彌陀佛壽命之長,是無可比擬,這是應先行告訴各位的。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釋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而告訴他說:舍利弗!那位阿彌陀佛的國土,為什麼緣故叫極樂呢?不等待舍利弗的開口便自己答覆這問題說: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這是釋迦世尊,對於前面提出來的極樂世界的名字,以自問自答的方式加以解釋。我們要瞭解極樂世界的眾生,為什麼但有享受快樂的份兒,而無一點苦惱,必得要先行知道我們這世界的眾生,所受的是些什麼,而後才能充分明白極樂世界的極樂,是值得我們仰慕和響往,也才能對念佛求生極樂世界的法門生起信心來。

苦樂是相對的,有苦就有樂,有樂就有苦,而且苦惱的環境過去了,那便是快樂;快樂的環境過去了,那便是苦惱。極樂世界的樂,是沒有苦惱與他相對。是永遠的快樂,所以稱他為極樂。我們這個世界呢!通常人都這樣說:喜怒哀樂,每個人的一生,不知要經過多少次數。那末,這個所謂喜樂的環境,是短時間的,既有嗔怒與悲哀和他相對,即使有短時間的快樂,決不是絕對的快樂,甚至快樂反而是苦惱的根苗。何況每一個人都有生苦、病苦、老苦、死苦、恩愛分離的苦、怨家相逢的苦、所求不得的苦,因有這血肉身軀所發生的其他諸苦。我們要平心靜氣,詳細的把我們一個人的一生,檢討一下。由呱呱墮地,上學讀書,成家立業,擠進社會去,為一人或一家謀取生活,所受的苦惱。由少壯至老死,生活的過程中,所受的千變萬化,一如驚濤駭浪,層出不窮的打擊,內心上與身體上,所感受的苦惱,惟有自己知道,而且是不可以數計的。假如不講道德,造下了殺盜淫妄的罪惡,以佛教的因果律來說,還要墮落畜生、餓鬼、地獄裏去,受刀砧烹割,長劫饑餓,一日一夜,萬死萬生的大痛苦。眼前這世界,蠻爭觸鬥,幾時方休,這也是鐵的證據。所以依佛教來說,這世界,但有諸苦,無有一樂。因此釋迦世尊,憐湣我們的苦惱,賜予我們這念佛生西,離苦得樂的好方法。

各位聽眾,上面釋迦世尊將極樂世界,為什麼叫做極樂,已經簡單的解釋過。也就是說,那個世界的眾生,惟有享受快樂,沒有一切的苦惱,所以叫做極樂。我們知道,人類最低的要求,惟有生存,生存的條件在未完備的時候,要求其完備;既完備了以後,還要求其有多餘,更要求精,求美。可是所有的人類,都望這同一方向走的話,就要構成生存競爭的局面。大家起了競爭,則世界演變成個什麼世界,則今日世界的局面,就是一個鐵的證據。釋迦牟尼佛,深知這個世界上的物質是有盡的,而人類的欲望是無窮的。以無窮的欲望來分配這有盡的物質,安得不構成流血的戰爭,反使人類的本身,搞得傾家蕩產,妻離子散,受苦無窮。這都是不知在根本上著眼,所以求進反退,求樂反苦,都是望相反的方向走去,實在愚癡得可憐。釋迦世尊,有鑒於此,因而為我們另辟一條蹊徑,教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末!西方極樂世界,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好法呢?以下分四點來說明,第一說極樂世界的欄網行樹。經上說: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

釋迦牟尼佛,又呼舍利弗而告訴他說:極樂世界僅就地面上的莊嚴來說,簡直美妙無比。舍利弗!你看吧!欄楯圍繞於樹外,羅網覆於樹上,一重一重的互相間隔,計有七重。而且樹木皆排列成行,羅網皆金銀珠寶所構成,層層相間,既整齊,又美觀。

什麼叫做欄楯呢?這等於我們走廊上的欄杆,橫的是欄,豎的是楯。欄楯羅網,都是用於保護花木的。然而極樂世界,雖然沒有牛羊的踐踏,頑童的破壞,而阿彌陀佛,萬行功德之所莊嚴,福報之所感召,欄楯羅網,是應有的點綴。

如瑞相經上說:無量寶網,皆以金縷珍珠,百千雜寶,莊嚴校飾,周匝四面,垂以寶鈴,光色華輝,羅覆樹林。大本彌陀經上說:其網柔軟,如兜羅綿。可見這些莊嚴,都不是世間寶物,必須人工雕琢,矯揉造作的虛偽裝飾。經上又說:

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因為有這許多寶樹,寶網,寶欄楯的莊嚴,比較我們這個世界,無非是泥土沙石,荊棘蓬蒿,不成個式樣,所以叫做極樂。

向下第二點是池閣蓮華,這裏包括了水池、寶階、樓閣、蓮華的四種。現在講第一的寶池。經上說: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

釋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接著上文告訴他說:舍利弗,極樂國土裏,不但陸地上有欄網行樹的莊嚴,就是池水的莊嚴,也是勝妙無比。你看吧!七寶所成的池,儲滿了具備八種功德的水,水底皆是金沙,而不是泥土。

此方水池,如荷花池、游泳池,多為土石所築成,數目很少,範圍也小。極樂世界的水池是用金、銀、琉璃、珊瑚、硨磲、珍珠、瑪瑙等七寶所建築。大本彌陀經上說:內外左右,有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猶如大海;一寶、二寶,乃至七寶所共合成。可見極樂世界的花池、浴池,遍地都是,而且大小不等,大的竟大到如海一樣。

水有八種的好處,所以叫八功德水。八功德是:一、澄淨,澄渟潔淨,沒有污濁垢穢。二、清冷,清湛涼冷,沒有煩熱。三、甘美,水性甘甜,具無上味。四、輕軟,水質輕揚柔軟,可上可下。五、潤澤,津潤滑澤,毫不枯澀。六、安和,安靜和緩,沒有沖激泛漲的禍害。七、除饑渴,水力充分,不僅是止渴而已,且能療濟饑餓。八、長養諸根,諸根是指我們的身體,此水能增長養育我們的全身,使他潤澤康健。以下講到第二第三寶階樓閣。經上說:

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

四邊者,水池的四周,水池四圍的階道,都是金、銀、琉璃、玻璃,四寶之所合成。池階的上面,有天然的樓閣,而樓閣的質料,並不是土木瓦石,而是金銀等七種珍寶之所砌就。

階,是一級一級的,藉以入池出池的斜坡。道,是由此處到彼處的道路。階道之餘的平地,則有樓閣。房屋有了兩重以上就叫做樓,屋的四角飛起叫做閣。大本彌陀經上說:阿彌陀佛,講堂精舍,宮殿樓閣,皆以七寶,勝於此界第六天上,天帝所居,百千萬倍。菩薩所居,亦複如是。諸天及人,宮宇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以一寶二寶,至無量寶。足見極樂世界連人民所居的樓閣,皆是眾寶所成。我們這世界,除開達官貴人,富商大賈,所住的房子,或者有亭園樓閣之美。其餘如農夫,窮人所居的都是蓽門蓬戶,陰暗潮濕,臭穢不堪,那裏能如極樂世界的平等呢?以下第四說到蓮華。經上說:

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上面說的池外,這裏說到池內。蓮華就是荷華,荷華出生於污泥,而亭亭玉立,一塵不染,有超世拔俗的高潔,所以佛經上多用以說法。這裏更以微妙香潔的光色,顯其德用。車輪,車子的輪盤,蓮華之大,有如車輪。

大本經上說:池中蓮華,或一由旬,乃至百由旬、千由旬。又說:眾寶蓮華,周遍世界,一一寶華,有無量百千億葉。葉,就是花瓣。所以極樂國土的蓮華,絕對不像此方蓮華,止有十八瓣,或重台的兩種。重台的花瓣,也是有限制的。極樂國的蓮華,有大至一千由旬以上的,此方的車輪,大不能逾丈,安能為比。

此方蓮華,有色無光,極樂世界的蓮華,是什麼顏色,就有什麼光,所以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四色四光,也只是說其大概。華大葉多,顏色上當然不會這麼呆板,只限於四色。因為蓮花的光色俱備,又讚譽他微妙香潔。

微妙香潔,是彰顯蓮花的德用。一個微字就含有四義:華根藏于池底,眼目之所不見,是為幽微。不生高原陸地,與繁華爭妍,是為隱微。一一華瓣上有八萬四千脈,猶如天晝,是為細微。七寶所成,珍寄粹美,是為精微。一個微字的含義,有這許多。那末!他的妙、香,潔,也就可想而知了。

各位聽眾!我們聽到這裏,應該作一個觀想,可以想像到,整個的極樂世界,就是風景幽美的大公園。我們這世界上,有所謂詩人雅士,都喜歡遊山玩水。現代化的都市中,都講究增加公園,以備市民事務餘暇,可以登臨遊憩。但是所有的山林,無非是高下不平,亂七八糟的一堆土石和雜樹而已。公園能有幾個,有幾個人有資格遊公園。而公園裏的陳設,又是些什麼?假如以之與極樂世界一比較,那可差得太遠了!講到這裏,釋迦牟尼佛又召呼舍利弗說: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是一段經文的總結,也是促使舍利弗注意。所以說:舍利弗!你看吧,極樂世界裏所有的欄網行樹,池閣蓮華,種種莊嚴。這都是阿彌陀佛的大悲!大願!大行!無量功德之所莊嚴啊!願行功德是因,莊嚴是果。有如是因,感如是果,也不是無因而致的啊!

