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暖化危機議題發燒,世界能源工業正發生巨大變化。長久以來被譏為環保殺手的核能發電終於洗刷惡名,甚至被視為對抗地球氣候變化的最佳武器,即便是昔日反核不遺餘力的環保人士,如今態度也一百八十度轉變。從中國至巴西,全球計有五十三座核能發電廠正興建,足足是五年前興建總數兩倍。
波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印尼等國,正在籌建首座核能反應器。過去堅持再也不建核電廠的瑞典、義大利與比利時,也已經改弦易轍。
排碳第一 反核先鋒大轉彎
《華盛頓郵報》廿四日指出,儘管美國已有十三年未再興建新的核電廠,但在節能減碳的國際潮流和壓力下,美國政府對低碳排放的核能發電,立場已明顯不同。為讓因應氣候變化的相關法案通過國會立法,歐巴馬政府計畫提供聯邦稅賦優惠和融資擔保等誘因,鼓勵企業投入興建核電廠,盼能藉此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國際環保團體向來堅決反核,但如今已有部分人士立場鬆動,甚至轉向支持核能發電,「綠色和平」組織」前任高階幹部丁戴爾(Stephen Tindale)便是其一。
英國自一九八六年烏克蘭的轍諾堡核能電廠發生災變後,一直禁止興建新的核電廠。不過,最近倫敦當局計畫興建十座新的核電廠以對抗氣候變化,原本是反核急先鋒的丁戴爾卻表示支持。
丁戴爾說:「核廢料或氣候變化,我們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氣候變化是更嚴重的威脅,而核能發電將是解決的方法之一。」他的論點得到許多環保人士呼應。
代價高昂 高爾仍投反對票
國際環保運動標竿人物、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仍對核能抱持懷疑立場,但關鍵不在環境汙染。高爾說:「核廢料和核能安全問題都可獲得解決,但核電廠造價昂貴且有核擴散的風險,我並非反核人士,只是以這一代的核反應器來看,其建造成本實在高得嚇人。」目前在法國和芬蘭興建的兩座新世代核電廠,皆超出預算達數十億美元,且施工進度嚴重落後,令人不免懷疑,若無政府的長期金援,這些核電廠恐難以為繼。
安全提升 各國廣建新電廠
全球核電廠風潮再起,另一主因應是核能科技進步及安全提升。世界核能發電協會(WANO)指出,自上世紀一九八○年代迄今,全球四百卅六座核電廠的工業事故發生率已大幅降低八○%。
其實,世界各國也都極力開發風力、太陽能或潔淨煤等新能源,只不過以目前的技術水平,大規模商業發電仍是遙不可及。面對日益迫切的全球暖化危機,核能發電恐怕是一個無法排除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