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往生論) 曇注節要講記 二
我依修多羅。真實功德相。說願偈總持。與佛教相應。
我,是菩薩自稱;修多羅就是經典,就是指的《無量壽經》。我依《無量壽經》真實功德相。《無量壽經》為我們說了三個真實,這是諸位都念得很熟:一、開發真實之際,二、住真實慧,三、惠以眾生真實之利。這三個真實都是貫徹全經的,這一部《無量壽經》,自始至終字字句句都是這三個真實。“真實功德相”,這個功德相就是指西方極樂世界的的依正莊嚴,這第一個意思。第二個意思,這功德相是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廣度法界無量無邊一切眾生,得生淨土不退成佛,這功德相。所以說出自己的願望,他的願望就是要求生淨土。以偈,偈是體裁,用這個體裁說出他自己的願望。而這個二十四首偈,總持全經的大意,與佛,這個佛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與佛教導我們的完全相應。所以這一首說明他自己作偈的用意。我們再看曇法師的注解:
論佛經義。與經相應。以入佛法相故。得名優婆提舍。
這是講這個注解,這個注子要能稱之為論,一定要與佛相應。換一句話說,與佛所說的完全沒有差別,這個解釋就等於佛自己解釋一樣,所以它與經相應。為什麼會相應呢?“入佛法相故”。這個入就是證入。我們佛門常講“修行證果”,入就是證,佛所說的他確確實實親自證得,所以他說的跟佛沒有兩樣,這樣的解釋才可以稱之為優婆提舍。
依修多羅
菩薩造論作這一篇文章,根據《無量壽經》。
以如來即真實功德相故
剛才我說過了兩種功德相的大意。
修五念門相應故
這一句非常重要。佛說這個經,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其目的就是接引一切眾生往生淨土。菩薩造論,依據佛在經典上所講的道理、所講的原則,把他總歸納出修行的要領,這就是五念門,是天親菩薩從經典裏面歸納出來的。依照這個修行要領去做,你一定能夠滿願,求生的這個願望你一定可以達到,決定不會落空。這是與佛教導的相應。底下這個功德相,是曇鸞法師的注解。功德相有二:
一者從有漏心生。不順法性。所謂凡夫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是故名不實功德。
曇鸞法師說的好,這是我們要想修真實功德的人要牢牢記在心裏。前面我說過,為什麼我們要一心歸命,一心一意專修淨宗,決定不可以夾雜其他的法門,原因在哪里?因為我們現在的心是有漏心。什麼叫有漏的心呢?就是有煩惱,有習氣,心不清淨,這種心不順法性,法性就是真如本性。因此我們所修一切善法,甚至於讀誦一切大乘經論,依照一切大乘經論的方法去修行,全是用的有漏心修行,都不是真實功德。為什麼呢?不能出三界,不能了生死。這個話怎麼說呢?不能斷煩惱。我說這個,大家容易懂。你修禪也好,修密也好,修什麼也好,你能夠把是非人我斷掉嗎?你能把貪嗔癡慢斷掉嗎?果然有能力斷掉,那就是真實功德。如果斷不掉,那就是曇鸞法師講的了:不實功德。所以,我不是說一切大乘經典不能修學,不是這個意思,是我們自己本身不夠格。要知道這個事實啊。我們到達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佛的本願威神對我們一加持,使我們就得到阿毗跋致,三不退,那個時候我們再修學一切大乘,那是真實功德。問題就在你是不是有漏心,還是無漏的智慧。果然是無漏的智慧,那是真實功德。如果是有漏心的話,修學所有一切大乘法統統是漏法。自己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啊,不能不認識自己。不認識別人不要緊,不認識自己,那就糟啦。要曉得自己是個什麼樣的根性。所以他這個裏面幾句話說的真好,實在是非常非常重要,把我們真的是一棒打醒啊!