各位聽眾!阿彌陀佛的國土,他所以稱為極樂,當然是具備了我們這世界上所沒有的許多優點。這些優點,把他歸納起來,分成四段來說:第一、欄網行樹。第二、池閣蓮華。第三、天樂雨華。第四、化禽風樹。現在,講到第三,天樂雨華。這裏又分成三點:一、天樂,二、金地,三、雨華。經上說: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

天樂者,天上的音樂。彼阿彌陀佛的國土裏,天上的天眾,常常在天空裏,奏著天上的音樂。

按儒家六經裏有所謂樂經,就是專門講究音樂的。金石絲竹,匏土革木,是古時候的八音。如鐘磬、琴瑟、簫管、笙竽的樂器,都離不開金石絲竹的原料。孔廟裏祭孔的時候,所用的樂器,如塤篪之類,形形色色多得很。然而這都是人間的凡響,怎能及天上天樂的微妙呢?而且人間的音樂,是以人工來鼓吹奏擊,是有時間性的,更不及天上的天樂自然和鳴,而沒有間歇的啊!

再說,音樂有調和人們性情的功效,如哀怨之音,可以使人哭;壯烈之音,可以使人強,所以古人有貪夫廉,懦夫立的評語。天上的天樂,由四王天、忉利天,上至梵天,輾轉倍勝,種類千萬,無非法音。清暢嘹喨,微妙明雅,滿虛空中,以供養諸佛,及諸菩薩聲聞。而一般人民聽到以後,皆自然悟入無常、苦、空、無我。經上又說:

黃金為地。

這是說:極樂世界不只是天樂盈空,而且是黃金為地。

黃金,是我們這世界上一般人都可以持有的,然而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有,持有的人也都把他當為寶物看待,足見是不可多得的東西。但是在極樂世界就不希奇了。琉璃地上,更加上黃金的裝飾,可算滿地都是黃金。大本彌陀經上說:彼國自然七寶,體性溫柔,相間為地。或純一寶,光色晃耀,超越十方,恢廓曠蕩。不可窮盡。地皆平正,無有須彌及諸山海,坑坎井穀幽暗之所。我們讀這一段文,可以想見極樂世界,地面的平坦和地上的莊嚴。

過去曾有人這樣的說:學佛的人,首先須要戒貪心,因為極樂世界的滿地黃金,而發心念佛求生西方,這不是極大的貪心嗎?這一個疑問,可以這樣的答復:第一、黃金在我們認為是最寶貴的東西,而金性堅固,不可破壞。極樂世界的地質,堅固緊密,不像我們這世界,乃土石所成,有崩裂震動的災害,未必就是像我們這裏的黃金。只是拿我們最寶貴的黃金,做個比例,而引生一般人念佛的興趣罷了。

第二、我們這世界人類的福報愈過愈薄,在周秦的時候,國際間的禮物往還,或男女婚嫁的聘禮,都是黃金若干鎰、白璧若干雙。白璧就是白玉。後來金玉少了,貨幣的流通,都用白銀,以兩為單位。銀子少了就用銅,銅沒有了才用紙,所以現在的貨幣都是一張紙,而黃金乃視為希世之寶。人類彼此間為黃金而起的爭鬥,亦愈過愈凶。即使念佛法門以黃金鋪地為釣餌,誘人念佛。也足以為釜底抽薪,減少人類之間無謂的犧牲。何況一生西方根本用不著這許多東西呢?而且在未生西方以前,念佛的人大都多能化慳貪而為施捨,這不是一種好的社會教育嗎?向下講到第三點天雨寶華了。

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

晝三時,夜三時,是為晝夜六時。不分晝夜,天空裏常常下著天上的曼陀羅華。

極樂世界,沒有日月的出沒,所以不分晝夜。說有晝夜者,也是順著我們這個世界,作這樣的一個說法。極樂世界的晝夜,是以華開華合,眾鳥的鳴息而分晝夜。我們這裏以太陽出則為晝,沒則為夜。白天裏有上午、中午、下午;夜裏有初夜、中夜、後夜,合起來為晝夜六時。隨順我們的習慣,所以佛也說極樂世界有晝夜六時。

華,生於泥土之中,而芬芳高潔,不求人知而人自響慕。同時有華就有果,果必由華生。尤其是蓮華,華正開的時候,蓮子已經結成。華有如此的清德和作用,所以佛經上常用以做比方。比方修學佛法的人,雖然混雜在這五濁惡世的人群當中,他能行為高潔,志意和雅,能使人望風傾慕。而念佛的人們,你在這世界剛剛初發心念佛,極樂世界,已經有你的蓮華寶座。而蓮華是華果同時,所以佛經上更喜歡利用蓮華來做因果同時的譬喻。這裏所說的曼陀羅華,正是國語的白蓮華。白取其高潔,蓮華取其因果同時。

極樂世界,晝夜六時,不斷的有白蓮華,紛紛從天空落下,這也是極樂世界的特色。經上接著說:

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

這是釋迦世尊,告訴我們雨華的用處。眾生者,除阿彌陀佛而外,菩薩以下都是眾生。清旦是晝三時的早上,衣祴,是盛華的器具。十萬億佛,表示供養的大數。食時,是佛及聖眾,吃早飯的時候。以一頓早齋的時間,周遊十萬億佛土,顯示彼土眾生,皆有神足。

天人于天空中,常雨天華,固然是供養極樂世界的佛及聖眾。而極樂世界菩薩以下的眾生,更以天華或本土七寶行樹的花,在清旦的早晨,運動神足通力,於很短的時間,遊行十萬億佛土,供養十萬億佛,及至回到本土,還沒有過早齋的時候。清旦,是人們一天身心最清淨的時候。極樂世界的眾生,雖然都是羅漢以上的聖者,但根本煩惱未盡,仍以早晨比較身心清淨。羅漢以上的聖者,都俱天眼,天耳、他心、宿命、漏盡、神足等六種的神通。極樂世界的眾生,清早持華供養他方佛聖,一個來回就是十萬億佛土,而且回到本國來,仍趕上早齋,這正是神足通的作用,所以飛行自在而迅速。

飯食經行。

上文說: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這裏緊接著說飯食經行。經行者迴圈不斷的意思,回到本國就吃飯,吃過了就經行用功,表示光陰一點不肯虛度。

大本彌陀經說:往生彼國的眾生,吃飯所用的缽,都是眾寶所成。百味飲食,各如所願,隨各人的食量,不多不少,自然而至。吃了以後,自然消化,沒有遺滓。或者見色聞香,意以為吃飯,也自然飽滿,更不生貪著,身心輕便愉快。

經行是一種功夫,對打座而說的。飯食以後,室內室外,圍繞徐行,可以活動身體,可以幫助消化,飯後百步就是這個作用。經行以後,複行靜坐,可以調身,可以養心。這也是修行的一法。經上說: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是結束上文,天樂盈空,黃金為地,六時雨華的一段。

釋迦世尊把極樂世界,這許多勝妙境界說完了以後,又召呼舍利弗說:舍利弗!你看吧!極樂國土,有如上的這許多勝妙莊嚴,這皆是阿彌陀佛,無量的願行功德之所成就啊!

