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


分享 列印 迴響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Google+ 閱讀尺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往生論) 曇注節要講記 七

2,讚歎門

雲何讚歎。

讚歎是口業。

口業讚歎。稱彼如來名。

由此可知,這個讚歎就是稱名。所以諸位要曉得,念佛不是念在口上。這一點,這個意思,古人沒有問題,現在有了問題。現在大家聽到念佛,都是口念。實際上,在經典、在古人注疏裏面,我們這個念,它叫稱名,不一定稱名。你看我們中國這個念字,這個字也是會意,中國文字是個符號,你從這個符號裏面體會這個意思。念字上面是個今,今就是現在,下面是個心。換句話說,你心上真有,那叫念,不一定在口上。口上沒有心上有,那叫念。口上有心上沒有,沒有念啊。所以古人看到人家稱名,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天喊念十萬聲佛號,你看寒山、拾得還笑話他,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喊破喉嚨也枉然呢?心上沒有。口裏有佛,心上沒有。心上有叫做念,不一定在口上。那個真正念佛人,從來沒有聽到他念一句佛號,他往生能上上品往生。為什麼呢?他心上真有。這個諸位要曉得。我好像是今年過年的時候,我在景美圖書館,有一位老居士來看我,說他念佛念了三年了,功夫不得力,妄念沒有減少,煩惱也沒有減少。問我有沒有什麼方法。我就勸他,我說念佛最重要的是要放下萬緣,你的功夫不得力,就是你放不下。他就告訴我,他說師父啊,我什麼都能放下,就是孫子放不下。我就告訴他,我說這就是他的心上只有他孫子。口裏有阿彌陀佛,心裏是孫子,你說那怎麼辦呢?這個沒有法子了。所以我就教給他一個方法:你把你的孫子換成阿彌陀佛,你就成功了。你看他每一天口裏念著阿彌陀佛,手上拿著念珠,他沒有念孫子,孫子,他沒有念,心上真有孫子啊。念,他是念在心上。我們常講心上人,他心上人是他孫子,那個叫念啊。幾個人能把阿彌陀佛變成心上人呢?那這個人決定往生了,那你跟阿彌陀佛決定相應了。口裏頭念不念沒關係,心上真有,這個是實念。口是稱,口是稱讚。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就是歸依的意思,恭敬的意思,禮敬的意思。念出聲音來,一個是提醒自己,心裏頭念念不忘阿彌陀佛,同時也能夠勸別人念佛。因為三福最後一句,勸進行者,這是化他。大乘佛法要自利利他,我們要把這個殊勝的法門介紹給別人。那有些人不信佛教的,怎麼個介紹法呢?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他聽進去了,他只要一聽進去了,阿賴耶識中阿彌陀佛的種子就種下去了。這個對他是非常非常大的利益,他自己並不知道,我們很清楚:一曆耳根永為道種。他將來一定會往生,而且是我們跟他結的緣。我們先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將來以後他的緣成熟了,他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接引,我們就跟著阿彌陀佛一塊去接他。接他的時候可以告訴他,在什麼時代,你是什麼人,我是什麼人,我念一句阿彌陀佛,你聽在耳朵,就這個原因,你到極樂世界來了,結這個法緣。我們往生西方世界也是如此。過去生中生生世世許許多多的善友,已經往生的,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們也跟著佛一起來接引。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很熱鬧,不寂寞,我們的熟人太多太多了。不往生,六道裏面是非常寂寞的。每一個人業力不相同,一轉世各各不能再見面,再見面也是陌生人,也不相識。唯有生到極樂世界,與你自己生生世世家親眷屬、同參道友天天見面,天天團聚。這個都是些事實的真相。天親菩薩在此地告訴我們,稱名的時候,

稱彼如來名。

彼如來就是阿彌陀佛。

如彼如來光明智相。

正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我勸初學的同學們要讀經,要把《無量壽經》念的很熟。當然,最好三經一論都熟,你一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一聽阿彌陀佛的名號,阿彌陀佛他的光明,他的智慧,他的功德,以及他接引十方眾生往生的境界,立刻就浮在我們心頭上。你這個經教不熟,你就沒有這個境界出現。境界很熟,念這個名字我們就想到這個人,想到他的功德,想到他的智慧德相。