二者從菩薩智慧清淨業起莊嚴佛事。
往生論,天親菩薩提出這個五念門,這個五念門真的是天親菩薩智慧清淨業起莊嚴佛事。我們沒有菩薩智慧清淨業,我們依天親菩薩的,那就行啊。怎樣莊嚴佛事呢?依照五念門修學,就是莊嚴佛事。
依法性入清淨相。
果然真依這個法門,我們心清淨了,一心專念了,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就是依法性入清淨相。
是法不顛倒。不虛偽。名為真實功德。
天親菩薩苦口婆心教我們,曇鸞法師,乃至於以後的道卓、善導、蓮池、蕅益、近代的印光大師,確實是一脈相承,依照這個方法。這個方法是真正不顛倒、不虛偽,真實功德。
從第三首以下,從“觀彼世界相”以下,總共有二十一首偈,是屬於觀察門。我們看偈頌:
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
彼是西方極樂世界,看看他那個世界,那個樣子,“勝過三界道”。三界道是其他諸佛的國土,當然這個裏面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娑婆世界,超過我們娑婆世界的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也就是超越我們這個三界六道。
此已下。是第四觀察門。
從這個以下,一共有二十一首偈頌,
分為二別
分為兩大段。
一者觀察器世間莊嚴成就。二者觀察眾生世間莊嚴成就。
第一段就是我們常講的依報莊嚴,後面是正報莊嚴,西方世界依正莊嚴。這個二十一首偈頌,完全是讚歎西方世界的殊勝。
此二句即是第一事。
他讚歎這個依報莊嚴,就是世界國土的莊嚴,總共說了十七樁事。當然,莊嚴,實在講是無量無邊,他把無量無邊的莊嚴歸納為十七類,這十七類就把西方生活的環境全部都介紹出來了。這文章實在是好,因為他的文字少,非常精簡,裏面的含義很周全。第一事,
觀察莊嚴清淨功德成就。此清淨是總相。此清淨不可破壞。不可污染。是菩薩慈悲正觀之由生。如來神力本願之所建。
第一樁事是講依報的總相。所以西方稱為淨土,就是那個世界生活環境無一不清淨,樣樣都是清淨的。而這個清淨是不能破壞,不能污染,這叫真清淨。不像我們這個世間,縱然我們這個桌椅擦的再乾淨,過兩天它又被灰塵污染了。西方世界既然是不可污染,那麼由此可知,那裏不要天天去擦,不要去保養,它不會污染的嘛,它也不會變壞的嘛。我們這個世間,再清淨之相,時間久了它就變壞了。像我們這個紙張,你看這個紙張很漂亮,很美,印成書很好看,一百年之後它就變成灰了。它會壞呀。西方世界東西永遠不會壞,這些事我們都在《無量壽經》裏面詳細說過了。為什麼它跟十方諸佛世界不一樣?我們這個世界動物有生老病死,這個生老病死就說明它會壞,它是受污染的。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乃至於地球有成住壞空,都是會破壞的,會染汙的。什麼原因呢?是一切眾生業力所生。我們造善業,依報的環境就好,就風調雨順。造惡業,這居住的環境就有許許多多的災難:火災、水災、風災、地震,這些災難都來了。從哪里來的呢?業力所感。現在科學家天天在研究,實在講,真正的原因找不到。他沒有找到佛家講的業力啊,業力才是真正的原因。西方世界為什麼那麼好?“是菩薩慈悲正觀之由生”,這個菩薩是誰呢?你念《無量壽經》就曉得,法藏菩薩。阿彌陀佛在因地上沒有成佛之前是菩薩,是他老人家大慈大悲,發的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從哪兒來的?從正觀來的。正是正確,一點虛假都沒有。觀是什麼?觀察。我們在《無量壽經》裏面看到,法藏比丘,他是國王,國王的位子不要了,捨棄,出家了。今天你們有幾位在這裏剃度出家的,這個出家的事比國王超過太多太多了,國王怎麼能比呀。法藏明白這個事情,國王不要了,出家了。出家幹什麼呢?出家要普度一切眾生。所以跟隨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如來,老師教導他,不但教導他,而且把十方諸佛世界以佛的神力展現在他的面前,讓他自己去觀察。