各位聽眾!關於極樂世界,地面上和天空裏的莊嚴景物,過去已講過了三大段,今天講到第四段,化禽風樹。化禽,就是變化的禽鳥。風樹,就是風動樹鳴。極樂世界,本來沒有三惡道,所有的鳥兒皆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所變化。而鳥兒叫出來的聲音和風動樹鳴,皆能演出佛法的音聲來,所以這裏包括了化禽演法,和風樹演法的兩段。

現在先講化禽演法。經上說:

複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

這一段經文,可分四節;第一,標示彼國有奇異之鳥。第二,說明鳥類的名字。第三,鳥能唱出妙好的音聲。第四,音中能說出佛法。

複次是:複再次于上文,釋迦牟尼佛,又召呼舍利弗說:舍利弗!彼極樂國土,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

常有,表示不間斷的有,不是偶爾一見。種種,是種類甚多,下面舉出來的幾種,只是幾名代表。雜色,那些鳥兒的顏色也不是一樣,可算形形色色,萬品千類,不一而足。

那末!是些甚麼鳥兒呢?向下第二就說明鳥類的名字:如白鶴呀,孔雀呀,鸚鵡呀,舍利呀,還有迦陵頻伽,共命之鳥呀。

鶴的嘴和腿都很長,有玄黃蒼白的四種顏色,而以純粹白色的鶴為最貴。孔雀尾巴很長,羽毛的顏色很多,而且自成花紋,閃灼有光,鮮豔奪目。孔雀對於自己的羽毛,非常愛惜,性情也非常妤勝,他看見穿著紅紅綠綠衣服的婦女,就把那尾巴,像半把雨傘一樣的向人展開,以表示她的美麗,這叫孔雀開屏。鸚鵡,是會仿效人們簡單的語言而說話的,而且善解人意,是鳥類最聰明而最受人憐愛的。舍利譯成國語是鶖鳥,鶖鳥的雙目,銳利不過。尊者舍利弗的母親,兩眼如鶖,故名舍利,舍利弗是他的兒子,故名舍利子。迦陵頻伽,國語叫妙音鳥,這種鳥兒叫的音聲,天上人間,任何的音聲,都沒有他叫的好聽,所以叫妙音鳥。共命之鳥的共命,又叫命命,兩個頭,一個身,而報同識不同,叫的音聲也很好聽。兩頭蛇、九頭鳥、千頭魚,也曾經有人看過,那末!一身兩頭的鳥,也就不能說沒有了。這五種鳥兒中的,白鶴、孔雀、鸚鸝,我們這世界上也有的。迦陵頻伽,共命之鳥,則為極樂世界的特有品。

珍奇怪異的鳥兒,在我們這世界裏,只是偶爾一見,不能常有。偶爾的見到,也未必聽到他的叫聲。可是極樂世界的鳥兒,經常出入于寶樹林中,而晝夜六時,吐出和雅的音聲來,非常的好聽。和、與粗暴不同;雅、與鄙俗有別。此世界的烏鴉、麻雀之類,就是粗俗不堪,人們聽了他們的叫聲,反而覺得厭惡。和雅之音,能令聽的人,心曠神怡,消除煩躁,離欲寂靜。

極樂世界的鳥兒,不但能吐出和雅的音聲來,從他音聲裏還能演暢出佛法來,所以說:其音演暢。

演出的是什麼佛法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等法的等,概括了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就成為佛學裏大小乘共修的三十七種助道品。三個四、兩個五、一個七、一個八,不就是三十七嗎?

上文所說的三十七種道品是: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什麼是四念處呢?四念處者:一觀身不淨。我們的身體,是父精母血、皮肉筋骨,假合而成。大小便利,鼻涕眼淚。九孔常流不淨。二觀受是苦。我們日常所感受的苦。樂,或不苦不樂的遭遇,澈底的說來,無非是苦。三觀心無常。我們這顆知冷知熱,知餓知飽的心,如波浪相似,前滅後生,相續不已的。四觀法無我。法指宇宙萬有諸法,如山河大地等等,是凡我們六根所接觸到的都叫做法。這些法的構成,無非假借許多條件,佛法裏說他是因緣假合,有聚有散,沒有實在的個體。我者就是指堅實存在的個體而言。如上的四種觀門,是我們安放這妄念的處所,所以叫四念處。學佛的人,不在這四處用點觀力,那是不能體會到生死的迫切。講經說法,也只如隔靴搔癢!

四正勤者:一已生惡念斷。二未生惡令不生。三已生善令增長。四未生善令生。人們的行為,可以分為善惡的兩途,善則于自他有益,故令生,生已令增長;惡則於自他有害,故未生者令不生,已生者令斷。應當向正當的路途,勇猛精進,如設堤防水,一時一刻不能鬆懈,所以叫正勤。

四如意足亦名四神足。前面的四念處,多分偏于智慧,四正勤則偏於精進,智慧精進力強,則定力弱。此四偏於禪定,以定導慧,使得定慧均等,不偏不倚,庶幾功行可成,目的可達。一欲神足。欲者要求於四正勤精進而後,依此欲力,可以引發定力。二勤神足。要求心既起,應勤修此定,依勤之力,定可引發而起。三心神足,一心專注,依心之力,引發定生。四觀神足。由加行觀察之力而正入於定。如意足者,修這四點,於所願求,可以如意滿足。神足者,變化莫測之謂神,得定而後,由於定的力量,可以神用莫測,足為所依之義,依此定而得神變,故名神足。

五根者,一信。二進。三念。四定。五慧。根,可以分兩層來說:一為能持,於已得的法,能持而不失。二者能生,對於未得的法,能勝進上求,令其增長。第一信根者,深信佛之所說,毫不謬誤。此一為總,其餘的四根,由信根連貫而生:因為既深信如來諦理,應當勤求不息,是為進根,進者前進。既求得此理,應當明記不忘,念茲在茲,是為念根。既念此理,應當專心一境,相應不散,是為定根。由定心寂靜,靜則生明,乃能正觀分明,決擇是非,是為慧根。有此五法,調治其心,能生髮聖道。譬如陰陽調和,一切種子皆能發芽抽苗一樣。

五力者,即前面的五根,漸漸增長,即能發生甚大的力用,故名為力。力;也有兩義,一者不為他降服,二者又能降服他。如瑜伽師地論說,此五種力,能於所證出世間法,生深勝解,他人之所不能制伏。又具大威勢,催伏一切諸魔惡勢。信力者,於所信諦理,轉更增長,能遮止疑惑,不為動搖。能抗拒邪魔外道,不受迷亂。能破損煩惱,不受侵害。此一為總,餘四亦承信力而來:如進力者,進根增長,能破身心種種懈怠,成辦出世間種種事業。念力者,念根增長,能破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定力者,定根增長,能破一切雜亂妄想,發起一切諸禪三昧。慧力者,慧根增長,能破一切邪外不正知見,能破小乘偏差的執著。以上對於卅七道品,已經講了廿二品,其餘的下次再講。

各位聽眾!上次講的是:極樂世界有許多奇異雜色的鳥兒,如白鶴孔雀之類,皆能吐出和雅的音聲,音聲中演暢出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的佛法來、在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裏再加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就成為大小乘共修的三十七種道品。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已經講過,現在應該講到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什麼是七菩提分呢?七菩提分亦名七覺支。一擇法覺支。二精進覺支。三喜覺支。四除覺支。五舍覺支。六定覺支。七念覺支。

菩提譯成國語,就是覺,分就是支。所以七菩提分就是七覺支,覺是屬於智慧的作用,謂學道的人,五根五力,既然堅固,已入正位,對於這七種覺慧,可以分分隨意運用。一擇法覺支者,觀察諸法,能夠善於覺了,揀別其真偽故。二精進覺支者,修道法時,對於無益的苦行,謬誤不正的行為,都能覺了故。三喜覺支者,得到法的喜樂時,善能覺察,不生顛倒。四除覺支者,斷除諸煩惱,然能覺察真偽,不會損失真正善根。五舍覺支者,捨棄所念著的境界,過去既過去,永不追憶。六定覺支者,禪定修成,善能識別真偽,即使是正當禪定,亦不生愛著。七念覺支者,念即明記不忘之意,修出世道的人,要常常注意定慧均等。如果心沉沒而暗昧的時候,應當記住,這應該要利用擇法,精進,喜的三種覺支,使心清明;假如心識浮動,應當記住,這應該利用除覺支、舍覺支,和定覺支的三種,使心識靜定澄明。所以念覺支的作用,是調和動靜二者,使他不沈不浮,而適合中道的。

什麼是八聖道分呢?一正見。二正思維。三正語。四正業。五正命。六正精進。七正念。八正定。

聖者正也,所以八聖道亦名八正道。由於前面擇法的力量,身心皆趨入正道,所以叫八正道。一正見者,由於覺支的功用,所得的真覺,純依智慧,合乎諦理,沒有錯謬。二正思惟者,見諦理時,與無漏心相應,思惟籌量,步步趨入涅槃正路。三正語者,修行人至此,不惟心無邪思,更以無漏智,不發兩舌、惡口、妄言、綺語的四惡語。而以和合語、軟語、真實語、誠諦語,起諸正用。四正業者,以無漏智,除滅、殺盜淫的三種身業,安住于清淨身業。五正命者,命就是生命,生命的存在,須要飲食維持。佛的制度,惟以乞食為正命。如果以種田、做生意,或醫蔔星象來維持生活,那就叫做邪命。修道的人由於無漏正智的抉擇,遠離邪命,所以叫正命。六正精進者,以無漏智,更加策勵勤行精進,趨入涅槃。七正念者,以無漏智、分明憶念正道法和助道法,心不動失。八正定者,以無漏智,正住於真理,決定不移。這八種法,為什麼皆叫正呢?因為以七覺支所發生的無漏正智為中心,不依於偏邪,所以叫正。由於八法,能引修行人至於涅槃,所以叫道。以上是大小乘共修的三十七種道品,但經文裏沒有將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加入,所以末後有一句如是等法,等就是等於四念處等十二法。