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故。

那麼我們起心動念,一切的行為,就會以阿彌陀佛為標準,作為我們修行的榜樣。我們的想法、看法、做法、說法,都要跟佛一樣。佛的樣子在哪里呢?三經就是佛的樣子。所以我們經很熟,我們對人對事對物,思想見解行為都跟佛一樣。不一樣的地方馬上把它改正過來,這叫學佛。學佛要學得跟佛一模一樣,這叫學佛。不是念幾句名號就叫學佛,那是結個法緣,結個緣而已。有口無心,那沒用處的。所以說是接觸名號,與如實修行相應。

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者。彼無礙光如來名號能破眾生一切無明。能滿眾生一切志願。

這無礙光就是阿彌陀佛。《無量壽經》上說了阿彌陀佛十二個名號,這十二個都是用光,這個諸位都念的很熟。此地特別用無礙,沒有障礙呀,佛的智慧光明沒有障礙。能破眾生一切無明,這一句是自利,破無明就是開智慧。所以這一句名號,古德在注疏上告訴我們,就是我們自己真如本性的德號。所以說,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道理就在此地。這個理論,《觀無量壽經》裏面說的很詳細。雖然經文不多,但是很清楚、很明白的顯示出來。所以這個名號確確實實能破自己的無明,開發自己的智慧。正如同《無量壽經》上講的三個真實,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這一句話跟禪宗裏面所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一個意思。如果我們用現代的話來說開化顯示,開是開啟,我們本來是閉塞的,所謂是像茅塞頓開。顯是明顯,很清楚、很明顯的展示在我們面前。真實之際,就是事實的真相。我常講,世尊四十九年為我們說了許許多多的經典,傳到中國來,少部分啊。那個時候交通相當不方便,運輸很困難,所以總是挑選好的、重要的帶回中國,不是完整的。那麼我們中國編成大藏經,這大藏經說什麼呢?一句話,諸法實相,《般若經》上講的。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實之際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我們本人,宇宙就是我們生活環境。換句話說,佛為我們所說不是別的,說我自己跟我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你要是把這個事實搞清楚了,你才曉得佛教不能不學,不學就是迷惑顛倒啊。我們自己本身有現在,我們有過去,還有未來。過去還有過去,未來還有未來。幾個人搞清楚呢?我們生活的空間,現前生活空間沒有離開這個地球,可是過去我們生活的空間,未來生活的空間,盡虛空遍法界是我們生活的空間,太大太大了。佛把這些真相給我們說清楚,我們就明白了。明瞭,那就叫破無明。現在我們都不清楚,都不明了。不但過去未來不清楚,我們這一生自己都不清楚,甚至於今天從早到晚發生的事情也糊裏糊塗過去了。這個無明就很重很重。這一句佛號我們念到功夫成片,就是得清淨心。念到一心不亂,就是得心自在,心自在就開悟了,就明瞭了,就通達了。再念到理一心,無明就破了。你看,不要用其他的方法,就是這一句佛號。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心開就是破無明,就是開發顯示真實之際。一心把阿彌陀佛掛在心上,剛才講了,能把阿彌陀佛變成自己的心上人,就是《無量壽經》上講的,住真實慧。你看《金剛經》上須菩提尊者向釋迦牟尼佛請教兩個問題:雲何降服其心?應雲何住?降服什麼?我們的妄念。妄念怎樣降服?我們的心要安住在哪里?《無量壽經》就講的簡單清楚。住真實慧,真實慧是什麼呢?就住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真實慧,真實的智慧啊。要把阿彌陀佛擺在心上,其他的拉雜東西放下。為什麼呢?其他的東西都是生死輪回,你能把這些東西放下,就是把生死輪重播下了。把阿彌陀佛擺在心上,那你就是往生不退成佛,你這一生不可思議的成就。這個法門無比的殊勝,能滿眾生一切志願,這是化他。你看,自行化他都能夠達到究竟圓滿,顯示出這個法門真實不可思議。那要怎樣修行,這是我們當前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怎樣真實的修?底下就說了:

雲何為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

先說你為什麼修行不得力。不得力,與阿彌陀佛這個名、道理(義是義理),與名號的意思不相應。就像我剛才講了,一般人念的這句阿彌陀佛,口頭上念,心裏頭沒有,那就不相應,那就不如實修行。要心與口相應,這才行。哪些不相應呢?菩薩給我們說了三條:

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

對於西方世界這個信心。我很信佛,很相信。自己以為很相信,其實是假的。譬如我舉個例子,今天晚上在這裏講這樣重要的一個法門,你們大家來聽。如果說今天晚上有一筆買賣,可以賺一億台幣,你今天晚上來不來?保險不來了,那就若存若亡,那就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不要說一億台幣,整個世界給我,我也不要。為什麼呢?還是搞六道輪回嘛,不是真的嘛。這個真的,能了生死出三界呀。那你那個心就是真的,就相應了。所以還是把世間名利看得很重,若存若亡啊。這樣念佛不可靠,往生很難。

二者信心不一。無決定故。

譬如說,念佛不錯,那邊那一個參禪坐禪很好,又想去坐坐禪;那邊說來了個仁波切,灌頂念咒很有感應,有神通,又去念咒去了,這信心不一,這個也不行,這個也不相應。

三者信心不相續。餘念間故。

這就是講你念佛功夫斷斷續續,所以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淨念相繼,你不能夠做到相繼。相繼就是不間斷,你有間斷。間斷當中,一定有雜念進去,所以你念佛功夫是夾雜、間斷,這就不相應了。

是故論主建言我一心。

到底下我們就看到,天親菩薩念佛,這三種毛病都沒有。他是一心稱念,完全符合大勢至菩薩淨念相繼,所以他能夠成就。大勢至菩薩在念佛方法上只給我們說了八個字,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天親菩薩把這兩句說得很清楚、很明白,讓我們知道在日常生活當中應當怎樣下手,應該怎樣稱念,才能夠相應。

3,作願門

雲何作願。心常作願。一心專念。畢竟往生安樂國土。欲如實修行奢摩他故

這是五念裏面的第三。禮拜、讚歎前面說過了,這個第三就是發願。我們現在講發願,心裏面常常要有強烈的願望,有很堅定的願望。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個跟《無量壽經》上面所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相應了。我們念佛的目的在哪里呢?就是要往生極樂世界。畢竟這兩個字很肯定,有堅決的意念。蕅益大師在《要解》裏面告訴我們,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那麼由此可知,有真信、有切願,就決定得生。最怕的是懷疑,所以懷疑實實在在是菩薩往生最大的障礙。那麼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呢?因為菩薩修行,在他方世界修行很困難,修行的環境不好,惡緣很多,善知識難遇,因此在修行過程當中是進進退退。西方極樂世界就好,阿彌陀佛常常會照顧你,你不會退轉,也不會遇到障緣也就是不會遇到障礙。所以他底下一句說:欲如實修行奢摩他故。《楞嚴經》上給我們講了三樁事情:奢摩他,毗婆舍那,禪那。這是菩薩行裏面重要的三個科目,禪不能離開這三樣東西,我們修淨土也不能離開。但是參禪的人,他現在就修,而我們呢,是到極樂世界再修。這個不一樣在此地。我們先到極樂世界,然後再如實修行,這真正修行,這個裏面便宜就占的很大了。奢摩他是什麼?這是印度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叫;毗婆舍那翻作觀,止觀。這個止的意思只可以說是接近,不能達到圓滿的意思。譬如底下舉了三條,這就是平常我們講止的意思。止是止息一切惡業,從此以後不再造惡了。譬如經典裏面常說,不淨觀止貪。慈悲觀止嗔。因緣觀止癡。這個是平常的說法,我們特別把它舉出來。因為貪嗔癡是三毒煩惱,一定要把這個毒拔掉。如果這個毒要不拔掉,不但我們道業不能成就,往生不能得到,實在說,一個健康幸福的生活都有障礙。由此可知這個三毒非常可怕,一定要知道,要想方法把這個三毒止住。這也是止的意思,這個是通義。本經還有別義,我們看底下一段:

奢摩他雲止者今有三義。

有三個意思,這三個意思就比較完整了。

一者一心專念阿彌陀如來。願生彼土。此如來名號及彼國土名號能止一切惡。

止在這個地方顯示出來了,不但我們現在要一心專念,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還是一心專念。為什麼呢?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個是學佛的同修,尤其是修淨土的同修,我們聽的很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究竟怎樣不可思議,不知道。如果你真正知道它是如何的不可思議,你就會很勤奮、很認真地去執持名號了。這是我們在大經裏面,以及《彌陀經疏鈔》、《彌陀經要解》裏面都講的很多,也講的很詳細,在這個地方我們不能不多說幾遍,已經聽到的加深印象,沒有聽到的要好好注意的聽。當年世尊在世的時候,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這個小故事,大概學佛的人都知道:在隋唐時代,差不多是一千多年,一千三百年前,隋唐時代中國的佛法非常興盛,日本、韓國、越南的高僧都到中國來留學。在那個時候有一些高僧大德就常常想,世尊這個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哪一部經是第一?在這一切經裏面去找,到最後的結論,幾乎大家都公認,《華嚴》是第一。《華嚴》是根本*輪,性、相,理、事,因、果,都非常的圓滿,真的是一部佛學概論,其他所有的經典都是《華嚴》眷屬,《華嚴》的枝葉,也就是《華嚴經》某一部分,佛詳細給我們說明。這是指一切經都是解釋《華嚴》的,《華嚴》這是總綱領。那麼,《華嚴》跟《無量壽經》作個比較呢,則是《無量壽經》第一,把《華嚴經》比下去了。為什麼呢?《華嚴》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才圓滿。如果不到西方極樂世界,《華嚴》不算圓滿,還有缺陷。那麼《無量壽經》就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歸宿,這是《華嚴經》的精華,《華嚴經》的歸宿啊。所以這才認識《無量壽經》在整個佛法裏面,它的地位高出一切經,比《華嚴》還高。《無量壽經》現在這個本子,我們讀的是會集本,這個會集本一共是四十八品,這四十八品裏面哪一品第一呢?那繼續再找找第一,當然是第六品第一。第六品是四十八願,我們仔細去觀察這部經,自始至終就是世尊為我們詳細介紹四十八願。這一部經裏頭,字字句句都離不開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第一啦。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這四十八願一共有四十八條,哪一願第一呢?這個問題古大德可以說大家都公認,第十八願第一。十八願是什麼呢?十念必生,就是名號。所以這樣一比較,才知道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整個佛法的最高峰,沒有比這個更高的了。念這一句佛號,就等於四十八願都念了,等於《無量壽經》都念了,等於一部《華嚴經》也念了,等於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統統念到了。不僅如此,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無量無邊的經典,都不出這一句名號。所以名號功德真正不可思議。你要把它真的認清楚、搞明白了,你才曉得名號之可貴,名號一定要受持,這是教你一心專念阿彌陀如來,願生彼土。這個名號,以及西方極樂世界,佛在經上教給我們,教我們常常想念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就是我勸同修們要把《無量壽經》念熟,最好念的能背過。為什麼呢?你就會常常想西方世界依正莊嚴。如果不念佛,不想西方極樂世界,那就叫打妄想。妄想也叫修行,修什麼行呢?修六道輪回,修三惡道呀,那就大錯特錯了,所以我們要把念頭轉過來,念阿彌陀佛,想極樂世界。你看,能止一切惡,我們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都被它伏住了,都止住了。妄想分別執著伏住了,不但三惡道沒有了,六道輪回也沒有了,這才能出三界。

二者彼安樂土過三界道。

三界就是六道輪回,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裏面有六道,所以叫三界道。過是超過,西方極樂世界超過六道輪回。

若人亦生彼國。自然止身口意惡。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身、口、意三業再不會造罪業了,因為西方世界沒有造惡的緣。沒有造惡的緣,所以不可能造惡,這就止惡了。

三者阿彌陀如來正覺住持力自然止求聲聞辟支佛心。

淨宗是大乘佛法,決定不會退轉做小乘。阿羅漢是小乘,辟支佛也是小乘,這叫三不退。所以生到西方,就圓證三不退,不會退轉去做小乘。這個地方需要說明的就是阿彌陀如來正覺住持力,這一句實在講,就是四十八願,阿彌陀佛本願的威力,能夠幫助我們得到三種不退。不但得到三種不退,幾乎得到圓滿的三不退,這個是很不可思議。因為要是講得三不退,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就得到了。但是一個往生西方世界的人,即使他是造作很多罪業,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世界,這個四十八願裏頭有說,經上也說,到極樂世界都做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什麼菩薩呢?是七地以上。這個七地不是普通的七地,是圓教的七地,超過藏、通、別佛。藏教佛、通教佛、別教佛都超過,比他們還要高。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你看看,這是不費功夫,一下就證到那麼高的果位,幾幾乎乎跟如來平等了,這個是很不可思議,都是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就行了。