於是觀察十方諸佛刹土,經上講的兩百一十億,兩百一十億是表法的數字,不是數目字,是表法的,是表的圓滿。一切諸佛刹土他統統見到了,十方世界,哪些優點他採取,缺點他改進,這樣發願的。所以說是“正觀之由生”,他這個四十八願不是憑空在家裏想像的,是實實在在,真的。我們中國人講,“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那個心得,從這裏面發生的四十八願,建造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他這個世界,是集一切世界美好的大成。一切世界裏面的缺陷,他通通改進,完全沒有。這在一切諸佛刹土,他是第一清淨。是這麼一回事情。“如來神力本願之所建”,這個“建”是建立的,這是把西方世界清淨的原委為我們說出來了。
我們看偈子的第二:
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此二句名莊嚴量功德成就。來生者雖眾猶若無也。常如虛空。廣大無際。終無滿時。
這是教我們觀察西方世界的量。這個量有很多種,這個地方主要的是說空間。在十方諸佛刹土,大多數都是眾生業力變現的境界,因此在量上來說,都很狹小,無論是在空間或是在時間上來說。我們最清楚的就是自己居住的這個娑婆世界,特別是我們現前居住的這個地球。地球的面積似乎一天一天在縮小,這是我們現代人很容易覺察得到的。科技發達了,交通工具發達了,在古時候從中國到美國航海用的是帆船,假如一路順風,大概要兩個多月才能到。如果遇不到順風,往往要半年多才能到達。現在,十個小時就可以到達了,這個是地球縮小了。人口增加了,從前沒有這麼多的人口,所以現在感覺到居住的環境非常擁擠。居住的房子很擁擠,即使這個地面空間,也感覺得特別的擁擠。這個環境會影響人的情緒,會影響人的心理,所以這個身心如何能夠舒暢。阿彌陀佛看到這個現象,這個現象不但我們這個地球上有,其他的星球大概也好不了太多,於是乎他老人家成佛之後,所現的國土是廣大無有邊際,幾幾乎乎他這個居住,就是生活環境,確確實實是盡虛空遍法界。那麼,盡虛空遍法界,我們這個世界,這個地球,在不在他那個世界裏面呢?這個很難講。說真的呢,就是亦在亦不在。從事上講,當然不在,這是兩個世界。經上跟我們說的,西方極樂世界去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國土。從理上講,他是法性土,法性遍一切處,我們這一個世間國土,怎麼能夠超越法性?這是從理上來講。理與事都不能夠偏執,偏執就錯了。偏執我們就起了疑惑了。疑惑是菩薩修行證果的障礙,縱然念佛往生,也生到邊地疑城,這是很不合算的。所以我們對於經典上所說的,要有堅定的信心。那麼這個世界非常大,所以十方世界眾生,即使統統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那個世界也看不到擁擠的現象。這個狀況,實實在在說,世尊當年說法,距離我們今天三千零二十多年,在那個時候說這些話,的確大家聽到還很不容易理解。為什麼呢?那個時候人口稀少,所以居住的環境都非常空曠。不是在今天所說的,今天所說的,我們感覺非常的敏銳。那麼佛說這些話,可能他方世界其他星球裏面,擁塞的情況三千年前就跟我們今天一樣,這很可能。所以這是第一個,讓我們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這個國土廣大無有邊際,“終無滿時”。十方世界都往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也看不出擁擠的現象,滿就是這個意思。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此二句名莊嚴性功德成就。
前面是講量,量從哪里來的呢?為什麼他這麼大呢?原來他是稱性而變現的。
佛見有國土。以愛欲故。則有欲界。以攀厭禪定故。則有色無色界。此三界皆是有漏邪道所生。長寢大夢。