毗婆沙論和大智度論,用一個譬喻說明三十七道品的次敘很清楚。兩部論上說:四念處如種子。四正勤如栽植。四神足如抽芽。五根如生根。五力如莖葉。七覺支如開華。八聖道如結果。八正道,差不多在佛經上常常見到,往往因時間關係,礙於名相的繁瑣,都避免不講。現在因為不受時間的束縛,所以把他略略的講一講。各位聽過一次,如在其他經上看到,都是同樣的講法。經上又說:

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上文說:極樂世界,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吐出和雅的音聲,音聲中演暢出三十七種道品。所以說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這表示如果那些音聲,僅足以娛耳取樂,那就毫無價值。因為音聲中能演暢出三十七道品,使眾生聽到這音聲,皆能憶念佛法僧三寶,所以這是有益的音聲,自不同於凡響,而且顯出極樂世界的清淨莊嚴。

佛法僧是為三寶,三寶有住持,別相,同相的三種不同。住持三寶者,木雕、泥塑、銅鐵鑄成,或彩色紙畫的佛像,是為佛寶。現前所流通的經卷是法寶。出家比丘僧尼,能共同修持,和合無諍,是為僧寶。別相三寶者,因為佛法僧有大小乘的不同,名相功用上也各有其分別:如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這是佛寶的不同。大小乘各各有他的教理行果,是法寶的不同。三賢十聖、四向四果、緣覺、獨覺,階位各別,是僧寶的不同。這又名出世間的三寶。同相三寶,又名一體三寶。我們的心性本體,靈明洞徹,原具有覺照諸法的功用,是為自性佛寶。性體中具有恆沙性德,一一皆足為我們修行的軌則,是為自性法寶。性體中該攝性相,融和事理,是為自性僧寶。因為佛者覺也,覺悟就是佛,迷就是眾生。佛所說的言教,皆能為我們修行的規矩法則,所以稱為法寶。僧寶的僧,應當加上一個伽字叫僧伽,譯成國語叫和合,是出家眾,結合修行的團體名稱。這三種意思,皆在我們一心中具足,故又稱為自性三寶。我們現所崇奉的三寶,當以住持三寶為準則。也就是釋迦牟尼佛,或藥師佛,阿彌陀佛的遺像為佛寶。現前存在與流行的經律論三藏為法寶。文殊、普賢、觀音、勢至、諸大菩薩,以及舍利弗,須菩提等,諸阿羅漢為僧寶。現在的出家二眾,假如能和合修行,或依佛法自修,更用以化導群眾的,也足以作僧寶的代表。現有在家信徒們,提倡皈依自性三寶,不需要以出家僧尼為師,這是數典忘祖,不合理的妄作,滅亡佛法的先趨,要不得的。你如不信,請你一讀大乘理趣六波羅密經,皈依三寶品。大乘心地觀經報恩品,你就知道了。

佛法僧三,皆稱為寶者,佛是兩足尊,福慧雙足。法是離欲尊,僧是眾中尊。依佛法僧修行,則出三界生死,世間珍寶,無與為比,故名為寶。經上又說: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這一段經文,是恐怕人以為極樂世界,既有畜生道的鳥類,何以配得上稱為極樂呢?因此釋迦世尊自動的召呼舍利弗而告訴他的所以然。那末!極樂世界,既然沒有三惡道的名稱,這些畜生道的鳥兒,從什麼地方來的呢?這皆是阿彌陀佛,欲令佛法的流通,迎合眾生的意趣,以神通力變化而有的。于此我們可以體會到,佛陀的慈悲,比父母對於子女的教養,還要體貼入微。

各位聽眾!上面關於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的話,我還想補充一點!

第一、什麼叫做三惡道呢?畜生、地獄、餓鬼是三惡道。三惡道的對面是人道、阿修羅道、天道的三善道。三善道雖然沒有超出輪回,但是福德智慧比起三惡道來要強多了。在人天乘裏說來,人類如果造了下中上的三品十惡,就要分別的墮落於畜生、餓鬼、地獄的三惡道。如是因感如是果,分毫不可假借的。畜生道裏是飛禽走獸,藏於山,潛於淵,千品萬類,其名字種類,是無法統計的。他們的殘暴、兇悍、互相食啖,以強淩弱的愚癡,是十分可恨的。有一類的畜生,如牛馬豬羊雞鴨以及水族,受著比他們更兇殘的人們奴役、禁閉、屠割、烹煮。我們往往看到牛馬身系千萬斤的重負,雖然感到疲軟,但不能不背著向前跑。及至年老力衰,或身肉充實,可以供庖廚而將要或正在被捆縛屠割時,那種呻吟、流淚,或奔走叫號,期圖延一息生命的淒慘情形,又使人十分的替他們難受。餓鬼道的眾生,則九幽沉滯,動輒千百年不得轉生。年湮代遠,子孫滅絕,祭祀無人,常常感到饑餓的痛苦。如果罪業深重的,雖然碰到飲食,也會化成猛火,所以千年萬載,常時忍著饑餓。至於地獄裏的眾生,那就更苦了!八寒八熱,萬死萬生,鑊湯、爐炭、劍樹刀山、地獄之苦,有非語言文字所可能形容得出的!人類所受的妻離子散,饑寒交迫,或水火刀兵,盜賊王難的苦痛,當然不及其千萬億分中的一分。所以苦莫苦於三惡道,而娑婆世界之所以叫娑婆,正因為有三惡道的存在;極樂世界之所以叫極樂,正因為無三惡道的存在。上文釋迦牟尼佛,不是曾經告訴過舍利弗嗎?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極樂國土沒有受苦的眾生,於此可見彼土是沒有三惡道的。既沒有三惡道,那末!那些,白鶴孔雀迦陵頻伽之鳥,從何而來的呢?因此不得不麻煩我佛世尊,苦口婆心,加一番解釋了。因為彼極樂世界,不許有三惡道的存在。這是阿彌陀佛的宿願,即使是三惡道的眾生,因業果終了,或宿福的發現,也可以生到西方,但一經生到那裏,就不再是三惡道的身形,應該隨其功行而定其品級的。所以白鶴、孔雀的存在,是阿彌陀佛的神力變化,藉以演暢法音。同時池沼園林,奇葩異卉,異鳥名禽,是我們這世界上所有的。佛陀的說法,為使極樂世界的組織,和我們的距離不遠,但比較淨化,所以有羅網、欄楯、行樹而皆七重;有樓閣池沼而皆七寶所成。亦有蓮華,但大如車輪,且四色四光。這都是方便攝引,正表示出我佛說法,苦口婆心,無微不至!

以下講到風樹演法,經上說:

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極樂世界,地面上有羅網、行樹的莊嚴,前文已經說過。然而那只是說他的行列整齊,極為美觀。這裏補敘他不可思議的妙用。妙用的所在,就是羅網行樹,因微風的吹動,而發出微妙的音聲來,有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是凡聽到這聲音的,自然而然的皆生出懷念佛法僧三寶的心情來。具見極樂世界,無往而不是佛法。

這裏面說風日微風,微風,是表示風的好處。假如像太平洋的颱風,那還得了。颱風一起,勢如萬馬奔騰,排山倒海,髮屋拔樹。如我們現在住的這臺灣寶島,每年都受到它好幾次的威脅,一談到颱風,總不免令人毛骨悚然,談風色變。佛經上還有一種嵐毗尼風,勢能摧碎山嶽,壞諸世界。這些惡風,皆是眾生慘烈暴惡的業力所感,真是要不得。我們這世界,有時也會有一種所謂和煦的春風,雖然也可以說是美風。然而也只能生長百物,或披拂山林,作為有閑階級的一種欣賞而已。怎能比極樂世界的微風,似有似無,不寒不熱,輕細醇和,激動著行樹、羅網,發出微妙的音聲來,使人聽著了生起懷念佛法的美感。這豈是以我們凡夫心識所可得而思議的嗎?