此三種止。從如來如實功德生。

這個如來就是彌陀如來,如實功德就是真實的功德。這個真實功德,就是四十八願,是從四十八願生的。

4,觀察門

雲何觀察。智慧觀察。正念觀彼。欲如實修行毗婆舍那故 

毗婆舍那就是翻作觀,就是前面講的觀察。大乘佛法常說修觀,無論是禪宗,或者是教下。禪宗講參究,教下講止觀,其實名稱不相同,意思非常接近。這個觀,我們以禪宗的層次來說,首先從觀照入門。這個觀照是功夫很淺的,再往上提升,功夫深了,晉級了,叫照住。照住是得定,得禪定了。第一是觀照,照住就得定了。再往上提升,照見。你看《心經》上,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就是照見,就是禪宗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三個層次。其實,他這三個層次,跟我們淨土宗三個層次沒有兩樣,但是名稱不一樣。我們淨土宗講念佛功夫功夫成片,這個功夫成片跟禪宗的觀照是一樣的,一個意思,一個境界。事一心不亂就是照住,理一心不亂就是照見。可見得那個境界是平等的,名稱不一樣,用功的方法不一樣。禪宗的方法難,我們很不容易去修。淨宗的方法容易,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功夫逐漸逐漸加深,先念到成片,再念到一心不亂,再念到理一心不亂。其實禪宗,跟諸位說,如果要是到不了照見,沒用處,他不能出三界。這個照住,照住得定了,將來到哪里去呢?到四禪天、四空天,不能出三界。照見才能出三界。這個難,太難太難了。那麼淨土宗,什麼資格可以往生呢?功夫成片就能往生。如果講事一心、理一心,真的是難,我們這一生當中未必能達到。如果講到功夫成片,可以說是每一個人都有份。這個就是講的帶業往生,人人有份啊。這個法門叫易行道。

再說這個觀,觀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色,眼見外面的色相不叫見,叫觀。耳聽外面的音聲不叫聽,叫觀。就是六根接觸境界,統統用這一個觀字,不說見聞覺知。這有什麼差別呢?因為見聞覺知裏面有分別、有執著,觀裏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我們見色不用分別心、不用執著心,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聽也聽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離開分別執著叫做觀,有分別執著在裏面,那叫見聞覺知,那墮落在意識裏面。如果用禪宗的話來講,很好懂。如果用心意識,是凡夫的知見。離心意識,不用心意識,就是觀。所以,這個觀照怎麼個修法?不用心意識,這就是觀照。心是阿賴耶識,意是末那識,識就是指的第六意識。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不用心意識。識是分別,意是執著,第七識是執著,第八識是落印象。換句話說,我們要學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這個心裏頭多乾淨,多清淨!所以心裏頭只有阿彌陀佛,只有西方極樂世界。這叫智慧觀察,正念觀彼。彼就是西方極樂世界。這是真正的修觀,真實的在修觀。底下說,

毗婆舍那雲觀者

毗婆舍那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

亦有二義

這兩個意思把觀的意思才講清楚,講明白。

一者在此作想。觀彼三種莊嚴功德。

這個三種莊嚴功德,在底下一條,等一下我們再說。

此功德如實故

《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西方極樂世界的相是真實的,不是虛妄的。他方世界,包括我們這個地球上,娑婆世界的這些相,是虛妄的。為什麼說它是虛妄的?因為它是生滅法,它有生有滅,這就是虛妄。不生不滅,那就是真實。西方世界的人,生到那個地方去了,有生無滅,不生不滅啊。西方世界所有的萬物,樹木花草,都是不生不滅的。不生不滅,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那個功德是真實的。

修行者亦得如實功德。如實功德者決定得生彼土。

我們能夠這樣修行,這是決定得生,所以這是叫我們觀,觀想。《十六觀經》裏面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就是用這個方法。實在講,這個方法跟禪宗沒有兩樣,用觀想、用觀相也都很難。所以佛教給我們持名念佛,那就方便太多了。天親菩薩念佛是以持名為主,他持名裏面有觀想,因為他是一句佛號裏頭五念具足,就是有觀察在裏頭,他五念具足。

二者亦得生彼淨土即見阿彌陀佛。

生到西方世界,你就見到阿彌陀佛了。實在講,往生的人是佛來接引,接引的時候就見佛了。佛來接引,先是你見到佛光,往生的人見到,我們一般的人要有緣分才見到,沒有緣分的人就見不到。有緣分的人會見到佛光照這個往生的人,佛光一照他的業障就消除很多了。業障消除,功力倍增。譬如說他念佛,他念到功夫成片,這個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很起碼的功夫,但是佛光一照,就把他升級,升到一心不亂,升到事一心不亂。念到事一心不亂的人,佛光一照就把他提升到理一心不亂。所以鳩摩羅什大師翻的那個《阿彌陀經》,裏面講的一心不亂,這個沒有錯。可是《阿彌陀經》的原文,梵文的原文,沒有一心不亂。這個一心不亂是羅什大師他翻的。他有沒有錯呢?沒錯,絕對沒錯,是佛光注照的時候,把你功夫提升了,升等了,是這麼個意思。那麼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參見阿彌陀佛。