我們先看這一段,這一段為我們說明十方諸佛刹土量是有限的,西方世界叫無量。不但是無量壽、無量光,這個國土也是無量的,樣樣都是無量的。那麼十方國土他為什麼會有量呢?不稱性,與法性相違背了。哪些與法性相違背呢?愛欲。真心本性裏面沒有這個東西。愛是指情愛,欲是指的欲望。佛在《楞嚴經》上跟我們講的很清楚,他講一切眾生,這是講六道裏面的眾生,“皆以愛欲而正性命”。這是佛把六道那個根源一語道破,因為有愛欲,所以就有欲界了。我們這個世界,欲界的現象包括了欲界天。欲界天有六層,從下面往上去看,有四王天,有忉利天,有夜摩天,有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全是屬於欲界,也就是說愛欲沒斷。往下看,我們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統統在欲界,都沒有能夠離開愛欲。幾時他覺悟了,覺得這個愛欲可厭,覺得禪定清淨,攀緣禪定,捨棄愛欲,喜歡禪定了,因此就有四禪天了。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到四禪天的時候,對於禪也厭惡了,厭禪,於是乎那個境界又提升了一層,到了四空天了。這四空天就是無色界,四禪天是有色。這是三界怎麼形成的。四禪、四空天都屬於天道,高級的天道,還是在六道之中。菩薩告訴我們,“此三界皆是有漏邪道所生”。什麼叫有漏呢?漏是煩惱的代名詞,也就是說情欲沒斷,沒斷就是有漏。他所修的,不能出離三界。那麼,這種道就不是正道,這叫邪道。佛經裏面有的時候稱他做外道,不能出三界,不能了生死的,依舊是“長夜大夢”。這個長夜大夢,六道輪回就等於做夢一樣啊,不是真實法,虛妄的呀。我們從這個事實就明瞭,修行,實實在在不容易。佛雖然在這個世間說了許許多多的經論,許許多多修證的方法,但是佛說了,法一定要契機,所以佛的經稱為契經,“上契諸佛所證之理,下契眾生可度之機”。佛說經是在三千年前,是在印度那個環境,為那些人所說的,這一點我們要清楚,不是為三千年後我們這些人所說的,這一點我們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後我們在世尊這一代時教當中,才知道怎樣去選擇。佛所說的經,契理是決定沒有問題的,合不合我們的機呢?機就是我們的程度,我們的根性。實實在在講,那不一定。為什麼呢?他不是為我們說的。佛為我說,一定契我之機,他不是為我說的嘛。《金剛經》是給須菩提說的,《楞嚴經》是給阿難尊者說的,不是給我說的嘛,這一點我們要清楚,要明白。我們不是須菩提,也不是阿難啊。這樣的經典,我們要學習就很難了。就是依照經典裏面的理論方法來修學,也不能成就。怎麼知道不能成就呢?你能不能斷愛欲,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果然能斷愛欲,那你就是當機者了,那正是對你說的了。如果你不能夠斷愛欲,那這個經典、這個法門對你來講就不契機,你就得不到利益。得不到利益,就是你還是出不了三界。縱然你得定了,得定也不行,何況得定也不容易呀。你看這個色界天,初禪以上,他這個愛欲沒斷,雖然沒斷,他有定力能把它伏住,不起作用。像石頭壓草,沒斷根,但是真的把它壓住了,這叫伏住。伏煩惱,沒斷,他才能夠生色界天、無色界天。無色界最高的一層,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這個八萬大劫是怎麼來的呢?是他的定功能夠把愛欲伏住,能伏八萬大劫。八萬大劫到了之後,他這個定就失掉效果,就伏不住了。伏不住,於是這個煩惱又起來了。這一起來,他又要往下墮落了。因為他再不能上去了,就往下墮落了。所以菩薩稱這個叫“有漏邪道所生”。這一句話講的那就不錯了,這才知道修行真難。我們今天憑什麼?如果講真的斷煩惱,貪嗔癡慢、是非人我,我們的確沒有能力。我們今天所憑的,就是憑阿彌陀佛本願的威神,他老人家加持我們,我們不要斷煩惱也能往生。這是在所有一切大小乘法門裏面,只有這一門。諸位要記住,只有這一門,不斷煩惱可以出三界。除了這一門之外,再沒有第二門了。你們去翻翻大藏經,看看有沒有第二門。