複次羅網行樹,因微風的吹動,發出微妙的音聲來,音聲而稱微妙,而且有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則我們這世界上所有的六律、八音,即使能和諧並作,作興發不出什麼高低抑揚的節奏,反而覺得雜亂無章。彼極樂世界的風樹之聲,既不是金石絲竹,則宮商角征的安排,是誰為之工作,而能與百千種樂,同其優美。大本彌陀經上說:世間帝王之樂,百千萬種,不如忉利天宮一音之美。忉利天宮百千種樂,不如夜摩天宮一音之美。如是乃至有頂之天,百千種樂,不如極樂世界,風吹羅網行樹,所發出的音聲中一音之美。於此可見,極樂世界的音樂,是超出人天之上,而為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以及他那世界裏的眾生,特別的福德之所感召。

還有,諸佛出世,在救度眾生的方法上,有著種種不同的方便。在維摩經上曾經說過:諸佛有以香飯作佛事的,有以菩提樹作佛事的,有以光明作佛事的,有以音聲作佛事的,總而言之,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諸法,無一不可以運用來作度眾生的佛事的。那末!極樂世界,微風吹動羅網行樹,發出來的微妙音聲,使極樂世界的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這就是以音聲而作佛事啊!禪宗裏有所謂大用現前,不拘軌則的啟示,懂得了這個道理,則瞬目揚眉,拈椎豎拂,運水搬材,咳唾言笑,無一不是佛事。必得等到法師升座,宣揚佛經,那才是佛法,則已是為愚癡人說呆笨的法了。

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釋迦世尊,對於極樂世界地面上的莊嚴,到這裏為止,已經是說完了。因此以警覺的口吻,告訴舍利弗說:舍利弗!彼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內,成就了如上所說的,這許許多多的莊嚴!皆是阿彌陀佛,因地修菩薩道時,大願大行之所成就的。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財富,以及宮室庭園之美,皆是以體力精神,甚至用不正當的手腕,換取得來的。而阿彌陀佛乃是以大願大行的功德之所成就。如大本彌陀經上,引阿彌陀佛,因中所發的願心說:我作佛時,我刹中人,隨其志願,所欲聞者,自然得聞,故鳥樹皆成說法的音聲。又經常都以愛語和顏饒益眾生,所以風吹林樹,皆出妙音。於佛法僧,信重恭敬,所以眾生聞者,皆悉懷念三寶。

各位聽眾!阿彌陀經講到上期,已將西方極樂世界地面上的建設,和自然界的許多優越點,都已講過了,然而這是屬於依報的。以下是講到正報。依報,正報是佛學上的兩個術語。什麼叫做依報呢?依報就是世界,或是國土,因為國土是人類以及各種生物所依止的。假如沒有國土,則人類和各種有生命的生物,不是要虛懸在空中麼?虛空只能容受萬物的生長,卻不能生長萬物,也不能為萬物之所憑依,因此把國土叫做依報。什麼是正報呢?依報因正報而有,以正報為正。正報就是人類以及有生命的生物的本身。依正的兩種又為什麼稱報呢?報者果報,佛教於一切法,都是以因果來衡量其價值。不管是佛菩薩,或是六道眾生,總離不開因果的範圍。都如娑婆世界的眾生,心理上具有貪嗔癡愛的染汙念頭;行為上發生出殺盜淫妄的惡行,這就是因。在果報上就遭遇到這土石諸山,高下不平,坑坎堆埠,穢惡充滿的世界。以及血肉所成,九孔長流不淨,壽命短促,老病死苦,糾纏不清的人生。這還僅就人道而言。至於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那種苦惱,就不忍多說了。極樂世界呢,那自然是大不相同。那是阿彌陀佛大願大行所感招的善果,當然是莊嚴無比,這在上文已經講得不少了。正因為身相的好醜,壽命的長短、享受的高低,以及所依止之國土的清淨和染汙,都是與人類或生物的本身,因果相稱,不爽絲毫,所以稱之為報。

那末!以下就講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以及他那世界裏眾生的正報,是怎樣的高妙了。在這二者之間,又先講阿彌陀佛的正報。經上說:

舍利弗!于汝意雲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在講依報之初,釋迦牟尼佛,也曾這樣的問過舍利弗說: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呢?於是有上面的欄網行樹,池閣蓮華,天樂雨花,化禽風樹,種種莊嚴的講說。這裏也以同樣的語氣,詢問舍利弗說:舍利弗!于汝意雲何?這句話的解釋是:在你的意思怎麼樣?這是一句疑問詞,應該放在所要問的問題的後面。然而印度的文法,往往用倒裝的詞句,所以把他放在前面。就是說:阿彌陀佛名號你是知道的了,但阿彌陀佛為什麼叫做阿彌陀,在你的意思是怎樣的一個說法呢?可是舍利弗和前面一樣,依舊是默然不答。然而舍利弗的默然不答,我們就真以為舍利弗是不懂嗎?不,舍利弗,是智慧第一的大阿羅漢,豈有不懂的道理。舍利弗知而不言,要留待釋迦世尊金口親宣,以爭取天下後世,學佛弟子們的信心,這正是舍利弗聰明的地方。或者阿彌陀佛的萬德宏名,意義深廣,或許不是舍利弗的智慧所能瞭解,所以留待世尊的無上智慧和無礙辯才,來加以闡釋,使眾生聞者,發生曉了和向慕的殷懇。這也是一個說法。釋迦世尊,因舍利弗的默不作聲,乃接著說道:

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彼佛,是指阿彌陀佛而言。阿彌陀佛身上的光明,是沒有限量的。他這光明能照耀十方世界的國土,縱然是高山峻嶺,都不能為他的障礙,可算是沒有照不到的地方,所以他的名字叫阿彌陀。因此翻譯家,就將阿彌陀譯成國語為無量光。

每一尊佛都有光明,光有智光與身光,身光又有常光與放光。智光,是諸佛自受用身本體之光明。菩薩所能見到的佛身,是他受用身。二乘人以及有緣得度的一般眾生,所能見到的,是化身佛。他受用身佛,化身佛,皆有身光。如釋迦牟尼佛,身有圓光一尋,為弟子們所日常可以見到的。一尋等於我們的八尺,是為常光。放光者,如釋迦牟尼佛,說華嚴經時,兩眉之間,頭頂上,口裏,或齒牙之間,肚臍上,腳指上都曾放過光,這是因說法的需要,臨時特別放出來的光明,所以叫放光,不說法,就沒有了。

現在所說阿彌陀佛的光明,是指的常光,也包括著智光身光放光而言。如大本彌陀經上說:爾時阿彌陀佛,從其面門,放無量光。又說:我以智慧光,廣照無央界。足見這裏什麼光都有。

阿彌陀佛的光明,照十方國,所以稱無所障礙,又稱無量,無形中就表示與其他諸佛不同。如釋迦牟尼佛在法華會上,眉間白毫,照東方萬八千土。僅照東方,則不能遍及南西北方;僅照萬八千土,則一萬八千佛土以外的國土就不能照到,這分明是有量,而非無量;分明是有障礙,而不是無障礙。至於日光、月光,照此洲,則不能照彼洲,所以有晝夜之分,且不能與佛光相比,更無論阿彌陀佛的光明了。阿彌陀佛的光明,徹石透壁,通幽達冥,任何的障礙,不能使他隱沒,任何的阻隔,不能使他斷絕。所以下文,六方諸佛,皆交口稱讚阿彌陀經,那就是很顯然的證據。要知道,這都是阿彌陀佛的大願大行之所成就,不是無因而致的啊!經上又說: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彼佛仍是指的阿彌陀佛。上面是說阿彌陀佛的光明無量;這裏是說阿彌陀佛及其人民的壽命無量。壽命就是活在世上的年代。人民,可不是像我們這裏老百姓,他那世界的人民,都是大菩薩,至少是三果以上的聖者。阿僧祇,譯成國語是無央數。劫是時間上的一個大階段。釋迦牟尼佛又召呼舍利弗說:舍利弗!彼阿彌陀佛的壽命,以及他那國土裏,人民的壽命,皆是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的長久。一個阿僧祇劫已經不容易計算他的年代了,何況乎無量無邊的阿僧祇劫呢?所以翻譯家又將阿彌陀譯成無量壽。

壽者受也。人類的壽命,皆由善惡業之所感召,在一生數十年中,受苦受樂。我們這世界,即使身為轉輪聖王,或上升到非非想天,壽命都是有限量的。

至於佛的壽命,在法身佛,無始無終,不可言其壽命。報身佛有始無終,則壽命無量。化身佛則隨機應現,或長或短。阿彌陀佛的壽命,乃混合法報化三身而言,因為彼國人民,悉皆蓮華化身,不是血肉的結合,故壽命統統是無量。因之而阿彌陀佛,即使是化身,壽命亦複無量。然而這也是阿彌陀佛的大願,大行之所成就的。如大本彌陀經說:我作佛時,假令十方眾生,皆作緣覺,聲聞,皆坐禪一心,欲計我年壽,幾千萬劫,無能知者。學佛的各位,你們要得長壽嗎?你如要獲得長生不老的話,請你念阿彌陀佛!

