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志 (奇行世難知)
保志 (奇行世難知)
保志本姓朱,少年出家,隨師傅修習禪業,一向恭謹勤奮,到宋太始初年(465—471年)卻忽然變得行跡怪異起來,居止不定,飲食無時,幾寸長的頭髮蓬亂如草,卻不梳不剃。肩上一條錫杖,杖頭掛些刀剪、鏡子、布匹一類的東西,常常就這樣赤腳穿行於大街小巷。到齊建元年間(479—482年),更加神怪非常。他眉開眼笑地與人說些沒頭沒腦的話,人家也不以為意,後來遇到變故,再追想保志的話,分明他是在說著預兆。有時也來一兩首詩,詞句有如讖語,有時接連幾天不吃東西,卻面無饑色。保志的名聲越來越大,很快京城的士庶僧俗,紛紛拜他為師。
齊武帝蕭賾見他影響日廣,便以欺詐、迷惑百姓的罪名將他收在獄中。第二天,有個獄吏到鬧市中遊蕩,見保志在那裏與人說笑,頓生疑惑,悄悄返回獄中,見保志仍在地上打坐,“難到是我看花了眼嗎?”獄吏捫心自問。一天,保志忽然對獄卒嚷嚷道:“哈哈!門外有兩人來給我送吃的啦!用金缽盛著,你們快給我拿過來!”果然文慧太子、竟陵王蕭子良都來給他送飯。建康令呂文顯將此事報告武帝,武帝見他果真不是凡人,便將他迎入宮中。
不久,景陽山上又出現一個保志,與七個僧人在一起。武帝大怒,下令派人檢視後堂,四處找尋,沒有保志的蹤影。門衛稟奏道:“保志很早就出去了,我省視他時,見他正用墨塗身。”僧正法獻見他衣服破敝,便想送他一件,派人到罽賓、龍興兩寺尋找,都說:“昨晚在此過,過早晨就走了。”又找到他常去的厲侯伯家,侯伯說:“昨晚他在這裏講經佈道,現在還沒睡醒呢。”來人屏息一聽,果然醋聲傳來。這時法獻才明白:他是分身三處過的夜。保志常在數九隆冬袒胸露背,四處走動,僧人寶亮便有意送他一件衲衣,只是沒有機會。一天保志忽然進門,拿上衲衣便走,寶亮目瞪口呆。有時保志向人討要生魚片,施主為他辦好,他只顧低頭大嚼。保志走後,盆中的魚兒仍舊活潑潑地亂跳。保志並非只玩小法術的一類人物,他看武帝殘暴嗜殺,便借給他神力。武帝見到地獄中高帝蕭道成在沒完沒了地遭受錐刀之苦,皤然悔悟,自此永遠廢除了錐刀酷刑。
保志與朝中許多顯要都有交往。衛尉胡諧病重,請他來看,保志端詳一下病人的形色,便說:“明屈。”家人弄不清楚,保志不作解說,第二天也不再去,胡諧就在當天死了。事後他對人說:“明屈,不是明日屍出麼?”太尉司馬殷齊之隨陳顯達出鎮江州(江西九州),向保志辭行。保志取出紙墨,畫了一棵樹,樹枝上立著一隻小鳥。說:“好好保存。事情危急了就爬上這棵樹。”後來顯達叛逆,留齊之鎮守江州。叛軍很快潰散,齊之竄入廬山,後面追兵很急,齊之走投無路,猛然抬頭,見林中的一棵樹與保志所畫一模一樣,這不就是危急關頭麼?齊之顧不了許多,揮鞭趕走坐騎,匆匆爬到樹葉間,稍定下神他才注意到,枝頭一隻小鳥瞅著他,不飛也不動,齊之當下就明白了。追兵趕來,在樹林裏轉來轉去,誰也沒對這棵枝頭立著安祥的鳥兒的樹發生疑問,齊之終於得救了。屯騎桑偃準備謀反,悄悄地去找保志討主意。保志一見他的身影,撒腿便跑邊跑邊大叫:“圍台城,欲反逆,砍頭破肚。”桑偃心知不妙。果然,還沒出一旬,事情敗露,桑偃逃到朱方,被人抓住,落了個砍頭破肚的下場。到了梁代,鄱陽忠烈王曾請保志到宅中相敘,正說著話,保志冷不丁地要荊條,僕人四處尋找,將荊條弄來了,保志將其放在門上,弄得一群人莫明其妙。不久,忠烈王出任荊州刺史,謎底才算揭開。
保志在齊代,出入宮庭總是受到很多限制,到梁代,皇帝下詔說:“志公形跡雖拘摯於塵世,神思卻暢遊於塵外,水火不能傷虎蛇不能害,談玄講道,都高妙入神怎能以俗人的常情,無謂地將他束縛呢?從今往後,志公的行動出入,不得再禁。”這樣以來,保志更隨意了,天旱不雨時,他便念經求雨,皇帝問他如何解除煩惱,他便悉心講解。
後來,法雲在華林寺講解《法華經》,招來了一種很怪的黑風。保志問他:
“黑風是有還是沒有?”
“若按世俗常理說是有,若按第一義真諦說,是沒有。”法雲答道。法雲所說,涉及到佛家“空”的觀念。世俗看來,事物是實有的,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難到能說沒有嗎?而佛家卻認為,萬物都是地、火、水、風四大元素的暫時組合,所以萬物沒有自身固有的性質,從這點說,萬物皆“空”,黑風自然也不例外。保志往復問難三四回,便笑著說:“如果固定不變的體性是虛空不實的,這也不可能,難以理解。”他的話總讓人覺得閃爍朦朧,無從把握。
保志聞名於世,顯現奇跡有四十餘年,男女恭信的有無數人。天監十三年(西元514年)冬,忽然對人說:“菩薩要走了。”不出十天,便無疾而終,屍體柔軟而有異香,面貌光亮愉悅。保志本姓宋,金城(今甘肅蘭州、青海西寧一帶)人,他的年紀推算起來,當在九十七歲上下。
上一篇(求那跋陀羅 (大乘摩河衍)) 回目錄 下一篇(法願 (洞曉世事 守戒如一))
|