沒有了。自古以來,這些祖師大德多了,他們翻遍了大藏經都沒找到,唯獨這一門叫帶業往生。帶業,就是不必斷煩惱,就能往生。所以淨宗稱之為門余大道。門就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餘就是以外的。無量法門以外的,可以出離三界,可以永脫輪回而一生不退成佛,就這麼一條路,大家都要明瞭哇。無住、天親是何等人物!昨天跟諸位介紹,無住是天親的哥哥,八地菩薩,遇到這個法門,都一心歸命,念佛求生淨土。這是我們的好榜樣。這說明瞭,一切眾生要想出離三界,要想修成、證果,實在是非常非常之困難。
是故興大悲心。願我成佛。以無上正見道起清淨土。出於三界。
這是法藏菩薩,就是阿彌陀佛,在因地看到這個情形,諸佛度眾生那個情形,跟釋迦牟尼佛差不多,所以讓眾生成就,是真正不容易。法藏菩薩看到這個情形,才興起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發了四十八願,願自己成佛的時候,“以無上正見道”,這個正見就是無上正等正覺,“起清淨土”,起是興起。西方極樂世界是法性土,唯有稱性,這才真正清淨了,超出三界。這是“正道大慈悲”。
此淨土。隨順法性。不乖法本。
這兩句話非常重要,讓我們明白西方世界清淨廣大的原因。為什麼他清淨,為什麼他廣大?他是隨順法性,不違背法性。這個法本,也就是法性的本源,他不違背。
法藏菩薩。于世自在王佛所。悟無生法忍。發四十八大願。修起此土。無緣是大悲。即出世善。謂此大悲為淨土之根。故曰出世善根生。
我們世間的善根,根是能生的意思,顧名思義,善根能生世間一切善法,這叫善根。善根是什麼呢?佛告訴我們有三種:無貪,無嗔,無癡,這叫三善根。世間所有一切善法,是從這三個根生出來的。無貪、無嗔、無癡,翻過來就是貪、嗔、癡。貪嗔癡也是根,什麼根呢?那不是善根,惡根。世間無量無邊的惡法,都從這三個生出來的。貪,嗔,癡,所以佛叫它做三毒,沒有比這個更毒的了。如果我們這個貪嗔癡要是重的話,自己就要覺悟:我們這個心性很毒,這不是好事情,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不善,都在那裏造惡業呀。出世善根是建立在世間善根的基礎上,所以菩薩善根,大乘經上常講的,菩薩善根有一條:精進。我們在經論上看的很多,聽的也很多,但是那個精進的意義,的確還是不知道。為什麼呢?知道了你一定會精進。你今天不精進,就是對於菩薩善根一無所知,不但無所知,世間善根還沒有成就。為什麼呢?還有貪。學佛了,世間名聞利養不貪了,貪什麼,貪佛法。我這裏勸你念佛,他還要貪著,還想參禪,還想研教,還想學密,樣樣都想學,樣樣都想會,貪心啊。因為有貪心,所以他的修學是雜修,亂修。縱然在進步,叫亂進,雜進,他不是精進,所以他不能成就啊。精進,就是像前面所講的,“一心歸命”,那就是精進。天親菩薩不容易啊,千部論師,他真是通宗、通教,遇到這個法門之後,他能夠一心歸命,換一句話說,所有一切通通放下,通通捨棄,專心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他才能到西方啊。蓮池大師在晚年,也跟天親菩薩一樣,所有一切法都捨棄了。他老人家講:“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他放下了。“八萬四千行,饒與別人行”,他也放下了。晚年一卷《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這才真正成就出世善根。世間法不貪了,佛法也不貪了,這才行啊。在此地我們要真正覺悟,要認真去反省、檢點,我們還貪不貪圖佛法。縱然要發心度眾生,度眾生也是個貪心。為什麼呢?攀緣度眾生嘛。他不是隨緣,攀緣嘛,都錯了啊。那麼西方世界每一個往生到那邊去的人,都蒙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出世善根生”。這是我們要常常想到的。這個二十一首頌,是觀察。觀是我們看清楚,察就是清楚明白。我們要把它看清楚、想清楚,看明白、想明白,不要再犯過失,這就對了。底下兩句:
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此二句。名莊嚴形相功德成就。安樂淨土。廣大無邊。清淨光明。無不充塞。
西方世界之為光明世界,稱之為清淨國土,稱它為淨土,稱之為大光明藏,末後這一句是比喻,如鏡,如日,如月,如輪。輪是表圓滿的意思,日月是光明的意思。清淨光明,無不圓滿。這是讚歎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這說他的種種的形相。說到形相,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裏面說的很詳細。因為十六觀裏面,都是教我們觀察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的形相。《觀經》可以給我們做參考。
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
此二句名莊嚴種種事功德成就。
形相我們要知道,而種種事我們更要明瞭。
佛見有國土。以泥土為宮飾。以木石為華觀。或雕金鏤玉。意願不充。或營備百千。具受辛苦。
這個解釋雖然很簡單,但是意思包括得很圓滿。佛是阿彌陀佛,也是說他在因地的時候,見到許許多多諸佛國土,他們居住生活環境都不圓滿。“以泥土為宮飾”,這個地方說到宮,我們要明白,要知道他的本意。現在一般人看到宮殿,就會想到像寺廟、像皇宮這一種的建築所謂宮殿式的建築。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講經的時候,印度沒有中國這種宮殿式的建築。那麼經典裏面翻的這個宮殿,顯然不是中國宮殿的樣子。因此我們瞭解宮殿的本意,宮是什麼呢?是私人居住的房子,就是我們住家的房子。私人居住的房子,這個叫宮。殿是什麼呢?殿是集會辦公,公共辦事的場所,叫做殿。是這麼一個意思。我們要求它的本意,然後你對於佛法,你才會真正明瞭,才會通達,才不致於發生誤會。我們常講,佛法是恒順眾生,隨喜功德。因此佛教化眾生,沒有定法可說,佛教的道場也沒有一定的形式。所以他確確實實像我們今天所講的,本土化,現代化。私人居住的房子,大眾集會的場所,都是恒順眾生。在印度,就是印度當時這個形式;傳到中國就採取中國的形式,跟印度那個形式完全不相同。時代不斷在變,佛教要是保守,一成不變,那麼它可以教導古代的眾生,不能教導現代的眾生,這守舊。那麼它能教導中國的眾生,不能教外國的眾生,這就鑄成大錯特錯了,這個不是佛度眾生的意思。佛教化眾生,活活潑潑的。所以從這個宮殿,佛經裏面講的宮殿,我們就瞭解,佛法確確實實它是非常適合於時代性的,確確實實它做到了現代化跟本土化。現代人居住的房子跟從前人不一樣,現代人辦公室跟以前我們中國人講的衙門也不一樣了。殿就是外國人講的office,就是我們佛經裏面講的殿,宮是私人的住宅。以泥土為宮飾,就是建築材料。“以木石為華觀”,雕樑畫棟,棟樑是木材,特別我們在美國看到,居民所住的房子,多半是以木材建造的。“雕金鏤玉,意願不充”,這是形容古時候這些皇宮,貴族大富長者,他們居住的房子。我們常講,“雕梁玉砌”,過去皇宮警衛森嚴,一般人進不去的。現在我們到北京去看故宮,已經開放了,我們看看是不是玉砌的呢?不是的,不過是比較好一點的石頭而已。那個玉是形容,不是真的,是好的大理石。不錯,石頭砌的,不是玉。我們到日本,去看日本的京國寺,這個在佛教裏很有名的建築。建築物並不大,只有兩層。是不是金做的呢?不是的,是木板上貼的金。就跟我們中國那個匾額一樣,貼的金。它的確是真金,但是金箔貼上去的。那個看起來,確實是很美觀,很莊嚴,金碧輝煌。牆是木板,外面貼著金箔,所以“意願不充”,它不是真的黃金做的,還是木板,不過貼的金而已,這是意願不充。換一句話說,只講求一點表面,實質上做不到。“或營備百千,具受辛苦”,營是經營,就是經營的時候很辛苦。我們知道,北京的皇宮,從開始建築,一直擴充到現在這種規模,差不多是四百多年的歷史。從元朝時候,明朝,清朝,逐漸逐漸再擴充,才有今天這個規模,不是當初一建築就是這種,不是的。不斷的修繕,不斷的擴充,所以確實是具受辛苦。這在許許多多事裏面舉出這一樁,其他一切事,哪一樣不辛苦呢?哪一樣真正能夠稱心如意呢?的確是難哪。法藏菩薩看到了,