各位聽眾!上面已經將阿彌陀佛的名號講過了,現在講到阿彌陀佛的歷史。這歷史很簡單,就是道成遠劫的一句話。道就是佛道。阿彌陀佛,和我們一樣的是人,因為多生多劫, 的修行,所以在久遠劫前,已經成佛。經上說:

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

釋迦世尊,告訴舍利弗說:舍利弗,彼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屈指計算,到現在為止,已經有十劫的長久了。

十劫的劫,應當叫劫波,譯成國語為時分,等於我們喊一世紀、兩世紀的世紀。譬如西洋人以耶穌降生為紀元,現在是二十世紀。但一世紀只有一百年。一劫的年數可太多了,因為中國沒有那末大的數字來代表,所以仍存原來的名字叫做劫。

那末!劫在佛經上是一個什麼計算方法呢?佛經上是以人壽一增一減為一小劫。就是從人壽十歲起算,每過一百年增一歲,增加到八萬四千歲;再從八萬四千歲起,每過一百年減一歲,減至十歲。這一增一減名一小劫。積二十小劫為一中劫。積四個中劫為一大劫。這其間究竟應該有多少年,就很難計算了。現在是說明阿彌陀佛成佛的久遠,當然是以十個大劫為合理。

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已經十個大劫。至於他未成佛之前,因地的修行,那更難說了,據大本彌陀經上說:自定光佛向上數,數到五十三佛,第五十三佛名世自在王佛。阿彌陀佛當時身為國王,因聽世自在王佛說法,覺悟到人命無常,世事如幻,富貴尊榮只如石火電光,一轉眼即成過去。假如修行成佛,則福德智慧二種莊嚴,百劫千生,永遠享受不盡。而且大慈大悲救人救世,比較鬥爭殺伐,爭名奪利,要高明得多。因此毅然的拋棄王位,出家修行,發四十八種大願,普渡群迷,後來成佛名叫阿彌陀佛,國號極樂國土。

法華經上說:大通智勝如來,未出家時,有十六位王子,因父王出家成佛,受了很大的感動,棄舍珍寶、宮殿,和繼承王位的權利,隨父出家修梵行,受菩提記,後來一一皆于八方各各成佛。第九王子在西方成佛,名阿彌陀。第十六王子在東北方成佛,名釋迦牟尼。照法華經上說來,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曾和阿彌陀佛做過同胞弟兄呢?

法華經上又說:無量劫前,有轉輪聖王,名叫無諍念,供養寶藏如來。他當時曾發下願心,他願他成佛而後的國土,種種莊嚴,華妙無比。寶藏佛即為他授記說:你經過了恒沙劫的菩薩道行,在西方世界作佛,國號叫做安樂。那一位轉輪聖王,即是阿彌陀佛。

大乘方等總持經上有淨命比丘。賢劫經上有王子名淨福報眾音。如幻三摩地無量印經,有國王名勝威。一向出生菩薩經上有國王太子,得聞佛法,奉持精進,七千歲中,從不睡眠,不貪愛欲財寶,獨處山林,修習禪定。後度八千億那由他人得不退轉。這些比丘、國王、王子、太子皆是阿彌陀佛的前生。然而,我們對阿彌陀佛的歷史,於此也可以窺見一斑了。經上又說:

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複如是。

以上一大段,是講的阿彌陀佛的名號和歷史。但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的化主,有化主必有化伴,等於一國的國王,必定要有他的臣子百姓,佛也是這樣。所以釋迦牟尼佛召呼舍利弗說:又舍利弗!彼阿彌陀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無量無邊,是言其數目之多。皆阿羅漢,是確定他們的資格地位之高。數目上既然是無量無邊,當然就不是可以用算學方法和數位所能確定的了。至於菩薩們的數目之多,也和聲聞一樣,所以說,亦複如是。

一個國王的人民,其中有做官的,有經商的,有種田的,有讀書的,然而以做官的地位為高貴。其他的士農工商,攏總稱為白衣。阿彌陀佛的人民,也就是他的弟子,他的弟子中,不是聲聞,就是菩薩。人天乘的修行人,簡直沒有,等於說,他的弟子中是沒有白衣之士的。

聲聞,菩薩,在佛教中是有修有證的人,同時也稱之為小乘,和大乘。聲聞最高的位置,是大阿羅漢,小乘人只知自利,不知利他;菩薩是自他兼濟。然而小乘人既稱大阿羅漢,這足以表示他那些聲聞人,都已發了菩提心,具有利人濟世的悲願。阿羅漢的地位,只是他修證中的一個過程罷了。

聲聞人,因聞佛陀說無常、苦、空、無我、不淨的法音而悟證小果。他的悟證經過,有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阿羅漢譯成國語,是無生,殺賊,應供。因為他覺悟了宇宙人生是無常、苦、空、無我、不淨,所以不起貪嗔癡愛的煩惱。因此,也就不會再到三界六道裏來受生。所以叫無生。煩惱能盜劫我們的功德法財,等於盜賊。羅漢已破滅煩惱,所以叫殺賊。具備了無生,殺賊的兩個條件,能接受天上人間的供養,所以叫應供。

菩薩,發濟世利人的大菩提心,修六度萬行的叫做菩薩。菩薩,譯成國語叫覺有情,有情就是眾生的別名。菩薩是已有少分或多分覺悟的有情,也是能以佛法覺悟於一切有情的人。他的位置,在初發菩提心以後,叫十信位,而後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於學校裏,有小學、中學、大學。每一等學校裏,又有一二三四年級的不同。菩薩修到十地以後,不久就會成佛了。經上又說:

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釋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說:舍利弗你看吧!彼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成就了如上的這妙好的莊嚴,真是值得羡慕啊,值得稱讚啊!

奇怪!池閣蓮華,異鳥天樂,是最好的莊嚴。怎麼大阿羅漢,菩薩,也是莊嚴呢?維摩經上說:三十七道品,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具備三十七品的眾生,來生其國。所以極樂世界的大阿羅漢、菩薩,皆是與阿彌陀佛有同行宿緣的諸清淨眾,于阿彌陀佛成佛而後,大夥兒都生到他這世界來了。有道有學的人,是地方上的幹城,棟樑。假如一個大城市裏,都是些不學無術、自私自利的小人,那還成什麼樣子呢!古人說:人之雲亡,邦國殄瘁。足見一個國家,沒有了高上的人才,那就要亡國。所以羅漢、菩薩,也是極樂世界的莊嚴。

各位聽眾!上期講的是:阿彌陀佛座下的大弟子,他的弟子群中,有聲聞弟子,有菩薩弟子,關於他們的數量地位,都講過了。但這些都是目前在阿彌陀佛座下,每天聽聞法要的一班弟子們。至於因念佛而將要生到西方的一班弟子們是怎樣呢?彌陀經上說: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眾生生者的眾生,是合眾緣而生的意思。阿鞞跋致,譯成國語,為不退轉。

生,就是生命,比如我們能講能聽的兩方,都是活在這裏有生命的人。如果一經研究這生命的來源,那需要的條件太多了。條件,在佛經上叫做因緣,又叫做助緣。我們初投生到這世界上來,要父精母血的結合。成胎以後,要以母親的血液為滋養料。出胎以後,一直到老死,幾十年中,沒有一天能離開衣服、飲食、居處。即使最不值錢的空氣,我們一分鐘也不能不呼吸,不然的話,這一條小生命,馬上就維持不下去,因此叫做眾生。

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者,就是說:極樂世界現在所有的聲聞,菩薩固然是人中之寶;他方世界,因念佛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眾生,就永遠不會退轉。退者退墮,轉者轉變。就是說:既然生到西方以後,永遠不會轉變其志趣而墮落于人天道中,或三惡道裏去。

那末!我們要問,生到西方去,有什麼倚靠就能千穩萬當,不會退轉呢?這有五個緣因:

第一,一生到西方去,就為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之所攝持。如大本彌陀經,法藏比丘說:我作佛時,聞我名號,皈依精進,即得于諸佛法,永不退轉。這好像一個黨員,如果遇到一個党的領袖真正為國為民,大公無私,而櫛風沐雨,為大眾吃苦。那末這個黨員,自然而然的服從領袖,雖赴湯蹈火,都不會改變其志趣的。

第二,生到西方去,常常在佛光照燭之中,使他的菩提心,只有增進,不會退轉。等於我們在日光的照燭之下,你絕對不會跌落到土坑裏去。

第三,極樂世界,水鳥樹林,風聲樂響,皆能演暢法音,聞到這種法音,自然而然的就會增進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更不會退轉。

第四,生到極樂世界,朝夕所相見而可以作為朋友的,都是些大阿羅漢,以及諸大菩薩。更沒有邪魔外道,誘惑你、蠱弄你。也不會因衣食住,或眷屬間各種問題,使你生貪愛,動嗔恨而致墮落。

第五,生到西方,做了極樂世界的人民,壽命長久,與阿彌陀佛一樣,除非你自己發願要到別個地方去,度化眾生,不然,你永遠不會離開極樂世界的。上文不是說過嗎?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這不是很好的一個證明嗎?