未證淨心菩薩

淨心是清淨心,《無量壽經》的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沒有證得。這個清淨包括清淨平等覺,沒有證到這個地位的菩薩。

畢竟得證平等法身。

這個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使這個人一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圓證三不退,他的境界就提升到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通常一般修行,修到這個位次,真的要修無量劫,不止兩個阿僧祗劫。兩個阿僧祗劫修到七地,是別教的七地,不是圓教。圓教一定要用《華嚴經》的尺度去衡量,要無量劫才達到這個地步。我們才念幾天佛號,這一往生就超越了。所以你曉得,多少菩薩看到羡慕啊,羡慕得不得了:我們修了無量劫才到這個地步,你怎麼一下就來啦!實在講,那個普通的菩薩,就像爬樓梯,慢慢爬,慢慢爬到頂上,好辛苦,好累啊。那念佛的人,像坐電梯,一下子。怎麼你沒有爬就上來了?坐電梯上去的。這個是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是非常的不可思議,證得平等法身。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你看四十八願,你看《無量壽經》,生到西方世界我們的身體跟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身金色,我們身也是金色。阿彌陀佛的面貌很圓滿,不止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我們到那裏相貌跟佛也完全相同。這是佛力加持的,不是我們修的。因此我們在那個地方的智慧、神通、道力,差不多也跟阿彌陀佛一樣,都是阿彌陀佛給我們的呀,這個不是自己修的呀。所以到那裏是畢竟得證平等法身

與淨心菩薩、與上地菩薩

這個淨心就是得清淨平等覺心的菩薩;上地是指等覺菩薩,在十地之上,這是菩薩位次最高的了。等覺菩薩,就是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這都是等覺菩薩,跟他們一樣啊,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跟他們一樣,

畢竟同得寂滅平等。

這是觀的意思。所以我們常常想西方世界依正莊嚴,常常念阿彌陀佛,這就是我們現前修奢摩他,毗婆舍那。我們現前修,到西方世界那是真修,實修。

那麼觀察這個三種莊嚴功德,哪三種呢?

彼觀察有三種。

觀,剛才講了,不用心意識,不用分別執著,這叫觀,叫看。察呢,察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察。清楚明白,裏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這個境界裏面是平等的。所有一切不平等,是分別心、執著心變現出不平等。離開分別執著,萬法是平等的。所以,心地清淨,你看一切法是平等的。如果看一切法不平等,你的心決定不清淨。這個美,那個醜;這個長,那個短,你的心還不清淨。清淨心裏頭,看一切法是平等的。

何等三種。一者觀察彼佛國土莊嚴功德。

就是西方世界依正莊嚴。《無量壽經》上,《彌陀經》上,《觀無量壽佛經》上都講的很多,所以我們要念的很熟,這才能夠觀的起來。如果不熟,你就想不起來了。縱然想,也是打妄想,跟經不相應。所以經一定要熟,我們想就會相應了。這是看這個依報莊嚴。

二者觀察阿彌陀佛莊嚴功德。

這是觀正報莊嚴。正報裏面有主有伴,主就是老師,西方世界的老師,阿彌陀佛。

三者觀察彼諸菩薩莊嚴功德

菩薩是伴。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菩薩,所以那個世界跟其他諸佛世界不一樣。其他諸佛世界跟我們娑婆世界差不多,都有六道,都有十法界。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六道,沒有十法界,只有一法界,叫一真法界,他是一真法界。西方世界裏面只有一種人:菩薩,而且他不是普通菩薩,是菩薩裏面最殊勝的普賢菩薩。你們讀《無量壽經》應該知道,西方世界的人統統,經上講的,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所以全是普賢菩薩。這也能夠看出,《無量壽經》跟《華嚴經》是多麼密切,所以古人說,《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跟《華嚴經》無二無別,這個說的很正確,說的不為過。這是教給我們要觀這三種莊嚴功德,這三種莊嚴功德都是真實的,不是虛妄的。

上一篇(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往生) 回目錄 下一篇(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