故興大悲心。
他老人家發了大慈悲心,
願我成佛。必使珍寶具足。嚴麗自然。
西方極樂世界,那個黃金建的房子,那是真的,那不是木頭上貼著金,不是的,它是真的,不是假的。而且不要辛苦去經營,它是自自然然變現成的。經上給我們講的七寶,七不是數字,七是表法的,表圓滿的意思。七是怎麼來的呢?四方,上下,再當中,這就圓滿了。七是這麼來的,七是代表圓滿,不是七種。無量種啊,應有盡有,一樣不缺,這才叫圓滿。不但我們這個世界有的他有,其他世界有的、我們這個世界沒有的,西方極樂世界統統都有。十方諸佛刹土裏面所有的珍寶,西方世界統統具足,所以珍寶具足,莊嚴美麗自然的,不需要人工去雕琢,自然成就的,一切都是隨心變現出來的。
相忘於有餘。自得於佛道。
這兩句話非常重要。這個物質環境能夠隨心所欲,像經上所說的,我們想吃什麼東西,這個念頭才一動,你所想的東西都已經擺在你面前了。念頭一動就在面前,不想要,不想要就沒有了,乾乾淨淨就沒有了。也不要去收拾碟子、收拾碗去洗──這個東西多麻煩啊。想穿什麼衣服,衣服已經在身上了,不必去裁縫,不要去買衣料。衣、食、住、行沒有一樣不是隨心所欲,於是貪心就沒有了。你們諸位想想看,我們為什麼有貪心?貪心的根源是物質稀少,我們求不到,他才貪啊。如果樣樣都這樣豐足,一切都隨念而現,那還有什麼貪心呢?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到那裏去,這個貪嗔癡,佛也不給你說法,自然就沒有了,到那個地方自自然然就斷掉了。所以“相忘於有餘”。你看經上告訴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住的房子,那個房子的式樣、大小也是隨心所欲。你想你的房子大一點,它就變大了;想小一點,它就變小了。想在地面上,這個房子就座落在地面上;想在空中,這個房子就浮到空中去了,隨心所欲。因此對於所有一切的物質,我們講的五欲六塵,決定不會起一念貪心。為什麼呢?它太多了,太豐富了,取之不竭,用之不盡,所以自自然然就與佛道相應了,自然成就。
經言。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確確實實是得心自在,因此依報的環境就自在了。正是佛常說的,“依報隨著正報轉”。所以,心清淨,佛土就清淨了;心自在,一切生活受用就得自在。“具足妙莊嚴”,莊嚴就是美好的意思。
無垢光焰熾。明淨曜世間。
此二句名莊嚴妙色功德成就。
前面說的種種事,這兩句讚歎色相。前面有讚歎形相,這個地方是講光彩,色是講的光彩。
彼土金光。絕從垢業生故。清淨無不成就。是無生忍菩薩淨業所起。阿彌陀如來為增上緣故。
偈子裏面“無垢”,垢是污染,我們今天常講的“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意志的污染”,在佛法裏面給我們說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煩惱就是污染。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些污染都沒有了。離開這一些污染,我們的真心本性就顯露了。真心本性裏面,自自然然有無量的智慧光明。六祖大師說的好:“何期自性本來清淨,何期自性本來具足”!這個本來具足,就是沒有一絲毫欠缺,樣樣都是圓滿的。“光焰熾”,熾是熾盛,形容光之大,光之明亮。“明淨曜世間”,不但是光明,而且清淨,照耀無量無邊的世界。諸位要知道,這是講的西方世界的依報,所有一切萬物統統都放光。西方世界不但佛菩薩這些人身上放光,所有一切物質統統放光。他們居住的宮殿,經上講的,寶樹、羅網、寶池、德水,樣樣都放光。這個諸位一定要清楚。但是我們在經上所看到的,沒有這麼明顯。