從另一方面說:如果不念佛生西,在我們這個世界,修大乘法的話,要到初住菩薩,才得信不退。修到初地菩薩,才得行不退,到七地菩薩,才得念不退。這緣因,是這個世界足以使我們退墮的逆緣太多了。

在這裏,我可說個故事大家聽聽:唐朝有個李源,因父親做官被殺,所以不願做官,把洛陽住宅改成慧林寺,請圓澤禪師當住持。過了幾年,李源邀約圓澤朝禮四川的峨眉山,但圓澤要求走陝西的旱路,而李源卻要由荊州的水路,圓澤拗不過李源,只好將就他。然而他已知道這一去不能再來。乃將後事,一一寫好夾在經中。二人乘船至荊州上游,將近山峽,其地水險,天尚未晚,即停舟過宿。忽然看見一個大肚皮的孕婦,身著錦襠,在江邊打水。圓澤一見,不自覺的就流下淚來了!李源問他為什麼傷心?圓澤說:我不肯走這條路,就是怕見到這女人。這個女人懷孕已經三年,等我來做他的兒子。如果不見到他的話,還可以躲避;現在既然見到他了,非做他的兒子不可。你應當幫助我念咒,讓我快一點生下來。到第三天,你到我家去看我,以一笑為信。過十二年,八月十五日的夜裏,請你到杭州天竺葛洪井的旁邊來會我。說完了,就這樣的死了,而婦人隨即生子。三日後,李源訪到這人家,抱兒出見,相視而笑。後來李源回到洛陽慧林寺,看到他預先記下來的後事,更相信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光陰很快,轉眼間已十二年了、李源預先到杭州,候到八月十五夜裏,往葛洪井去等候會晤。忽然隔河有一放牛的孩子,騎在牛背,以鞭打牛角而唱。李源聽他唱的是: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易性常存。李源聽到,遂斷定是圓澤的後身。於是兩相談論,到分手的時候他又唱起來了。他唱的是: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說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遊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遂乘牛而去。圓澤禪師已知道過去未來的人了,尚不能逃避生死,不如他的人,他的前途就更難說了。所以念佛生西方,一到那裏,就永遠不會退轉,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故事講完了,再來講經,經上說:

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一生者,就是還要到人間來受一次生,投一次娘胎,而後成佛。補處者,補等於一個團體中的候補理事或監事一樣。在未下生人間成佛以前,住在候補成佛的位置,叫做一生補處。阿僧祇,譯成國語名無量數。

這是承接上文說,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們,不但不會退轉,其中能居一生補處地位的人,其數很多,多到不是可以拿算盤來算得出的,只可以拿無量無邊阿僧祇,那個大數目字兒來代表他。

在這個世界修行,修到初果聖人,還有七番的生死,修到三果聖人,還有一番生死,但只能證四果阿羅漢而不能成佛。怎能如生到西方,馬上就位居一生補處呢!到了一生補處,就和皇帝的東宮太子一樣,再升上去就做皇帝,這是多麼便宜的事呢!

假如有人說: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補處位,有觀音大士,大勢至菩薩,那裏輪到一般往生的人呢?這應該知道,虛空無盡,國土無盡,十方諸佛也無盡。這許多補處菩薩,不妨分發到十方世界去,不一定補處阿彌陀佛的位置啊!勸大家念:阿彌陀佛

各位聽眾!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有三個必要的條件,這三個條件中,第一要信仰。第二要發願。第三要實行。假如對西方極樂世界的清淨國土,和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都不能信任實有其事,則一切的一切,都無從談起。如果從虛空無盡,國土無窮的理論上,首先須能信任有極樂國土的存在。可是信任儘管信任,對他並不發生什麼興趣,這與不信者也沒有兩樣。所以在信仰以後,就應該發起願心來,願心就是對極樂世界發生興趣而準備去到那個世界的原動力。由於有了這原動力的支持,進一步按照佛陀所指示的方法,實地去修持,這就叫做行。具備了信願行三個條件,才能決定得生西方極樂國土。

過去所講的,都是極樂世界地面上的莊嚴,如池閣蓮華,欄網行樹,天樂雨華,風動樹鳴。以及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人民的地位,壽命,這都是側重在引發學佛者的信念一方面的。

今天所講的,就是叫我們繼續在信念以後,發起願心來為往生西方奠定下一個堅固的基礎。所以彌陀經上說:

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釋迦牟尼佛,召呼舍利弗說:舍利弗!眾生們聽到我這一番話以後,就應當發起願心來,願意生到那個西方極樂世界去啊!

這是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勸導我們的話!彌陀經上勸導我們的地方,共有四重,無非是勸我們要聽、要信、要發願,這是四重中的第一重。

願心是實行的原動力,沒有願心,行怎能會生得起來呢!我們都知道,一個機關的主管官,當他就職而舉行就職典禮時,有上級機關的人員監誓。這位主管官當眾接受這機關的職權時,必定要發誓:比如盡忠于國家,盡忠於職守,如違背誓約,甘受最嚴厲之處分。那末!他就職以後,就得要依照他所發的誓願,一一做去。所以願心是一切事業成辦的原動力。

願力不可思議,西方極樂世界的妙好莊嚴,尤其是往生的人都是蓮華化生不受十月懷胎的胎苦。不受十月滿足生產時的生苦。生活自然,不受生活壓迫的苦。蓮華化生,可以沒有病苦。壽命長久,所以沒有老態龍鍾,彎腰曲背,耳聾眼花的老苦和死苦。沒有三惡道,更不會有墮落恐懼之苦。地平如掌,眾寶所成,也不會有山崩地震,海嘯颱風的駭怕之苦。沒有男女性的分別,也不會有家庭的束縛,或鬧戀愛而產生的種種痛苦。極樂世界這許多優點,皆是阿彌陀佛,最初發心修行,為法藏比丘時所發四十八種大願心的結果。阿彌陀佛既然為我們預備了這一個好的去處,他又願意接引十方世界,善男子、善女人,都到他那兒去。那末!我們又為什麼不肯去呢?假如有人問,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有什麼好處呢?那好處可多啦,除開我前面已經說過的不算,彌陀經上又說:

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諸上善人,就是已生西方的諸大菩薩,和阿羅漢。俱會一處,就是常常會集在一塊兒。

所以者何?這是釋迦牟尼佛代表我們發問。仿佛是你為什麼叫我發願生西方呢?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的一個答覆,也就是應該求生西方的一個理由。因為到西方去,能夠有資格和許多已生西方的諸大菩薩,如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及無量無數的阿羅漢,集會在一塊兒,討論佛法,或怎樣去十方世界化導眾生,你看這是何等的榮幸!

假如有人問,我們這娑婆世界,不也是有佛的佛國麼?又何必求生西方呢?而且十方世界的佛刹多得很,又何必偏生西方呢?這當然有理由;不過,我們這國土裏,人和畜生雜居在一塊兒,又有餓鬼、地獄墮落的恐怖。人類的本身呢?都懷著貪嗔癡愛,殺盜淫妄的惡毒心或惡行為,使人不敢接近。有的世界,雖然沒有三惡道而純粹的是人,但未必都是善人。有的世界,雖然都是善人,但不一定都是上善。唯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固然是大慈大悲,而文殊、觀音、勢至之流,都是濟人利世的大菩薩。等而下之的,也還都是一生補處,或阿鞞跋致不退轉的阿羅漢。今得往生,和他們把手共行、相視而笑,做很知己的道友。因彼此的切磋琢磨,我們不懂的道理也會弄懂;不會行的也會去實行起來,這是何等的好事啊!這是講的發願,向下再講實行,阿彌陀經上說: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少善根,少福德的少,就是微少。善根福德少了,力量就不夠,沒有充分的力量,就不得往生彼國。而善根就是因,福德就是緣,合而言之,故叫因緣。

然而什麼叫做善根呢?什麼叫做福德呢?善是純良的心願、純良的行為。根,如樹木的根本,有生髮的意思。就是說要以純粹善良的心行為生西方的根本。福德,就是有利於他人的善行。因為單有善根的正因還不夠,必得要有福德來做助緣,配合起來才能做生西方的條件。

那末!什麼是善根呢?這裏邊包括兩個成分:第一是發菩提心。第二是常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菩提心就是覺道的心,也是利益他人的心。就是說:求生西方的人,不是為的逃避現實,為的是要求覺悟真理,以所覺悟的真理,再來輾轉教化他人。但是在我們這世界,障礙太多,要想求道,如逆水行舟,甚難甚難!所以運用執持阿彌陀佛名號的方法,求生西方,親近阿彌陀佛,諸大菩薩一班名師益友,學習起來比較容易。但是假如你沒有濟世利人的心願,阿彌陀佛是不受你這個學生的。所以生西方,等於學生到美國去留學一樣,既不是迷信,也不是逃難。

什麼是福德呢?這在十六觀經上和大本彌陀經上說得很明白,十六觀經上說:孝養父母,讀誦大乘。大本彌陀經上說:修諸功德,孝養父母。這是我們這社會所需要的道德教育。讀誦大乘者,大乘經多是策發人們濟世利人的大心的,讀誦大乘,才能時時激發自覺心和利人的心。修諸功德,就是實踐利人的行為;如救孤恤貧之類。至於孝養父母,則更是我國五千年來,立國之大本,而為我們必須遵守的。

發凡夫心,是無善根。發小乘心,是少善根。不做利人事業是無福德。做了而希望還報,是為少福德,必得要以大菩提心,念佛名號為正因;以不存收穫的純良心作福德為助緣,以這大因大緣,才能得生西方。所以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各位靜下心來想想看,這不就是釋迦牟尼佛,勉勵我們目前就要做一個濟世利人的好人嗎?

