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說一慈悲說二回目錄

慈悲--慈悲是人類存亡絕續的道路

一、 慈悲的喜悅及痛苦

西藏有句諺語:「如果你過度高興,不久就要哭泣」這話表示我們所認同的喜悅及痛苦是相對的,同時意指一切都是有限度的。佛教修持者的重點便是保持心的穩定,不要有太多起伏。這種生活方式看來可能沒有色彩,可是,相對來說,多變化與興奮的生活,往深層看,不見得好,就像房中的燈光,如果時而亮得刺眼,時而黑得看不見,是沒有任何用處的。
生命的完整,主要在於保持心境的平靜與穩定。這種心靈的寧靜是由修練培養出來,心念與意念都會變得更有彈性、更堅定,不再容易被外在的事物引得團團轉;否則太敏感,一點小事都會擾亂你,使你沮喪;而一點開心事也會讓你興奮過度,這些其實都並沒有什麼幫助。
修持便是幫助你在心靈深儲存著對負面事物的智慧,你不會因此而被擊倒,同樣的,當好事發生,你也能鎮靜的面對它。
在靈修與服務的過程中,人對輪迴生存的不圓滿能有相當深刻的了悟,也進而產生了脫離這種痛苦輪轉的渴望,然而,也由於習性或社會的關係,產生了期望或許不能實現的痛苦。現在的人努力追求個人的快樂是很自然的,但是,追求個人的快樂,與忽略別人的快樂或以別人的快樂為代價,卻是完全不一樣的,兩者之間必須加以區別。

二、 人世間的愛與慈悲

一位修行者總是懷抱著培養利他的心境,一方面反觀關心他人的好處,另一方面反觀只關心自己、認為自己最重要的壞處,兩方面綜合起來以求取一種平衡。這兩種觀想聯合起來便形成了一健全的心境。
一個健全的人在有機會為他人服務時,他會服務;沒有機會服務時,他至少會避免傷害。我相信這也是所有靈修的重點。
愛一個不被愛的人,便打開了慈悲的大門。如果一個人從來不曾得到過任何方面的愛,希望這人有慈悲心是很困難的。但是,這人只要遇到一位能夠無條件的愛他、接受他、慈悲待他的人,那麼,即使他不曾體驗到慈悲心,也一定會產生影響力。因為,他的心中有一粒慈悲的種子,而這種愛的行動會使這粒種子開始成長或是成熟。
許多現代文明的危機、混亂以及出現的種種問題,都出自於缺乏愛心與慈悲,要消除威脅,最終的解答還是慈悲心,要有他人皆為同胞兄妹的覺悟。
我深深相信,從人類受孕、誕生到成長,慈悲不但是人類進化的大道,也是人類存亡絕續的道路,對我而言,這是十分清楚的一件事。

三、 修習慈悲的法門

要了解親密感對一個靈修者是必要的,尤其這個人是在嘗試克服他的心理問題,用這種方式對自己衷心信任的人將心胸敞開,是克服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步驟。
菩薩誓言把自己的整個生命貢獻給利益眾生,他說:「我的存在是為眾生所用」,大乘佛教的精神,就是菩薩道的精神。
我們很容易看見修練對人際關係的增進,也進而在我們的心識中,累積了美德,和心靈的潛能,幫助了我們私人的修練。當你的情感非常激昂,不論是快樂或仇恨,就升起了強烈的自我意識,認為「我」是真實存在的,我們的考驗便在於不要落入苦惱心念的陷阱,超越出激情,而體認到這是一個錯誤的自我意念,就能對空性的觀念有了一些覺悟。
執著的心念也是必須的,但佛教對於執著有兩種看法,如果你僅只是為自己尋求解脫,執著就被形容為一種有害的、應該避免的東西。但若你是為了利益與服務眾生而尋求解脫,那麼便必須要運用執著來為他人謀福利,對修習慈悲來說,執著當然是必須的存心。
剛開始靈修的過程中,環境可能仍會對你造成一些影響,但我卻不贊成與社會隔離,留在一個團體中,與人群相學還是比較好的。在過程中,你可能一開始很難維持簡單與平穩,但一旦你有了一些經驗就不再會那麼困難了。

四、 慈悲的行動

保持心中的慈悲是不夠的,一定要採取行動。行動包含了兩種層面,一種是克服心念的扭曲與苦惱,也就是平息忿怒,最後修除忿怒等,另一種行動是比較社會性、屬於公眾的,如果一個人真正關心他人的福祉,僅只保持慈悲心是不夠的,人要懷抱這慈悲心來參與及幫助。
剛開始修行佛法時,也許我們並沒有什麼能力為他人服務,這時,重點便在於治療自己,轉化自己的意念與心靈,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很可能被他人的痛苦與困難所襲捲,覺得精疲力盡。因此開始時,只要盡力而為,試著改善自己,同時,慢慢的開始盡其可能的為他人服務。當你對幫助別人卻得不到回應,或無法成就自己的目標而而感到疲倦、沒有耐心時,要時時記得這皆是幫助自己成長的修行的一個步驟及考驗。
懷抱著純潔的動機也是十分重要的,抱著完全真誠的態度來做它,然後不論發生了什麼事,都沒有後悔。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一旦你投入行動,生氣、忿怒及仇恨等情緒都會興起,修練的目的便是不讓情緒把你的動機淹沒了,如果你心中充滿慈悲,如果你對「圓滿的慈悲」有所體驗,你的行動就能保持純潔,懷著仁慈的愛,佛教的慈悲意指就是解除他人的痛苦。

五、 慈悲的力量

慈悲的表現常在容忍與耐心之中,容忍與耐心不是軟弱的的象徵,它們是一種力量的表現。也就是說,慈悲並不代表你接受任何結果,容忍是不發怒,不懷恨,但卻不是任憑欺負。
因此,要懂得放寬自己的眼光,人類是一種生物,所有的人不過都是為了追求快樂,躲避痛苦,這種覺悟來自於慈悲的力量。
慈悲使我們了解生命持續的勇氣,不論男女,我們必須將這份勇氣回歸於世界,對於此,我永遠抱持著樂觀的態度。
如果你想改變世界,首先必須改善你的內心。我常覺得小孩子有許多真性情,他代表著人類生來就有的某種珍惜真理的本質,我有許多理由相信人類的本質跟勇氣。我也相信每個人類都對整個世界負有特殊的責任,這份責任的實現,正來自於慈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