在此地,菩薩為我們這一說明,我們就清楚了,沒有一樣不放光,而且每一種的光明都是遍照世間,所以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這個光明是性德,不是修來的。“彼土金光,絕從垢業生故”,也就是說,永斷煩惱,從清淨心裏面生出來的。清淨心是真心,“清淨無不成就”。底下兩句就說的非常具體:“是無生忍菩薩淨業所起”。無生忍,地位就高了。《仁王經》上告訴我們,證得無生忍,是什麼樣的菩薩。無生忍分三品,下品是七地菩薩,中品是八地菩薩,上品是九地菩薩。這個位次高啦。無生忍再往上去,叫寂滅忍。寂滅忍也有三品:下品是十地菩薩,中品是等覺菩薩,上品是佛。所以佛證的是圓滿的寂滅忍。這是七地以上的菩薩,正是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的阿毗跋致菩薩。什麼人呢?我們發願生到極樂世界就是無生忍的菩薩,你看四十八願裏面不是說嘛,生到極樂世界的,都是阿毗跋致菩薩。阿毗跋致菩薩就是無生忍菩薩,這個諸位要知道。這麼高的果位,不是我們自己修來的。我們自己帶業往生,一品煩惱都沒有斷,哪有那麼高的果位呢?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使你一到西方極樂世界,雖然沒證得,你的智慧、神通、道力、一切受用,跟七地以上菩薩完全相同。這是佛力加持的,一直到我們自己在西方極樂世界真正證得了,我們到那裏慢慢煩惱真的斷掉了,真的證得了。真證得之後,阿彌陀佛還加不加持呢?給諸位說,阿彌陀佛還是加持的。不但阿彌陀佛加持,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統統加持。這個,諸位細細去念《彌陀經》,去念《無量壽經》,就明白了,而後才曉得,這個法門真殊勝啊。所以無住、天親菩薩一碰到,就一心歸命。我們想想,他們是什麼人物,比他們還殊勝的,《華嚴經》上我們看到,文殊、普賢,那是華藏世界的等覺菩薩,比無住、天親高太多了,還是要發願求生淨土。怎麼樣往生呢?就跟天親菩薩一樣,要一心歸命阿彌陀佛,這才能往生。我們從這些地方去觀察,才真正明瞭這個法門不可思議,這個法門無比的殊勝。我們的信心才堅定,才清淨,才不會動搖,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所以經論不能不細細深入去討論,因為愈清楚、愈明白,我們的心愈堅定,我們的願愈懇切。換一句話說,我們念佛的功夫才真正相應。凡是功夫不得力,都是對於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沒有搞清楚,沒有搞明白,以為還有別的法門比這個法門更殊勝的。
再看下麵這一首偈:
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觸者生勝樂。過迦旃鄰陀。
這個過是超過。前面說形相、說妙色、說種種事,是我們六根裏面眼根的享受,這一首偈是說我們身根觸的享受。
此四句名莊嚴觸功德成就。
我們身體接觸,
七寶柔軟。悅目便身。
西方世界所有一切萬物,我們眼看到、耳聽到、鼻所嗅的,西方極樂世界有寶香,香光莊嚴,六根所接觸的,都能得到最殊勝的快樂,所以叫極樂世界。這個世界叫極樂。“寶性功德草”,是說明西方世界的樹是七寶成就的,西方世界的地也是七寶,西方世界這個花草也是七寶。他的寶柔軟,不像我們這邊的寶堅硬。我們這邊,譬如講七寶,第一個講黃金,我們這個世界黃金堅硬,可以做首飾,不能作衣服穿。西方世界黃金柔軟,可以做衣料,可以作衣服穿,跟我們這個世間黃金不一樣。我們這裏金,無論在成色、光彩上都不能跟它相比呀。“七寶柔軟,悅目便身”,便身就是可以做衣服穿在身上。
迦旃鄰陀者。天竺柔軟草名也。
這是印度,像我們現在的草坪一樣,這個草柔軟,在地上鋪,像地毯一樣。
觸之者能生樂受。故以為喻。
上一篇(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往生) 回目錄 下一篇(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