各位聽眾!上期,我曾告訴各位,信、願、行,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三個必要的條件,今天專門講一個行字。行,就是實地的去做起來。假如我們要造一所房子,測量好了地皮的大小,就地皮的大小而畫成房屋的圖樣,何處是客廳,何處是臥室,在心中似乎具有很合適的一座房子。你如不備材料,沒有工人去動手建築。那這一所房子,永遠是你心目中的幻想,得不著實在的享受。

又如我們從甲地到乙地去,你問明瞭路線,甚至車票已捏在手中,你如不走上車子,也是一輩子不能到達目的地。所以佛教經典裏所講的,教、理、行、果,或者是信、解、行、證,都以一個行字為他的重心。儒家也說:言顧行,行顧言;明朝的王陽明更講究知行合一。所以有信願而沒有行,等於說食不能充饑一樣的愚蠢。那末!我們應當怎樣行呢?彌陀經上說: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善男子,善女人,是一句概括的話,無論出家在家,可能念佛的男女二眾,都包括在內。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是所念的佛名,和念佛的方法,若一日乃至七日,是克定念佛的時間。一心不亂,是念佛的成績。

上文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那末!什麼是多善根、多福德呢?所以釋迦世尊召呼舍利弗說:舍利弗!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他聽到了阿彌陀佛的名字以後,他就努力的執持這一句阿彌陀佛。執持者,口裏念住了,心裏想住了,時時不要忘記,散失。像這樣不斷的念,能以一日二日或七日的時間,在工夫上,念到一心不亂。然而,一心不亂以後,又怎麼說呢?那在下文再講。

善男子善女人的善,是指有宿世善根的人。善何以叫根,根有生長的意思。都如不信仰佛的人,忽然因旁人的勸導,到佛菩薩前,燒一炷香,獻幾枝花,或者更拜上幾拜,這就叫培植下了善根。這善根好像一顆種子,永遠不會爛壞,一遇到善緣的引發,他就會抽芽、長苗、開花結果。所以肯念佛的人,都是多少有點善根的。我說個故事各位聽聽: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個老頭兒,到祇樹給孤獨園去要求出家,正巧碰到尊者舍利弗。舍利弗尊者,入定觀察他有沒有善根。觀察的結果,這老頭兒沒善根,就很婉轉的對他說:老先生!出家不是件容易事,你回去吧!老頭兒一聽,慚愧得哭起來了。驚動了釋迦世尊。世尊說:別忙,讓我來為他作一番觀察。世尊觀察的結果,說他是有善根,因為他在很遠很遠的劫數以前,是一個砍柴的樵夫。他有一次在山上砍柴,突然來了一隻猛虎,他一嚇趕忙爬上樹去。老虎看見老頭兒上了樹,拼命用他的蠻力啃那棵樹。那棵樹被老虎啃得搖搖欲倒,老頭兒不由自主的嚇出了一聲南無佛。他就以這一聲稱佛的善根,足以度他出家。於是老頭兒出家了,並且不久還成了道果。原來舍利弗的觀察力,不及世尊觀的久遠,幾幾乎誤了事。這就叫善根。所以法華經上說: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男子、女人,不但包括了人世間出家在家的男眾女眾,連天上的眾生、地獄、餓鬼、畜生道的男女眾生,都可以念佛。即使耽于逸樂,或迫於眾苦,口不能念,拿耳朵聽都可以的吧!清末民初,南京楊仁山老居士,是一個對於佛教有大功績的人。他雖然普遍的宏揚佛法,但宗旨是歸心淨土,所以以念佛為恒課。他養有一隻八哥兒,八哥兒是鳥類中能學說人話的。八哥兒聽楊老居士念佛念成習慣,他也跟著念佛。幾年後八哥兒死了,老居士把他埋葬在宅旁空地上,還堆砌了一個小墳墓。後來在墳墓上長出了一枝蓮華,楊老居士把他掘開來一看,那枝蓮華,正生長在八哥兒的嘴裏。當時這希奇事,傳遍了南京上海之間,這足以證明三惡道的男女眾生,皆能念佛。

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者:聞就是拿耳朵聽,你不管因什麼機會,而聽到阿彌陀佛的名字的話,你就跟著執持誦念,不要忘記。我們不要說能長久的誦念吧!就是經過你耳朵裏一聽,就為你下了一粒成佛的種子。佛說:一入耳根,永為道種,就是這個道理。因為佛為大醫王,覺人覺世的大無畏精神,固然能震動眾生的心弦。而眾生皆有其固有的佛性,所以借佛號的引發,可以使他的善根種子,發生變化,以至於成熟。所以華嚴經上說:甯在諸惡趣,恒得聞佛名;不欲生善道,暫時不聞佛。這是有善根的眾生發的願心。就是說:我寧可生到惡道裏去,可以聽到佛的名字;不願生到善道裏,聽不到佛的名字。都如天上的眾生,無往而不快樂,他們不會有學佛興趣的;像地獄餓鬼道的眾生,為苦所逼,容易接受感化,所以佛菩薩多不到天上而常出現在餓鬼地獄道裏,使他們聞到佛名而獨得清涼。因此,我們憑著宿世的善根,知道了念佛的道理,更應該執持阿隬陀佛的名號,以為求生西方的資糧。

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這是假定的一個時間,言其念佛功夫的容易。假如你在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之間,能念到一心不亂的話,馬上就得到阿彌陀佛接引你生西方的效果。如果死板板的執著以七天為限,那末,七天過了,你並沒有生西方,你就不念了嗎?或者翻過來疑惑經上說的話沒有靈驗嗎?所以我說:這是假定的一個期限。

什麼叫做一心不亂呢?一心的心,不是心臟肉團心的心,而是非物質的意識心。我們這意識心,有如猿猴一樣,不管日裏夜裏,除開熟睡或悶絕,他是沒有休息的時候的。一天到晚,昏昏擾擾,都在吃喝穿著,人我是非,喜怒哀樂上兜圈子,一直兜到老死,死了還是不會休息的。所以念佛的人,將一句阿彌陀佛做個倚靠,把這如像猿猴一樣的一顆散亂心,縛在阿彌陀佛的名號上。說明白一點,就是從自己心上,發出一種控制力量,控制自己的心,使他不致奔放流逸。控制久了,就可以做到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心佛打成一片,如止水,如明鏡,能照了一切而不為一切所動,這就叫做一心不亂。

阿彌陀佛,以大悲大願,成就得西方淨土,一句阿彌陀佛在嘴,就包含淨土的依正二報,和佛所行的功德大海。我們自己的一切善行,也慢慢的從此出生,所以念佛便是多善根,多福德。

各位聽眾!上面講的是:不論男子或是女人,如果在一天或至七天之間,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念到一心不亂。這是講的信願行三個條件中的一個行字,行,就是腳踏實地的做一套功夫,我曾問過,假如做到一心不亂的程度,以後又怎麼樣呢?今天就來答覆這個問題。佛教以因果為宗,因此說世間法的宇宙人生,出世間法的聖賢修證,都逃不了這因果的定律。淨土宗是佛教的一宗,當然也不能例外。行就是因,蒙佛接引就是果,由有如是因,才感得如是果。他教以一信就能得救,絕對沒有那麼便宜的事。舉個例罷:如一粒稻種子,可以抽芽,可以發苗,可以開花結果。但你不把這一粒稻種子,下到土裏去,予以適量的水分,他能抽芽發苗,開花結果嗎?至於救濟貧病,努力公益的事業,那是外在的世間因果,與超人類,心理上的工夫,出世間的因果,是兩回事。執持阿彌陀佛名號,這是治心的工夫,是出世間超人的正因,阿彌陀佛接引就是果。因為阿彌陀佛的中國話,就是無量光明。光明而稱無量者,就是在時間上說;是過去過去不見其始,未來未來不見其終;在空間上說,是盡十方世界,無不包容在這光明之中。所以我們每一個人無時無地不浸潤在佛光之中。只是我們為貪嗔癡愛,喜怒哀樂,把自己的心,搞得昏天黑地,糊裏糊塗,變成一片黑暗,永遠與光明不能接近。現在將一句阿彌陀佛,拴住了心猿意馬,不管日裏、夜裏,行也阿彌陀,住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臥也阿彌陀,如貓子看老鼠,一息不能鬆懈;如母雞孵卵,一刻不能讓他離開溫暖。所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將這一顆紛紛擾擾的心,使他澄清下來。水澄靜下來便有光,心澄靜下來更有光。我們的心變成一片光明,就能和阿彌陀佛的光明,光光相接。如這一盞燈的光,和那一盞燈的光一樣,兩盞燈的光,可以能渾融一氣。念佛的人念到一心不亂,整個兒的身心都化成一片光明,自然感動阿彌陀佛親來接引。所以阿彌陀經上說: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上一篇(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一) 回目錄 下一篇(佛說阿彌陀經講話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